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身份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95133阅读:来源:国知局
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识别。
[0067]当然,也可以直接在可穿戴设备的内部预先存储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例如、指纹信息和声音信息等,这样,可穿戴设备可以直接从其自身的存储单元中获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无需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该身份特征信息。也就是说,待识别用户预先可以将自己的身份特征信息存储到可穿戴设备中,等到需要身份认证时,操作可穿戴设备从可穿戴设备的存储单元中调出预先存储的身份特征信息即可。
[0068]在步骤102中,可穿戴设备将步骤101中采集到的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
[0069]具体的,由于传感器采集到的身份特征信息通常为模拟信号,而可穿戴设备与接收端进行交互时需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介质,因此,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模数转换,将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进而,可穿戴设备通过电光转换,将该电数字信号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
[0070]由于以光波为载波的光通信方式具有保密性能好、信息容量大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可穿戴设备优选将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发送至接收端。
[0071]当然,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直接将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并将该电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由于该电数字信号中也包含有该身份特征信息,因此,接收端仍然可以从该电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
[0072]在步骤103中,可穿戴设备将步骤102中生成的该数字信号(例如,数字光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光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由于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因此,接收端可以根据该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0073]其中,该数字光信号可以为可见光,也就可以为不可见光。
[007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
[0075]201、接收端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数字信号。
[0076]202、接收端从该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0077]203、接收端在预先存储的特征库中查找是否存储有与该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若存储有与该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则认证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0078]在步骤201中,接收端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数字信号,例如,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或者,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并且,该数字信号中携带有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例如,心率信息、静脉信息、声音信息等。
[0079]在步骤202中,接收端从步骤201中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中,提取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其中,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0080]其中,接收端提取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的方法,可以与步骤102中,将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逆运算相同。
[0081]例如,以数字信号为数字光信号为例,接收端可以通过光电转换,将该数字光信号转化为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进而,接收端通过数模转换,将该电数字信号转化为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
[0082]在步骤203中,接收端在预先存储的特征库中查找是否存储有与步骤202中提取到的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
[0083]具体的,接收端内预先存储有特征库,该特征库中存储有多位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由于身份特征信息中可能包含多项信息,例如同时包含指纹信息和脉搏信息,因此,接收端通过对比特征库中的身份特征信息与步骤202中提取到的身份特征信息时,当查找到步骤202中提取到的身份特征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与特征库中第一用户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相同,或者,步骤202中提取到的身份特征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与特征库中第一用户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的相似度大于一定阈值(例如98%)时,可确定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与特征库中第一用户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相匹配,接收端则通过该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认证。
[0084]进一步地,该特征库中还可以存储有认证用户中,每一个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与其对应用户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时,当接收端在特征库中查找到步骤202中提取到的身份特征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与特征库中第一认证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相同时,接收端则可以确定该待识别用户即为第一认证用户。
[0085]至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其中,可穿戴设备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进而,可穿戴设备将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另IJ。这样一来,由于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接收端之外,也就是说,可穿戴设备和接收端并没有集成在一起,因此,用于采集用户身份特征信息的可穿戴设备相对于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而言,是可以相对移动的,从而使得在可穿戴设备与接收端交互进行身份识别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携带在数字信号中,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至接收端进行身份识别,因而避免了直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遗留在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上的可能,进而避免身份识别过程中用户信息发生泄露,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0086]实施例4
[008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
[0088]301、若获取到待识别用户触发得到的第一指令,可穿戴设备则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0089]302、可穿戴设备将该身份特征信息进行加密后,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
[0090]303、可穿戴设备将该数字光信号携带在该第一指令中发送至接收端。
[0091]304、接收端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该第一指令中携带有数字光信号。
[0092]305、接收端对该数字光信号进行解密,以便接收端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0093]306、接收端在预先存储的特征库中查找是否存储有该身份特征信息;若存储有身份特征信息,则认证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0094]307、接收端根据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执行与该第一指令对应的程序。
[0095]在步骤301中,当待识别用户触发可穿戴设备的相应功能键时,可穿戴设备生成相应的指令(即第一指令),其中,该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接收端执行与该第一指令对应的程序。
[0096]例如,当待识别用户点击可穿戴设备屏幕内的遥控接收端打卡的按钮时,触发可穿戴设备生成第一指令,即指示接收端执行打卡程序。
[0097]此时,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其中,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0098]示例性的,该身份特征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心率信息、静脉特征信息、指纹信息、声音信息以及虹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0099]在步骤302中,可穿戴设备将步骤301中采集到的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
[0100]具体的,为了增加数字光信号传输时的可靠性和保密性,可穿戴设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