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数据破坏的方法,有防破坏能力的记录装置和记录磁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308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数据破坏的方法,有防破坏能力的记录装置和记录磁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在磁盘记录介质上记录如音乐数据之类数据的记录装置。
例如根据申请日为1992年9月10日,编号为945488的美国专利申请可以知道,用户能记录如音乐数据之类数据的可重写数据的磁盘记录介质,装有供管理在记录区和可记录区上象音乐数据之类数据的所谓用户目录表(UTOC)。当记录一个程序时,记录装置检索UTOC寻找磁盘上的可记录区,以便将声频数据记录在该区上。
也已公知的是,如磁-光盘之类的盘式记录介质要比象数字声频磁带(DAT)或者小型盒式磁带在随机存取操作方面要容易得多。
因此,一个程序不需要总是被记录在连续的段中。这里,段表示实际上记录有连续数据的一条或多条记录磁道的部分。数据可被记录在单独的段或者许多不连续的段中。所以,即使记录程序的磁道实际上被分成许多不连续的段,以相关联的高速存取操作在每个段上重复记录/重发操作允许程序作为整体来记录和重发。
例如,如

图1中所示的记录装置是可能的,那里,第一篇音乐和第二篇音乐分别地被记录在彼此的T1段和T2段中,并且第四篇和第五篇分别地被记录在各自被散布于磁道上的T4(1)至T4(4)段和T5(1)至T5(2)段上。应该指出,图1是记录装置关于盘式记录介质的原理图;但是,实际上,单独的段常常包含许多呈螺旋形地或同心地形成的磁道。
其时,当在磁-光盘上重复程序的记录如擦去时,该盘会同时含有记录段和擦去段。例如在音乐播放的时间中当用另一比其短的写在所记录的程序上面时,合成的差区对于整体数据来说变得无意义。所以,将记录着这样的未用满数据的区作为可记录的区登记在上面提到的UTOC上。这就防止了数据记录区由于重复记录和擦去操作的结果形成其他废弃数据记录区。应该注意,所记录的数据不仅包括音乐信号而且还包括任何其他的数字信号,并且在其内容和意义上作为一个整体是连续的一组数据在下文中被称为程序。
很显然,用上面提到的盘式介质,采用存取对程序的各部分分别地提供可记录区的许多段的方法可使程序的记录得以连续,并且在重发时,选取各段,使得被读出的各部分一起形成原来的连续程序。对于连接各段和指示可记录区所必需的信息按UTOC信息进行存储,如上所述,该UTOC信息在每次重写或擦去操作时要进行重写。对记录/重发装置进行控制以便读出此UTOC信息,对于适当的记录/重发操作完成记录头的存取操作。
同时,加在记录/重发装置上过大的振动和冲击可引起磁道跳越。例如,如图2(a)所示,如果存在与可自由记录区FRA的两边邻接的记录区REAS,记录头(光导头或磁头)通常从地址A1扫描到地址A2;但是,磁道跳越可将记录头抛到FRA之外而进入相邻的FEA,如由图2(b)的TJ所代表的虚线所示。磁道跳越可破坏所记录的数据,例如在该图中用DS所表示的部分,使得该数据不能恢复。所以,如果出现磁道跳越,进行中的记录操作必须立即暂停执行(也就是说,激光功率输出或所加的磁场必须切断)。
例如,在美国专利5012461中披露了一种磁道跳越的检测法,在该法中,记录在盘上作为前波群(pregroup)(摆动群)的绝对-位置信息,对其连续性进行监视,并且根据检测到的使正在进行中的记录操作暂停的间断来决定磁道跳越。然而,上面所提到的专利存在着缺陷,在直到来自前波群的反射光的信息被解码为绝对-位置信息为止的延迟期间,例如跳越可发生越过n个磁道的情形,这使得防止数据破坏成为不可能。也就是说,根据绝对-位置信息对扫描操作进行制动通常是太迟了以致不能保护数据遭受破坏。
在另一方法中,对激光光点横越磁道时所产生的横越信号进行监视以检测磁道跳越。此法是快速检测。但是,实际上横越信号也可由在盘上例如指示假磁道跳越的外来物所产生。如果记录操作由盘上外来物产生的横越信号而暂停执行,将使记录效率降低,由此,降低了基于这类检测法的装置的实用性。特别是在复制一篇来自原始设备单元的音乐时,此问题是值得引人注意的。
因此,本发明的总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所记录的数据在记录操作中由于磁道跳越而受到破坏并且可提高记录效率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较为具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如果所记录的数据由于磁道跳越而受到破坏时,该记录装置能保证得到对数据恢复的再记录操作。
