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及吞吐卡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6671749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及吞吐卡处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使用卡进行操作的自助设备。一种用户能够从自助终端上取回被吞掉的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及吞吐卡方法,该装置包括卡回收盒、设有卡通道的读卡器、吞吐卡机构、控制单元和驱动卡回收盒升降的升降机构,卡回收盒包括设有卡出口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若干沿上下方向分布的搁卡槽,搁卡槽朝向卡出口延伸,搁卡槽远离卡出口的一端设有卡推出机构,吞吐卡机构位于卡通道和出口之间,吞吐卡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一对输送结构和驱动输送结构转动的驱动机构,一对输送机构之间形成可夹持在卡上下表面上的卡吞吐通道,卡吞吐通道和卡通道的内端对齐。解决了通过银行人员机械式开启设备取出被吞的卡所存在的不足。
【专利说明】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及吞吐卡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使用卡进行操作的自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及吞吐卡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使用自动柜员机的过程中,会根据需要将银行卡插入读卡器,操作结束后,读卡器会将卡吐出,由用户取回。在中国专利号为2011200732143、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9月7日、名称为“双码报警读卡设备”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自助设备。自助设备有时时也会出现异常情况,造成吞卡,比如以下两种情况:用户在操作结束后,忘记取卡就离开,此时,为避免卡不被其他人取走,自动柜员机会将卡回收至柜员机内部,此情况可称为超时回收吞卡。操作结束后,设备退卡的过程中,由于设备或者卡的原因,造成吐卡失败,引起吞卡,此类可称为故障吞卡。现有的设备,如果发生了吞卡情况,用户只能到指定的银行柜台申请取回,需要的周期比较长,费时费力。银行人员需要到现场打开设备,人工取回,存在一定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风险。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能够从自助终端上取回被吞掉的卡的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及吞吐卡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自助设备只能通过银行人员机械式开启设备取出被吞的卡所存在的不足。
[0004]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包括卡回收盒、设有卡通道的读卡器、吞吐卡机构、控制单元和驱动卡回收盒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卡回收盒包括朝向所述读卡器一端设有卡出口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若干沿上下方向分布的搁卡槽,所述搁卡槽朝向所述卡出口延伸,所述搁卡槽远离所述卡出口的一端设有卡推出机构,所述吞吐卡机构位于所述卡通道和所述出口之间,所述吞吐卡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一对输送结构和驱动输送结构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之间形成可夹持在卡上下表面上的卡吞吐通道,所述卡吞吐通道和所述卡通道的内端对齐。当吞卡时,读卡器将卡送到卡吞吐通道中,吞吐卡机构将卡送到卡回收盒中的搁卡槽中,控制单元记录卡的信息以及卡位于卡回收盒中的位置。当用户需要取回被吞的卡时,输入用户信息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用户信息获取卡的信息,或者直接输入卡的信息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根据卡信息找出对应的卡位置,然后通过升降装置升降卡回收盒到指定卡同卡吞吐通道对齐,卡推出机构将该卡推到卡吞吐通道,卡吞吐机构继而将卡输送到卡通道,最后由读卡器将卡吐出,由用户取走,完成整个过程。
