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IE卡的测试防护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5565发布日期:2018-06-12 21:26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CIE卡的测试防护治具,属于计算机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实验室测试或者工厂端测试中,由于要对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主板进行全方面的功能测试验证,因此需要对PCIE卡进行反复的插拔,但是,插拔次数过多会导致PCIE卡上的金手指磨损,并且,时间久了后还会产生接触不良甚至损坏的情况;此外,现有的功能测试验证中在进行PCIE卡的插拔时需要小心处理,否则会出现操作不当引起的板卡短路问题。由此造成的是,不但影响测试的正常进行,还会使PCIE卡这种贵重物品报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如何实现反复插拔测试中PCIE卡的可持续安全使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CIE卡的测试防护治具,可保护PCIE卡金手指、防氧化,并可避免PCIE卡反复插拔磨损及短路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PCIE卡的测试防护治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有插槽连接器,插槽连接器的连接器pin脚与本体上的焊盘连接,本体的后端设置有金手指,焊盘通过连接线与金手指连接,所述金手指包括可传输PCIE信号的第一金手指和提供PCIE卡电源通信的第二金手指,所述第二金手指与焊盘之间的连接线上设置有保险丝。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插槽连接器的右侧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位置与第一金手指和第二金手指之间的空隙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插槽连接器的左侧设置有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插槽连接器的轴线与本体的轴线平行,连接器pin脚平行焊接在焊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插槽连接器的轴线与本体的轴线垂直,连接器pin脚穿过本体上的通孔后垂直焊接在焊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测试防护治具,测试过程中只需将PCIE卡插入插槽连接器中,之后的插入或拔出只需插拔治具的金手指即可,避免了PCIE卡金手指反复插拔造成的磨损,可保护PCIE卡的金手指、防止其氧化,并且,将本治具的金手指设计成可传输PCIE信号的第一金手指和提供PCIE卡电源通信的第二金手指,并在第二金手指与焊盘之间的连接线上设置了保险丝,由此可防止PCIE卡的电源短路,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可节省PCIE卡维修及报废费用,实现PCIE卡的可持续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本体,2、插槽连接器,3、第一金手指,4、第二金手指,5、保险丝,6、定位凸起,7、连接器pin脚,8、焊盘,9、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CIE卡的测试防护治具,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保护PCIE卡金手指,防氧化;二、避免PCIE卡反复插拔磨损及短路风险;三、使用方便,治具可以反复更换;四、节省开支,可提高经济效益。

如图1所示,本新型的治具包括有本体1、位于本体1前端的插槽连接器2和位于本体1后端的金手指。其中,金手指包括第一金手指3和第二金手指4,第二金手指4为PCIE卡的电源通信部分,其上走12V,3.3V和3.3V_AUX三种电;第一金手指3传输PCIE卡的PCIE信号,可以是X1,X2,X4,也可以是X8,X16。

金手指通过连接线9与位于本体1上的焊盘8连接,焊盘8再与插槽连接器2的连接器pin脚7连接,以实现信号的传输。为了实现PCIE卡的安全使用,防止PCIE卡的三个电源短路,在第二金手指4与焊盘8之间的连接线9上分别设置了三个保险丝5。

插槽连接器2为了能够支持多种PCIE卡的测试,确保测试的灵活性,在其左侧设置了开口,此外,为了能够PCIE卡与治具插接可靠准确,在其右侧设置了定位凸起6,并且使定位凸起6的纵向位置与第一金手指3和第二金手指4之间的空隙相对应。

本新型的治具可以用于竖插式PCIE卡,如图1所示,此时插槽连接器2的轴线与本体1的轴线平行,且连接器pin脚7与焊盘8平行并焊接固定;本新型的治具也可以用于横插式PCIE卡,此时插槽连接器2的轴线与本体1的轴线垂直,例如可选用DIP(双列直插式封装)形式的连接器,且连接器pin脚7穿过本体1上的通孔与焊盘8垂直并焊接固定,即穿孔焊接。

本新型治具的使用方式为:

首先,将标准PCIE卡插入到本治具的插槽连接器2中;

其次,将本治具的金手指部分插入到主板上的标准PCIE卡插槽中上电进行测试;

最后,插入和拔出只需要插拔治具的金手指部分即可,实现了保护PCIE卡金手指的目的,而且能有效防止PCIE卡的电源短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