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身份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95133阅读:来源:国知局
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对所述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0039]示例性的,该身份特征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心率信息、静脉特征信息、指纹信息、声音信息以及虹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0040]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1还用于:通过模数转换,将所述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以及,通过电光转换,将所述电数字信号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
[0041]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1还用于:对所述电数字信号进行加密。
[0042]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显示器15,所述显示器15也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
[0043]所述显示器15,用于显示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
[0044]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存储器16,所述存储器16与所述处理器11、所述第一传感器12和所述第二传感器13均相连。
[0045]例如,可以直接在可穿戴设备的存储器16中预先存储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例如、指纹信息和声音信息等,这样,可穿戴设备可以直接从其自身的存储器16中获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无需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该身份特征信息。也就是说,待识别用户预先可以将自己的身份特征信息存储到可穿戴设备中,等到需要身份认证时,操作可穿戴设备从可穿戴设备的存储器16中调出预先存储的身份特征信息即可。
[0046]示例性的,以可穿戴手表为例,如图4a所示,为该可穿戴手表的主视图,如图4b所示,为该可穿戴手表的俯视图。
[0047]其中,该可穿戴手表包括与待识别用户手腕处皮肤接触的第一传感器100、第二传感器200、显示屏300、处理器400以及收发器500。
[0048]具体的,第一传感器100由于与待识别用户手腕处皮肤接触,因此,可用于采集待识别用户的心率信息、脉搏信息和温度信息等身份特征信息,而第二传感器200可以用于采集待识别用户的指纹信息、人脸信息等身份特征信息。
[0049]进一步地,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将采集到的身份特征信息发送至处理器400,处理器400将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并且,处理器400可以将该身份特征信息发送至显示屏300进行显示,最终,处理器400通过收发器500将该数字光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光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该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0050]至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其中,可穿戴设备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进而,可穿戴设备将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这样一来,由于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接收端之外,也就是说,可穿戴设备和接收端并没有集成在一起,因此,用于采集用户身份特征信息的可穿戴设备相对于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而言,是可以相对移动的,从而使得在可穿戴设备与接收端交互进行身份识别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携带在数字信号中,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至接收端进行身份识另IJ,因而避免了直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遗留在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上的可能,进而避免身份识别过程中用户信息发生泄露,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0051]实施例2
[005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身份识别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任一种可穿戴设备01,以及与该可穿戴设备01数据相连的接收端02。
[0053]其中,可穿戴设备01与接收端02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并且,可穿戴设备01独立于接收端02之外。
[0054]其中,该接收端02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UMPC、上网本、PDA等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0055]具体的,所述接收端02,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01发送的数字信号;并从所述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以及在预先存储的特征库中查找是否存储有与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若存储有与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则认证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005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其中,可穿戴设备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进而,可穿戴设备将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这样一来,由于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接收端之外,也就是说,可穿戴设备和接收端并没有集成在一起,因此,用于采集用户身份特征信息的可穿戴设备相对于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而言,是可以相对移动的,从而使得在可穿戴设备与接收端交互进行身份识别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携带在数字信号中,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至接收端进行身份识另IJ,因而避免了直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遗留在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上的可能,进而避免身份识别过程中用户信息发生泄露,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0057]实施例3
[005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0059]101、可穿戴设备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0060]102、可穿戴设备将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
[0061]103、可穿戴设备将该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光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该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0062]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可穿戴设备,具体可以为可穿戴手表、可穿戴手环以及可穿戴头盔等。类似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接收端,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UMPC、上网本、PDA等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0063]具体的,当待识别用户需要向接收端进行身份识别时,为避免将自己的身份特征信息遗留在可穿戴设备上,而造成信息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自己的身份特征信息,并通过可穿戴设备将身份特征信息发送至接收端,进而接收端根据该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0064]在步骤101中,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其中,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唯一,例如的在一个家庭中,一个公司中等等。
[0065]示例性的,该身份特征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心率信息、静脉特征信息、指纹信息、声音信息以及虹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0066]并且,可以在可穿戴设备内设置至少一个传感器,以便于通过传感器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例如,可穿戴设备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指纹传感器,那么,可穿戴设备可以分别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待识别用户的体温信息,并通过指纹传感器采集待识别用户的指纹信息,此时,身份特征信息包括待识别用户的体温信息和指纹信息。由于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因此,该采集的身份特征信息可用于后续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