在完成本发明和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作为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记录装置,在那里,如果在记录介质上邻接数据可记录区的区域已经写有数据的条件下,在可记录区邻接记录区的边缘处形成不写数据的预定长度的防护带。具体地说,如果连续可记录区位于记录区之间,在可记录区的前端和后端处或者在其两端处分别地形成防护带。如果记录区处于可记录区之前,只在可记录区的前端处形成防护带。如果记录区位于可记录区之后,只在可记录区的后端处形成防护带。
完成记录操作、带有如上所述方法所形成的防护带的记录装置包括数据读出器,用来从记录介质上读出数据,该记录介质记录着至少两个控制表,该控制表由各自含有的许多要素表组成,根据每个数据和,为了在一个连续段或许多离散段上重发或记录数据,按段控制数据进行记录的可记录区,每个要素表包括每个关联段的始址和终址和关于要素表的连接信息,连接信息含有经其终址与现在的段连接的另一段的初址和终址以及相应的表格指示数据,用来指示在控制表上分别地相应于一个或多个可记录区的一个或多个要素表的初始部分表的记录装置;存储器,用来存储由数据读出器读出的段控制数据;和运算器,用来根据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段控制数据执行预定的算术运算。
运算器包括可记录段长度计算器,用来根据在要素素中由段控制数据中相应于可记录区的相应的表指示数据决定的初址和终址计算可记录段的长度;比较器,用来将所计算出的可记录段的长度与高达设置到预定值的防护带长度两倍的值进行比较;记录始址计算器,如果确知可记录段长度比两倍的防护带长度时,它可用来计算采用将指示相关联可记录段的始址沿记录方向位移预定防护带长度的方法所得到的地址,作为记录始址;和记录终址计算器,如果确知可记录段长度比两倍的防护带长度长时,它可用来计算采用将指示相关联可记录段终点位置的终址沿与记录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的方法而获得的地址,作为记录终址。
当对可记录段进行记录时,如确知毗连地位于可记录区之前的区已经记录有数据时,记录在由记录始址所指示的位置处开始;如确知毗连地位于可记录区之后的区已经记录有数据时,记录在由记录终址所指示的位置处停止。
在上面所提到的方案中,如果从段控制数据得到的可记录区的可记录段长度是短于两倍的防护带长度,在要素表中所记录的相应于可记录区的连接信息被用于搜索相应于另一要素表的要素表,以抽出其可记录段长度长于两倍的防护带长度的可记录区。记录始址计算器,按记录始址,计算采用将记录在要素表中与所求出的可记录段相应的始址沿记录方向位移防护长度的方法得到的地址。记录终址计算器,按记录终址计算采用将要素表中所记录的与所求出的可记录段相应的终址沿与记录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防护带长度的方法所得到的地址。
本发明的另一更具体的目的在于以第二优选实施例形式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如果在被写入的区中由于磁道跳越已经引起记录误差或数据破坏,该记录装置执行使数据恢复的适当的再记录操作。
上面提到的记录装置包括记录/重放器,用来记录/重放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缓冲存储器,用来将送入数据记录操作的记录数据保存一预定时间;和控制器,用来由记录/重放器和缓冲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控制记录/重现位置。如果毗连地位于打算写入数据的连续可记录区之前的区是已经写有数据的记录区,此控制器首先使记录/重放器读出记录区中预定位置开始的数据,从而,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读出的该数据。当记录/重放器在可记录区内时读出数据控制器控制借助于记录/重放器,记录送入和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的数据的操作。
如果在将数据记录到可记录区的期间检测到磁道跳越,控制器暂停执行记录操作。并且,如果在毗连可记录区的记录区中的数据已被磁道跳越破坏,控制器从缓冲存储器读出记录区的以前所存储的数据,控制执行记录操作,以恢复所破坏的数据。应该注意,不是将恢复的数据记录到发生数据破坏的区上;而是将恢复数据在其起点开始写入目前在写的可记录区中。将恢复的数据跟随在现时记录数据之后。在此情况下,就不再需要遭受数据破坏的区,因此控制器使它成为另一可记录区。
