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制造方法以及记录/再现方法

文档序号:677553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制造方法以及记录/再现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0年11月14日、申请号为00802786.2、发明名称为“便携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制造方法以及记录/再现方法”、最早优先权日为1999年11月14日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内容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制造方法,以及记录/再现方法,且更具体地说,其适用于可以再现音乐数据的便携数字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提出了便携数字再现装置,其将音乐数据记录在内置的半导体存储器内,并从该半导体存储器内再现音乐数据。
顺便地说,便携数字再现装置在背包或夹克的口袋中携带。
然而,当携带这种便携数字再现装置时,设置在便携数字再现装置上的操纵部分隐藏在背包或夹克的口袋中,这就造成当操纵该操纵部分而再现音乐数据时,每次都不得不从背包或夹克的口袋中取出该数字再现装置的繁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且提出了一种可以显著改善操纵性的便携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准备了用于在从记录数字数据的预定记录介质读出的数字数据上进行再现处理的再现装置;用于发出再现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字数据的命令的操纵装置;用于响应用操纵装置输入的再现命令从记录介质读取数字数据并将该数据送到再现装置,且用于控制再现装置以便在数字数据上进行再现处理的控制装置;以及容放再现装置和控制装置的圆柱形包装壳体。另外,操纵装置设置在相对圆柱形包装壳体的纵向的一端面侧的表面上。
结果,用户可以操纵工作部分,而不需从背包或口袋中取出便携记录及/或再现装置,从而有可能使操纵显著地方便。


图1是说明数字音乐内容的应用的方块图;图2A是说明从EMD服务器向计算机装置下载数字音乐内容的示意图;图2B是说明从计算机装置向数字再现装置上传数字音乐内容的示意图;图2C是说明数字音乐内容的再现限制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根据这个实施例的数字再现装置的构造的简要的线性斜透视图;图4A是示出数字再现装置的左侧的构造的左侧视图;图4B是示出数字再现装置的前面的构造的前视图;图4C是示出数字再现装置的右侧的构造的右侧视图;图4D是示出数字再现装置后侧的构造的后视图;图5是说明悬摆带与其相连的数字再现装置的示意图;图6是说明通过利用悬摆带从用户的颈部悬挂着的数字再现装置的示意图;图7是说明插头插入到耳机插座的线性斜透视图;图8是说明连接到胸前口袋上的数字再现装置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数字再现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图10A是示出干电池容放部分的内部构造的横剖面图;图10B是示出干电池容放部分内导电板的安装的横剖面图;图11A是示出序列标签的外观的透视图;图11B是示出序列标签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图12是示出显示器保护元件的构造的透视图;图13是示出显示器的构造的透视图;图14A是示出子电路板的一侧的上侧视图;图14B是示出子电路板的另一侧的底侧视图;
图15A是示出主电路板的一侧的上侧视图;图15B是示出主电路板的另一侧的底侧视图;图16A是说明子电路板和主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的侧视图;图16B是说明子电路板和主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的上侧视图;图17是说明显示器保护元件在前侧壳体上安装的透视图;图18是说明显示器安装的透视图;图19是说明主电路板和子电路板在包装壳体内的布置的透视图;图20是说明后侧壳体配装到前侧壳体上的透视图;图21是说明子电路板在前侧壳体上的容放的透视图;图22是说明主电路板在包装壳体内容放的透视图;图23是说明静电流对主电路板的影响的局部剖开的剖视图;图24是说明显示器保护元件和子电路板的装配的侧视图;图25是说明静电从显示器保护元件到子电路板流动的影响的局部剖开的剖视图;图26是示出数字再现装置的电路结构的方块图;图27是示出数字音乐内容的数据结构的简明线性图表;图28是示出在标题(1)内的数据结构的简明线性图表;图29是示出在标题(2)内的数据结构的简明线性图表;图30是说明当提供了FAT时,闪存的数据结构的简明线性图表;图31是说明取决于主电路板宽度而成形的包装壳体的横剖面图;图32是说明取决于用于驱动的干电池的外径而成形的包装壳体的横剖面图;图33是示出带的形成的示意图;图34是示出带中连接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5是示出连接到带绳一部分上的粘结胶带的示意图;图36是示出设置在带绳上的导引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7是示出另一实施例中悬摆带所连接的整个数字再现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8是示出另一实施例中悬摆带的示意图;图39是示出另一实施例中具有所连接的悬摆带的整个数字再现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0是示出在另一实施例中悬摆带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1是示出另一实施例中导引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2是示出另一实施例中导引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3是示出另一实施例中导引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4是示出另一实施例中导引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5是示出另一实施例中悬摆带的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4数字再现装置5、303 耳机10 壳体19 播放/停止按钮24 耳机插头27 带配装件28,302 耳机线29、305 插头31、281、301 悬摆带35 前侧壳体35A、35B、36A、36B 肋35AX、35BX、36AX、36BX 配装部分36 后侧壳体37 按钮固定部分43 主电路板77 闪存控制器78 CPU79 USB控制器80 半导体闪存82 DSP83 USB控制器108 数模转换器260A、282布带32A、32B、32C、32D、320 导引孔
270、271、288、289 粘结带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将在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电子音乐配送服务的利用最近,已经提出了称为EMD(电子音乐配送)的电子音乐配送服务,用于利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网络分配数字音乐内容。
如图1所示,在这种电子音乐配送服务中,数字音乐内容C1从EMD服务器1分配以用于将内容供给到家中因特网上的个人计算机(此后称作计算机装置)3。
在计算机装置3中,从EMD服务器1分配的数字音乐内容C1被下载到内置的硬盘中,以根据用户的操纵而再现,以便用户可以随时倾听音乐。
这种电子音乐配送服务具有两种购买方法。一种被称为“购买”,其中从EMD服务器1下载到计算机装置3中的数字音乐内容C1可以随时一次又一次再现,就象CD(小型盘)一样。另一种为新方法,并称作“具有再现限制”,其中可再现期限或可再现次数被限制以获得低成本的服务。
从而,当用户从EMD服务器1以“带有再现限制”购买数字音乐内容C1时,用户可以在受限制的范围或受限制的次数下用计算机装置3再现所购买的数字音乐内容C1。
此外,计算机装置3用USB(通用串行总线)电缆连接到内部具有非易失半导体闪存作为存储装置的便携数字再现装置4。从而,数字音乐内容C1可以通过USB电缆作为数字数据上传到数字再现装置4的半导体闪存内。
这样,使用者可以在再现期限再现次数内用数字再现装置4,以及计算机装置3“带有再现限制”地再现数字音乐内容C1,使用者即便是在室外也可以通过耳机5悠闲地收听高音质的音乐。
实际上,如图2A所示,由“带有再现限制”从EMD服务器1下载到计算机装置3内的数字音乐内容C1由标题H1和音乐数据D1一体形成。标题H1包括各种与再现限制相关的信息,诸如,可再现期限,可再现次数,以及实际再现次数(此后称为实际再现次数)。
接着,如图2B所示,计算机装置3将数字音乐内容C1上传到数字再现装置4的半导体闪存内作为数字数据。
当根据用户的再现操作执行再现处理时,数字再现装置4总是在读出标题H1内的再现限制信息后再现音乐数据D1,以便有效地利用在数字音乐内容C1的标题H1处控制的再现限制信息,并避免间接再现过程。
顺便地说,根据这个实施例的数字再现装置4在电路板上没有RTC电路,且可再现期限不能由时钟功能操纵。从而,即使在标题H1内的再现限制信息被读出,其也不能判断这是否处于再现期限内,而结果是数字音乐内容可以无限制地重复再现。
为了防止数字音乐内容C1的这种无限制再现,数字再现装置4只允许用户在由标题H1内再现限制信息所规定的可再现次数(例如两次)之内再现数字音乐内容C1,即使是在可再现期限内。当每次实际再现都更新的“实际再现次数”达到可再现次数,数字再现装置4产生诸如再现过程限制的保护。
然而,这个限制只允许再现两次,无论在可再现期限之内。这就是为何数字再现装置4要再次接入计算机装置3以从内置于计算机装置3的RTC电路3A接收目前的时间信息T1的原因,基于时间信息T1决定是否在可再现期限之内,并当其在可再现期限内时将标题H1内的“实际再现次数”重写为0,如图2C所示。
