一种智能IC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3310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IC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卡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可实现自我检测的智能IC卡。



背景技术:

卡片经过个人化,提供给持卡人后,由于外部使用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人体静电、卡片受压和芯片受损等,导致智能IC卡无法使用,持卡人并不能准确的获知卡片的实时状态,包括卡片是否能上电,卡片数据是否异常等,且持卡人不能评估卡片何时会受到影响而不能使用,特别是非专业人士,只能通过去发卡行查询或在POS终端机、ATM机上插卡使用才能获知卡片是否能正常使用,这种验证的方式非常的不方便,即使进行了验证,下次持卡人使用时,也有可能出现卡片不能交易的情况,给持卡人造成尴尬,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高端的商务场合,有可能会给持卡人造成形象上或经济上的损失,为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自我检测,便于获知卡片实时状态的智能IC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IC卡包括应用芯片、检测芯片、电源电路和显示屏,电源电路向应用芯片、检测芯片和显示屏提供电源,检测芯片获取应用芯片的被检测数据,检测芯片向显示屏发送检测结果信息。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智能IC卡通过设置检测芯片以及显示屏,检测芯片用于检测应用芯片是否能正常使用,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显示屏进行显示提醒,可便于用户实时对智能IC卡进行检测,获知智能IC卡当前的使用状态。

进一步的方案中,智能IC卡还包括:控制开关,电源电路通过控制开关分别与应用芯片、检测芯片和显示屏电连接。

由此可见,在智能IC卡中设置控制开关,用以控制电源电路的供电,使得检测芯片在上电后,即可进行检测操作,便于用户对智能IC卡的检测控制。

进一步的方案中,电源电路包括充电电路和可充电电池,充电电路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可充电电池与控制开关电连接。

由此可见,为了保障智能IC卡的检测寿命,在电源电路中设置充电电路和可充电电池,可解决智能IC卡的电源问题,使得智能IC卡有足够的电源对应用芯片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方案中,充电电路为无线充电电路。

由此可见,由于智能IC卡的容纳空间有限,利用无线充电电路作为智能IC卡的充电电路,不会使智能IC卡产生体积增大的问题。

进一步的方案中,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

由此可见,由于智能IC卡的材料一般选择可具有形变的材料,用以防止在使用智能IC卡时发生形变而损坏,因此,选择柔性显示屏可将防止显示屏损坏,增加智能IC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IC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IC卡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智能IC卡的自检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智能IC卡的自检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IC卡1包括应用芯片11、检测芯片12、电源电路13、显示屏14和控制开关15,电源电路13向应用芯片11、检测芯片12和显示屏14提供电源,检测芯片12获取应用芯片11的被检测数据,检测芯片12向显示屏14发送检测结果信息,电源电路13通过控制开关15分别与应用芯片11、检测芯片12和显示屏14电连接。其中,应用芯片11内置有实际交易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和数据,给持卡人进行交易使用。检测芯片12内置有APDU( 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指令列表和检测程序,用于对应用芯片11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中,电源电路13包括充电电路131和可充电电池132,充电电路131与可充电电池132电连接,可充电电池132与控制开关15电连接。充电电路131为无线充电电路,无线充电电路可通过设置感应线圈、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通过感应线圈感应外部充电器中电流,经过整流电路转化为直流电压,再通过滤波电路对直流电压进行交流成分的过滤,实现给可充电电池132进行充电。另外,显示屏14为柔性显示屏,控制开关15为贴片式轻触开关。

