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口装载式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037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狭口装载式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记录媒体盘转动、并再生信号的盘装置;特别是关于将记录媒体盘输送到安装装置安装上后驱动其转动的盘装置。更具体一点是涉及当驱动记录媒体盘转动时,将记录媒体盘从其供给位置输送到安装于转动装置(具体为主轴马达)的位置的机构。
这里,所谓记录媒体盘是指具有中心孔的同心圆盘状媒体,例如,包含以旧的EP记录盘为首的MO、PD、CD、CD-ROM、CD-R、CD-RW、DVD-ROM、DVD-RAM等记录媒体。作为包括这些的总称,统称为盘。特别是表示只要不被禁止,未收纳入罩中的裸盘。
首先来说明现有技术中的盘安装方法。所谓盘输送机构,乃表示将盘供给盘装置,从该供给位置输送到安装于转动装置上的位置。对其输送方式,举出现有技术采用的下边示例的3种,作为第一例,如日专利特开平6-290529上所揭示的那样,是从盘的储存器取出裸盘进行输送,一般叫交换器。
作为第二例,操作者自己将其安装固定在转动装置上,并输送到安装于转动装置上的位置。叫作托盘式,例如,像日专利特开平7-254199上所展示的那样,操作者将盘装到转盘上,并输送到转动驱动包含有转盘的整个转动装置的位置。
作为第三例,是将盘收纳入套中,并将该套输送到转动装置上之后,将胶片夹中的盘进行固定,并使其转动。如,专利第2585176号上所揭示的,借输送机构的输送与马达的垂直移动的安装到再生装置上。
以上各种输送方式中,固定机构需要用于在与盘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需要复杂的移动机构及其移动空间。为便于操作者向转动装置上安装,需要进行移动,将转动装置拉出到易于操作的位置,仍然是需要移动机构与移动空间。
但是,随着计算机装置小型轻量化,用于计算机装置的外部存储装置的盘装置,也要求其小型轻量化、薄型化。因此,拉出移动机构与上下移动机构的存在成了使之薄型化的障碍,限制了薄型化。另外,为了提供更舒适的计算机操作性能,而要求不需由操作者进行安装操作的盘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适于小型轻量化、薄型化的构造的盘装置,即提供不需拉出移动机构与上下移动机构而使整个装置薄型化的盘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通过使盘装置的外形形状小型化到和与盘外接的正方形几乎相同的形状,而成为薄型、并可搭载于笔记本式计算机的盘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盘可自动安装、自动排出,而不需由操作者进行安装操作的盘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可防止盘误插入的盘装置。
本发明即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成的盘装置,它具有安装、固定、释放盘并驱动盘转动和由盘再生信号的传感装置,从操作者接受盘的供给并沿盘面方向输送到前述传感装置的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盘输送装置具有形成为薄板平板状沿盘面方向进行摇动地输送驱动盘的媒体驱动装置、驱动媒体驱动装置的同步驱动装置;还有抵接于盘外周缘上的定位装置。
即,上述构成的盘输送装置沿盘面方向输送盘,同时,由定位装置对盘定位。
因而,如采用了本发明的盘装置,由于从盘供给位置沿盘面仅将盘输送到转动驱动盘的位置就可以了,所以,可以不需要拉出移动机构与上下移动机构,实现薄型化小型化。另外,在输送终了,由传感装置安装、固定、释放盘时,由于由定位装置预先使其与传感装置中心相合,故传感装置可确实安装、固定、释放盘,采用了本发明的盘装置的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可不受限制(如不可倾斜等)地继续使用。
另外,可以得到不需操作者自己安装固定释放、而具有更舒适的操作性能的盘装置。
对于由导引装置、媒体驱动装置、同步驱动装置构成的盘输送装置,装置整体的厚度小于12.7mm。
另外,由于由直径比盘外径小、呈薄板圆盘状的同步驱动装置驱动媒体驱动装置,从而可将盘装置的外形小型化到与同盘外接的正方形大体相同的形状,故可提供能搭载于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小型盘装置。
还有,由于具有阻止盘供给的供给口锁闭装置,本发明的盘装置还具有可阻止二重地插入盘的特点。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盘装置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箭头A方向看图1的下盖的立体图;图3是导轨L的整体立体图;图4是图1的驱动装置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从图1箭头A方向看输送装置的图;图6是从图1箭头B方向看媒体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6的推压弹簧与盘的关系的图;图8是从图1的B方向看上盖与齿圈的图;图9是图8定位销放大图;图10是图2的安装检测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1是从图1的箭头A方向看图2的原点开关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2是从图1的插入方向看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4是图12的闸门锁闭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5是图12的闸门锁闭时小直径盘进入状态图;图16是表示图1的输送装置的动作的顺序图表;图17是表示在图16的待机位置的盘之插入状态的图;图18是表示图16的待机位置的盘之插入状态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图16的待机位置的盘之插入状态的平面图;图20是表示插入检测开关的动作状态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盘到达定位销的状态的图;图22是表示齿圈最终位置图;图23是说明安装固定装置的动作的图;图24是表示排出输送状态的图;图25是表示盘向原点位置进行排出的状态的图;图6是图1的X-X剖视图。