从而,当其在可再现期限内时,数字再现装置4重复利用由标题H1内的再现限制信息所规定的“可再现次数(例如两次)”的限制,以一次又一次执行上述再现过程。
另一方面,当基于时间信息T1意识到期限已满,数字再现装置4不将标题H1的“再现次数”重写为0,且不执行再现过程。
以这种方式,数字再现装置反复检查用于再现过程的“可再现次数”并通过接入计算机装置3检查可再现期限,以便可以在可再现期限之内一次又一次执行再现过程,直到“可再现次数(两次)”,而同时,当可再现期限期满时,限制再现过程。
相反,在只有可再现次数的再现限制的数字音乐内容C1情况下,数字再现装置4在可再现次数之内执行再现过程,并在数字音乐内容C1已经再现了可再现次数后就不再执行再现过程。
(2)整个数字再现装置的构造
(2-1)数字再现装置的构造如图3所示,数字再现装置4具有几乎圆柱形的包装壳体10。设置在包装壳体10的外圆周面上的是各种操纵开关、操纵按钮以及用于显示的显示窗口。
在此,假设显示窗口11在数字再现装置4上的所在侧是前,将参照图4A到4D描述通过以轴为中心每转动包装壳体45度而得到的四种圆周平面。
如图4A所示,在包装壳体10的左侧面,用于固定最大音量的最大音量固定开关12被可滑动地设置在包装壳体10的纵向(此后称为壳体的纵向)的一端侧,并且设置了塑料的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头盖13以开启及关闭其内包含USB接头的开口部分(未示出)。
实际上,USB接头盖13通过关闭开口部分保护USB接头,以便在USB接头不使用时,USB接头与包装壳体10成为一体。另一方面,当USB接头使用时,USB接头盖13打开开口部分,以便USB接头可以用USB电缆连接到计算机装置3上。
此外,如图4B所示,在包装壳体10的前平面上,提高音量按钮14、降低音量按钮15、前进按钮16、倒回按钮17、显示窗口11以及移位按钮18依次设置在包装壳体10接近中部和一端之间。此外,在包装壳体10的一平面上,设置了可以输入总线指令及停止指令的播放/停止按钮19。
接着,在包装壳体10的前面,设置在显示窗口11下面的显示器(未示出)根据不同的操作而显示,以便显示内容可以通过显示窗口11示出。
在这个连接中,当移位按钮18按下的同时按下前行按钮16时,移位按钮18与前行按钮16一起功能为改变再现模式。同样,当移位按钮18按下的同时按下倒回按钮17时,移位按钮18与倒回按钮17一起功能为用于改变声音质量模式的操纵按钮。
此外,如图4C所示,在包装壳体10的右侧平面上,在一端侧可滑动地设置一保持开关20。例如,保持开关20滑动到包装壳体10的一端侧,以便使来自各种操纵按钮的输入无效,而保持目前的状态。
除此之外,如图4D所示,在包装壳体10的后平面上,承载用于驱动的AA型干电池21的干电池容放部分22设置在另一端,且可拆卸地配装有用于关闭干电池容放部分22的盖部分23。
从而,在干电池容放部分22内,移去盖部分23以装载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于其内,或从其中取出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同样,当盖部分23配装成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处于内侧的状态,盖部分23防止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掉出,并将其固定。
在包装壳体10的后平面,用于固定耳机插头24的插头固定部分25和用于将包装壳体10连接到胸部口袋的夹子部分26等在壳体的纵向并排设置在一端。在插头固定部分25和夹子部分26之间的相邻处,且在从数字再现装置4的重心偏移的预定位置,设置了一环形带配装件27。
带配装件27可以在包装壳体10的后平面上大致180°内与插头固定部分25相接触的位置和与夹子部分26相接触的位置之间自由转动。通过向上固定带配装件27,可以容易地配装或拆卸各种带。
在此,数字再现装置4不同于具有诸如硬盘驱动器等的机械记录/再现机构的记录/再现装置,并如图1所示,数字音乐内容C1记录到内部半导体闪存中并从其中再现,以便数字音乐内容C1的音乐数据D1即使在由振动影响的环境下也可以不产生声音跳跃地再现。
由于这个原因,如图5所示,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在耳机线28内设置的插头29插入到耳机插口24内,以便用户通常可以通过耳机5收听由从半导体闪存再现音乐数据D1而获得的模拟音频。
此时,条带型悬摆带31配装到带配装件27上,以便使用从用户的颈部悬挂的数字再现装置。
顺便地说,除了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外,数字再现装置重量约25克。大多数构成数字再现装置4的零件设置在壳体纵向的一端。同样,由于数字再现装置4例如在设置在壳体纵向另一端的干电池容放部分22内装载有用于驱动电路、重量约23克的干电池21,那么,当装载了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时,重心几乎在壳体纵向的中心处。
那么,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如图6所示,当悬摆带31用于从用户的颈部悬挂装置4时,带配装件27的配装位置、支点固定得稍偏向壳体纵向重心的一端,以使包装壳体10的另一端定向为垂直向下方向。从而,数字再现装置4保持在包装壳体10的一端设置的播放/停止按钮19向垂直向上方向定向的位置。
从而,当数字再现装置4从用户的颈部悬挂时,用于只用手抓住包装壳体10的外周侧面,且用户的拇指轻易地接触到用于操纵的播放/停止按钮19。
在这方面,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如从图5中清晰可见的,用于穿过并固定耳机线28的导引部分32A和32B设置在悬摆带31上,其防止当数字再现装置4与从用户的颈部悬挂的悬摆带31一同使用时,耳机线28缠绕到一起。
此外,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如图7所示,插头固定部分25形成为楔形,而耳机插口24固定在插头固定部分25内,其中圆柱形插头插入开口的轴线相对壳体的纵向倾斜。
因此,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插头29可以从相对壳体纵向的倾斜方向插入到耳机插口24中。从而,插头29和耳机线28之间的连接部分距播放/停止按钮19较远,这防止了插头29和耳机线28之间的连接部分阻碍播放/停止按钮19的操纵。
除此之外,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如图8所示,板状夹子部分26的一端由在插头固定部分25内设置的支承轴(未示出)支承,而夹子26的另一端在预定的角度之内相对包装壳体10的后板移动。
从而,数字再现装置4可以通过将胸部口袋33夹在后板和包装壳体10与夹子部分26的另一端之间而连接到胸部口袋上。
那么,同样在数字再现装置4连接到胸部口袋33的情况下,播放/停止按钮19从胸部口袋33倾斜出来。从而,这可以防止播放/停止按钮19的操作变得困难。
在此,如图9所示,包装壳体10由用于从一端到另一端遮盖整个前侧的前侧壳体35、用于遮盖后表面的一端侧的后侧壳体36、用于覆盖后表面另一端侧的覆盖部分23以及用于固定播放/停止按钮19的按钮固定部分37构成。
前侧壳体35、后侧壳体36、遮盖部分23、以及按钮固定部分37由含有预定比例的PC(聚碳酸酯)树脂和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的合成树脂制成。
那么,前侧壳体35在另一端侧以该单独元件形成了如图4D中所述的干电池容放部分22。同样,在前侧壳体35的一端侧和后侧壳体36之间的容放空间内,一显示器保护元件40、一显示器41、一子电路板42、一主电路板43、以及一开关电路板44层叠并按顺序容放。在这方面,开关电路板44是柔性电路板,其上安装了用于最大音量固定开关12和保持开关20的开关电路元件44A和44B,并固定在后侧壳体36上。
实际上,如图10A和10B所示,干电池容放部分22具有内径与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的外径配合的圆柱形的容放空间。在壳体纵向的一端布置了由导线形成为线圈状的负极端子45。在壳体纵向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导线形成为盘状的正极端子46。
在这种情况下,在干电池容放部分22,负极端子45的一端直接电连接到主电路板43上,并且正极端子46用一与正极端子一体的盘形导电板47电连接到主电路板43上。
那么,在干电池容放部分22的底部,一凹槽部分22A在壳体的纵向从一端到另一端形成,且导电板47配装在凹槽部分22A内。凹槽部分22A的深度根据导电板47的厚度选取,约为0.2(mm)。从而,防止了导电板47从干电池容放部分22的内平面伸入容放空间内。
此外,在干电池容放部分22的末端,一厚度约为0.1(mm)的片形序列标签48在壳体的纵向从一端到另一端粘贴到导电板47上。
如图11A和11B所示,序列标签48通过依次层叠具有较强黏着力的丙烯酸压敏黏着层49、铝层50、用于印刷、由PET(聚乙烯对酞酸盐)制成的绝缘树脂层51以及透明薄膜52而形成。铝层50的厚度确定成序列标签48具有一定程度的硬度。从而,序列标签48可以防止诸如破裂的损坏。
在这方面,在序列标签48内,显示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的装载方向的图形53、显示每个序列标签47所粘附的数字再现装置4的生产系列号的字符54、以及二维条形码55印刷在用于印刷的树脂层51内。透明薄膜52叠压在用于印刷的树脂层51上以保护图形53和字符54。
因此,在干电池容放部分22内(图10A和10B),序列标签48的强的黏着力和硬度确保了不会将导电板47从凹槽部分22A抬起而损坏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的外周面。同时,序列标签48的绝缘使导电板47与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的外周面绝缘。