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它不根据检测到的由记录介质上例如灰尘之类的外来物所引起的小尺度的磁道跳越来执行上面提到的再记录控制,由此来提高记录效率。
上述记录装置包括磁道跳越计数检测器,用来检测由记录头跳越的在记录介质上的磁道数;计数器,用来计数所跳越的磁道数;比较器,用来在数据记录时将计数器得到的计数值与提供参考值的磁道的预定数进行比较;缓冲存储器,用来在数据记录之后将记录数据存储一预定时间;磁道跳越检测器,如果据比较器确定计数值大于参考值可用来决定出现了磁道跳越;和控制器,用来根据磁道跳越的检测停止进行数据记录操作,以采用缓冲存储器中所存储的记录数据执行再记录操作。
除了根据磁道跳越的检测停止执行数据记录操作之外,控制器还确定由读出在磁道跳越后所得到的地址信息发生磁道跳越的方向。如果确知该方向向着记录介质的内圆周,控制器在该地址信息紧接着磁道跳越所得到的地址信息之前,由含有地址信息的记录单元(群集)开始再记录操作;如果确知方向向着记录介质的外圆周,控制器由含有紧接在磁道跳越之前的地址信息的记录单元(群集)开始再记录操作。
以上所述的方案提供下述优点。
避免防护带使记录头从一可记录区到一记录区跳越,只要发生小的越过一或两磁道的磁道跳越,取决于防护带长度,而又不能根据横越信号的检测来决定,该跳越或许是由于例如记录介质上的灰尘之类的外来物所引起,或许是由于加在记录装置上的过度的冲击或振动所引起,从而保护了所记录的数据免遭破坏。如果横越信号由灰尘所引起,记录操作可无间断地连续进行。所以就没有必要在每次发生这样的小磁道跳越时暂停执行记录操作。很显然,即使发生了实际的、不同于灰尘引起的磁道跳越,所破坏的数据是紧随在由现在的记录操作所写的数据之后的数据,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能由重写来恢复。
借助于横越信号能够几乎正确和迅速地检测出可引起光导头跳入记录区的大磁道跳越(例如越过三条或更多磁道)。所以,如果发生了由横越信号所指出的这样的大磁道跳越,在记录区上不能恢复的过去的数据被破坏之前可暂停执行记录操作。也就是说,在横越信号计数值与参考值比较时,用来决定是否执行数据恢复重写或提供最精密的检测操作的磁道跳越,只在跳越超过参考值的磁道数时才被确定。
例如,当将数据写到连续可记录区并在该区上在其前端或后端或两端分别地设置防写的防护带时,采用与防护带的长度相应的磁道数作为参考值可使上面提到的小磁道跳越不会引进记录头从可记录区跳越到记录区,从而防止了在记录区中的所记录的数据免遭破坏。如果由于灰尘引起横越信号,记录操作可无间断地连续进行。因此就无必要在每次发生这样的小磁道跳越时暂停执行记录操作。显然,即使发生实际的不是灰尘引起的磁道跳越,被破坏的数据是紧随在由现时的记录操作所写的数据之后的数据,并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能由重写恢复。
以前在缓冲存储器中以预定数量存储在紧随可记录区后的记录区的记录数据使所破坏的数据,如果所有数据可恢复的话,由执行再记录操作恢复。
如果在再记录操作期间,又一次地出现磁道跳越,在作了记录的可记录区的起点开始执行为数据恢复的记录操作使记录头只能抵达已经被破坏的区,从而防止在记录区上所记录的、不是以前所存储的数据遭受破坏。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一起,可以更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所述附图简略说明如下图1是说明能将一个程序记录在多个离散段中的盘式介质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已有技术记录操作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实施的记录/重发装置的方框图;
图4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实施的被写入记录/重现装置的UTOC信息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由相应的表指示数据和要素表所控制的各段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用于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磁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磁道跳越的原理图;
