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传感器用电极、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221594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的一例的具有驱动电极线间宽 度W1W的部分,与作为其他带状电极的中间驱动电极31DM相互相邻。因此,抑制了端部驱 动电极31DE和中间驱动电极的边界被看到。
[0124] (8)在端部感应电极33SE中,包含相互相邻的感应电极线33L的间隔为感应电极 线间宽度W3W的部分。因此,抑制了端部感应电极33SE和中间感应电极33SM作为相互不 同的电极被看到。
[0125] 进而,端部感应电极33SE中包含的作为第1电极部的一例的具有感应电极线间宽 度W3W的部分,与作为其他带状电极的中间感应电极33SM相互相邻。因此,抑制了端部感 应电极33SE和中间感应电极33SM的边界被看到。
[0126] (9)与相互相邻的驱动电极线31L间的电压大小相关的干涉被抑制,并且与相互 相邻的感应电极线33L间的电压大小相关的干涉被抑制。因此,进一步抑制了端部驱动电 极31DE及端部感应电极33SE中的静电容的检测精度比中间驱动电极31DM或中间感应电 极33SM中的静电容的检测精度低。
[0127] 此外,抑制了端部带状电极(端部驱动电极31DE、端部感应电极33SE)内的电极线 (驱动电极线31L、感应电极线33L)间的静电容比经过透明电介质基材的静电容大。因此, 进一步抑制了端部带状电极中的静电容的检测精度比其他带状电极中的检测精度低。
[0128] 另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也能够如下那样变更而实施。
[0129] ?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在端部驱动电极31DE的整体中,相互相邻的驱动电极线 31L的间隔为比驱动电极线间宽度W1W小的端部驱动电极线间宽度WIN。
[0130] 另外,在端部感应电极33SE中也同样,也可以是,在端部感应电极33SE中包含的 全部感应电极线33L中,相互相邻的感应电极线33L的间隔为比感应电极线间宽度W3W小 的端部感应电极线间宽度W3N。
[0131] ?也可以是,端部驱动电极31DE中的驱动电极线31L的宽度与中间驱动电极31DM 中的驱动电极线31L的宽度相同。这时,端部驱动电极线间宽度WIN比驱动电极线间宽度 W1W小即可。
[0132] ?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端部驱动电极线间宽度WIN被设定为与驱动电极线间宽 度W1W同等程度,而且上述驱动电极线31L被设定为第1驱动电极线。并且,在端部驱动电 极31DE中,包含比中间驱动电极31DM少的条数的第1驱动电极线,另一方面,除了作为第 1电极线的一例的第1驱动电极线之外,还包含作为第2电极线的一例的第2驱动电极线 35L。这时,优选为,第2驱动电极线35L沿着与第1驱动电极线交叉的方向形成,端部驱动 电极31DE包含形成为栅格状的驱动电极线。
[0133] 通过这样的结构也是,端部驱动电极31DE的单位面积中驱动电极线所占的面积 也比中间驱动电极31DM的单位面积中驱动电极线所占的面积大。此外,在驱动面31S上确 保了相互相邻的第1驱动电极线的间隔,所以抑制了第1驱动电极线的密度的分布被看到。 这时,单位面积是指包含2条以上第1驱动电极线和1条以上第2驱动电极线的大小。另 外,在包含第2驱动电极线35L的结构中,也可以是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端部驱动电极线 间宽度WIN比驱动电极线间宽度W1W小。
[0134] 也可以是,端部感应电极线间宽度W3N被设定为与感应电极线间宽度W3W同等程 度,而且上述感应电极线33L被设定为作为第1电极线的一例的第1感应电极线。并且,也 可以是,在端部感应电极33SE中,包含比中间感应电极33SM少的条数的第1感应电极线, 另一方面,除了第1感应电极线之外,还包含作为第2电极线的一例的第2感应电极线。在 这样的结构中,在端部感应电极33SE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端部驱动电极31DE的结构同样 的优点。
