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卡插口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8378发布日期:2019-07-10 09:2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IC卡插口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IC插口密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IC卡插口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用的IC卡机插口多数没有进行密封处理,也没有对IC卡可能沾有水滴的情况进行设置,如此可能被儿童塞进异物或吹进灰尘等无法正常使用,或者IC卡带有水滴进入卡插槽影响机器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能够刮除IC卡上的水滴的IC卡插口密封装置。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IC卡插口密封装置,包括卡机,所述卡机的背面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卡机的背面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卡机的正面包括显示屏、拨壳口和插口保护壳,所述显示屏位于卡机的正面上侧设置,所述插口保护壳位于卡机的正面下侧设置,所述拨壳口位于插口保护壳的底部中间开设,所述插口保护壳的左侧包括联动保护壳、卡插槽、封口杆和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右端与插口保护壳的左侧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柱的左端与卡机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插口保护壳的顶部通过销轴与联动保护壳的正面内壁铰接,所述联动保护壳的左端与卡机的正面固定连接。

所述联动保护壳的内部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下端通过销轴与插口保护壳的左端铰接,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上端通过销轴与第二联动杆的右端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的左端通过销轴与第三联动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中间内壁通过销轴与卡机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三联动杆的下端通过销轴与封口杆的上端铰接,所述卡插槽位于IC卡机的正面下侧开设,所述卡插槽的内部包括上垫条、限位柱、上定位块、刮水片、下定位块、内嵌口、上垫条、下垫条、金属触点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卡插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上垫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垫条的左端与卡插槽的内壁左侧滑动连接,所述上垫条的右端与卡插槽的内壁右侧滑动连接,所述金属触点的底部与卡插槽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触点的表面与下垫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下垫条的底部与卡插槽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垫条的左端与卡插槽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内嵌口位于下垫条的右侧,所述内嵌口的内壁与封口杆的下端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刮水片的顶部与上定位块的底部粘接,所述上定位块的顶部与上垫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定位块的底部与下垫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垫条的底部包括触点凹槽,所述触点凹槽位于上垫条的底部左侧开设,所述触点凹槽的内壁与金属触点的表面顶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共两组,两组固定块以IC卡机的中轴线为对称上下设置,每组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块以IC卡机中轴线为对称左右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簧以上垫条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触点和触点凹槽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金属触点与三个触点凹槽分别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块的右侧、下定位块的右侧、上垫条的右侧、下垫条的右侧和封口杆的底部均呈楔形。

进一步的,所述插口保护壳呈倒L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IC卡插口密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IC卡插口密封装置,通过在卡插槽的内壁设置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并在上定位块上粘接刮水片,从而达到了除去IC卡上可能带有的水滴,通过在卡插槽入口设置多个联动杆和封口杆,解决了可能被儿童塞进异物或进入灰尘而无法使用的问题。

2、该IC卡插口密封装置,通过在插口保护壳的底部开设拨壳口,从而达到了拨开插口保护壳插进IC卡的目的,通过在卡插槽的内壁顶部和上垫条的顶部设置弹簧,从而解决了IC卡与金属触点接触部紧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插槽内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插槽入口放大图。

其中,1 IC卡机、2显示屏、3固定块、4插口保护壳、5第一联动杆、6联动保护壳、7第二联动杆、8第三联动杆、9封口杆、10下垫条、11下定位块、12刮水片、13上定位块、14上垫条、15限位柱、16内嵌口、17金属触点、18触点凹槽、19弹簧、20卡插槽、21拨壳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IC卡插口密封装置,包括IC卡机1,IC卡机1的背面包括固定块3,固定块3的底部与IC卡机1的背面顶部固定连接,固定块3共两组,两组固定块3以IC卡机1的中轴线为对称上下设置,每组固定块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块3以IC卡机1中轴线为对称左右设置,IC卡机1的正面包括显示屏2、拨壳口21和插口保护壳4,显示屏2位于IC卡机1的正面上侧设置,用以显示插入卡插槽20中IC卡的信息,插口保护壳4位于IC卡机1的正面下侧设置,插口保护壳4呈倒L型,拨壳口21位于插口保护壳4的底部中间开设,如此方便用户将插口保护壳4拨开,插口保护壳4的左侧包括联动保护壳6、卡插槽20、封口杆9和限位柱15,限位柱15的右端与插口保护壳4的左侧底部活动连接,限位柱15的左端与IC卡机1的正面固定连接,防止用户不注意过于用力压坏插口保护壳4,插口保护壳4的顶部通过销轴与联动保护壳6的正面内壁铰接,联动保护壳6的左端与IC卡机1的正面固定连接。

联动保护壳6的内部包括第一联动杆5、第二联动杆7和第三联动杆8,第一联动杆5的下端通过销轴与插口保护壳4的左端铰接,第一联动杆5的上端通过销轴与第二联动杆7的右端铰接,第二联动杆7的左端通过销轴与第三联动杆8的上端铰接,第二联动杆7的中间内壁通过销轴与IC卡机1的内壁铰接,如此达到将第三联动杆8向上拉起的目的,第三联动杆8的下端通过销轴与封口杆9的上端铰接,卡插槽20位于IC卡机1的正面下侧开设,卡插槽20的内部包括上垫条14、限位柱15、上定位块13、刮水片12、下定位块11、内嵌口16、上垫条14、下垫条10、金属触点17和弹簧19,弹簧19的上端与卡插槽20的顶部固定连接,弹簧19的下端与上垫条14的顶部固定连接,弹簧1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簧19以上垫条14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如此可以将插入的卡与金属触点17接触紧密,上垫条14的左端与卡插槽20的内壁左侧滑动连接,上垫条14的右端与卡插槽20的内壁右侧滑动连接,金属触点17的底部与卡插槽20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金属触点17的表面与下垫条10的内壁滑动连接,下垫条10的底部与卡插槽20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下垫条10的左端与卡插槽20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内嵌口16位于下垫条10的右侧,内嵌口16的内壁与封口杆9的下端表面滑动连接,如此在关闭时候封口杆9与内嵌口16防止卡插槽20的内部进入异物,刮水片12的顶部与上定位块13底部粘接,如此可以将卡上表面可能的水滴刮除,上定位块13的顶部与上垫条14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定位块11的底部与下垫条10的顶部固定连接,上垫条14的底部包括触点凹槽18,触点凹槽18位于上垫条14的底部左侧开设,触点凹槽18的内壁与金属触点17的表面顶部滑动连接,金属触点17和触点凹槽18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金属触点17与三个触点凹槽18分别对应,上定位块13的右侧、下定位块11的右侧、上垫条14的右侧、下垫条10的右侧和封口杆9的底部均呈楔形,如此可以方便IC卡的插入和将IC卡导入正确的位置。

使用设备时,用户通过拨壳口21将插口保护壳4拨开,通过与插口保护壳4左端铰接的第一联动杆5带动第二联动杆7,通过第二联动杆7带动第三联动杆8,通过第三联动杆8带动封口杆9,最后将封口杆9拉起,打开卡插槽20口,用户将卡插入通过上定位块13、下定位块11将卡导入正确位置,再通过刮水片12将可能沾在卡面的水滴刮除,通过设置的弹簧19和上垫条14,将卡紧紧的与金属触点17严实接触,用户拔掉卡片后合上插口保护壳4,通过第一联动杆5、第二联动杆7和第三联动杆8将封口杆9插入内嵌口16,完成密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