那么,在干电池容放部分22内,导电板47配装在凹槽部分22A内,而厚度约为0.1(mm)的序列标签48用于导电板与驱动的干电池21的外周面的绝缘,因此,干电池容放部分22的内径确定成几乎与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的外径相同,约为14.5(mm)。
此外,在干电池容放部分22内,其厚度确定成防止干电池容放部分22损坏,且干电池容放部分22的外径根据内径和厚度选定为大体17(mm),因此整个装置可以完全小型化。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显示器保护元件40由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都弯曲的导电金属板形成。薄膜结构的开关元件57对应于移位按钮18布置在平面部分40A的一端,薄膜结构的开关元件58到61布置在平面部分40A的另一端,分别对应提高音量按钮14、降低音量按钮15、前进按钮16以及倒回按钮17。
此外,在平面部分40A,对应显示器41的开口部分40B设置在一端的开关元件57和在另一端的开关元件58到61之间。
如图13所示,在显示器41内,在一侧具有凹陷部分的导光板64层叠在LCD(液晶显示器)63上。导光板64在宽度方向的边缘由背光(未示出)照明,以便完整并均匀地通过导光板64照亮LCD63的背侧。
同样,显示器41具有各向异性导电元件65,其中多根导线以预定间距穿入由诸如硅橡胶的树脂制成的绝缘片中。各向异性导电元件65夹持在导光板64的臂部分64A和臂部分64B之间,且每条导线的纵向几乎平行与导光板64的厚度方向,以便每条导线的一端电连接到LCD63的多个电极上。
如图14A所示,子电路板42具有梯形形状,在一端的宽度为12.4(mm),而在另一端的宽度为13.2(mm)。表面安装的电子元件诸如用于播放/停止按钮19的开关电路元件67、构成LCD控制器的IC(集成电路)封装68I、构成数字-模拟转换电路的电路元件69以及放大器安装在子电路板42的一个平面上,与导光板64相对应,也安装了用于背光的多个LED(发光二极管)70A到70C。
此外,在子电路板42的一个平面上,相应于LCD63的各电极,形成多个用于LCD71的具有导体图形的焊盘,当其容放在包装壳体10内时,用于LCD71的焊盘用相应的各向异性导电元件65的导线分别电连接到LCD63的相应电极上。
此外,如图14B所示,构成EEPROM(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诸如IC封装72I的表面安装电子元件安装在子电路板42的另一平面上。例如,在一对用于直接将电路板彼此连接的接头(此后称为电路板接头)中,雄电路板接头73安装在预定的位置上。
在这方面,在子电路板42的另一平面上,用于用柔性电路板(未示出)电连接到设置于显示器保护元件40上的相应的开关元件57到61的开关74A和74B的焊盘被设置成导体图形的形式,且也形成了用于电连接到开关电路板44的电路板75的焊盘。
如图15A所示,主电路板43为短边(即,宽度)约为17.2mm而长边约为62mm的矩形。在其一个平面上安装了构成闪存控制器的诸如IC封装77I的表面安装电子元件、构成CPU(中央处理单元)的IC封装78I、以及构成USB控制器的IC封装79I。并且用于连接电路板的雌接头80安装在预定位置处以便与雄电路板接头73配合(图14B)。
此外,如图15B所示,在主电路板43的另一平面上,安装了构成半导体闪存的诸如IC封装81I的表面安装电子元件、构成DSP(显示信号处理器)的IC封装82I、USB接头83以及构成电源电路的电子元件84。在这方面,干电池容放部分22的负极端子45和导电板47电连接到构成电源电路的电子元件84。
那么,如图16A和16B所示,在彼此平行定位的主电路板43和子电路板42内,雄电路板接头73插入到雌电路板接头80内,以将他们直接机械并且电连接。
在这方面,以导体图形形式提供了一条总线,并且连接到总线上的数字表面安装电子元件安装在主电路板43上,而在子电路板42上,安装了模拟表面安装电子元件。从而,子电路板42的表面安装电子元件不会受由主电路板43的表面安装电子元件工作产生的噪音影响。
此外,在主电路板43的一个平面上的表面安装电子元件不会与在子电路板42的其他相对表面上的表面安装电子元件彼此面对。从而,当他们由电路板接头80和73相连接时,主电路板43和子电路板42之间的厚度可以接近于表面安装电子元件的厚度。
顺便地说,在主电路板43上(图15A),雌电路板接头80以及表面安装电子元件由焊料定位,此后,由熔化焊料的回流炉口(firehole)固定。因此,当焊料熔化时,电路板接头80可能以其在主电路板43的一个平面上转动的状态固定,这是由于施加在一个平面上的焊料量不当或电路板接头80定位不当造成。
类似地,在子电路板42的另一平面上(图15B),雄电路板接头73,以及表面安装电子元件用焊料定位,然后由熔化焊料的回流炉口固定。因此,当焊料熔化时,电路板接头73可能以其在主电路板42的一个平面上转动的状态固定,这是由于施加在一个平面上的焊料量不当或电路板接头73定位不当造成。
由于这个原因,子电路板42(图16B)可能以子电路板42平行于主电路板43以电路板接头73的安装位置为中心最大转动5°的状态连接到主电路板43上。
那么,在主电路板43的一个平面上,电路板接头80安装在另一端侧的预定位置。同样,在子电路板42的另一平面上,用于连接电路板的接头73安装在另一端侧的预定位置处。从而,当子电路板42以平行于主电路板的一个平面转动的状态连接到主电路板43上时,在主电路板43的纵向内的摆动量在子电路板42的一端侧变得最大。
然而,子电路板42形成为梯形,其一端的宽度小于另一端的,以便在使子电路板42的两侧面都平行于主电路板43的相应两侧面的角度之内安装到主电路板43上。从而,即使在子电路板42被连接到主电路板43上的情况下,其可以轻易地容放在前侧壳体35内的环形存放空间内。
实际上,在前侧壳体35内(图9),在一端侧的末端的预定位置处设置了用于定位显示器保护元件40的定位销86。此外,对应显示器41的四个角,在显示窗口11的外周上设置了L形支承柱87A到87D,且对应显示器41的各向异性导电元件65设置了板元件88。
除此之外,在显示器保护元件40内(图12),对应前侧壳体35的定位销86的孔部分40C穿孔地设置在平面部分40A的最中央处,而对应支承柱87A到87D的孔部分40D到40H以及前侧壳体35的板元件88穿孔地设置在开口部分40B的周边。
从而,如图17所示,在前侧壳体35内,支承柱87A到87D以及板元件88穿过在一端侧的显示器保护元件40的相应孔部分40D到40H,而定位销86穿过相应的孔部分40C,因此,显示器保护元件40可以被定位,而不会在壳体纵向移动。因此,显示器保护元件40可以以开口部分40B面对显示窗口11的状态安装。
此外,如图18所示,在前侧壳体35内,显示器41的四个角配装在相应的支承柱87A到87D之内,以支承LCD63面对开口部分40B。此时,板元件88被装到靠近各向异性导电元件65处,以便防止LCD63从导光板64的臂部分64A和64B之间掉落。
那么,如图19所示,在前侧壳体35内,用一对电路板接头80和73彼此相连的主电路板43和子电路板42以以下方式容放,即,子电路板42的一个平面面对显示器保护元件40的平面部分40A(图18)。
接着,如图20所示,后侧壳体36配装到前侧壳体35上。在这种情况下,主电路板43(图19)由固定螺栓89A和89B固定到后侧壳体36上。
顺便地说,作为安装在主电路板43和子电路板42上的电路板接头80和73,选择具有较小尺寸及较短外形的小型化接头。
因此,在电路板接头80和73中,安装区域被减小,以防止主电路板43和子电路板42扩大,且主电路板43和子电路板42彼此尽可能靠近,以减小包装壳体10内的容纳空间。
然而,由于电路板接头80和73以减小尺寸,设置在电路板接头80和73内的接头引脚变得很小,而接头引脚本身的弹性变小。
由于这个原因,在电路板接头80和73内,虽然主电路板43和子电路板42容放在包装壳体10内,当负载以平行于主电路板43的一个平面旋转的方向施加到子电路板42上时,可以意识到在对应电路板接头80和73的各接头引脚之间发生连接松动。
因此,如图21所示,即使固定在前侧壳体35内的子电路板42以其平行于主电路板43的一个平面旋转的状态容放(图19),子电路板42为梯形形状,其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宽度被选定成允许在前侧壳体35内部转动。子电路板42尤其不固定到前侧壳体35上。
因此,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即使在与主电路板43一同容放的子电路板42平行于主电路板43的一个平面转动的情况下,其也防止了对应电路板接头80和73的各接头引脚之间发生连接松动。
此外,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可以考虑到如果掉落的冲击等以以下状态施加到数字再现装置4上,即,在平行于主电路板43的一个平面旋转的方向上外界压力施加到子电路板42上,电路板接头80和73与主电路板43和子电路板42分离。然而,尤其是子电路板42未固定,因此电路板接头80和73可以防止分离。
在这方面,在前侧壳体35内,用于运动调节的突起部分90A到90D分别设置在内部平面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比用于运动调节的突起部分90A到90D宽的槽口部分91A到91D设置在子电路板42的两侧平面的一侧平面和另一侧平面上,与用于运动调节的突起部分90A到90D对应。
那么,子电路板42以以下方式容放在前侧壳体35内,即,至少在另一侧平面的槽口部分91A到91D根据相对主电路板43的转动角度与相应的用于运动调节的突起部分90A到90D相啮合,以便子电路板42被稳定成在纵向不运动。
此外,在子电路板42内(图14A),用于LCD71的焊盘沿子电路板42的宽度方向形成为预定长度。从而,如果子电路板42以平行于主电路板43转动的状态容放,各向异性导电元件65的导线一定可以电连接到用于LCD71的焊盘上。
顺便地说,包装壳体10根据具有约17mm外径的圆柱形的规范形成。然而,构成闪存控制器的IC封装77I和构成CPU的IC封装78I分别为侧边约为16mm的方形,因此,主电路板43(图15A和15B)于是形成为宽度约17.2mm的矩形形状。
从而,如图22所示,在前侧壳体35和后侧壳体36之间的连接部分,L形肋35A、35B、36A和36B设置成沿壳体的纵向向外侧突出。
同样,对于前侧壳体35,几乎平行于在后侧壳体36的相应肋36A和36B内的右和左侧平面的配装部分36AX和36BX配装到几乎平行于在肋35A和35B内的右和左侧平面的配装部分35AX和35BX中。