[0135]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端部驱动电极31DE也可以还包含上述第2驱动电极线,并且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端部感应电极33SE也可以还包含上述第2感应电极线。
[0136] ?也可以是,在端部驱动电极31DE的整体中,相互相邻的驱动电极线31L的间隔为 比驱动电极线间宽度W1W小的端部驱动电极线间宽度W1N,而且该端部驱动电极31DE包含 上述第2驱动电极线。此外,也可以是,在端部感应电极33SE的整体中,相互相邻的感应电 极线33L的间隔为比感应电极线间宽度W3W小的端部感应电极线间宽度W3N,而且该端部感 应电极33SE包含上述第2感应电极线。
[0137] ?也可以是,在端部驱动电极31DE中,包含具有比中间驱动电极31DM中的驱动电 极线宽度W1L大的线宽的驱动电极线。在这样的结构中,如果端部电极宽度WPE比中间电 极宽度WPM小、而且单位面积中驱动电极线所占的面积在端部驱动电极31DE中比中间驱动 电极31DM大,则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优点。这时,单位面积是指包含2条以上驱动电 极线31L的大小。
[0138] 此外,也可以是,在端部感应电极33SE中,包含具有比中间感应电极33SM中的感 应电极线宽度W3L大的线宽的感应电极线。在这样的结构中,如果端部电极宽度WSE比中 间电极宽度WSM小、而且单位面积中感应电极线所占的面积在端部感应电极33SE中比中间 感应电极33SM大,则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优点。这时,单位面积指是指包含2条以上 感应电极线33L的大小。
[0139] ?构成驱动电极31DP的驱动电极线31L的条数为2条以上即可,并且构成感应电 极33SP的感应电极线33L的条数为2条以上即可。
[0140] ?也可以是,相互相邻的驱动电极线31L之间的距离即驱动电极线间宽度W1W为按 照相互相邻的驱动电极线31L的每个组而不同的大小。总之,是端部驱动电极31DE的单位 面积中驱动电极线31L所占的面积比中间驱动电极31DM的单位面积中驱动电极线31L所 占的面积大的结构即可。
[0141] ?也可以是,相互相邻的感应电极线33L之间的距离即感应电极线间宽度W3W为按 照相互相邻的感应电极线33L的每个组而不同的大小。总之,是端部感应电极33SE的单位 面积中感应电极线33L所占的面积比中间感应电极33SM的单位面积中感应电极线33L所 占的面积大的结构即可。
[0142] ?也可以是,感应的对象区域是驱动电极31DP的排列区域中的、与显示面10S重合 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此外,也可以是,感应对象区域是感应电极33SP的排列区域中的、与显 示面10S重合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也可以是,感应的对象区域是根据触摸传感器用电 极21、触摸面板20及显示面板10中的至少1个的构造或制造工序所要求而固有地确定的 区域。
[0143] ?也可以是,多个驱动电极31DP中的、仅配置于第1排列方向D1上的一个端部的 驱动电极31DP被设定为端部驱动电极31DE。此外,也可以是,多个感应电极33SP中的、仅 配置于第2排列方向D2上的一个端部的感应电极33SP被设定为端部感应电极33SE。
[0144] ?也可以是,端部驱动电极31DE中的端部驱动电极线间宽度WIN与驱动电极线间 宽度W1W相同。或者,也可以是,端部感应电极33SE中的端部感应电极线间宽度W3N与感 应电极线间宽度W3W相同。总之,是端部驱动电极线间宽度WIN比驱动电极线间宽度W1W 小、或者端部感应电极线间宽度W3N比感应电极线间宽度W3W小的结构即可。
[0145] ?也可以是,多个驱动电极31DP的每一个通过相互交叉的驱动电极线形成为栅格 状。这时,端部驱动电极31DE是驱动电极线的密度高于中间驱动电极31DM的密度的结构 即可。总之,是端部电极宽度WPE比中间电极宽度WPM小、而且端部驱动电极31DE的单位 面积中驱动电极线所占的面积比中间驱动电极31DM的单位面积中驱动电极线所占的面积 大的结构即可。
[0146] ?也可以是,多个感应电极33SP的每一个通过相互交叉的感应电极线形成为栅格 状。这时,端部感应电极33SE是感应电极线的密度高于中间感应电极33SM的密度的结构 即可。总之,是端部电极宽度WSE比中间电极宽度WSM小、而且端部感应电极33SE的单位 面积中感应电极线所占的面积比中间感应电极33SM的单位面积中感应电极线所占的面积 大的结构即可。