下边借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基于图1可把握本发明盘驱动装置整体像。首先,框体100仅由下盖101、与上盖131两件构成。在下盖101上配置着对盘1进行导引的导引装置200,驱动装置250,包含有使盘1转动的转动装置、使其转动并读取信号的传感模块500,控制整个装置的控制部440,以及内部防护罩191。另一方面,在上盖131上设置了轴支承驱动装置250的枢轴机构171,在该枢轴机构171上可自由转动地枢设着使盘1进行收纳排出动作的输送装置300。下盖101的驱动装置250是使该输送装置300转动的驱动源。在这些下盖101与上盖131结合起来之后装上插入口装置450。而且,对上述各机构的动作位置,最后关于检测盘的位置的各检测装置,在详述各机构时进行说明。
下边,对各机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将图1的下盖从箭头A的方向看的立体图。在图1与图2上,下盖101成形为朝2个方向开放的箱体。图中的纸面上方通过安装上盖131构成空间,是盘1的插入通路,安装输送装置300、与传感模块500。另外,图中纸面人跟前方向的敞开部是操作者插入抽出盘1的操作面。
在该下盖101的纸面左右立设着的侧壁L102、R103上固定着导轨L211、导轨R221。导轨L211、与导轨R221由断面为凹字状的角棒体形成,断面为凹字部分的沟L212、沟R222成为盘1的通路。即,不使用罩的裸盘1,在其盘面方向沿沟L212、沟R222进入盘装置。导轨L211、导轨R221的长度延伸到盘安装到传感模块500上所需要的位置。而导轨L211、R221的终端部L213、R223适应盘1的外形地削去沟L212、R222的下部,同时,沟L212、R222的终端部L213、R223形成平滑的斜面,以便容易相对传感模块500进行装拆。
操作者从操作面插入盘1。这时,作为盘1输送之需要,为了检测出操作者手指安全地将盘1插入到充分的位置,在导轨L211上配置了插入检测传感器231。图3是导轨L的整体立体图。插入检测传感器231由检测盘1的通路作动件232、通路作动件232的转动销234、以及插入检测开关235构成。通路作动件232配置于沟212中。通过作动件232用转动销234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沟212中。转动销234由止动轮237安装于导轨211上。另外,通路作动件232由转动弹簧236向突出到沟212的方向推压,在检测盘的同时,可自由突出收纳地使转动销234转动,以便不对盘1的通过产生障碍。通路作动件232的转动动作被一体形成、并与下盖101相连络的检测杆233的转动动作传导,将其传导引插入检测开关235,由检测杆233推压插入检测开关235来检测盘1的插入。
其次,来说明驱动装置250的构造。图4是图1的驱动装置250的放大立体图。在图4中,驱动装置250由动力源马达251、减速用齿轮系261、驱动后面要讲到的输送装置300的驱动齿轮281、以及用于检测驱动齿轮281的转动量的编码器271所构成。
马达251配置在下盖101的后部拐角处。马达251的厚度为了不成为盘1的输送、安装之障碍而被配置在盘1的投影面积之外。在马达251的轴252上压入驱动蜗杆253,该驱动蜗杆253与齿轮系261相啮合。马达251的驱动力经减速到必要的力矩与足够的转动速度,传导引编码器271与驱动齿轮281。
编码器271为众所周知的构造,将设有狭缝272的圆盘273固定在驱动轴上,通过用光电传感器274对狭缝272计数来检测驱动齿轮281的转动量。另一方面,马达251的转动力传递到驱动齿轮281。驱动齿轮281是用连结部283将从动齿轮282与输出齿轮284连结起来而成的绕线筒形状。由于做成这样的形状,将从动齿轮282配置于下盖101的底面,通过用连结部283穿过成为盘1通路的空间而可将输出齿轮284配置到上盖131的顶面上。这样,既有效利用了空间,确保了盘1的通路,同时又可将驱动轴的转动力传输到后面要讲到的输送装置300。
下边,来说明输送装置300的构造。图5是从图1箭头A的方向看输送装置300的图,表示出省略了上盖131的状态。输送装置300由作为驱动源的同步驱动装置310、直接输送驱动光盘的媒体驱动装置340、将输送的光盘准确地导引安装到传感模块500上用的位置的定位装置380、以及在安装光盘时用于保持其姿势稳定的按压装置390所构成。
首先,同步驱动装置310是由形成为环形的薄板圆盘状的齿圈311所构成。齿圈311的外径大致与盘1相同或稍小一些。其外周部,与前述输出齿轮284相啮合的从动圈312形成于其周围约三分之一的领域。从动齿圈312其齿顶大致成为齿圈311的外周。在另外与之相连的约三分之一的领域里形成了用于起间断齿轮作用的2个定位齿轮A313与定位齿轮B314。定位齿轮A313、与B314分别与后面要讲到的2个定位销381啮合,仅在安装光盘时的必要的时间内才转动定位销381。定位齿轮A313与B314其齿根大致成为齿圈311的外周。
在齿圈311的薄板圆盘面上形成了2组孔。第一组孔是成为对齿圈311本身的转动进行导引的支点的转动孔A321、转动孔B322、与转动孔C323。各转动孔A321、B322、C323沿齿圈311的圆周在各点全周约三分之一的领域中形成为圆弧状长圆孔,在各转动孔中配合着转动导引销172。这样,齿圈311以转动导引销172为支点转动需要的角度。特别是,由于将转动孔做有3个。从而转动导引销172也做有3个,可以确定齿圈311的中心。从而,尽管齿圈311是环形的薄板圆盘,但也可正确确定齿圈311的转动中心,而且,可以有效利用齿圈311的中心空间部。
第二组孔是作为对后面要讲到的媒体驱动装置340的力点导引的导引孔A331、导引孔B332、导引孔C333。各导引孔A331、B332、C333,分别在转动孔A321、B322、C323的内周侧、且在各转动孔的间隙处按需要的曲线被配置着。这样,齿圈311转动时,借助齿圈311的假想中心点与各导引孔的曲线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媒体驱动装置340的力点起到凸轮的作用,从而产生后面要讲到的媒体驱动装置340的所需要的动作。而且,在前述转动孔C323的端部形成了转动凸轮部324,转动孔C323的一部分兼作导引孔用。
特别是,由于将上述各导引孔和定位齿轮A313、定位齿轮B314配置于一个齿圈311上,通过使齿圈311转动而使媒体驱动装置340与定位装置380动作,从而如后述地可使4种摇动臂与定位销381完全同步,可确保装置整体动作正确。再者,由于把齿圈311的外径做得与盘1相同或稍小,因此与前述驱动齿轮281相结合,可使驱动装置250所必要的空间与投影面积小到大体可忽视的程度。作为要特别提到的特征,由于以板厚0.4mm的薄钢板形成了齿圈311,做成可在上盖131上滑动转动的构成,对于整个盘装置的厚度来说,可构成为同步驱动装置310的厚度可忽视的那种程度的薄型。
