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隙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460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齿隙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齿隙消除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光驱中传动读写头的传动排齿与啮合带动该传动排齿的齿轮之间的齿隙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薄型(Slim type)光驱的电子装置储存单元,诸如笔记本型计算机(Notebook)、液晶计算机(LCDPC)、平板计算机(Tablet PC)、服务器(Server)等的电子装置的标准配备,除了读写速度之外,读写资料的精确性也是光驱品质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为了增加读写头(Pickup head)光驱的搜寻速度,用进给机构中的进给马达(Feed Motor)、蜗杆蜗轮组及齿轮带动设在滑杆上且可滑动自如地移动的传动排齿(Rack)。该传动排齿一侧连接光驱的读写头而可传动该读写头,该传动排齿另一侧是由齿排啮合于齿轮上,由该齿轮带动该传动排齿,且该齿轮可与该蜗杆蜗轮组(也可以是伞齿轮组)中的蜗轮同步旋转。这样,利用正/反转该进给马达可令该蜗杆蜗轮组进行正/反转运动来传动该传动排齿,令该传动排齿传动该读写头,使该读写头快速进行滑移动作,对光盘片表面进行数据搜寻。
由于该蜗杆蜗轮组的蜗杆进行正/反转运动时常常造成该齿轮与该传动排齿间的啮合部分产生齿隙,且因齿型、制造公差及组装公差的原因也会造成齿隙,这样不仅令马达输出轴的转动量与读写头的位移量间呈非线性关系而产生跳齿现象,且造成读写头震动与数据搜寻错误。因此,为了消除齿隙有人提出图8至图12所示的解决方案。
如图8及图9所示,是用螺丝81将弹片83锁设在传动排齿85邻近读写头座体87边缘的位置上,令该弹片83保持传动排齿85与蜗杆蜗轮组89上的齿轮891间的弹性啮合。
但是,由于这种现有的齿隙消除装置是利用螺丝81固定该弹片83而提供弹力,该弹片83则须开模冲压生产,因而产生制造新元件的需求。所以,这种现有技术须增加额外模具支出而增加成本。这样,不仅不利于量产制造且也要求较高的精度,而组装也比较费时费力。同时,因该弹片83的弹力大小不易控制,更容易产生跳齿现象,导致读写头传动不良与数据搜寻错误。
为此,台湾专利公告第527009号案提出一种光驱小机蕊光学读写头传动齿排改良构造,希望用两个彼此连接且弹性系数不同的弹片来解决跳齿问题。然而,这种现有技术仍存在须增加更多新元件以及该弹片的弹力大小不易控制等问题。同时,由于弹片的成本较高,故使用两个弹片的成本将更高于图8及图9所示的装置,且弹力控制上也比较复杂,存在有待改善之处。
如图10及图11所示,是用螺丝91将诸如塑元件或板金件的固定座93锁设在传动排齿95邻近读写头座体97边缘的位置上,而弹簧99则形成于该传动排齿95与该固定座93之间,由该弹簧99达到消除齿隙的目的。台湾专利公告第572305号案即揭示类似的实施结构。
然而,这种现有技术所使用的弹簧99在进行诸如例行的冲击试验时易受冲击而跳脱,无法提供良好的定位啮合效果。而且,由于这种现有技术必须使用螺丝91组装该固定座93,除了组装手续比较复杂之外,更会令制造成本增加。
如图12所示,其是在传动排齿101中设有弹簧103,且该传动排齿101形成有第一齿排1011以及与该第一齿排1011彼此交错而不重叠设置的第二齿排1012,该第一齿排1011以及第二齿排1012可啮合于连接蜗杆蜗轮组(图未标)的齿轮105。同时,该传动排齿101的第一齿排1011与第二齿排1012间形成有供错位的滑轨(图未标)。如台湾专利公告第569186号案即为类似的实施结构。
但是,这种现有技术必须额外形成双排的排齿并搭配弹簧使用,且须特别设计滑轨供错位,不仅需要额外的构件,令制造及组装成本提高。同时,由于两排齿排彼此交错而令齿距变小,故当其中一排齿排稍微变形歪斜时,将令该传动排齿101脱离该蜗杆组件105,使该传动排齿101无法相对地带动读写头,令光驱丧失读写功能。
因此,由于上述常用于消除光驱中传动排齿与蜗杆组件间的齿隙的齿隙消除装置皆存在种种问题,不仅需另外设计弹片或其它元件搭配螺丝进行固定,且额外设计的元件将造成制造成本较高、组装费时费力,也不利于量产制造,而且弹片的弹力大小不易控制,从而导致读写头传动不良、数据搜寻错误的种种问题,甚至令光驱丧失读写功能。所以,常用的齿隙消除装置确有其缺点而亟待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隙消除装置,其利用现有结构进行变化而无须特别设计新元件即可消除齿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组设与拆卸的齿隙消除装置,且无须用额外构件及工具即可进行组设与拆卸,具有较佳的组装简易性与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节省成本的齿隙消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均衡施加弹力的齿隙消除装置。