从而,在包装壳体10内,主电路板43容放在由配装肋35A和36A构成的凸形伸出部分的内部和由其他肋36A和36B构成的凸形伸出部分的内部之间,因此,主电路板43可以轻易地与显示器保护元件40、显示器41、子电路板42以及开关电路板44装到一起,而不会损坏包装壳体10的圆柱形状。
此外,在包装壳体10内,前侧壳体35和后侧壳体36的相应肋35A、35B、36A和36B的配装部分35AX、35BX、36AX和36BX配合,因此,肋35A和35B、与36A和36B彼此一体以改善包装壳体10的刚性。
顺便地说,在主电路板43的另一平面上(图15B),用于接地的导电图形(此后称为接地图形)92形成在宽度方向的各端部,纵向从一端到另一端,且在两端部的接地图形92布置成靠近一对相应的肋35A和36A,及35B和36B。
从而,如图23所示,当包装壳体10被带到靠近充电的金属元件等时,即使静电从外侧通过各肋35A、35B、36A和36B之间的间隙进入内侧,静电首先被在主电路板43的两端部的相对大的接地图形92引入,从而防止了内部表面安装电子元件被高压静电损坏。
此外,显示器保护元件40(图12)如上所述由导电金属板制成,而突起部分40K和40L设置在两个腿部分40I和40J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
除此之外,子电路板42的一个平面(图14A)上,接地图形94形成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与显示器保护元件40的突起部分40K和40L相对应。
那么,如图24和25所示,当显示器保护元件40容放在包装壳体10内时,其由在前侧壳体35内的定位销86定位,而子电路板42在壳体的纵向具有少量运动地容放。从而,设置在腿部分40I和40J的突起部分40K和40L电连接到子电路板42的相应接地图形94上。
从而,当包装壳体10变得靠近充电的金属元件等时,即使静电从外侧通过前侧壳体35和显示窗口11之间的间隙95A或提高声音按钮14、降低声音按钮15、前进按钮16、倒回按钮17以及移位按钮18与设置在前侧壳体35内用于固定这些按钮的开口部分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内侧,这些静电被靠近这些间隙的显示器保护元件40接收并引到子电路板42的接地图形94,以便防止LCD63和开关元件57到61被高压静电损坏。
除此之外,显示器保护元件40由子电路板42支承,且由金属板制成,因此,当设置在平面部分40A上的开关元件57到61被相应的移位按钮18、降低声音按钮15、提高声音按钮14、倒回按钮17以及前进按钮16压过时,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这些压力而不变形。从而,在前侧壳体35的内侧平面和平面部分40A之间的间隙可以作为用于开关元件57到61的容放空间加以有效利用。
此外,显示器保护元件40如上所述由金属板制成。从而,如果其厚度选择得相对薄,显示器保护元件40可以确保足够的刚度以承受开关元件57到61的压力。因此,专门由显示器保护元件40利用的在包装壳体10内的容放空间可以显著减小。
(2-2)数字再现装置的电路结构接着,将参照图26说明数字再现装置4的电路结构。数字再现装置4在电源电路102将由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提供的电源电压转化成预定电压的内部电源以将其供给CPU78和相应的电路模块,以便驱动整个装置。
当数字再现装置4用USB电缆103通过USB接头83连接到计算机装置3上时,从计算机装置3集群传输的数字音乐内容C1由USB控制器79通过内部总线104供给到CPU78。
在此,数字音乐内容C1是作为帧形式的每包64字节,且从计算机装置3以12Mbit/sec传输率传输。
数字音乐内容C1由标题H1和音乐数据D1构成,如图27所示。在标题H1内存储“文件ID”,“标题大小”、“内容关键码(用于编码)”、“文件大小”、“编码-译码ID”、“文件名”以及“文件信息”,而“再现限制数据”、“再现开始日期”、“再现结束数据”、“可再现次数”、以及“实际再现次数”作为执行再现限制过程所需的再现限制信息而存储。
实际上,如图28所示,其中被存储的信息被十六进制数字标识,“标题大小”代表标题H1的数据尺寸(在这种情况下为33字节),而“文件大小”表示音乐数据D1的文件的数据大小(在这种情况下是33636138字节)。
此外,“内容关键码”为用于译解音乐数据D1的编码的密码数据(图27)。当实际应用中数据音乐内容C1在计算机装置3和数字再现装置4之间发送和接收时,其还要由共同对话关键码编码并被传输。
实际上,当计算机装置3和数字再现装置4彼此连接时,数字再现装置4需要由计算机装置3认证。在这种情况下,认证是由在计算机装置3和数字再现装置4之间的挑战响应方法执行。在这方面,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DSP82执行由挑战响应方法认证中的译码。
在此,挑战响应方法为数字再现装置4对由计算机装置3产生的一值(挑战)以利用数字再现装置4和计算机装置3之间共同使用的密码产生的值(响应)作出响应。由于挑战随时改变,不存在若被窃听而重复使用响应的风险,以便安全地实现双向授权。
“编码-译码ID”为当数字音乐内容C1的音乐数据D1由数字再现装置4产生时对应扩展方法的ID号码。根据所谓的ATRAC(适应变换音频编码)3数据压缩方法的扩展方法被指定为ID号码“1”,而根据所谓的MP3(MPEG音频层-3)的数据压缩方法的扩展方法被指定为ID号“0”。
“文件名”为由将文件名称例如,“ABCD.AAC”转化为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所得的数据。“文件信息“是由将数字音乐内容C1的标题、艺术家的名称、词作者的名称、音乐作曲者的名称等等转化为ASCII码所得的数据。
“再现限制数据”是代表是否诸如可再现期限或可再现次数等再现限制加到由数字再现装置4所再现的数字音乐内容C1上的数据。当只有可再现次数被限制时,“1”被指定为“再现限制数据”,而仅当可再现期限被限制时,“2”被指派给它。当没有再现限制时,即,当数字音乐内容通过购买而得到时,将“0”指定给它。
“再现起始日期”和“再现结束日期”是表示可再现期限的范围的数据,当“再现限制数据”为2时,数据“00040F”和“00070F”代表可再现期限在2000年4月15日到2000年7月15日之间。
类似地,当“再现限制数据”是1或2时,“可再现次数”和“实际再现次数”是表示先前规定的可再现的最大次数,和由CPU78进行再现过程时自动更新的实际再现次数。数据“02”和“01”代表现在“可再现次数为2次”,而“实际再现次数为”1“次。
从而,根据如图2所示的在标题H1内的再现限制信息,数字再现装置4对于每个过程在2000年4月15日和2000年7月15日之间可以一次又一次反复执行再现过程两次。
在这方面,如图29所示,在只有可再现次数作为再现限制的数字音乐内容C1的标题H1中,“再现限制数据”显示“1”,“再现起始日期”和“再现结束日期”显示“000000”,而“可再现次数”和“实际再现次数”显示为“0a”和“05”。更具体地说,这个示出了在由“再现起始日期”和“再现结束日期”所限定的可再现期限上没有限制,而“可再现次数”表示为10次,目前的“实际再现次数“表示为5次。
顺便地说,数字音乐内容C1的写入指令以及数字音乐内容从计算机装置3被传输到数字再现装置4(图26)。当CPU78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5处接收写入指令时,闪存控制器77根据从ROM(只读存储器)106到RAM105读出的主程序予以控制,以将数字音乐内容C1写入半导体闪存80内。
在这方面,半导体闪存80具有大约64Mbyte的存储量,且可以存储对于一张CD(小型盘)唱片集或更多的音乐乐曲。
此外,半导体闪存80预先存储了通过对应由预定压缩方法压缩在数字音乐内容C1内的音乐数据D1的扩展方法再现音乐数据D1的再现编码。
从而,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当按下播放/停止按钮19产生的再现指令由用户通过操纵按键控制器107传给CPU78时,数字音乐内容C1的再现码和音乐数据从半导体闪存80内由CPU78读出并传送到DSP82的RAM(未示出)中。
DSP82由CRC(循环冗余校验)方法基于从半导体闪存80传输的再现编码探测数字音乐内容C1的音乐数据D1的错误,并然后扩展并再现它。被再现的数据供给到数字-模拟转换电路108。
在此,DSP82为与内部设置的振荡电路一体构建的IC封装82I(图15B)。DSP82基于来自外部晶体的振荡器82A的主时钟MCLK再现音乐数据D1,并将包括主时钟MCLK、具有基于主时钟MCLK在内部振荡电路产生的预定频率的位时钟BCLK、帧内的L通道时钟LCLK、以及R通道时钟RCLK的工作时钟传输到数字-模拟转换电路108。
在这种情况下,DSP82根据再现编码将上述工作时钟传送到数字-模拟转换电路108,同时音乐数据D1被再现。然而,DSP82根据再现编码中止工作时钟供给,而不操纵数字-模拟转换电路108,同时音乐数据D1不被再现。从而,可以减少整个数字再现装置4的电力消耗。
类似地,对于CPU78和USB控制器79,外部连接有晶体制成的振荡器78A和79A。从振荡器78A和79A供给的主时钟MCLK被用于执行预定的过程。
从而,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不需要用于供给时钟到相应电路,如CPU78、DSP82以及USB控制器79的时钟产生模块。因此,电路结构可以简化并小型化。
数字-模拟转换电路108将再现的音乐数据D1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该信号送到放大器109。放大器109放大音频信号到预定的大小,并然后将其从耳机插头24输出到耳机5,因此经由耳机5将再现的音乐提供给用户。
以这种方式,当播放/停止按钮19按下时,数字再现装置4在CPU78的控制下再现存储在半导体闪存80内的数字音乐内容C1的音乐数据D1,并在再现期间当播放/停止按钮按下时,停止再现。
此外,当再现停止后再次按下播放/停止按钮19时,数字再现装置4重新开始在CPU78的控制下在停止位置再现音乐数据D1。当播放/停止按钮19按下以停止再现后若干秒或更长时间没有作出操纵,数字再现装置4自动关闭电源,以减小能量消耗。
在这方面,在电源关闭后当播放/停止按钮19按下时,数字再现装置4不从上次停止位置再现音乐数据D1,而是从第一轨道再现。
此外,数字再现装置4由CPU78控制LCD控制器68,以便在显示器41上显示各种信息,诸如再现模式状态、均衡器调节(音质模式)、轨道数、再现时间、再现的过程状态、停止、前进、倒回、音量、以及所剩的电量。