接下来,对由各导引孔做摇动动作的媒体驱动装置340分别加以说明。图6是从图1箭头B的方向看媒体驱动装置340的分解立体图,表示了图5的返过来的状态。首先,媒体驱动装置340由4种摇臂构成。所有摇臂的共同点是,支点固定在上盖131上,力点则如前所述地可自由滑动地与齿圈311的各导引孔结合,作用点乃是驱动盘与各装置。另外,各摇臂是以板厚0.3mm的薄钢板形成,构成薄型。
首先来说明作为第一摇臂的排出摇臂341。在排出臂力点342上铆接立设着销子,与前述导引孔A331进行结合。排出臂支点343通过避开了齿圈311的厚度的垫片与深冲加工,以支点销132可自由摇动地轴装在上盖131上。在排出臂作用点344摇动的最终位置(将盘安装完了的位置)形成使后面讲到的安装检测装置421检测的形状。另外,在排出臂作用点344上可自由突出后退地轴装着具有需要的突出行程的排出销345。排出销345在从排出臂341摇动的最终位置回到原点时推压盘1的外周缘,进行排出驱动。
其次,来说明作为第二摇动臂的引入臂351。在引入臂力点352上铆接立设着销子,并与前述导引孔B332配合。引入臂支点353通过避开了齿圈311的厚度的垫片与深冲加工,以支点销132可自由摇动地轴装于上盖131上。在引入臂作用点354上固定着引入弹簧355。引入弹簧355是将板簧弯折成所需要的形状地形成为略成V字形,板簧的宽度配置成可通过盘1的插入空间。引入臂351摇动,在从待机位置到最终位置的摇动过程中,引入弹簧355推压盘1的外周缘,进行驱动以引入盘1。
进而再来说明作为第三摇动臂的推压臂391。在推压臂力点392上铆接立设着销子,与前述导引孔C333相结合。推压臂支点393通过避开了齿圈311厚度的垫片与深冲加工以支点销132可自由摇动地轴装于上盖131上。在推压臂作用点394上通过由推压销395一同铆装推压弹簧396而按规定行程可自由滑动地安装着推压弹簧396。推压弹簧396跨过前述中心空间部315,将其与推压臂作用点314一同铆接的位置相反一侧的位置固定在上盖131上。齿圈311转动,在从开始装盘到安装完了期间,推压臂391进行摇动,推压弹簧396以推压臂作用点394摇动的行程程度,向中心空间部弯曲,将盘1推向传感模块500的方向。
最后来说明作为第四摇动臂的闸门臂461。闸门臂力点462上铆接立设着销子,与前述转动孔C323结合。闸门臂支点463通过避开了齿圈311的厚度的垫片与深冲加工用支点销132可自由摇动地轴装在上盖131上。闸门臂作用点464上突设形成闸门凸轮465,与后面要讲到的闸门夹头458相结合。齿圈311转动,在从开始装入盘1到安装完了的期间闸门臂461摇动,闸门凸轮465驱动闸门466,并锁闭盘1的插入口。
另外,作为以上构造要特别提出的特征,以薄钢板分别形成了4种摇动臂。形成为在上盖131上设摇动支点,在齿圈311上设滑动力点的构造;而且,4种摇动臂只是分别重叠于齿圈311上,各摇动臂在摇动动作的全过程中不会相互重合,而且在摇动动作的全过程中各摇动臂不会侵入盘1的通过空间,因此,相对于盘装置的全体来说,构成为可忽视媒体驱动装置340的厚度的程度的薄型,同时,可确实输送盘。
由于通过一个齿圈311转动来分别驱动4种摇动臂,所以4种摇动臂完全同步地进行动作,同时,该动作也与盘1的输送位置同步动作,故可更确保对盘的输送。
其次,关于第3种摇动臂,对推压弹簧396的动作作进一步进行详细的说明。图7是表示图6的推压弹簧396与盘1关系的平面图和推压弹簧396推压状态的2个方向的侧视图。推压弹簧396,为确保中心空间部315,将中央部分挖通成长圆形。该长圆的一端铆接于推压臂作用点394上,相反一侧的另一端固定在上盖131上。如前所述,推压弹簧396被推压臂作用点394向W方向推,从而推压弹簧396沿盘面方向挠曲。另外,推压臂391在回到待机位置(参照图13及后述)期间,推压弹簧396由推压臂作用点394牵拉而延伸成平面状(即如前所述,推压弹簧396只以推压臂作用点摇动行程的程度挠曲着)。从而,由于不推压期间推压弹簧396本身也成薄型,也不会成为盘1通过空间的障碍,可使装置气体成薄型。
如后详述,推压弹簧396推压盘1时,盘1抵接于两个定位销381上,被引入弹簧355推压。而后,在此状态下,盘1的中心与传感模块500的中心相一致,盘1被装于转动驱动装置551上,并由安装固定装置511所固定。
为取得这样优良的效果,推压弹簧396等的取用具有优良挠性的薄板状材料。例如,树脂片、或薄钢板等合适。在本实施例中,比如用了厚0.2mm的树脂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上述这样的挠曲结果,推压弹簧396推压盘1的部分是推压部397,在图7的平面图中以斜线表示。设定该推压部397的合适位置设定于安装固定装置511安装、释放盘1的最合适的位置,是设定在从盘1内周部直径15mm到40mm的范围内。再者,如推压部397上所示的那样,由于推压夹着盘1的中心的两侧的2部位的部分,从而可以左右均等地推压赋能,可确保盘1姿势稳定、以及进行准确的安装、释放动作。该推压部397的设定条件由为保持盘1的稳定姿势所必须的推压力、基于推压弹簧396的材质的弹簧力、推压臂391摇动时的力矩来决定。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推压弹簧396的材质条件下,通过设定在从盘1内周部直径15mm到30mm的范围,可得到良好的动作结果。
而且,将图1与图7进行对比即可明白,在上盖131的对应于推压弹簧396推压盘1的推压部397的位置上形成着向推压弹簧396的方向突出的鼓出部133。由于该鼓出部133存在于这个位置,当推压弹簧396由推压臂作用点394拉伸而延伸成平面状时,推压弹簧396抵接于上盖131的鼓出部133上。从而,当下一次推压臂作用点394推压推压弹簧396时,推压弹簧396一定向盘面方向挠曲。这样,可使对推压弹簧396赋予挠曲,而且可以减轻推压臂391的摇动动作开始时的摇动负荷。
下边,图8是从图B的方向看上盖与齿圈的图。借用图8,来说明设在开头所说明的上盖131上的枢轴机构171。如前所述,枢轴机构171是以3个转动导引销172构成。各转动导引销172在确定齿圈311的中心的位置上铆接立设于上盖131上。这样,可正确导引齿圈311的转动动作中心。
在前述图5中,已说明齿圈311的外径与盘1大致相同或比其稍小,相对于盘1的外径规格为120mm的,例如,本发明实施的齿圈311的外径形成为114mm(但定位齿轮A·B部分除外)。而安装该齿圈311的上盖131(参照图12),其宽度W形成为128mm,深度d形成为132mm。从而,构成为安装了插入口装置450后的盘装置全体的外形宽度W在131mm以下,同样长度D在135mm以下。这样,盘装置的外形形状可小型化到与外接盘的正方形大体相同的形状,可提供能搭载到笔记本型计算机上的小型盘装置。