[0147] ?端部电极宽度WPE可以是中间电极宽度WPM以上,端部电极宽度WSE可以是中间 电极宽度WSM以上。总之,是位于排列方向上的端部的带状电极(端部带状电极)的单位 面积中电极线所占的面积比其他带状电极的单位面积中电极线所占的面积大的结构即可。
[0148] ?也可以是,驱动电极31DP是对置带状电极(第2带状电极),感应电极33SP是 带状电极(第1带状电极)。
[0149] ?也可以是,第1基材支撑多个带状电极,并且第2基材支撑多个对置带状电极, 透明电介质基材包含第1基材和第2基材。根据该结构,透明电介质基材所具有的电容由 第1基材的电容和第2基材的电容决定,所以透明电介质基材所具有的电容的自由度得以 提尚。
[0150] ?也可以是,第1基材支撑多个带状电极,并且第2基材支撑多个对置带状电极,透 明电介质基材是第1基材和第2基材的某一个。此外,也可以是,透明电介质基材由1个基 板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由第1基材和第2基材的某一个构成透明电介质基材,所以抑制 了透明电介质基材的厚度变得过厚。
[0151] [第2实施方式]
[0152] 参照图10~图12,说明将本申请中的触摸传感器用电极、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具 体化的第2实施方式。
[0153] 另外,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驱动电极相对于显示面的位 置、端部驱动电极的结构、感应电极相对于显示面的位置、以及端部感应电极的结构。因此, 以下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符号 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图10~图12分别是表示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5对应。
[0154] [驱动电极31DP]
[0155] 如图10所示,1个驱动电极31DP包含形成为沿着第2排列方向D2延伸的折线状 的9条驱动电极线31L,是沿着第2排列方向D2延伸的带状电极。多个驱动电极31DP各自 的面积在作为与显示面10S平行的面的驱动面上,包含9条驱动电极线31L、以及相互相邻 的驱动电极线31L间的间隙。多个驱动电极31DP的每一个从俯视方向观察时,配置在与多 个感应电极33SP的每一个交叉的位置。
[0156] 多个驱动电极31DP中的、配置于驱动电极31DP的排列区域的两端部的驱动电极 31DP被设定为端部驱动电极31DE。多个驱动电极31DP中的、端部驱动电极31DE以外的驱 动电极31DP被设定为中间驱动电极31DM。
[0157] 在第1排列方向D1上,多个中间驱动电极31DM各自的位置是与显示面10S重合 的位置。在多个中间驱动电极31DM中,沿着第1排列方向D1的长度被设定为中间电极宽 度WPM。中间电极宽度WPM与焊盘31T所具有的宽度相同,该焊盘31T为构成中间驱动电极 31DM的9条驱动电极线31L的连接目的地。
[0158] 在第1排列方向D1上,2个端部驱动电极31DE分别位于与显示面10S对置的区域 的内侧。在2个端部驱动电极31DE中,沿着第1排列方向D1的长度被设定为端部电极宽 度WPE。端部电极宽度WPE与焊盘31T所具有的宽度相同且比中间电极宽度WPM大,该焊盘 31T为构成端部驱动电极31DE的9条驱动电极线31L的连接目的地。
[0159] 端部电极宽度WPE比中间电极宽度WPM大,所以与全部驱动电极31DP具有中间电 极宽度WPM的结构相比,在具有端部电极宽度WPE和中间电极宽度WPM的驱动电极31DP的 排列区域中,沿着第1排列方向D1的长度变长。因此,抑制了在驱动电极31DP的排列区域 的端部在感应的对象区域产生不足的部分。
[0160] 在多个驱动电极线31L的每一个中,沿着第1排列方向D1的长度被设定为驱动电 极线宽度W1L,驱动电极线宽度W1L例如被设定为5ym。
[0161] 在中间驱动电极31DM中的驱动电极线31L中,相互相邻的驱动电极线31L的间隔 被设定为驱动电极线间宽度W1W,驱动电极线间宽度W1W例如被设定为600ym。
[0162] 端部驱动电极3IDE中的驱动电极线31L具有与中间驱动电极31DM中的驱动电极 线31L相同的宽度。即,在多个驱动电极31DP的每一个中,每个驱动电极31DP的9条驱动 电极线31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