[0005]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平台、驱动升降平台升降的丝杆和驱动丝杆转动的升降电机,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升降平台。升降时的平稳性和位置准确性好。结构紧凑,便于进行电子式定位以降低硬件数量,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
[0006]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单元设有卡盒位置检测单元,所述卡盒位置检测单元通过卡盒的当前位置和卡盒的目标位置之间的位移量除以所述丝杆的螺距得出丝杆的转动圈数值,通过所述升降电机使丝杆转动该转动圈数值而确定卡盒移动到目标位置。检测卡通道和搁卡槽是否对齐时方便,无需硬件,占用空间小,制作成本低。
[0007]作为优选,所述吞吐卡机构还包括设置于输送结构和卡回收盒之间的压卡板,所述卡推出机构包括推块和驱动推块的吐卡弹簧。当卡位于搁卡槽中且和卡吞吐通道错开时,推块和和压卡板抵接在卡的两端且吐卡弹簧处于储能状态。当卡盒升降到搁卡槽同卡吞吐通道对齐时,压卡板失去对卡的压持作用,吐卡弹簧释放能量驱动推块,推块将卡的一端推到卡吞吐通道中,使得输送结构转动时能够驱动卡行进。使卡从搁卡槽中进入卡吞吐通道中时方便,且结构简单 。
[0008]作为另一优选,所述卡推出机构包括缸体、同缸体配套的活塞和连接于活塞的位于搁卡槽中的推块,所述吞卡自助处理装置还包括同所述缸体相连接的双向气泵。卡插入到搁卡槽中时,泵对缸体进行抽气,使得卡能够进入到搁卡槽中;卡离开搁卡槽时,泵对缸体进行灌气,使得活塞外推块,推块将卡的一端推到卡吞吐通道中。卡插入搁卡槽时推卡机构导致的卡吞吐机构的负载增加量小,卡插入搁卡槽时轻松可靠。从搁卡槽中移出卡时的可靠性好且能够方便地改变和控制卡被推卡机构推入卡吞吐通道中的深度。
[0009]作为优选,所有的所述卡推出机构中的缸体共用所述双向泵,所述泵的转轴和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结构紧凑,同步性好。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一对输送结构为一对输送棍,所述一对输送棍中的至少一根输送辊包括定辊和套设在定辊外的动辊,所述动辊和外辊之间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设有进出气口,所述动辊的外周面设有若干沿动辊周向分布的吸盘,所述吸盘设有贯通至所述环形槽的破真空通道,经过所述动辊的轴线的一个平面、经过动辊轴线的另一个平面和卡吞吐通道所在的面三者围成吸附区,所述定辊设有用于封堵住位于所述吸附区内的吸盘的破真空通道的位于环形槽一端的盖,所述经过所述动辊的轴线的一个平面和经过动辊轴线的另一个平面二者位于经过所述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所述卡吞吐通道的平面的两侧,所述经过动辊轴线的一个平面和所述经过所述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所述卡吞吐通道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所述经过动辊轴线的另一个平面和所述经过所述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所述卡吞吐通道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B,A< 10°,B<10°。卡是通过一对输送辊抵接在上下表面上、通过摩擦力被转动的输送辊驱动着平移的,为了具有足够的摩擦力以保证卡能够和输送辊同步,则务必增大输送辊同卡之间的压力,压力增大会导致输送辊和卡之间的磨损快,长时间使用后也会产生磨损后产生打滑而导致的不能够将卡送出的现象。采用该结构后,当卡开始或将要和吸盘接触时盖将该吸盘中的破真空通道外端盖住,使得卡和吸盘正对时吸盘内形成真空而吸附住卡的表面,吸附住卡的吸盘转动到和卡吞吐通道偏离设定角度(即离开吸附区)时,盖失去对该吸盘的破真空通道的封堵作用,吸盘被破真空、即吸盘失去对卡的吸附作用,每一个吸盘依次进行以上动作,从而既能够使卡和输送辊同步转动且防止吸盘导致卡一起旋转,又能使卡和输送轮之间的磨损小,使用寿命长,可靠性好。
[0011]作为优选,A ^5° ,B^5°。卡盒输送辊之间的同步性好且卡从卡吞吐通道送人卡通道时的准确性好,卡经过卡吞吐通道时受到的弯折作用力小。
[0012]一种吞吐卡处理方法,吞卡处理方法为:
第1-1步、控制单元记录下读卡器读取到的被吞掉的卡的信息; 第1-2步、控制单元控制升降机构去驱动卡回收盒到空的搁卡槽同卡吞吐通道对齐的位置;
第1-3步、读卡器使卡进入到卡吞吐通道内,吞吐卡机构使卡插入搁卡槽;
第1-4步、控制单元记录下卡在卡回收盒中的位置,并建立卡的信息和卡在卡回收盒中的位置的对应关系;