同样,可说明其他支点与销子立设的样子。如前所述,将4点的支点销132铆接立设在上盖131上(参照图5),用以自由转动地固定4种摇动臂。
这样,由于在上盖131上立设着确定齿圈311中心的各转动导引销172,并可转动地轴装着齿圈311,将4点的支点销132铆接立设在上盖131上,构成各摇动臂的摇动支点,将滑动力点设在齿圈311上,可使盘装置全体构成为薄型。进而,由于将输送装置300支承在上盖131上,可用框体兼用作支承机构,在简化构造的同时,可做成适于更薄型化、更小型化的构成。
其他还有,2个的定位销382铆接立设于上盖131(参照图8、图9)。该立设位置,如前所述,在盘1抵接于2个定位销381的状态下,立设定位轴382于盘1中心与传感模块500相一致的位置。最终也即是作为抵接体的定位销381的位置。
在该定位轴382上轴装着前述定位销381。定位销381形成为间歇齿轮部383与定位部384,而间歇齿轮部383啮合于齿圈311的定位齿轮A314与定位齿轮B314;定位部384与盘1的周缘抵接。定位部384形成为轴装于定位轴382上的圆筒状,呈粗直径圆筒部分与细直径圆筒部分大致各半圆筒组合起来的形状。
再者,在定位销381上设置定位弹簧385,定位销381转动时保持2个位置地被配置。图9是图8的定位销放大图。在2个位置之一,是间歇齿轮部383与齿圈311相对、定位部384的粗直径圆筒部分与盘1的进入方向相对的位置,即待机位置。2个位置中的另外1个位置,是间歇齿轮部383与齿圈311的定位齿轮A313与定位齿轮B314结合而转动的位置,定位部384的细直径的圆筒部分与盘1的进入方向相对的位置,即安装位置。
从而,盘1一进入待机位置,盘1的外周部即抵接于定位部384的粗直径圆筒部分上。定位终了之后,由于将盘1装于转动驱动装置551,定位销381转动到安装位置,盘1被解除定位。
下边,对用于检测盘1的位置、监视其动作的媒体监视装置400加以说明。上述那样的盘的动作(定位)之外,在监视盘1的动作重要位置设置媒体监视装置400,控制其动作。这种重要的位置有3点,即盘插入位置、安装完了位置、与排出完了的位置。这之中,对盘插入位置、已由插入检测传感器231进行了说明。
下边,对安装检测装置421进行说明。图10是图2的安装检测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前所述,在排出臂341摇动终了的位置(即盘安装完了的位置)。由后面要讲到的安装检测装置421进行检测。安装检测装置421由基部422与检测开关423构成,将基部422固定在立设于下盖101的规定位置的销柱111上;而将检测开关423固定在基部422上。
接下来,来说明排出检测装置401。图11是从图1箭头A的方向看图2的原点开关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关于剩余的、排出完了的位置,排出臂341进行摇动、并回到初期位置时,推压盘1的外周、完成排出驱动,即成为排出完了的位置。这时,由于排出臂341存在于盘1的通过空间,不能像前述那样地用开关进行检测。
另一方面,这时,由于齿圈311转动到原点位置(即,排出完了的位置=齿圈311的原点位置),构成了为了检测齿圈311的原点排出检测装置401。导引柱112铆接立设于下盖101上,向齿圈311转动来的方向赋能地配置原点作动件402,抵接于原点开关403。齿圈311进行转动一到达原点,定位齿轮B314的齿即推压原点作动件402,原点开关403动作。这样,由检测出齿圈311的原点位置,即可检测出排出完了的位置。
下边,来说明插入口装置450。图12是从图1的插入方向看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在图12与图13上,插入口装置450是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与操作者的接点,是从操作的安全性与防止误操作的观点进行考虑而做成的。关于操作的安全性,已在前述的插入检测传感器231中进行了说明。下边只就从防止误操作的观点加以说明。由于对盘1的插入从外观上是无法判别的,故要考虑想要将第二张盘插入的情况。为了防止这一点,盘1一插入,其插入口即行锁闭,这样保护起来。
一将上盖131结合于下盖101上之后,即向操作者侧的开口部安装监视窗452。在监视窗452上开设插入盘1的插入口453。插入口453的开口宽度设定得比盘1的外径稍宽;开口厚也设定得比1张盘的厚度稍厚。而后,插入口453与前述的沟L212、沟R222相连地被配置。在位于该插入口453的中央部的上盖131上安装闸门座455。在闸门座455上,通过闸门弹簧456可自由摇动地轴装着闸门457,闸门457被闸门弹簧456向释放插入口453的方向推压。由闸门臂461的摇动,闸门臂作用点464(即闸门凸轮465)抵接于闸门457上。在其闸门457的抵接部分上形成闸门挡头458。通过闸门凸轮465的抵接,闸门挡头458转动,即由闸门457将插入口453锁闭。
图14是图12的闸门锁闭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闸门支架459安装在下盖101上。闸门支架459位于监视窗452的中央部。具有朝向插入口453倾斜的斜面部。当闸门457锁闭插入口453时,闸门457(其背面侧)即抵接于闸门支架459的斜面部上。这时,一插入盘1,虽然闸门457被盘1推压,但却由与闸门457相接触的闸门支架459来承担推压力。
另外,图15是图12闸门锁闭时小直径盘进入状态图。在本发明中,由于将闸门457安装于上盖131的中央部,即使是图15所示的那样的小型闸门形状,在闸门457锁闭时,也可以防止小直径盘4进入驱动装置内。
再者,在图1与图2上,在盘装置后部,配置着作为控制部440的基板441与防护罩191。在基板441开始了由盘1读出的信号的再生信息的信号处理电路。安装了收纳控制整个盘装置的程序的存储器等。另一方面,防护罩191防护基板441,并且,在取代盘1而插入异形盘等的情况下、来限制盘1的动作范围。
关于上述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盘装置,就从盘插入到排出一连串的动作进行了说明。图16是表示图1的输送装置的动作的程序图表。在图16中,横轴表示齿圈311的转动角;左端表示原点位置(排出完了位置);右端表示最终位置(安装完了位置)。另外,沿横轴的5根折线表示4个媒体驱动装置340与定位销381的动作状态之变迁。即,图16表示了随着齿圈311的转动的输送装置的连动关系。另外,图17、18、19是表示图16中的待机位置的盘插入状态的图,表示了盘1插入到图5所示位置的状态。借图1与图16~19说明盘的插入动作。
首先,操作者将盘插入监视窗452上设置的插入口453。盘1像图18所示那样沿着沟L212、沟R222进入盘装置内部。如图18所示,盘1的中心孔进入插入口453,插入到不会夹着操作者手指的位置,即,盘1插入到对输送盘1是必要的、而对操作者手指安全的充分的位置(即待机位置)。这样,如图3、图19、图20所示,在其插入位置的沟L212上配置着通路作动件232,盘的外周端面推压检测杆233,而借助检测杆233沿箭头方向推压插入检测开关235,即可检测到盘1的插入。