为达成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齿隙消除装置用于消除光驱中传动读写头的传动排齿与啮合带动该传动排齿的齿轮间的齿隙,该装置包括至少一容置部,是一栅状的镂空结构或封闭凹槽,形成于该传动排齿、且与该传动排齿的齿排间隔开;以及至少一弹性件,容置在该容置部中。由该容置部防止该弹性件跳脱,该弹性件则将该传动排齿弹性推向该齿轮,在该齿轮带动该传动排齿时,令该传动排齿的齿排确实啮合于该齿轮,消除该传动排齿与该齿轮间的齿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容置部可选择形成于该传动排齿且与该传动排齿的齿排间隔开;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则该至少一容置部可选择形成于该读写头邻接该传动排齿的一侧。当然,也可分别在该传动排齿形成至少一个与该传动排齿的齿排间隔开的容置部以及在该读写头邻接该传动排齿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容置部。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齿隙消除装置无须特别设计新元件即可消除光驱中传动读写头的传动排齿与啮合带动该传动排齿的齿轮间的齿隙,因此可解决现有技术需另外设计弹片或其它元件搭配螺丝进行固定的缺点。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齿隙消除装置是利用现有的结构进行变化以消除齿隙,且无须用额外构件及工具即可进行组设与拆卸,因此可解决现有技术额外设计元件而造成制造成本较高、组装费时费力及不利于量产制造等问题,且可减少产品生产的整体支出,以节省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可轻易控制弹力的大小,且无现有技术易受冲击而跳脱的问题,可均衡施加弹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齿隙消除装置可解决现有技术无法确实消除齿隙所导致的读写头传动不良、数据搜寻错误的种种问题、甚至令光驱丧失读写功能的种种缺点,无须特别设计新元件即可消除光驱中传动读写头的传动排齿与啮合带动该传动排齿的齿轮间的齿隙,并且是利用既有的结构进行变化以消除齿隙,不仅具有较佳的组装简易性与便利性,更可节省成本并均衡施加消除齿隙的弹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面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A及图5B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现有齿隙消除装置的示意图;图9是图8另一面的示意图;图10是另一现有齿隙消除装置的示意图;图11是图10另一面的示意图;以及图12是再一现有齿隙消除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并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齿隙消除装置包括形成于传动排齿1的容置部11以及弹性容置在该容置部11中的弹性件13。其中,本实用新型是以应用在消除光驱中传动读写头3的传动排齿1与啮合带动该传动排齿1的齿轮5间的齿隙的齿隙消除装置为例进行说明,由于现有的光驱及其读写头3、齿轮5等构件都为适用对象,其结构及作用原理并未改变,所以为简化起见并使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结构更清晰易懂,在附图中仅显示出与本实用新型直接有关的结构,其余部分则略除。
如图所示,该容置部11设置在远离该传动排齿1形成有多个齿排15的一侧而与该齿排15间隔开,且该容置部11可以是栅状的镂空结构。其中,虽本实施例设置两个镂空结构的容置部11,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容置部11的结构并非以此为限,也可以是封闭凹槽或其它等效结构。
该容置部11的宽度恰可容置该弹性件13,令该弹性件13可在该容置部11中自如伸缩而不致跳出该容置部11。该弹性件13的长度则大于该容置部11的深度,且可选择为例如压簧或其它易于控制弹力而成本较低的组件。
如图3所示,由于该传动排齿1的容置部11可限制该弹性件13,当将该弹性件13组装至该容置部11时,可有效防止因冲击所造成的弹簧跳脱问题,故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