此外,检测芯片12还可获取可充电电池132的电量信息,并将电量信息发送至显示屏14进行显示,用以提醒用户智能IC卡1是否需要进行充电。

下面结合智能IC卡的自检方法以及智能IC卡的自检装置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智能IC卡的自检方法是应用在检测芯片12中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对应用芯片11的功能检测,判断应用芯片11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智能IC卡的自检装置是应用在检测芯片12中用于实现智能IC卡的自检方法的装置。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智能IC卡的自检方法在进行检测时,首先执行步骤S1,向应用芯片11发送预设的ADPU指令并获取应用芯片11返回的被检测数据。在向应用芯片11发送数据时,通常采用报文的形式进行数据的传输,因此在与应用芯片11进行通信时,通过APDU指令进行数据的交互。预设的ADPU指令用于模拟在实际使用智能IC卡1时需要发送的APDU指令。应用芯片11获取ADPU指令后返回被检测数据,其中,被检测数据需要根据应用芯片11的业务逻辑和期望检查的内容来设定,设定的原则是,通过检测芯片12检测成功的应用芯片11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出现异常的情况。例如,一种应用芯片返回的被检测数据包括复位应答(ATR,Answer To Request)信息、应用选择数据、获取处理选项(GPO,Get Processing Options)命令数据、读记录数据、脱机数据认证信息以及生成应用密文(GAC,Generate Application Cryptogram) 命令信息等。

获取到被被测数据后,执行步骤 S2,以预设规则对被检测数据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信息。获取的被检测数据中每一项数据均可设定对应检测的规则,例如,将获取到的被检测数据与检测芯片12中存储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对应的数据是否一致;或者验证获取到的被检测数据是否符合预设的规范,预设的规范可以是现有智能IC卡常用的规范;或者验证发送的指令是否能够正常得到正常反馈等。通过预设规则对被检测数据进行检测从而获得检测结果信息。

其中,以预设规则对被检测数据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信息的步骤包括:逐一判断被检测数据中的各项数据是否出现异常,若是,根据异常的数据生成检测结果信息。利用对应的预设规则对被检测数据中每一项数据进行检测后,可判断出被检测数据中的各项数据是否出现异常情况,根据检测结果生成检测结果信息。例如,检测时出现某一项异常,则生成该项数据的检测结果包括“出现异常”的文字信息,同时生成的最终结论信息包括“不可使用”的文字信息。

获得检测结果信息后,执行步骤S3,将检测结果信息发送至显示屏14。检测结果信息包括每一项数据的检测结果和最终结论信息。显示屏14获取到检测结果信息后对检测结果信息进行显示。例如,检测结果信息包括某项数据的检测结果为“异常”的文字信息,且包括的最终结论信息为“不可使用”的文字信息,则在显示屏14中对应的显示。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智能IC卡的自检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21、检测模块22和结果展示模块23。

数据获取模块21用于向应用芯片11发送预设的ADPU指令并获取应用芯片11返回的被检测数据。在向应用芯片11发送数据时,通常采用报文的形式进行数据的传输,因此在与应用芯片11进行通信时,通过APDU指令进行数据的交互。预设的ADPU指令用于模拟在实际使用智能IC卡时需要发送的APDU指令。应用芯片11获取ADPU指令后返回被检测数据,其中,被检测数据需要根据应用芯片11的业务逻辑和期望检查的内容来设定,设定的原则是,通过检测芯片12检测成功的应用芯片11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出现异常的情况。

检测模块22用于以预设规则对被检测数据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信息。获取的被检测数据中每一项数据均可设定对应检测的规则,例如,将获取到的被检测数据与检测芯片12中存储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对应的数据是否一致;或者验证获取到的被检测数据是否符合预设的规范,预设的规范可以是现有智能IC卡常用的规范;或者验证发送的指令是否能够正常得到正常反馈等。通过预设规则对被检测数据进行检测从而获得检测结果信息。

其中,检测模块22以预设规则对被检测数据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信息时包括:逐一判断被检测数据中的各项数据是否出现异常,若是,根据异常的数据生成检测结果信息。检测模块22利用对应的预设规则对被检测数据中每一项数据进行检测后,可判断出被检测数据中的各项数据是否出现异常情况,根据检测结果生成检测结果信息。

结果展示模块23用于将检测结果信息发送至显示屏14。检测结果信息包括每一项数据的检测结果和最终结论信息。显示屏14获取到检测结果信息后对检测结果信息进行显示。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智能IC卡通过检测芯片向应用芯片发送APDU指令,读取应用芯片中的被检测数据,通过预设的规则对被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判断被检测数据是否出现异常,从而判断应用芯片是否能正常使用,并将检测后的检测结果信息发送至显示屏进行显示提醒,可便于用户实时对智能IC卡进行检测,获知智能IC卡当前的使用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也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