这时,4个媒体驱动装置340与定位销381在仅从原点位置(排出完了位置)稍稍向盘引入的方向转动了的状态下待机。即,齿圈311为从原点位置向逆时针方向(正对着图17的状态的转动方向,下同)转约20°的状态。对应于齿圈311的转动角度,4个媒体驱动装置340与定位销381分别摇动、待机。排出臂341仅向盘装置里面摇动一点,为不成为盘1插入障碍(排出销345不妨碍盘1进入)从原点向安装完了的位置移动。引入臂351直到原点位置维持着释放状态,引入弹簧355为不妨碍盘1进入在释放位置待机。自然,推压臂391、闸门臂461、以及定位销381都维持着原点位置。
控制部440一检测到盘1的插入,控制部440即开始向驱动装置250供电,马达251开始转动。马达251的转动,从驱动蜗杆253经齿轮系261传到驱动齿轮281,由输出齿轮284使齿圈311向反时针方向(盘引入方向)进一步继续转动。这时,即意味着经过了图16的盘引入的期间。如图16所示,该盘引入期间引入臂351开始摇动。而后,引入弹簧355抵接于盘1的外周缘,把盘1引入到盘装置的里面。这里,由于左右的沟L212、沟222和引入弹簧的抵接,盘1被3点支承,输送。从而,当输送驱动盘1时,由于不会接触盘1的记录面,不会对其造成损伤;另外,当支承着圆形盘的外周缘进行输送时,由于是3个支承点,可确保盘1的支承与输送。另一方面,排出臂341为了不成为盘1的输送障碍而向安装完了位置继续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特征是,在上述的输送途中,相对于盘1的行进的方向,在盘装置向左右倾斜的情况下,由于有左右的沟L212、沟R222支承,不受其倾斜影响。另外,在插入口453(参照图18)向上倾斜的情况下,抵接于引入弹簧355,或根据倾斜的程度、脱离引入弹簧355的抵接,沿左右的沟L212、沟R222滑落而抵接于后述的2点定位销381。可是,不过盘1先行进行了输送过程,结果不受其倾斜的影响。从而,即使在输送途中不经意而使盘装置倾斜的情况下,也可确保盘的输送。
这样被输送的盘1,最终为在输送空间待机的定位销所抵接而停止。即,是图16的定位销位置。图21是表示盘到达定位销位置状态的图,是盘1进到图17、18的里面,抵接于定位销381的状态。这里,引入臂251的引入弹簧355推压盘1的外周,同时盘1的外周抵于定位销381的定位部384的粗直径圆筒部分。这样,由2点定位销381与1点引入弹簧355可完成3点定位。从而,在盘1进入完了时,可进行盘1的由3点产生的正确的中心定位。如前所述,由于定位销381的位置立设于使盘1的中心与传感模块500的中心相一致的位置,从而可更正确且顺利地进行下一张盘的安装。
定位完了之后,齿圈311再继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在这个转动过程中,进行盘1的安装动作。而后,齿圈311进一步继续转动,最终到达最终位置。图22是表示齿圈311的最终位置的图。在图16与图22中,排出臂341在从定位销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跟前,不进行摇动。这里因为在定位与安装期间,盘1不进行输送移动。而后,排出臂341从最终位置的跟前再度开始摇动。在最终位置,排出销345推压检测开关423。
这样,控制部440检测到盘1安装完了,停止向驱动装置250供电,251停止,齿圈311也停转。而且,由于排出臂341停止在推压检测开关423的位置,所以,如后所述,在安装着盘期间(也包含再生动作中),可得到检测开关423的检测信号。
在定位销位置引入弹簧355推压盘1的外周,随着齿圈311暂时维持其位置之后,在盘1的安装动作过程中,引入臂351向离开盘1的方向摇动,引入弹簧355从盘1离开。定位完了之后,在将盘1安装到转动驱动装置551中时,没有必要由引入弹簧355推压盘1的外周。
齿圈311通过定位销位置再继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后,大致在与引入臂351向脱开盘1的方向摇动的同时,定位齿轮A313与定位齿轮B314与定位销381的间歇齿轮部383相啮合,定位销381转动规定的角度,从待机位置变向安装位置改变朝向。其结果,定位部384的细径圆筒部与盘1的外周相对,盘1解除定位。在定位销381向安装位置改变朝向之后,由定位弹簧385的作用,与齿圈311的啮合脱开后,也维持向着安装位置。
推压臂391,在齿圈311通过定位销位置之后,定位销381开始改变朝向之前,进行第一摇动动作;暂时维持第一摇动动作之后,如前所述,引入臂351与定位销381从盘1离开后,进行第二摇动动作。推压臂作用点394在第一摇动动作时有第一摇动行程,而在第二摇动动作时,有比第一摇动行程还要大的第二摇动行程。从而,推压弹簧396使盘1的面向着传感模块500,在第一摇动行程中进行第一推压动作;在第二摇动行程中进行比第一推压动作还要大的第二推压动作(参照图7)。
在盘1到达定位销位置时进行第一推压动作,而引入臂351与定位销381开始离开盘1。在引入臂351与定位销381离开盘1之后,进行大行程的第二推压动作,将盘1装在传感模块500上。另外,盘1到达定位销位置时,如前所述,由于导轨L211与导轨R221为了容易与传感模块500进行装拆而形成为斜面。由第一与第二推压动作,盘1可确实安装于传感模块500上。
下来,对在该第二推压动作过程中,设在传感模块500上的安装固定装置511将盘1安装固定到转动驱动装置551上进行说明。图23是说明安装固定装置511的动作的图,表示了图7的Y-Y剖视,在图23中,转动驱动装置551由载置盘1的转盘552、贯穿盘1的中心孔并使中心对合的中心轮毂553、以及使盘1追随转盘的转动加速度加速的滑片(スリツプシ-ト)554所构成。安装固定装置591在释放位置(参照步骤1)、与固定位置(参照步骤2)之间转动,进行盘1的安装、固定、释放。
前述的盘1到达定位销位置时,成了步骤1所示状态,安装固定装置511待机于释放位置,盘1的中心定位于与中心轮毂553的中心大致一致的状态下。在接下来的第一推压动作过程中,推压弹簧396进行第一推压动作。推压位置是前述图7所示的推压部397。从而,盘1由推压弹簧396推压盘面而顺应中心轮毂553的锥面上,同时,在由安装固定装置511支承状态下,引入臂351与定位销381开始从盘1离开。
下边,在第2推压动作过程中,成了步骤2所述状态,即,在引入臂351与定位销381从盘1离开之后,进行大行程的第二推压动作,将盘1安装到传感模块500上。同时,安装固定装置511转到固定位置,完成了盘1的安装与固定。这时,由于预先盘1的中心定位于与中心轮毂553的中心大致一致的状态,引入臂351与定位销381从盘1离开,故不会存在伴随于盘1移动的阻力。而且,盘1一边沿中心轮毂553的锥面成使中心相对合,一边保持由推压弹簧396推压的状态,由大行程的第二推压动作与安装固定装置511的转动固定于中心轮毂553上。