吐卡处理方法为:
第2-1步、控制单元根据用户输入的取卡的信息,通过第1-4步中建立的对应关系找出卡在卡回收盒中的位置;
第2-2步、控制单元使升降机构去驱动卡回收盒到搁置有需要取回的卡的搁卡槽同卡吞吐通道对齐,同该搁卡槽对应的推卡机构将卡推人到卡吞吐通道;
第2-3步、控制单元使吞吐卡机构驱动卡从卡吞吐通道平移到读卡器中的卡通道内; 第2-4部、读卡器将卡通道中的卡退出。
[0013]作为优选,在所述第1-2步和2-2步中判断搁卡槽同卡吞吐通道对齐的方法为:通过丝杆驱动卡回收盒升降,控制单元中设置卡盒位置检测单元,卡盒位置检测单元根据当前同卡吞吐通道对齐的搁卡槽位置即卡盒的当前位置和需要同卡吞吐通道对齐的搁卡槽位置即卡盒的目标位置计算出卡盒的目标位置和卡盒的当前位置之间的位移量、通过位移量除以所述丝杆的螺距得出丝杆的转动圈数值,使丝杆转动该圈数值而确定为移动到目标位置。
[0014]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能够提高用户取回被吞卡的方便性;吞吐卡时的可靠性好且方便快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电气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吞吐卡机构和读卡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实施例二中的吞吐卡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读卡器1、卡通道11、卡通道的外端111、卡通道的内端112、喇叭口 113、吞吐卡机构2、上输送辊211、定辊2111、动辊2112、环形槽2113、进出气口 2114、吸盘2115、破真空通道2116、盖2117、下输送辊212、驱动机构22、吞吐卡马达221、主动齿轮222、第一从动齿轮223、第二从动齿轮224、第三从动齿轮225、卡吞吐通道24、卡回收盒3、壳体31、搁卡槽32、卡出口 33、升降机构4、丝杆41、升降电机42、升降平台43、螺纹套44、限位滑杆45、自助终端外壳5、控制单元6、卡盒位置检测单元61、卡推出机构7、推块71、吐卡弹簧72、缸体73、进出气孔731、活塞74、活塞杆75、卡8、双向气泵9、进出气口 91、内管911、外管912、气口对接弹簧913、对接导入面914、双向气泵的转轴92、推块和压卡板之间的距离L1、卡的长度L2、经过动辊的轴线的一个平面S1、经过动辊轴线的另一个平面S2、卡吞吐通道所在的面S3、吸附区S4、经过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卡吞吐通道的平面S5、经过动辊的轴线的一个平面和经过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卡吞吐通道的平面之间的夹角A、经过动辊的轴线的另一个平面和经过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卡吞吐通道的平面之间的夹角B。【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包括读卡器1、吞吐卡机构2、卡回收盒3和升降机构4。读卡器1、吞吐卡机构2、卡回收盒3和升降机构4四者设置于自助终端外壳5内。
[0023]读卡器I为现有结构。读卡器I设有卡通道11。卡通道的外端111位于自助终端外壳5的外部。
[0024]吞吐卡机构2位于卡通道11的后方即图中右方。吞吐卡机构2包括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一对输送结构、驱动机构22和位于输送结构后方的压卡板23。一对输送结构为上输送辊211和下输送辊212。一对输送机构之间形成卡吞吐通道24。卡吞吐通道24沿左右方向延伸。卡吞吐通道24和卡通道的内端112对齐。驱动机构22包括吞吐卡马达221、主动齿轮222、第一从动齿轮223和第二从动齿轮224。吞吐卡马达221为步进电机。主动齿轮222同轴固定于吞吐卡马达221的动力输出轴上。第一从动齿轮223同轴固定于上输送辊211。第一从动齿轮223和主动齿轮222啮合在一起。第二从动齿轮224同轴固定于下输送辊212。第二从动齿轮224和第一从动齿轮223啮合在一起。
[0025]卡回收盒3位于卡吞吐机构2的右方。卡回收盒3包括壳体31和设置于壳体内的4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搁卡槽32。壳体31的左端设有卡出口 33。搁卡槽32朝向卡出口 33延伸。搁卡槽22远离卡出口 33的一端即图中右端设有卡推出机构7。
[0026]卡推出机构7包括推块71和驱动推块的吐卡弹簧72。吐卡弹簧72为压簧。吐卡弹簧72处于自由状态时,推块和压卡板之间的距离LI小于卡的长度L2。
[0027]升降机构4包括丝杆41、升降电机42、升降平台43和限位滑杆45。丝杆44沿上下方向延伸。丝杆41同轴固接于升降电机42的动力输出轴。升降电机42为步进电机。升降电机42固定于自助终端外壳5。升降平台43和壳体31固接在一起。升降平台43固接有螺纹套44。螺纹套44螺纹套设于丝杆41上。限位滑杆45的下端固定于自助终端外壳