此外,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EEPROM72存储所谓的FAT(文件分配表),如在写入半导体闪存80内的整个数字音乐内容C1的轨道数;存储数字音乐内容C1的半导体闪存80的块位置;以及其他各种积累信息的存储器。
在这方面,这个实施例将64字节数字音乐内容C1作为一块。与一个轨道的数字音乐内容C1相对应的块位置包含在FAT中。
顺便地说,如图30所示,在FAT存储在半导体闪存80内的情况下,例如,当第一轨道的数字音乐内容C1在CPU78的控制下写入时,在数字音乐内容C1内的第一轨道的块位置被写作FAT。当第二轨道的数字音乐内容C1被写入时,在数字音乐内容C1内的第一轨道的块位置和在数字音乐内容C1内的第二轨道的块位置被在同样区域重新写为一新的FAT。
以这种方式,由于FAT当数字音乐内容C1被些入半导体闪存80时就重写,CPU78读出FAT,以便识别作为用于存储想要的数字音乐内容C1位置的块位置。
此外,在FAT中,相同的数据被写两次,以用于储备,因此,该数据被用于储备的FAT保护,即使在写入FAT时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被拆下。
然而,虽然在半导体闪存80内所存储的数字音乐内容C1被计算机装置3自由地重写,在目前环境下重写的次数受到限制。
由于这个原因,在FAT存储在半导体闪存80的情况下,FAT一当数字音乐内容C1被存储就重写,并且FAT被两次重写,因此,FAT的重写次数过度地增加,而数字音乐内容C1的重写次数被浪费。
更具体地说,如果CPU78在半导体闪存80内存储FAT,FAT的重写次数增大,而数字音乐内容C1的重写次数减小,结果,所规定的重写次数不能满足要求。
相反,EEPROM72专门提供以用于存储FAT。一当CPU78在半导体闪存80内存储数字音乐内容C1时,CPU78可以附加地存储所存储的数字音乐内容C1的FAT到EEPROM72中,这就不需要一当数字音乐内容C1存储时就重写。
以这种方式,CPU78不将在半导体闪存80内多次重写的FAT与数字音乐内容C1一起存储,而是将FAT与数字音乐内容C1分开地写入EEPROM72,因此,在半导体闪存80内规定的重写次数可以有效地完全用于重写数字音乐内容C1。
实际上,CPU78在半导体闪存80内储数字音乐内容C1,并将重写多次的FAT写入EEPROM72,因此,与将FAT和数字音乐内容C1一起存储在半导体闪存80中的情况相比,数字音乐内容C1在半导体闪存80内的重写次数可以增加数十倍或更多。
此外,CPU78附加地将FAT写入EEPROM72,因此,FAT的重写次数被减少很多,以防止EEPROM72在短时间内就不可重写。
顺便地说,当数字音乐装置4用USB电缆103(以下称为USB连接)与计算机装置3连接时,其基于从USB控制器79提供给CPU78的中断信号识别这是USB连接。
那么,当数字音乐装置4识别这是USB连接时,它通过USB电缆103从计算机装置接收预定电流值的通用的能量,并在同时,控制电源电路102中止由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进行的内部能量供给。
此时,CPU78从计算机装置3通过USB电缆103接收通用能量,并在同时中止由DSP82执行的音乐数据D1的再现过程。从而,CPU78防止了从计算机装置3提供的通用能量超出规定的电流值,并控制以稳定接收预定电流值的通用能量。
以这种方式,当CPU78为USB连接时,其从用于驱动的干电池供给的内部能量转换到从计算机装置3提供的通用能量。从而,来自计算机装置3的低成本通用能量用于减少高成本的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的能量消耗,因此,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的寿命可以延长。
另外,当CPU78通过USB电缆103接收来自计算机装置3的通用能量供给时,其中止由DSP82进行的音乐数据D1的再现过程,以便减少由DSP82工作产生的辐射。结果,包括计算机装置3在内的整个辐射可以显著减小。
此外,当CPU78将能量从由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供给的内部能量转换到由计算机装置3供给的通用能量时,其中止由DSP82执行的音乐数据D1的再现过程,并在计算机装置3的控制下将数字音乐内容C1写入半导体闪存80,而不会根据各种按钮的操纵(最大音量固定开关12、保持开关20、提高音量按钮14、降低音量按钮15、播放/停止按钮19、前进按钮16、倒回按钮17等等)而执行任何工作。从而,即使在数字音乐内容C1重写时按下各种操纵按钮,装置本身的工作可以可靠地防止不稳定,并且可以保护数字音乐内容C1。
同时,CPU78将能量从由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供给的内部能量转换到由计算机装置3供给的通用能量,以便一直可靠地接收来自计算机装置3的通用能量供给。
从而,即使在数字音乐内容C1在计算机装置3的控制下写入半导体闪存80的同时,卸下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或干电池用光,该数字再现装置4避免了过程停止,并可靠地执行数据写入过程。
此时,CPU78基于由计算机装置3供给的通用能量控制LCD控制器68在显示器41上显示“PC”,这告知用户目前其所连接的是计算机装置3,其不能够操纵各种按钮和开关。
(3)本实施例的工作和效果在上述结构中,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在用于容纳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以及包括主电路板43和子电路板42的各种电路板的包装壳体10中,带配装件27设置在从重心稍微靠近一端侧的预定位置处,重心定位在包装壳体10的几乎中心部分,且播放/停止按钮19设置在包装壳体10的一平面上。
那么,数字再现装置4允许用于将悬摆带31连接到带配装件27上,并用从其颈部悬挂的悬摆带31使用数字再现装置4。
因此,数字再现装置4通过使用悬摆带31可以用作从用户的颈部悬挂。此时,由于作为一支承点的带配装件27定位在从重心以壳体的纵向稍微靠近一端侧,其中包装壳体10的另一端侧定向在垂直向下方向,而在包装壳体10的一平面上的播放/停止按钮19定向在垂直向上方向,数字再现装置4的位置可以保持,即使用户改变姿势。
结果,如果数字再现装置4从用户的颈部悬摆地使用,用户只用手握住包装壳体10的外周,那么用户的拇指可以轻易地操纵定位在包装壳体一平面上的播放/停止按钮19。
同样,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耳机线28的插头29插入到设置于包装壳体10一端侧并相对壳体的纵向倾斜的耳机插口24内,且插头29和耳机线28之间的连接距播放/停止按钮19相对远,因此,插头29和耳机线28之间的连接部分不会阻碍播放/停止按钮19的操纵。
此外,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由于耳机线28的插头29在壳体纵向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插入耳机插口24内,当悬摆带31用于悬挂数字再现装置4时,悬摆带31和耳机线28在相同方向弯曲以具有整体的感觉。从而,当从用户的颈部悬挂时可以显著减少悬摆带31和耳机线28的缠绕问题。
根据上述的结构,带配装件27设置在预定位置,该位置从定位在包装壳体10的几乎中心部分的重心稍微向一端侧靠近,包装壳体10内部容放了各种电路板和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且播放/停止按钮19设置在包装壳体10的一个平面上。从而,当用户将悬摆带31连接到带配装件27上且从其颈部悬挂时,在包装壳体10的一个平面上的播放/停止按钮19保持其朝向垂直向上方向的位置,且用户可以容易地用其拇指通过握住包装壳体10的外周来操纵播放/停止按钮19。因此,可以实现显著改善操纵性的数字再现装置4。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在这个数字再现装置4中,肋35A和35B,以及36A和36B设置在纵向,构成包装壳体的前侧壳体35和后侧壳体36的连接部分处,该包装壳体几乎为与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的外径一致的圆柱形。
同样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前侧壳体35通过配合在肋35A和35B及36A和36B内的配装部分35AX和36AX以及35BX和36BX连接到后侧壳体36上,并且突起部分与内部空间一体地形成在包装壳体10的右侧平面和左侧平面上,以包含从圆柱形包装壳体10的内部空间伸出的主电路板43的端部。
因此,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虽然主电路板43比圆柱形包装壳体10宽,主电路板43可以轻易地容放在突起部分的一端和突起部分的另一端之间,而不破坏包装壳体10大致圆柱形的形状。从而,这避免了由于主电路板43造成的整个包装壳体的扩大。
此外,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肋35A和35B及36A和36B形成在前侧壳体35和后侧壳体36上,这可以改善前侧壳体35和后侧壳体36的刚度。
除此之外,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前侧壳体35和后侧壳体36彼此通过肋35A和35B以及36A和36B内的配装部分35AX和35BX、以及36AX和36BX的配合而连接。从而,肋35A和35B以及36A和36B配合为一体。因此,配装部分35AX和35BX、以及36AX和36BX可以形成在壳体的纵向彼此面对的具有双结构的突出肋,从而,包装壳体10的刚度也得到改善。
结果,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由于包装壳体10的刚度的改善,包装壳体10可以做得较薄,从而,包装壳体10可以进一步减小尺寸。
顺便地说,如图31所示,在用于容纳外径约14.5mm的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和宽度为17.2mm的主电路板43的包装壳体150情况下,其取决于主电路板43的宽度而形成,即使假设其厚度为1mm,它的外径也为19.2mm。