同时,例如为压簧的弹性件13不仅制造成本比弹片低,也无开模的需要,且易于管控品质,更无须特别设计新元件及使用特殊模具进行冲压,有利于量产制造,且具有制造成本低、组装容易以及易控制弹力大小等优势。
如图1及图3所示,由于该弹性件13可自如伸缩地装设在该容置部11中而不致跳出该容置部11,故可利用该弹性件13的弹力施加在该读写头3的侧壁。同时,由于该传动排齿1的自由度并未受拘束,在该弹性件13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该传动排齿1推向该齿轮5,所以可有效降低因齿型、制造公差及组装公差所造成的齿隙。
与需要固定座、螺丝、双排齿排等额外构件或设计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须以额外构件与工具即可进行该弹性件13的组设与拆卸,且该弹性件13易于制造并比弹片具有更佳的弹力控制性,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应该读写头3的端部31选择形成两个容置部11,令各该容置部11中的弹性件13触压在对应的端部31而形成两个施力点。如此,便可使该传动排齿1的齿排15弹性啮合在该齿轮5的齿排51间,并且由该弹性件13对该端部31均衡施力而消除齿隙。
当然,该容置部的设置数量并非以图1至图3中所示为限,而可设置一个、三个或更多个容置部。
例如,本实用新型的齿隙消除装置也可选择仅形成一个容置部以容置一个提供弹力的弹性件。如图4所示,形成一个对应该读写头3其中一个端部31的容置部11。如图5A所示,则其形成一个对应于该读写头3两个端部31间的部分的容置部11。换言之,该容置部的设置位置可进行其它变化与修改。
同时,在该传动排齿的容置部上固定该弹性件的方式也可加以变化,如图5B所示,可利用现有技术中已具备的固定座17来固定。
此外,虽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将该容置部形成于该传动排齿,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在该传动排齿中形成该容置部。如图6所示,该容置部11也可选择形成于该读写头3邻接该传动排齿1的一侧,如图7所示,可在该读写头3其中一个端部31及两个端部31及两个端部31间的部分(图未标)其中之一形成容置部11。而且,该容置部还可选择在该读写头及该传动排齿中(图未标)分别形成该容置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齿隙消除装置是利用现有的结构进行变化,无须特别设计新元件即可消除光驱中传动读写头的传动排齿与啮合带动该传动排齿的齿轮间的齿隙,且也无须用额外构件及工具即可进行组设与拆卸,使用不必开模且价格低廉的弹性件,除了可减少产品的整体支出之外,更可提供均衡的弹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齿隙消除装置无须特别设计新元件,可有效使用原有的结构来消除齿隙,且具有较佳的组装简易性与便利性,更可节省成本,并且可均衡施加弹力以及控制弹力大小,所以能解决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
权利要求1.一种齿隙消除装置,用于消除光驱中传动读写头的传动排齿与啮合带动该传动排齿的齿轮间的齿隙,其特征在于,该齿隙消除装置包括至少一容置部,是一栅状的镂空结构或封闭凹槽,形成于该传动排齿、且与该传动排齿的齿排间隔开;以及至少一弹性件,容置在该容置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隙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的长度大于该容置部的深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隙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压簧。
专利摘要一种齿隙消除装置,用于消除光驱中传动读写头的传动排齿与啮合带动该传动排齿的齿轮间的齿隙,该装置包括至少一容置部,是一栅状的镂空结构或封闭凹槽,形成于该传动排齿、且与该传动排齿的齿排间隔开;以及至少一弹性件,容置在该容置部中;由该容置部防止该弹性件跳脱,在该齿轮带动该传动排齿时则由该弹性件弹性触压该传动排齿,令该传动排齿的齿排确实啮合于该齿轮,消除该传动排齿与该齿轮间的齿隙;本实用新型的齿隙消除装置无须特别设计新元件,可有效使用原有的结构来消除齿隙,且具有较佳的组装简易性与便利性,更可节省成本,并且可均衡施加弹力以及控制弹力大小,所以能解决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
文档编号G11B19/26GK2797778SQ20042000750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9日
发明者谢宏明 申请人: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