5。限位滑杆45的上端滑动穿设于升降平台43。
[0028]参见图2,本发明还包括控制单元6。控制单元6设有卡盒位置检测单元61。读卡器1、吞吐卡马达221和升降电机42三者和控制单元6电连接在一起。控制单元6为单片机。卡盒位置检测单元61为一个通过程序实现的功能模块。
[0029]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进行吞吐卡处理的方法为,吞卡处理方法为:
第1-1步、控制单元6记录下读卡器I读取到的被吞掉的卡的信息。卡的信息包括卡号和密码。根据卡号能够通过现有的银行系统获取卡的持有人(又称为用户)信息、如身份证号码和姓名。
[0030]第1-2步、控制单元6控制升降机构4去驱动卡回收盒3到卡回收盒3中空的搁卡槽同卡吞吐通道24对齐的位置。驱动卡回收盒3升降的动作过程为:升降电机42驱动丝杆41转动,丝杆41带动螺纹套44升降、螺纹套44带动升降平台43升降,升降平台43带动壳体31升降。对齐的具体过程为:预先将各个搁卡槽距离起始搁卡槽(本实施例中是以最下一个搁卡槽为起始搁卡槽的,当然以任何一条搁卡槽为起始搁卡槽到是可以的,只是方便性不如本实施例中的方式好)的距离和搁卡槽编号的对应关系、以及搁卡槽的初始位置(初始位置为装配时同卡吞吐通道对齐的搁卡槽的位置)储存到控制单元6中,如果位于起始滑道上方则距离数值以正数表示、位于起始滑道下方以负数表示,控制单元6实时记下当前同卡通道11对齐的搁卡槽的编号。卡盒位置检测单元61根据当前同卡吞吐通道对齐的搁卡槽编号信息和需要同卡吞吐通道对齐的搁卡槽位置信息计算出卡盒的目标位置和卡盒的当前位置之间的位移量(位移量为正数表示要上升、为负数表示要下降)、通过位移量除以丝杆41的螺距得出丝杆的转动圈数值,控制单元6通过升降电机42使丝杆41转动该圈数值即完成对齐过程。
[0031]第1-3步、读卡器I使卡8从卡通道11中插入到卡吞吐通道24中,吞吐卡机构3使卡进入到同卡吞吐通道24对齐的搁卡槽中。当搁有卡的搁卡槽升降到同压卡板23对齐时,卡8 一端同推块71抵接在一起、另一端同压卡板23抵接在一起,吐卡弹簧7受到挤压而储能。吞吐卡机构吞卡的过程为:吞吐卡马达221驱动主动齿轮222转动,主动齿轮驱动第一从动齿轮223转动、第一从动齿轮223驱动上输送辊211和第二从动齿轮224转动,第二从动齿轮224驱动下输送辊222转动,上输送辊211和下输送辊222夹持住卡8而使卡从左向右移动。
[0032]第1-4步、控制单元6记录下卡8在卡回收盒3中的位置,并建立卡的信息和卡在卡回收盒中的位置的对应关系;
吐卡处理方法为:
第2-1步、控制单元6根据用户输入的取卡的信息,从第1-4步中建立的对应关系中找出卡在卡回收盒3中的位置。本实施例中输入的取卡信息为用户信息。当然取卡信息为直接输入卡的信息也是可以的,只是安全性欠佳。
[0033]第2-2步、控制单元6使升降机构4去驱动卡回收盒3到搁置有需要取回的卡的搁卡槽同卡吞吐通道24对齐。该步升降和对齐的方法同1-2步中升降和对齐方法相同,不作复述。设置于该搁卡槽中的吐卡弹簧72释放能量而向左推推块71,推块71左推卡8而使得卡8的左端进入到卡吞吐通道24。
[0034]第2-3步、控制单元6使吞吐卡机构2驱动卡8从卡吞吐通道24中平移到读卡器I的卡通道11内。动作过程同吞卡过程一样,只是吞吐卡马达221的转动方向相反。
[0035]第2-4部、读卡器I将卡通道11中的卡退出。
[0036]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3,上输送辊211包括定辊2111和套设在定辊外的动辊2112。第一从动齿轮(参见图1。在图3中没有画出)是同动辊2112连接在一起的。动辊2112和定辊2111之间设有环形槽2113。环形槽2113设有进出气口 2114。动辊2112的外周面设有若干沿动辊周向分布的吸盘2115。吸盘2115设有贯通至环形槽2113的破真空通道2116。定辊2112设有盖2117。盖2117位于环形槽2113内。经过动辊的轴线的一个平面S1、经过动辊轴线的另一个平面S2和卡吞吐通道所在的面S3三者围成吸附区S4。经过动辊的轴线的一个平面SI和经过动辊轴线的另一个平面S2 二者位于经过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卡吞吐通道的平面S5的两侧。经过动辊的轴线的一个平面和经过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卡吞吐通道的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值为10°。经过动辊的轴线的另一个平面和经过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卡吞吐通道的平面之间的夹角B的值为10°。盖2117密封封堵在位于吸附区S4内的吸盘的破真空通道2116位于环形槽2113的一端。在卡通道的内端112设有喇叭口 113。设置喇叭口能够提高卡进入卡通道11时的可靠性。