另一方面,如图32所示,在这个实施例的数字再现装置4中,包装壳体10取决于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的外径而形成,即使考虑到包装壳体10免于损坏的厚度保护以及与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和包装壳体之间的公差,包装壳体10的外径可以选定为17mm。
同样,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当宽度约为4.5mm的突起部分由肋35A和35B、及36A和36B形成在包装壳体10内时,主电路板43可以轻易地容放其内侧,与形成为取决于主电路板43宽度的圆柱形状的包装壳体150相比,这可以显著减小包装壳体10的尺寸。
在这方面,在数字再现装置4中,例如,当包装壳体10的面对的突起部分颜色为蓝色,而包装壳体的圆柱部分为比突起部分亮的金色,圆柱部分很突出,且整个装置尺寸的减小很抢眼。
根据上述的结构,具有容放空间的突起部分取决于在宽度方向的主电路板4的端部彼此面对地在壳体的纵向在圆柱形包装壳体10的外周面上设置,且主电路板43容放在一个突起部分的内侧和另一个突起部分的内侧。因此,比圆柱形壳体的外径宽的主电路板43可以轻易地容放,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数字再现装置的尺寸。
(4)其他实施例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以下情况,即,带配装件27设置在插头固定部分25和夹子部分26之间的相邻部分,且在包装壳体10的从数字再现装置4的重心向一端上偏移的预定位置处。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同样带配装件27可以设置在其他不同位置,如设置在从包含各种电路板和用于驱动的干电池21的包装壳体10的重心稍靠近一端侧或另一端侧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悬摆的包装壳体10也可以保持姿态。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播放/停止按钮19设置在包装壳体10的一个平面上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同样播放/停止按钮19可以设置在包装壳体10的一端侧的圆周平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播放/停止按钮19的操纵同样可以得到改善。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上述如图7所示的插头29插入耳机插口24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同样L形的插头可以插入到耳机插口24内。将这样的插头插入到耳机插口24内可以可靠地防止播放/停止按钮19的操纵性能下降。如果L形插头是要被插入到耳机插口24内的插头,耳机插口24可以以插头插入孔的轴向大致平行于壳体的纵向的方式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插头形状为L形,因此可以防止播放/停止按钮19的操纵性能下降。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凸起的伸出部分设置在具有肋35A和35B,及36A和36B的包装壳体10的右和左侧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同样可以设置各种形状的突起部分,如与包装壳体一体形成的山峰形突起部分和具有水滴形状截面的突起部分,只要主电路板43可以容放即可。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突起部分设置在包装壳体的右和左侧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同样可以只在包装壳体10的一个预定侧面设置突起部分,且可以根据电路板的形状和数量设置两个或多个突起部分,只要电路板可以容放即可。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内置半导体闪存80设置在数字再现装置4内用于记录/再现数字音乐内容C1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同样可以在数字再现装置4内设置可拆卸记录介质,诸如记忆棒(商标)、SD存储卡(商标)、小型闪存(商标)、智能介质(商标)、多媒体卡(商标)、微型驱动器(商标)、ID格式(商标)、以及拇指驱动器(商标),以用于记录/再现预定的数字数据,如数字音乐内容C1。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由数据压缩方法如ATRAC3及MP3压缩的音乐数据D1记录在数字再现装置4的半导体闪存80内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同样数字再现装置4的半导体闪存80可以存储由其他数据压缩方法,如MPEG-2AAC(MPEG-2高级音频编码)(商标)、qDesign Music Codec(商标)、TwinVQ(变换域加权交叉矢量量化)(商标)、MS Audio(微软音频(或WMA视窗媒体音频))(商标)以及OggVorbis(商标)。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根据本发明的便携设备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数字再现装置4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只局限于此,而同样可以广泛使用各种便携设备,诸如盘记录介质、利用磁带记录介质的便携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中可拆卸地装载记忆卡的便携记录及/或再现装置、诸如便携电话及PDA(个人数字助理)的便携终端,以及头戴显示器。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DSP82被应用为用于再现从记录数字数据的预定记录介质读出的数字数据的再现装置。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而同样可以广泛使用各种再现装置,只要可以再现从记录数字数据的预定记录介质读出的数字数据。
此外,上述的实施例已经处理了播放/停止按钮19用作操纵装置以用于对记录在记录介质内的再现数字数据给出指令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而同样各种操纵装置可以广泛使用,象可以提出各种操纵命令,如停止、前进、倒回以及再现的操纵装置,只要可以作出指令以再现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数字数据。
此外,上述实施例以及处理了CPU78用作用于从记录介质读取数字数据并根据用操纵装置输入的再现指令将其送到再现装置的控制装置,并用于控制再现装置再现数字数据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而同样诸如微计算机的各种控制装置可以广泛应用,只要根据用操纵装置输入的再现指令,可以从记录介质读出数字数据并输出到再现装置,且再现装置可以被控制以再现数字数据。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PC树脂和ABS树脂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大致圆柱形包装壳体10用作用于容放再现装置和控制装置的圆柱形包装壳体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而同样可以广泛使用其他各种材料形成的以及形成为各种形状的壳体,如矩形壳体和盒子,只要壳体是圆柱形且可以容放再现装置及控制装置。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环形带配装件27作为用于连接预定的带的带连接装置而设置在壳体纵向一端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而同样其他各种连接装置可以广泛使用,只要其设置在壳体纵向的一端侧并允许连接预定的带。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上述图5中带形悬摆带31作为带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而同样其他各种带,如比悬摆带31短很多的带,以及由金属制成的带链可以广泛使用。因此,本装置不仅可以通过从用户的颈部悬挂而使用,并且可以通过从腕带或胸部口袋悬挂使用。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耳机插口24用作具有端子的插口,其设置在壳体纵向一端以用于其内插入外部连接插头并输出从数字-模拟转换装置获得的模拟信号给插入的连接插头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而可以使用其他各种插口,诸如设置在耳机线内的插头和设置在用于输入和输出预定数据的线上的插头,只要其具有设置在壳体纵向一端用于其内插入外部插头并输出从数字-模拟转换装置获得的模拟信号给插入的连接插头的端子。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图15A和15B所示的矩形主电路板43用作容放在包装壳体内的电路板,并承载构成至少一部分控制装置的集成电路封装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而具有其他各种形式的电路板可以广泛使用,诸如盘形电路板以及象子电路板42那样的梯形电路板。