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_2

文档序号:8943910阅读:来源:国知局
或重力感测器(G_senor),用以感测加速度的变化,从而得知可携式装置的位置的变化。此外,在另一例子中,环境状态感测单元110包括一角速度感测器(angular velocity senor)或陀螺仪(gyro-sensor),用以感测角速度的变化,从而得知可携式装置的位置的变化。此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1ning system sensor,GPS)感测器或其他定位系统感测器亦可为一例子。故此,感测信号包括至少一位置信号,以代表位置的变化,位置信号可以是一维、二维或三维以上的信号,代表一坐轴系统中的各轴的位置或运动有关的物理量,例如是平面或立体坐标系统中X、Y、Z轴上的加速度、角速度或位移量。
[0030]另一例子中,还可以进一步结合其他环境感测器,例如是光感测器(lightsensor),或是图像感测器(image sensor),以进一步对环境的变化作一步的感知,让控制单元能依据包括位置的变化及环境的光或图像的变化,估测使用者各种的行动状态,其中,感测信号还包括一光信号或一图像信号。相似地,在其他例子中,不同的环境感测器,如光、温度感测器或压力感测器,只要能帮助估测使用者的不同行动状态的感测器,皆可以单独方式或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或甚至结合位置的变化感测器,包含于环境状态感测单元110之中,以产生感测信号。
[0031]控制单元120控制环境状态感测单元110以读取感测信号,而控制单元120可以体积电路如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1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逻辑电路来实施。在控制单元120的不同实施方式中,还可额外加上存储器130,以助记录控制单元120所处理的感测信号的数据或之前的行动状态。当然,存储器亦可设计为内建于控制单元120。
[0032]图1所示的方块图是为可携式装置10的基本架构,基于此架构,可携式装置100可实施为手机、多媒体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的可携式装置,甚至其他嵌入式系统如GPS装置、车上计算机、手表、跑步计。此外,在可携式装置100的不同实施类型中,还可包括其他元件以提醒使用者,例如以手机或多媒体播放器为例,控制单元120在行动状态改变后所发出的提醒信号可借由手机的显示器、声音产生器、键盘背光或振动器的功能,或上述的组合方式,回应在此事件,产生音乐、语音、声响、闪光、图像或振动之类能让使用者感受到的物理信号。如此,在其他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就可携式装置100的实施类型,依据控制单元120在行动状态改变后所发出的提醒信号来加以产生物理信号。
[0033]接着,请参见图2,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事件提醒的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210所示,已检测到欲提醒使用者的一事件发生。在此之后,步骤S220,感测可携式装置所处的环境状态,以得到一感测信号。
[0034]步骤S230,依据感测信号的变化,决定可携式装置是处于多个环境状态之一。一般而言,可携式装置100为使用者所携带,故此,我们可以借由定义多个环境状态,以对应到使用者的行动状态,例如静止、步行、在车上的行动状态。
[0035]步骤S240,依据该感测信号的变化,判定可携式装置是否有环境状态的改变。如果没有环境状态的改变,则继续执行包括从步骤S220至S240的步骤,直至有环境状态改变为止。如果步骤S240判定有环境状态改变,也就是这些环境状态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这些环境状态的另一环境状态,则执行步骤S250以发出一提醒信号以提醒使用者此事件。例如图4所示意的多个方块表示在时间轴上,在某一时间间隔判定的可携式装置的环境状态,并视之为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的行动状态,标示404代表该时间时,行动状态从车上改变为静止,由于行动状态改变了,可能代表使用者从正在开车的行动状态下而停车或准备下车,此时使用者比较容易注意到提醒信号,因此可以在404的时间点或时间后发出提醒信号。
[0036]在上述实施例中,可携式装置的环境状态的定义对应到感测信号的变化模式,例如上述使用者的静止、步行、在车上的行动状态,相对应的感测信号有其对应的波形变化规律存在。通过找出使用者在进行不同行动时所产生的感测信号的变化规律,可以进而定义出不同行动状态。
[0037]以下观察感测信号中的位置信号的波形变化,并据以定义多个使用者的行动状态。例如图5所示为使用者实质上静止时,利用感测信号包括的代表加速度的一位置信号的波形,由图可见,波形是趋于平稳的。又如第6A、6B及6C图所示分别为使用者步行的时候,感测信号包括的代表加速度在X、Y、Z轴上的三个位置信号的波形。由图可见,波形具有规则性地连续上下变化的波形,此实对应到人行走时的步伐频率,而加速度会落入各自一定的区间之内,这亦与人类步行能力及一般习惯相对应。再来如图7Α、7Β及7C所示分别为使用者在车上(或开车或坐上交通公具)的时候,感测信号包括的代表加速度在X、Y、Z轴上的三个位置信号的波形。由图可见,波形在从车子发动到加速之初有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加速度,之后车子时有减速时有加速,故有不规则的上下变化的波形,但长时间来说,变异数趋向稳定。此种变化特性,实对应到车子行驶模式,而波形的大小振幅会落入各自一定的区间之内,这亦与车子行驶能力及一般道路的时速限制相对应。
[0038]据上述的观察结果,定义出多个行动状态。由此,实施步骤S220执行的一例子为:检测感测信号的一波形的变化或类型,并判断波形的变化或类型是否符合已定义好的这些行动状态之一所对应的波形变化或类型,从而决定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是处于这些行动状态之一 O
[0039]此外,在另一例子中,在不同行动状态所对应的感测信号的变化模式,分析至少一个以上特征参数亦可以定义使用者的行动状态。例如,感测信号包括一第一位置信号,第一位置信号随可携式装置的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如表示加速度、角速度、位移量。第一位置信号的变化(variat1n)、变异数(variance)、平均值、零交越点数目(zero-crossingpoint)、振幅大小、一时间间隔内的变化或其他在机率上或统计上或信号处理上有用的参数,皆可以用以作为特征参数以描述使用者的行动状态所对应的感应信号的变化特征。例如上述的静止状态,如果位置信号在一时间间隔内的变异数趋近于零,故此,可以分析目前得到的感测信号,并决定其变异数,并据以决定是否符合上述条件,也就是其变异数是否实质上为零,从以估测目前使用者是否处于对应于静止的一行动状态。相似地,实施步骤S220执行之一另例子为:检测该感测信号的变化以产生至少一特征参数,并依据至少此特征参数以决定该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是处于这些行动状态之一。
[0040]以下就以上述的使用者的静止、步行、在车上的行动状态为例,定义出对应于三个行动状态的感测信号的特征参数,并设定特征参数应满足哪些条件之后,始能依据目前所得的感测信号,以估测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的行动状态,以说明实施步骤S220的另一例子。在以下这些例子中,感测信号包括多个位置信号,这些位置信号对应到不同方向,这些位置信号随该可携式装置的位置的变化而改变。这些位置信号如为二维的X及Y方向上的加速度或是三维的X、Y、Z方向上的加速度。
[0041]这些行动状态包括对应到使用者实质上静止的一第一行动状态、一对应到使用者处于车中的一第二行动状态、对应到使用者行走的一第三行动状态。
[0042]判定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是处于第一行动状态的条件为:这些位置信号各自的变异数或方差(variance)实质上趋近于零。例如图6中,为Y轴方向的位置信号,其平均值为1001,而变异数为0.116,其中重力的方向为Y轴的方向。
[0043]判定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是处于第二行动状态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