像上述这样,由于盘1被安装、固定,推压弹簧396无需特别的推压力。另外,中心轮毂553的锥面也无需特别的倾斜角度与斜面长度。放大图是表示以上的构造的图,表示了盘1的安装高度h,表示了滑片554与中心轮毂553的高度差。即,中心轮毂553的高度以h可设定为与盘1的中心相重合所需要的高度,如步骤2所图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设定为比盘1的厚度d小。例如,对d=1.2mm,可设定h=0.8mm,因此可将传感模块500构成为薄型,有益于盘装置的薄型化。
这样,在从导轨h211与导轨R221安装于传感模块500的过程中,由定位后的第1与第2推压动作将盘1的面向传感模块500的方向推压赋能。例如,即使将搭载了本发明的盘装置的笔记本式个人电脑(ノ-トパソコン)一边移动,一边倾斜着地使用,也能确保盘1安装到传感模块500上。从而,可向操作者提供使用方便,更良好的盘装置。
最后,在与该第二推压动作大致同时期,闸门臂461摇动,由闸门凸轮465推压赋能,闸门457锁闭了监视窗452的插入口453。这样,盘1安装、固定,防止了误插入,盘装置可进行再生动作。
其次,操作者在结束再生、或需要更换盘时,要进行使现装着的盘1排出的操作。于是,控制部440从图22所示状态,使齿圈31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控制马达251。这样,进行与上述盘安装相反过程的动作。在图16上,从右端的最终位置相反地向左端原点位置进行状态变迁。
首先,排出臂341朝向原点位置开始摇动,在排出销345恰好抵接盘1的外周附近,暂且停止摇动。接下来,一边推压弹簧396进行第二推压动作,一边由安装固定装置511从转动驱动装置(转盘)551释放盘1,将盘1举起到沟h212、沟R222的位置。在推压弹簧396进行第一推压动作期间,引入臂351返回盘1,引入弹簧355抵接在盘1的外周上。大致在同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返回来的定位齿轮A313与定位齿轮B314再次与间歇齿轮部383相啮合,使定位销381转过规定的角度、从安装位置向待机位置改变朝向。其结果,盘1被举起、再次被定位、确实将盘1导引到沟L212、沟R222的位置。
接下来,随着齿圈311顺时针方向转动,引入臂351再次开始向原点位置摇动,并且,稍后一点,排出臂也向原点位置摇动。这样,向导引沟L212、沟R222开放、已定位的盘1被排出销345推压着外周、沿沟L212、沟R222朝向插入口453输送。图24是表示这种排出输送状态的图,表示被排出销345推着外周输送向待机位置附近的情形。
关于在向插入口453输送途中使盘装置倾斜情况下的盘1的动作,与前述的输送过程一样,由于只不过是代替引入臂351而由排出臂341推出盘1,故省去其重复说明。
在图16上,齿圈311再继续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最终到达原点位置。图25是表示向原点位置排出盘1的状态的图。排出臂345当然向插入口方向摇动,盘1由排出销345推压其外周而从插入口出来。引入臂351从盘1向外周进一步退出,以使不成为盘1通过障碍。这时,如前述图10说明的那样,定位齿轮B314通过原点作动件402使原点开关403动作,排出检测装置401检测盘1排出完了与到达原点位置。
控制部440一检测到到达原点,即暂时停止马达251,随后使其反转,使齿圈沿反时针方向转动,从图16的原点位置到待机位置,准备下一张盘的插入。且,从原点到待机位置的转动角度控制,由对前述图4中说明的编码器271的信号进行计数,来由控制部440进行控制。
在以上所说明的从盘1的插入到排出所经过的全过程中,4个媒体驱动装置340的各自之间无复合,且,也不会侵入盘1通过空间。而且,由于排出臂341的功能与引入臂351的功能是分离的,即使在盘1的输送途中发生异常事态(例如,使用了该盘装置的笔记本个人电脑不经意被倾倒等),也可确保确实的动作程序、和确实的输送。另外,安装固定装置511对盘1进行安装、固定、释放的期间,由于推压弹簧396进行着推压动作,传感装置可确实地对盘1进行安装、固定、释放。
再者,在以上所说明的从盘1的插入到排出所经过的全过程中,可知将盘1沿与其面垂直的方向进行移动的过程、进行输送的机构两者都不存在。从而,操作者仅将盘插入到插入口,从插入到安装、释放、以及排出的全过程都由盘装置进行,不需像现有技术那样由操作者进行安装操作等。最终,如采用本发明的盘装置,由于不需要盘的垂直移动机构与表背夹入机构,可使其构成薄型。另外,也由于不需操作者进行安装操作等,而由盘装置进行从插入到排出的全过程,故可向操作者提供容易操作的盘装置。
图26是图1和X-X剖视,在图1与图26的对比中可以明白占图26所示盘装置厚度T的主要构成要素不过是传感模块500与盘1的厚度(通过空间)。关于这一点,像图1,图6与图8所说明的那样,由于同步驱动装置310与媒体驱动装置340以薄钢板形成,并使其在上盖131上滑动、摇动,这样来构成,可做成为相对整个盘装置的厚度来说可忽视同步驱动装置310与媒体驱动装置340的厚度程度的薄型。加之,由于传感模块500的厚度构成为约为8mm,使用了盘1通过空间、同期驱动装置310、媒体驱动装置340、以及传感模块500的本发明的整个盘装置成厚度T可以做成小于12.7mm的薄型。
另外,由于将齿圈311的外径与盘1相同、或比其稍小,可使驱动装置需要的空间与投影面积小到大致可忽视的程度。从而,可将整个盘装置的平面投影图形构成为与盘1外接的正方形状。
以上结果,使得将这种盘装置搭载于要求小型薄型的笔记本型计算机成为可能,可向操作者提供十分便利的盘装置。
像上述这样,如采用本发明,由于不需作为支承机构的特殊的构造体(如底架、或构架),构造简单,同时可做成更适于更薄型化更小型化的构成。
还有,从盘供给位置到转动驱动盘的位置,仅沿盘面移动盘即可完成,不需引出移动机构与上下移动机构,可使整个装置薄型化。另外,不需操作者自行安装固定,释放,故可得到具有更舒适的操作性的盘装置。
由于可将盘装置的外形形状小型化到与盘1外接的正方形大致相同的形状,故可提供能搭载于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小型盘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盘装置,这种盘装置具有安装、固定、释放盘,并驱动盘转动和从盘再生信号的传感装置,与从操作者接受盘的供给,将盘输送到前述传感装置的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盘输送装置具有沿盘面方向可移动地支承着盘的导引装置、可将盘沿盘面方向输送驱动的媒体驱动装置、驱动该媒体驱动装置的同步驱动装置;前述同步驱动装置使前述媒体驱动装置的动作与盘的输送位置同步地进行驱动。