图8是说明用作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防护带的原理图;
图9是说明用作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数据重写的原理图;
图10是解释第一实施例的记录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解释第一实施例的记录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解释操作的流程图,用于将一记录开始位置写成在再记录时的一个位移。
图13是解释一记录操作的流程图,用于在再记录时改写一记录开始位置。
图14是说明在具体装置的许多段上所执行的记录操作的示意图;以及图15是说明具体装置的存储单元的读指针和写指针的示意图。
在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操作进行全面描述以前,将按照本发明概述记录装置。
首先,要实施的记录/重现装置的结构参照图3进行描述。然后,将描述段控制数据,它被写成磁-光盘上的UTOC信息,参照图4和图5,用于上述记录/重现装置。
要描写的实施例,例如是由记录/重现装置实施的,它采用磁-光盘作为记录介质。图3是该记录/重现装置的基本部分的框图。
现在,参考图3,数字1表示例如许多程序(声频数据)记录的磁-光盘,并由主轴电机2驱动旋转,数字3表示以高输出电平辐射激光束到磁-光盘1上的光导头,在记录时,使记录磁道加热到居里温度,或在重放时,以低输出水平拾起来自磁克耳效应反射光的数据。为此目的,光导头3具有一个由作为激光输出装置的激光二极管、偏振束分离器、物镜和拾起反射光的检测器的组成的光系统。物镜3a由轴机构4以径向和垂直于磁-光盘方向替换地支撑。光导头3作为一个整体,适合于用拧送机构5对磁-光盘作径向移动。在相一图中的数字6表示施加磁场的磁头,该磁场由磁-光盘上提供的数据进行调制。磁头6置于光导头3的对面,磁-光盘1置于磁头6和光头3之间。
当进行重放操作时,由光头3检测的来自磁-光盘1的信息被馈送到RF放大器7。该RF放大器7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算术运算以提取重放的RF信号、磁道错误信号、聚焦错误信号、绝对-位置信息(作为前波)群(摇摆群)记录在磁-光盘1上)、地址信息、子码信息和聚焦监视信号。将RF信号馈送给编码/译码器8。磁道错误信号和聚焦错误信号馈送到伺服电路9。地址信号馈送到地址译码器10进行介调。聚焦监视信号馈送到例如有微机组成的系统控制器11。
伺服电路9根据磁道错误信号和聚焦错误信号、磁道跳越指令、寻找指令以及来自系统控制器11的旋转速度检测信息来控制双轴机构4和机构5,从而依次完成聚焦和磁道控制,借此控制主轴电机又进入恒定的角速度(CAV)或恒定的线速度(CLV)。
把重放RF信号馈送到编码/译码器8以服从如EFM(8-14调制)解调和CIRC(Cross Inrerleave Reed-Solemon Coding)这样的处理后,由记忆控制装置12暂存在缓冲RAM13中。用光导头3从磁-光盘1中读取数据和从光导头3到缓冲RAM13,重放数据的转换是以1.41×106位/秒速率进行的。
定时读取存储在缓冲RAM13中的数据,因此,重放数据以0.3×106位/秒的速率转换。把读数据送到编码/译码器14以经受如解码压缩声音那样的重放信号处理。D-A转换器15将合成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终端16馈送到预先确定的放大器以获得重输出。例如,左通道输出模拟信号而右通道输出声频信号。
用对前波群信息或记录的地址信息进行编码而获得的绝对-位置信息,作为由地址译码器10通过编码/译码器8对系统控制11馈送的数据用于各种控制操作。
锁定检测信号,用于PLL(锁相环)电路,以产生用于记录/重放操作的-位时钟以及-监视信号,后者用来监视丢失帧同步信号的重放数据(左右通道),馈送到系统控制器11。
当对磁-光盘1记录信号时,记录信号(声频模拟信号)施加到终端17,并由A-D转换器18转换成数字信号,将该数字信号馈送到编码/译码器14进行编码获得声音压缩。因此,记录控制装置12把压缩的记录数据暂存储在缓冲RAM13中。在预先确定的时刻读所存储的数据并将其馈送到编码译码器8,在该处数据可以经受进行编码处理,如CIRC和EFM那样的处理,然后馈送到磁头驱动器22。
根据已编码的记录数据,磁头驱动器22馈送磁头驱动信号给磁头6,使其产生一个具有N或S磁极的磁场,供给磁-光盘1。与此同时,系统控制器11送控制信号给光导头3,指令光导头输出具有记录电平的激光束。
