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及其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6201发布日期:2018-11-13 22:09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共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及其终端。



背景技术:

当前,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系统的不满主要就是公交服务水平低,例如公交出行速度慢、舒适性差、换乘困难等。在传统公交系统建设模式下,改善上述问题需要巨额建设经费的支持,其建设成效还要受到城市交通整体环境的影响。与之相对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则是实现“公交优先”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所谓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就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新技术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控制调度模式,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现有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设备仅支持公共交通系统中城市公交车辆报站功能,但是公共交通系统由各种交通车辆组成,人们出行并不仅限于公交车一种出行方式。当人们在选择公共交通车辆出行的时候,常常遇到不知道公共交通车辆到哪,是否会到候车地,途经候车地的公共交通车辆是否还有座位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及其终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包括壳体,壳体下端连接底座,所述的底座一侧中部设置有输入口,所述的壳体前部自上而下设置有跑马灯和液晶屏,壳体后部开设有后门,后门与壳体活动连接,壳体内部设置有处理模块、第一GPS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的第一GPS模块、第一通信模块、液晶屏和跑马灯均与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一种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包括第二GPS模块、第二通信模块、服务器和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第二GPS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电性连接,第二通信模块和服务器无线通信连接,服务器和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的第一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连接。

第二GPS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设置在公共交通车辆上,车辆上的司机或乘务人员可将座位余量情况通过输入终端传递到服务器上,输入终端可为联网的手机或平板。

第二GPS模块将公共交通车辆的位置信息传递给第二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将信号传递到服务器上,服务器再将信号和座位余量信息传递到第一通信模块上,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GPS模块将信息传递给处理模块进行整合分析处理,最后在液晶屏和跑马灯上显示相应的信息,乘客可及时的了解各车辆的信息,并在液晶屏上进行操作,选择可供乘坐的客运车辆,提前预付费用预留座位。

优选地,所述壳体两侧上端相对设置有喇叭,喇叭与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壳体上端相对设置有两个支撑杆,支撑杆上端安装有挡雨板,挡雨板为弧形。

优选地,所述的支撑杆内壁相对设置有插槽,插槽之间设置有亚克力标牌。

优选地,所述的液晶屏上方设置有光感器,光感器与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壳体靠近输入口的一侧下端设置有控制门。

优选地,所述的壳体前部下端设置有USB充电口。

优选地,所述的后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上设置有纱网。

优选地,所述的后门中部一端设置有门锁,后门中部设置有广告灯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智能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对城市、村镇各种公共交通运输车辆的GPS跟踪,采集数据计算路径,实现在候车点人们能够提前预知途经的各种车辆(公交车、客车、出租车等)相关信息,实现提前预约座位、预知到站时间、查询出行方案等便民功能。

2、该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设置有后门,维护人员可对壳体内部的系统和模块进行定期维护检修,后门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可对壳体内部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的右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1-底座;2-输入口;3-跑马灯;4-液晶屏;5-喇叭;6-后门;7-进风口;8-出风口;9-支撑杆;10-挡雨板;11-亚克力标牌;12-光感器;13-门锁;14-控制门;15-USB充电口;16-广告灯箱;17-插槽;101-处理模块;102-第一GPS模块;103-第一通信模块;201-服务器;202-第二GPS模块;203-第二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包括壳体,壳体下端连接底座1,底座1一侧中部设置有输入口2,输入口2连接电源,壳体靠近输入口2的一侧下端设置有控制门14,电路维修人员可通过控制门14进行一些电路检修。

壳体前部自上而下设置有跑马灯3和液晶屏4,壳体两侧上端相对设置有喇叭5,壳体内部设置有处理模块101、第一GPS模块102和第一通信模块103,所述的第一GPS模块102、第一通信模块103、液晶屏4、跑马灯3和喇叭5均与处理模块101电性连接。当乘客预定的车辆快要达到时,处理模块101收到信息传递到喇叭,喇叭将车辆将到达信息报出,对乘客进行提醒。

壳体前部下端设置有USB充电口15,乘客可通过USB充电口15对携带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壳体后部开设有后门6,后门6与壳体活动连接,后门6中部一端设置有门锁13,后门6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7和出风口8,进风口7和出风口8上设置有纱网,后门6中部设置有广告灯箱16。

后门6设置的进风口7和出风口8可对壳体内部进行降温,维护人员可对壳体内部的系统和模块进行定期维护检修,进风口7和出风口8设置的纱网可阻挡灰尘的进入。

壳体上端相对设置有两个支撑杆9,支撑杆9内壁相对设置有插槽17,插槽17之间设置有亚克力标牌11,支撑杆9上端安装有弧形挡雨板10。

该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壳体内部和外部均设有通电的设备,在下雨天时,雨水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在壳体上方设置的挡雨板10可挡住雨水起到保护作用,挡雨板10设计成弧形可使雨水快速流下,雨水不会在挡雨板10上积压。

亚克力标牌11上刻上一些展示该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的功能的文字,可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

液晶屏4为触摸屏,乘客可通过手指操作,方便快捷。液晶屏4上方设置有光感器12,光感器12与处理模块101电性连接,白天光线有强有弱,光线太强或太弱时,乘客难以看清液晶屏4上显示的信息,光感器12可感应光线强弱将信号传递到处理模块101,处理模块101发出信号来调节液晶屏4的亮度。

如图5所示,该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包括第二GPS模块202、第二通信模块203、服务器201和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第二GPS模块202和第二通信模块203电性连接,第二通信模块203和服务器201无线通信连接,服务器201和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的第一通信模块103无线通信连接。

该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工作过程:第二GPS模块202和第二通信模块203均设置在公共交通车辆上,车辆上的司机或乘务人员可将座位余量情况通过输入终端传递到服务器201上,输入终端可为联网的手机或平板。第二GPS模块202对城市、村镇公共交通车辆的位置进行定位,将数据传递到第二通信模块203,第二通信模块203将数据传递到服务器201上。

第一通信模块103与服务器201无线通信连接,使得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和服务器201可进行信息的对接,处理模块101通过第一通信模块103接收公共交通车辆位置和座位余量情况的信息。

第一GPS模块102对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进行定位,将数据传递到处理模块101,处理模块101通过计算整合各车辆到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终端的距离、预计到达时间等,最后在液晶屏4和跑马灯3上显示各车辆的信息及各车辆是否还有空位可供乘坐,乘客可及时的了解各车辆的信息,并在液晶屏4上进行操作,选择可供乘坐的客运车辆,并且提前预付费用预留座位,当乘客所选车辆快要达到时,喇叭5将车辆将到达信息报出,对乘客进行提醒。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