2.一种盘装置,这种盘装置具有安装、固定、释放盘,并驱动盘转动和从盘再生信号的传感装置,与操作者接受盘的供给、将盘输送到前述传感装置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盘输送装置具有沿盘面方向可移动地支承着盘的导引装置、可沿盘面方向输送驱动盘的媒体驱动装置、驱动前述媒体驱动装置的同步驱动装置;前述媒体驱动装置为多个,前述同步驱动装置使前述各个媒体驱动装置的动作同步并对其驱动。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媒体驱动装置具有第一摇动装置与第二摇动装置,其中,第一摇动装置形成为薄板平板状,并沿盘面方向摇动,将盘输送到盘装置内部;第二摇动装置也形成为薄板平板状,并沿盘面方向摇动,将盘输送到盘装置外部;由前述导引装置与前述第一摇动装置、或由前述导引装置与前述第二摇动装置支承着盘的外周的3点地进行输送。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有着2个抵接体的定位装置,由前述媒体驱动装置输送盘、并使盘外周抵接于前述定位装置上时,由前述2个抵接体与前述媒体驱动装置支承盘的外周的3点,同时,使盘的中心与前述传感装置的中心大致一致地配置前述2个抵接体。
5.一种盘装置,这种盘装置具有安装、固定、释放盘,并驱动盘转动和从盘再生信号的传感装置;从操作者接受盘的供给、将盘输送到前述传感装置的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盘输送装置具有沿盘面方向可移动地支承着盘的导引装置,沿盘面方向输送并驱动盘的多个媒体驱动装置,以及驱动前述媒体驱动装置的同步驱动装置;前述媒体驱动装置具有第一摇动装置与第二摇动装置,其中,第一摇动装置形成为薄板平板状,并沿盘面方向摇动,将盘输送到盘装置内部;第二摇动装置形成为薄板平板状,并沿盘面方向摇动,将盘输送到盘装置外部;前述同步驱动装置使前述各个媒体驱动装置的动作同步,并对其驱动。
6.按权利要求5所记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同步驱动装置形成为薄板圆板状,由3点的可滑动的固定装置可转动地支承在构成盘装置外壳的框体上。
7.一种盘装置,这种盘装置具有安装、固定、释放盘,并驱动盘转动和从盘再生信号的传感装置,从操作者接受盘的供给,将盘输送到前述传感装置的盘输送装置,以及形成外壳的框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盘输送装置具有沿盘面方向可移动地支承着盘的导引装置,沿盘面方向摇动地输送驱动盘的多个媒体驱动装置、以及使多个前述各媒体驱动装置同步地进行驱动的同步驱动装置;前述同步驱动装置可转动地支承于成为外壳的框体上。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媒体驱动装置具有第一、第二、第三摇动装置,其中,第一摇动装置呈薄板平板状,并沿盘面方向摇动地将盘输送到盘装置内部;第二摇动装置呈薄板平板状,并沿盘面方向摇动地将盘输送到盘装置外部;第三摇动装置也形成为薄板平板状,并沿盘面方向摇动地沿前述传感装置方向对盘推压赋能。
9.按权利要求7或8所记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各摇动装置,将各自的摇动中心可转动地支承于前述框体上;进行摇动驱动的力点可滑动地与前述同步驱动装置结合;前述同步驱动装置形成为薄板圆盘,分别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各摇动装置结合,将对前述各自的力点进行导引、并进行摇动驱动的3点的导引孔分别配置于前述同步驱动装置上。
10.按权利要求7~9中的任何一个所记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同步驱动装置分别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各摇动装置结合,导引并摇动驱动前述各自的力点的第一、第二、第三导引孔分别配置于前述同步驱动装置;具有第一齿轮部与第二齿轮部,其中,第一齿轮部其齿顶圆大致构成前述同步驱动装置的外周;第二齿轮部其齿根圆大致构成前述同步驱动装置的外周。
11.一种盘装置,这种盘装置具有安装、固定、释放盘,并驱动盘转动和从盘再生信号的传感装置,从操作者接受盘的供给,并将盘输送到上述传感装置的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盘输送装置具有沿盘面方向可移动地支承着盘的导引装置;形成为薄板平板状、并沿盘面方向摇动地输送驱动盘的多个媒体驱动装置;形成为薄板圆盘状并使上述媒体驱动装置的各个动作同步并驱动前述媒体驱动装置的同步驱动装置。前述同步驱动装置的外径比盘的外径小,向盘面方向投影了的盘装置的投影形状具有与和盘外接的正方形大致相同的形状。
12.按权利要求11所记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向盘面方向投影的盘装置的横向宽度小于131mm,长度小于135mm。
13.一种盘装置,这种盘装置具有安装、固定、释放盘,并驱动盘转动和从盘再生信号的传感装置;从操作者接受盘的供给并将盘输送到前述集成装置的盘输送装置;输送驱动前述盘输送装置的驱动装置;以及构成外壳的框体;其特征在于,前述框体具有构成上部的第一框体与构成下部的第二框体;由前述第一框体支承前述盘输送装置;而将前述驱动装置配置于前述第二框体上。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盘输送装置具有沿盘面方向可移动地支承盘的导引装置;沿盘面方向摇动地输送驱动盘的多个媒体驱动装置;以及使前述多个媒体驱动装置同步并对其进行驱动的同步驱动装置;将上述导引装置固定于前述第二框体上;将前述同步驱动装置可转动地支承于前述第一框体;将前述多个媒体驱动装置的各摇动中心可转动地支承于第一框体;将各自的进行摇动驱动的力点可滑动地与前述同步驱动装置进行结合。
15.按权利要求13或14所记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驱动装置具有马达、减速齿轮系和输出齿轮;前述输出齿轮将与前述减速齿轮系相啮合的从动齿轮、沿前述从动齿轮轴向延伸的连结部、以及转动驱动前述同步驱动装置的输出部形成为一体;将前述驱动装置配置于前述第二框休上,将前述连结部从前述第二框体朝向前述第一框体地立设。
16.按权利要求13~15中的任何一个所记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相接合时,前述输出部与前述同步驱动装置结合,同时,形成盘装置的外壳。