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由彼此配装的肋35A和35B,及36A和36B构成的突起部分用作突起部分,其根据电路板的形状从包装壳体的各部分突出以用于容纳电路板的一部分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而具有各种形状和结构的突起部分可以广泛使用,只要他们根据电路板的形状从包装壳体的各部分突出以用于容纳电路板的一部分即可。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夹子26用作设置在壳体纵向一端侧上用于将包装壳体连接到用户的身体、衣物或所属物上的夹子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而同样可以广泛使用各种夹子,只要其可以设置在壳体纵向的一端侧上,用于将包装壳体连接到用户的身体、衣物或所属物上即可。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USB接头83用作接收从外界传输的数字数据的接口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而同样可以广泛使用各种接口,只要其可以接收从外界传输的数字数据。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在CPU78的控制下将音乐数据D1记录到半导体闪存80内的闪存控制器77作为用于将由接口接收的数字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而同样其他各种记录装置可以广泛使用,只要其可以将由接头接收的数字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内即可。
再次,将描述如图5所示的悬摆带31的结构。
即,如图33所示,带31由具有预定长度的布带260A和布带260B制成,其长度选择成当将数字纵向装置4(未示出)悬挂在用于颈部时,该装置在用户胸部的前面。
在这个带31中,侧释放结构的可拆卸连接部分261连接到带260A的一端,而一短带260B连接到连接部分261上。因此,连接部分261允许带260A和260B彼此轻易连接/脱开。
连接部分261由雌型部分262和雄型部分263构成,如图34所示,且带有预定长度细绳264的把手265连接到带有带260B的雄型部分263上。应指出,把手265的细绳264用于连接到数字纵向装置4的带配装件27上。
此外,雄型部分263包括两个配合突起部分263A和263B、以及一中央导引突起部分263C。配合突起部分263A和263B分别具有大致三角形的顶端263A1和263B1,顶端263A1和263B1与具有一定柔性的支承柱身263A2和263B2一体形成。
在雌型部分262内设置有用于引导雄型部分263的导引突起部分263C的导引孔262C和用于导引雄型部分263的配合突起部分263A和263B的导引孔262A和262B。
另外,预定形状的凹槽262A1和262B1设置在雄型部分262的两侧,从而,当雄型部分263的配合突起部分263A和263B插入到导引孔262A和262B时,顶端263A1和263B1从相应的凹槽262A1和262B1伸出。
结果,在连接部分261中,雌型部分262和雄型部分263彼此相连,且当配合突起部分263A和263B的顶端263A1和263B1从凹槽262A1和262B1伸出时,顶端263A1和263B1的爪部262A3和262B3钩住并连接到凹槽262A1和262B1的肩部262A2和262B2上。
在这个方面,当从凹槽262A1和262B1伸出的配合突起部分263A和263B的顶端263A1和263B1从两侧被推动,配合突起部分263A和263B的支承柱身263A2和262B2向内侧移动,并然后,雄型部分263可以从雌型部分262轻易拔出,结果,连接被解脱。
从而,在将带31用把手265的细绳264连接到数字再现装置4的带配装件27上后,数字再现装置4可以通过解脱在连接部分261处的连接,只一推就轻易从带31分离,而不需从带配装件27上解下细绳264。
另外,如图35所示,在带31中,尼龙粘结带(即,魔术带)270连接到带260A的背面的一端上,而一与粘结带270大致相同形状和尺寸的粘结带271连接到带260A的前表面的另一端上。
在带31内,连接到点260A的背面的一端上的粘结带270和连接到带260A的前表面的另一端上的粘结带271彼此粘结,从而,当从用户的颈部悬挂时,带260A不会在胸前扭曲。且带260A的平面总是面向外。因此,在带260A的表面上书写的图案和标记不会被遮盖,而带31更好看。
另外,在带31内,由于带260A的一端和另一端只是用粘结带270和271彼此粘结,他们可以通过施加一点力就轻易分离。因此,即使在一些事故时带260A被拉住,粘结带270和271可以马上分离,因此,带31不会绞住用户的颈部。
此外,在带31中(图33),导引孔32A和32B设置在带260A的背面上,以穿过并固定连接到数字再现装置4的耳机5的耳机线28,一个导引孔32A固定在连接部分261附近,而另一个导引孔32B固定在距其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如图36所示,导引孔32A和32B以下面方式形成,即,长度L和比带260A稍窄的宽度W的布品32AX(32BX)在纵向缝制在带260A的背面。
因此,当耳机线28穿入缝制在带260A背面的导引孔32A和32B,连接到带260A背面一端上的粘结带270和连接到带260A的前表面另一端上的粘结带271粘结后,从而,形成了用于从用户的颈部悬挂的环形,且耳机5的耳机线28与带260A成为一体。
另外,导引孔32B布置成当带31(图33)从用户的颈部悬挂时靠近耳机线28的分叉部分28A,从而,在用户的颈部只存在短的耳机线28,并从而可以解决耳机线28的骚扰。
在上述结构中,在带31中,导引孔32A和32B设置在带260A的背面,而耳机5的耳机线28穿入导引孔32A和32B中,这将耳机5的耳机线28和带260A形成一体。
因此,当通过将把手265的细绳264系在数字再现装置4的带配装件27上而从用户的颈部悬挂带31时,防止了连接到数字再现装置4的耳机5的耳机线28与带260A缠绕,从而可以改善不稳定性。
另外,在带31中,由于耳机5的耳机线28定位在带260A的背面上,只有其上写有图案和标记的前表面可见,从而,其变得更时尚并更好看。
此外,在带31中,由于连接到带260A的背面一端上的粘结带270粘结到连接于带260A的前表面的另一端上的粘结带271上,带260A不会在胸前扭曲。因此,当数字再现装置4从用户的颈部悬挂时,带260A不会使用户感觉不舒服。
根据上述的结构,导引孔32A和32B设置在带31内带260A的背面上,且耳机5的耳机线28穿过导引孔32A和32B,耳机5的耳机线28与带260A成为一体,且可以可靠地防止耳机线28与带260A缠绕,从而可以显著改善其的不稳定性,且用户可以灵活地使用它。
接着,将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的悬摆带。在图37中,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图5的相一致的部分,附图标记280作为一整体表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的悬摆带281所连接的数字再现装置4。耳机5用耳机线28连接到数字再现装置4上。
与图33内的带31类似,如图38所示,悬摆带281为预定宽度的柔软的布带282,其长度选择成当装置4从用户的颈部悬挂时,该数字再现装置4(未示出)位于胸前。
对应这种带281,加上连接部分283以将带282的一顶端连接到数字再现装置4上。可以以固定部分284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也可以在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的钩285连接到这个连接部分283上,且环286连接到钩285上。
环286具有弹性结构,被形成以便通过施加外力而在预定的切开部分287分开,以使该部分彼此分离,并可以连接到数字再现装置4的带配装件27上。
因此,数字再现装置4可以利用带281的环286悬挂,且连接部分283可以立即与数字再现装置分离。
另外,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带31类似,粘结带288连接到带282的背面的一端上,且与粘结带288大致相同形状和尺寸的粘结带289连接到带282的面对表面的另一端上。
因此,在带281中,当粘结带288和289彼此粘结时,带282不会扭曲,且带282的前表面总是朝外。因此,写在带282的前表面上的图案和标记不会被遮住,并且带281更好看。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带282的一端和另一端只是彼此用粘结带288和289粘结在一起,他们可以通过施加很小的力就断开以便分离他们。因此,当带282在一些事故中被拉住时,粘结带288和289可以马上分离,因此,带281不会绞住用户的颈部。
另外,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带31类似,在带281中,在带282的背面上设置了导引孔32A和32B以穿过连接到数字再现装置4上的耳机5的耳机线28。
因此,在耳机5的耳机线28穿过导引孔32A和32B,连接到带282背面一端上的粘结带288和连接到带282的前表面另一端上的粘结带289粘结后,从而,形成了用于从用户的颈部悬挂的环形,且耳机5的耳机线28与带282成为一体。
在上述结构中,在带281中,导引孔32A和32B设置在带282的背面,且耳机5的耳机线28穿过导引孔32A和32B,从而,耳机5的耳机线28可以与带282成为一体。
此外,在带281中,具有弹性结构以便当施加力力以分开它时,在预定位置287处分开的环286连接到数字再现装置4的带配装件27上,从而,数字再现装置4可以立即从连接部分283上分离。
在这种情况下,在带281中,只有数字再现装置4可以与带281本身分离,与第一实施例中数字再现装置4与连接部分261的雄型部分263一同分离的带31不同。
在上述结构中,在带281中,导引孔32A和32B设置在带282的背面上,耳机5的耳机线28穿过导引孔32A和32B,以使耳机5的耳机线28与带282成为一体,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耳机线28与带282缠绕,且其自身对用户的实用性可以显著提高。