[0037]参见图4,使用时,吸盘2115随着动辊2112 —起转动,卡8沿卡吞吐通道24进入上输送辊211和下输送辊212之间,吸盘2115中仅位于吸附区S4 (参见图3)内的吸盘能够吸附住卡8,其他的吸盘由于破真空通道没有被盖2117盖住、故不能够吸附住卡8,使得输送辊转动时能够驱动卡8平移到卡通道11中。
[0038]实施例三,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为:参见图5,还包括双向气泵9。卡推出机构7包括缸体73、同缸体配套的活塞74和推块71。推块71通过活塞杆75和活塞74连接在一起。缸体73设有进出气孔731。驱动机构22还设有第三从动齿轮225。第三从动齿轮225和主动齿轮222啮合在一起。第三从动齿轮225固定于双向气泵的转轴92。双向气泵9设有进出气口 91。进出气口 91包括内管911和滑动套设在外管上的外管912。内管911和外管912之间设有使外管远离内管的气口对接弹簧913。外管912远离内管的一端设有对接导入面914。所有的推卡机构7中的缸体73共用双向气泵9进行抽灌气。
[0039]使用时。卡回收盒2中同卡吞吐通道24对齐的搁卡槽22对应的缸体的进出气孔731和进出气口 91对接在一起,其余的缸体的进出气孔731都和进出气口 91错开。当吞吐卡机构2进行吞卡动作时,驱动机构22驱动双向泵9经进出气口 91吸气,使得活塞74右移,活塞74通过活塞杆75带动推块71右移,使得卡8能够进入到搁卡槽22中。反之,当吞吐卡机构2进行吐卡动作时,驱动机构22驱动双向泵9经进出气口 91吹气,使得活塞74左移,活塞74通过活塞杆75带动推块71左移,推块71将卡8的左端推到卡吞吐通道24中,使得输送机构即上输送辊和下输送辊能够夹住卡而将卡输送到卡通道11中。
[0040]进出气口 91和进出气孔731的对接过程为,壳体21升降过程中首先同对接导入面914接触,在对接导入面914的导向作用下,外管912朝向内管911移动,对接弹簧913储能,最后壳体升降到进出气口 91的端面和进出气孔731的端面靠抵在一起并且孔对齐,对接弹簧913起到使外管912抵紧在进出气孔731上而加强密封效果的作用。
[0041]实施例四,同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为:经过动辊的轴线的一个平面和经过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卡吞吐通道的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值为5°。经过动辊的轴线的另一个平面和经过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卡吞吐通道的平面之间的夹角B的值为5°。
[0042]实施例五,同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为:每一个缸体对应设置一个进出气泵,每一个进出气泵各通过一个电机进行驱动。
[0043]实施例六,同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为:每一个缸体对应设置一个进出气泵,每一个进出气泵各通过一个电机进行驱动。
[0044]还一一对应地相对于以上六个实施例进行了 6个实施例,该还进行的6个实施例同各自对应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为:一对驱动结构为一对输送带而并非一对输送棍。
[0045]又一一对应地对以上12个实施例中在上输送辊上设有吸嘴的5个实施例进行了5个实施例,该又进行的5个实施例同各自对应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为:在下输送辊上采取和上输送辊相同的方式设置有吸嘴。
【权利要求】
1.一种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包括卡回收盒和设有卡通道的读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吞吐卡机构、控制单元和驱动卡回收盒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卡回收盒包括朝向所述读卡器一端设有卡出口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若干沿上下方向分布的搁卡槽,所述搁卡槽朝向所述卡出口延伸,所述搁卡槽远离所述卡出口的一端设有卡推出机构,所述吞吐卡机构位于所述卡通道和所述出口之间,所述吞吐卡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一对输送结构和驱动输送结构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之间形成可夹持在卡上下表面上的卡吞吐通道,所述卡吞吐通道和所述卡通道的内端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