17.一种盘装置,这种盘装置具有安装、固定、释放盘,并驱动盘转动和从盘再生信号的传感装置,从操作者接受盘的供给并将盘输送到前述传感装置的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盘输送装置具有沿盘面方向可移动地支承着盘的导引装置,多个输送驱动盘的媒体驱动装置,使上述各媒体驱动的动作同步并进行驱动的同步驱动装置;前述媒体驱动装置具有第一摇动装置与第二摇动装置,其中,第一摇动装置形成为薄板平板状,具有沿盘面方向摇动且抵接于盘外周的第一推抵构件,推压盘的外周并将盘输送到盘装置内部;第二摇动装置,形成为薄板平板状,具有沿盘面方向摇动并抵接于盘外周的第二推抵构件,推压盘外周并将盘输送到盘装置外部。
18.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导引装置具有可通过盘地支承着盘外周的左右导引装置,前述盘输送装置是由前述左右导引装置支承着盘外周,并由前述第一推抵构件或第二推抵构件支承着盘外周的3点地输送盘。
19.一种盘装置,这种盘装置具有安装、固定、释放盘,并驱动盘转动和由盘再生信号的传感装置,从操作者接受盘的供给并将盘输送到前述传感装置的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盘输送装置具有沿盘面方向可移动地支承着盘的导引装置,多个输送驱动盘的媒体驱动装置,将盘向传感装置方向推压赋能的推压装置,使前述媒体驱动装置与与前述推压装置的各自的动作同步并进行驱动的同步驱动装置。
20.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媒体驱动装置具有第一摇动装置与第二摇动装置,其中,第一摇动装置形成为薄板平板状,沿盘面方向摇动地将盘输送到盘装置内部;第二摇动装置形成为薄板平板状,沿盘面方向摇动地将盘输送到盘装置外部;前述推压装置具有第三摇动装置与推压构件,其中,第三摇动装置形成为薄板平板状,沿盘面方向进行摇动;推压构件与前述第三摇动装置结合可挠曲地被支承着。
21.按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推压构件,其一端固定于框体上并配置于盘的中央部分,其另一端与第三摇动装置结合;借助前述第三摇动装置的摇动动作,前述推压构件被前述第三摇动装置所推压,并向前述集成装置方向挠曲突出,被前述第三摇动装置拉伸而延伸成平面状。
22.按权利要求19~21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操作者供给的盘,由前述导引装置支承着外周,由前述第一摇动装置或前述第二摇动装置推压盘外周,沿盘面方向输送;同时,在前述盘输送装置与传感装置间移动时,由前述导引装置支承盘外周,由前述推压构件推压盘内周部进行安装、释放。
23.一种盘装置,这种盘装置具有安装、固定、释放盘,并驱动盘转动和从盘再生信号的传感装置,从操作者接受盘的供给并将盘输送到前述传感装置的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盘输送装置具有沿盘面方向可移动地支承着盘的导引装置、沿盘面方向输送驱动盘的多个媒体驱动装置、使前述各媒体驱动装置各自的动作同步并进行驱动的同步驱动装置、以及与盘外周抵接的定位装置;前述定位装置包含2个抵接体,当由前述媒体驱动装置输送盘并使盘外周与前述定位装置抵接时,由前述2个抵接体和前述媒体驱动装置支承盘外周的3点,同时,使盘中心与前述传感装置中心基本上一致地来配置前述2个抵接体。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同步驱动装置驱动上述定位装置转动,借助前述同步驱动装置的驱动,在前述2个抵接体与前述媒体驱动装置支承了盘外周的3点之后,前述2个抵接体从盘外周离开地进行动作。
25.按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媒体驱动装置,形成为薄板平板状,具有沿盘面方向摇动地将盘向传感装置方向推压赋能的推压装置,借助前述同步驱动装置的驱动,前述2个抵接体与前述媒体驱动装置从盘外周缘离开时,前述推压装置对盘推压赋能。
26.一种盘装置,这种盘装置具有安装、固定、释放盘,并驱动盘转动从盘再生信号的传感装置,从操作者接受盘的供给并将盘输送到前述传感装置的盘输送装置,阻止盘供给的供给口锁闭装置,形成外壳的框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盘输送装置具有沿盘面方向摇动的多个媒体驱动装置、使前述媒体驱动装置的各自的动作同步并进行驱动的同步驱动装置;前述供给口锁闭装置可转动地轴支于前述框体上,并由前述媒体驱动装置沿阻止盘的供给的方向转动驱动。
27.一种盘装置,这种盘装置具有安装、固定、释放盘并驱动盘转动的传感装置,接受盘的供给并将盘输送到前述传感装置的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盘输送装置具有沿盘面方向可移动支承盘的导引装置,沿盘面方向摇动地输送驱动盘的媒体驱动装置,设于前述导引装置并检测盘的供给的盘感知装置,控制整个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前述控制装置,基于前述盘感知装置的检测结果,开始前述媒体驱动装置的动作。
28.按权利要求27所记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操作者将盘插入盘装置时,在将盘中心孔收纳进盘装置内部位置进行动作地配置前述感知装置。
29.按权利要求1~28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上述传感装置和上述盘输送装置,整个装置的厚度小于12.7mm。
30.按权利要求1~28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向盘面方向投影的盘的装置的横向宽度小于131mm,长度小于135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为提供适于小型轻量化、薄型化,盘可自动安装与排出的盘装置,它具有传感装置500与输送装置300,输送装置300具有媒体驱动装置与同步驱动装置,具有与盘外周缘抵接的定位装置。将盘沿盘面方向输送,并由定位装置定位。
文档编号G11B17/04GK1264901SQ0010241
公开日2000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23日
发明者角田刚, 副枝宜展, 武藤顺一, 后藤英, 轴屋伸夫, 永田稔, 古川文信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