数字19示出由用户操作的键组成的操作器面板。数字20示出如由液晶显示组成的显示部分。在操作器面板19上的操作键包括记录键、放音键、停止键、音乐选择键和如有提示和再查功能的搜索键。
数字21表示用来保持记录在磁-光盘1上的TOC(内容表)信息的RAM,所以在下文中,把RAM21称为TOC存储器。当装入磁-光盘1时,或紧接开始记录及重放操作前,系统控制器11驱动主轴电机2和头导头3,例如,可以从放在磁-光盘最里面的圆周所提供的TOC区的信号提取数据。把所提取的TOC数据经RF放大器和编码/译码器8馈送到系统控制器11,然后存储在TOC存储器21中,用来控制盘1的记录/重放操作。
特别是,采用如上提及的可记录的磁-光盘介质,记录段控制数据允许要记录/重放的一个程序,记录成一个或更多的段。也就是说,提供的一个用户TOC区(以下称作UTOC),其内容可按记录或擦去记录数据重新写入,以用来管理记录数据区。UTOC具有如图4所示的数据结构。
例如,UTOC由4(字节)×587的数据区组成。它用具有一个字节全为0或全为1的数据组成的同步结构开始,表示它是UTOC。UTOC还在预先确定的地址上分别保持如已记录的开头程序数(开头TNO)、已记录的最终程序数(最终TNO)、扇区利用和盘识别数据那样一些数据。再有,UTOC准备一个记录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DFA至P-TNO225)区,由此使被记录的程序与描述的控制表相关联。
控制表由01-FF的255个要素表组成。每个要素表由提供有关段一个始址和一个终址,关于段(或磁道)的模式信息以及如果该段被连接到另一段的话,提供指示出用目标段的始址和终址记录的要素表的一起址和终址。
磁道模式信息包括段是否是重写-保护的或重复保护的信息、段是否载有声频的信息及记录声频数据是否是非立体的或立体的信息。连接信息指定要连接的要素表,采用分配给它们的数字(01到FF)进行指定。
那就是说,在控制表中,对应于段的要素表是一个接一个的,例如,如果在三个离散段中记录一个程序,由三个相应的连接在一起的要素表管理它们的位置。这些要素表的数字(01到FF)可以用作相关段的数码。
控制表中的各要素表(01到FF),由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DFA至P-TNO255)指示其相关段的内容。
P-DFA(损坏区的始址指针)指示出磁-光盘1上的损坏区并指定一个或更多要素表的起始要素表,这些要素表指出由刻痕或诸如此频引起的损坏磁道(或段)。那就是说,如果存在一个损坏段,那么相应段数字01到FF就会记录在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DFA中。在相应的要素表中,损坏段用它的起始和结束地址予以说明。如果有另一个损坏段,用由第一个要素表的连接信息指示的要素素指出该损坏段。如果不再存在损坏段,第二个要素表的连接信息置“00”,表示不再连接。
P-EMPTY(要素表上的空槽指针)表示在控制表中的一个或更多的不用的起始要素表。如果有一个不用的要素表,那么01至FF中的一个数码就会被记录下来作为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EMPTY。如果有多于一个不用的要素表,它们依次用要素表的连接信息指明,要素表由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EMPTY指定,这样把控制表中的有不用的要素表连接在一起。
例如,磁-光盘上没有记录数据也无损坏,无要素表被应用,因此,要素表01由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EMPTY指定,要素表02由要素表01的连接信息指定,要素表03由要素表02的连接信息指定等等,直到要素表FF被指定后连接起来为止。在这种情况,要素表FF的连接信息置于“00”以表示不再连接。
P-FRA(指针指向大量可记录区的始址)指示磁-光盘1上的数据可记录区(包括一个可擦去的区域)并且确定一个或更多要素表的起始要素表,分别地指出提供可记录区的磁道(或段)。那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可记录区,01到FF中的一个就可记录在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FRA中。在相应的要素表中,提供可记录区的段用它的起始址和终址指示。如果有多个这样的段,即如果有多个要素表,它们由连接信息依次连接到一要素表,要素表的连接信号置于“00”。