平台、驱动升降平台升降的丝杆和驱动丝杆转动的升降电机,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升降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设有卡盒位置检测单元,所述卡盒位置检测单元通过卡盒的当前位置和卡盒的目标位置之间的位移量除以所述丝杆的螺距得出丝杆的转动圈数值,通过所述升降电机使丝杆转动该转动圈数值而确定卡盒移动到目标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吞吐卡机构还包括设置于输送结构和卡回收盒之间的压卡板,所述卡推出机构包括推块和驱动推块的吐卡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推出机构包括缸体、同缸体配套的活塞和连接于活塞的位于搁卡槽中的推块,所述吞卡自助处理装置还包括同所述缸体相连接的双向气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卡推出机构中的缸体共用所述双向泵,所述泵的转轴和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
7.根 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输送结构为一对输送棍,所述一对输送棍中的至少一根输送棍包括定棍和套设在定棍外的动辊,所述动辊和外辊之间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设有进出气口,所述动辊的外周面设有若干沿动辊周向分布的吸盘,所述吸盘设有贯通至所述环形槽的破真空通道,经过所述动辊的轴线的一个平面、经过动辊轴线的另一个平面和卡吞吐通道所在的面三者围成吸附区,所述定辊设有用于封堵住位于所述吸附区内的吸盘的破真空通道的位于环形槽一端的盖,所述经过所述动辊的轴线的一个平面和经过动辊轴线的另一个平面二者位于经过所述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所述卡吞吐通道的平面的两侧,所述经过动辊轴线的一个平面和所述经过所述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所述卡吞吐通道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所述经过动辊轴线的另一个平面和所述经过所述动辊的轴线且垂直于所述卡吞吐通道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B,A < 10°,B < 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A<5°,B < 5。。
9.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夹持式吞卡自助处理装置的吞吐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吞卡处理方法为: 第1-1步、控制单元记录下读卡器读取到的被吞掉的卡的信息; 第1-2步、控制单元控制升降机构去驱动卡回收盒到空的搁卡槽同卡吞吐通道对齐的位置; 第1-3步、读卡器使卡进入到卡吞吐通道内,吞吐卡机构使卡插入搁卡槽; 第1-4步、控制单元记录下卡在卡回收盒中的位置,并建立卡的信息和卡在卡回收盒中的位置的对应关系; 吐卡处理方法为: 第2-1步、控制单元根据用户输入的取卡的信息,通过第1-4步中建立的对应关系找出卡在卡回收盒中的位置; 第2-2步、控制单元使升降机构去驱动卡回收盒到搁置有需要取回的卡的搁卡槽同卡吞吐通道对齐,同该搁卡槽对应的推卡机构将卡推人到卡吞吐通道; 第2-3步、控制单元使吞吐卡机构驱动卡从卡吞吐通道平移到读卡器中的卡通道内; 第2-4部、读卡器将卡通道中的卡退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吞吐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2步和2-2步中判断搁卡槽同卡吞吐通道对齐的方法为:通过丝杆驱动卡回收盒升降,控制单元中设置卡盒位置检测单元,卡盒位置检测单元根据当前同卡吞吐通道对齐的搁卡槽位置即卡盒的当前位置和需要同卡吞吐通道对齐的搁卡槽位置即卡盒的目标位置计算出卡盒的目标位置和卡盒的当前位置之间的位移量、通过位移量除以所述丝杆的螺距得出丝杆的转动圈数值,使丝杆转动该圈数值而确定为移动到目标位置。
【文档编号】G07D11/00GK103544768SQ20131043851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吴晨, 吴祖江, 林秋明 申请人: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东信金融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