在图39中,其中附图标记赋予与图5内的相一致的部分,附图标记300表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悬摆带301要连接的数字再现装置4。对于数字再现装置4,耳机303与不同于图5所示的耳机5的耳机线28的耳机线302相连。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0所示,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图33中相一致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带31类似,悬摆带301包括具有预定宽度的布带260A和260B,而其的长度选择成当数字再现装置4(未示出)从用户的颈部悬挂时,其位于胸前。
此外,耳机线302的分叉部分302A设置在插头305附近,且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具有相同的长度。
因此,导引孔32A和32B根据耳机303的左耳机线302B设置在带260A的背面的预定位置上,而导引孔32C和32D根据耳机303的右耳机线302C设置在带260A的背面的预定位置上。
因此,左耳机线302B穿过一组导引孔32A和32B,而右耳机线302C穿过另一组导引孔32C和32D,这使耳机303的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与带260A成为一体。
此外,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带31类似,在带301中,连接到带260A的背面的一端的粘结带270与连接到带260A的前表面的另一端的粘结带271粘结,从而,带260A不会在胸前扭曲。从而从用户颈部悬挂的数字再现装置4不会使用户感觉不舒服。
在上述结构中,在带301中,导引孔32A、32B以及32C、32D设置在带260A的背面,而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穿过导引孔32A、32B及32C、32D,这将带260A与耳机303的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形成一体。
从而,当用带301悬挂数字再现装置4时,可以防止连接到数字再现装置4上的耳机303的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与带260A缠绕,从而有可能改善其对于用户的实用性。
在这种情况下,在带301中,由于耳机303的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位于带260A的背面上,只有其上写有图案和标记的带260A的前表面可见,从而使其更好看并更时尚。
此外,在带301中,对于包括具有相同长度的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的耳机303,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彼此与带260A成为一体,从而,右耳机线302C不会穿到用户颈部的下部前面,这可使用户灵活地使用。
在根据上述结构的带中,总共四个导引孔32A、32B、32C、32D设置在带260A的背面,而耳机303的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分别穿过导引孔32A、32B、32C、32D。从而,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可以与带260A成为一体,且可以防止他们与带260A缠绕,这可以改善实用性,且用户可以舒服地使用。
应指出,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宽度W的布品32AX和32BX缝制在带260A、282的背面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同样如图41所示,一条在纵向较长的布品可以缝制在带260A、282的背面以形成导引孔320。在这种情况下,带31、281、301、耳机5的耳机线28、以及耳机303的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可以彼此更牢固地成为一体。
另外,如图42所示,粘结带323和324可以在用与带260、282一体形成的布品322在耳机线28、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放置在带260A和282的背面上的情况下捆扎耳机线之后相互粘结。此外,如图43所示,在用与带260、282一体形成的布品325在耳机线28、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放置在带260A的背面上的情况下捆扎耳机线之后,弹簧扣的雄型部分326和雌型部分327可以钩住以固定耳机线28。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带260A、282的一端和另一端彼此用粘结带270和271粘结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同样他们可以彼此固定以便不扭曲。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带260A和282用粘结带270、271以及288、289粘结以便不扭曲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且带可以扭曲并粘结。
此外,如图44所示,耳机线28、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可以通过将耳机线28、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穿过在带260A、282后面上设置的预定形式的孔328和329以穿入带260A和282内侧而与带260A、282成为一体。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设置了带260A和282、以及带31和301的情况,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同样,如图45所示,绳带330可以用作31、301。在这种情况下,绳带330用设置在绳带330的前表面的一端和另一端上的粘结带连接,而耳机5的耳机线28、耳机303的左耳机线302B和右耳机线302C利用固定在预定位置的耳机线夹持器311一体地夹持。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带31和301的带260A、282的长度被选定成当数字再现装置4从用户的颈部悬挂时其位于胸前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同样该长度可以通过在带260A和282上连接一长度调节装置而自由调节。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布用作带31和301的带260A、260B以及282的材料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同样可以使用金属链或类似材料。
此外,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数字再现装置4连接到带31、301上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同样可以连接便携收音机、其上连接耳机以不用手操纵的便携电话、头部佩戴显示器等类似物。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便携记录及/或再现装置,诸如便携音乐再现装置和包括便携电话和PDA的便携终端,用于记录及/或再现数字数据到/从内置记录介质或可拆卸记录介质。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播放器,包括用于作出再现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内的所述数字数据指令的操纵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操纵装置的指令再现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内的所述数字数据的再现装置;用于容纳所述再现装置的便携壳体;以及用于将所述便携播放器夹在使用者衣物上的夹子;所述再现装置可以有选择地解码第一编码数据和第二编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播放器,其中所述再现装置可以解码MP3格式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播放器,其中用于播放、后退、前进以及调整数字数据音量的按钮位于所述便携壳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播放器,其中所述按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对于所述夹子的相对侧。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执行数字数据的再现过程的再现装置,所述数字数据从记录数字数据的预定记录介质中读出,设置了用于作出再现插入到记录介质中的数字数据的指令的操纵装置、用于根据用操纵装置输入的再现指令从记录介质中读取数字数据并将其送到再现装置,且用于控制所述再现装置以执行对数字数据的再现过程的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容放再现装置和控制装置的圆柱形壳体,且其中操纵装置设置在圆柱形壳体的纵向上一平面的一端侧。从而,用户可以操纵操纵装置,而不用从背包或口袋中取出便携记录/再现装置,从而,使其操纵性能显著改善。
文档编号G11B31/00GK1925056SQ20061015428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4日
发明者宫崎秀一, 藤吉雅彦, 宇喜多义敬, 吉井文彦, 小幡伸一, 千叶政幸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