图5概括地说明如何管理提供可记录区的段。这指出一个状态,在此状态中,如果段03、18、1F、2B和E3提供可记录区,那么它们就与在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FRA指定的起始段03依次连接。上述损坏的区域和不用的要素表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管理。
P-TNO1到P-TNO255(磁道n的始址指针)分别指示磁-光盘1上记录的程序。例如,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TNO1指定一个要素表,该表根据一段或更多段的时间指示出第一段,在这些段中记录了一篇音乐或一个程序。例如,如果记录提供第一篇音乐的程序没有通过磁道隔开,或者如果把它记录在一个段中,所记录的段则由P-TNO1指示的要素表中保持的始址和终址指定。例如,如果提供第二篇音乐的程序用盘上的两个或更多的离散段隔开地记录,按记录时间顺序指定这些段,来指示该程序的记录位置。那就是说,由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TNO2指定的要素表,用其连接信息连接到第二个要素表,又用其连接信息连接到第三个要素表等等,按照记录时间顺序直到要素表的连接信息置“00”为止(图5中示出这种状态)。这样,例如由于记录了第二篇音乐组成的数据的所有的段被依次存储,用UTOC数据使光导头3和磁头6访问这些离散段,有效地重放第二篇音乐或重写第二篇音乐。
作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实施的重录/重放装置,其中记录着上面提及的UTOC数据的磁-光盘1,用存储在TOC存储器21中的UTOC数据管理盘上的可记录区,以控制录/重放操作。特别是,在记录中,为盘上的可记录区搜索UTOC数据并把音乐数据记录在其中;如果可记录区紧接在记录区的前面或后面,那么可记录区的前端和/或后端就会提供一个防护带,用来保护邻近的记录区不被重写。并且在记录操作期间,确定发生磁道跳越的标准是按照防护带的预置长度建立的,这将有效地执行再记录操作。
第一个实施例参照图6,磁-光盘1上的记录磁道由邻接的线束(CLUSTER)组成。每一线束CL包含由四个扇面组成的子数据区(一个扇面为2,352字节)和由32个扇面组成的主数据区。在线束上记录数据。一个线束相当于两到三个磁道。在扇面基底上记录地址。
如图8所示,假定一种状态,例如,在这状态中,由线束CL1至CL9组成的地址A1和地址A2指定的段提供一个可自由记录区FRA,FRA分别邻接在记录区的前面和后面。把地址A1和A2存储在要素表中分别作为始址和终址(或用其连接信息连接的另一个要素表),要素表是由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FRA如UTOC数据指定的。
在本实施例中,完成了记录操作,因此,在记录区的邻接记录区REA的位置的可自由记录区FRA上形成长度为一个线束的防护带GB。说得更明确些,系统控制器11完成一种操作来移动一个指示记录起始位置的地址,从始址A1移到地址A3,经过一个群集,并移动一个指示记录终址的地址,从终址A2返回到地址A4,经过一个群集,从而设置可记录区。因此,记录头在地址A3和A4之间扫描如图9中的H1所示。所以,线束CL1和CL9分别提供防护带,其中没有记录数据。
系统控制器11由检测伺服电路9中产生的横越信号检测磁道跳越。由于每当激光点横越磁道时,就会产生横越信号,可以对横越信号计数,来确定横越了多少磁道。但是,应该指出,横越信号还可能由于盘上的外界事物如灰尘产生的。
系统控制装置对横越信号进行计数,当检测到如图7(a)所示的磁道跳越三个或更多的磁道时,即可确定磁道跳越的存在,并立即暂停记录操作。然后,如有可能,系统控制器11完成一种再记录操作。如,图8中的扫描H4或H5所指示的可记录区所示那样,如果在可记录区中发生磁道跳越TJ,系统控制器就会执行再记录操作。
如果奇特地检测出一个或两个横越信号,如图7(b)中所示那样,例如系统控制器认为它们是由盘上的灰尘引起的,可以继续记录操作。如果奇特地检测出一个或两个横越信号是由真实的磁道跳越过一个或两个磁道引起的,记录磁头扫描将不能到达超越防护带GB的记录区REA,如图8的H2或H3所指示的情况,因为防护带是由一个线束(二至三个磁道)组成的。所以,这样的磁道跳越不会导致记录数据的损坏。发生真实磁道或假的磁道跳越,是用检测在盘上的前波群记录的绝对位置信息的连续性进行精确确定的。如果确定了一个真实磁道跳越,就进行再记录。
图10是描述由完成上述的记录操作控制的系统控制器11进行记录处理的流程图。流程图中的步骤用F101至F123表示。
当装入磁-光盘1时,系统控制器11读出TOC信息并放入上述TOC存储器21中。因此,UTOC数据也存储在TOC存储器中。例如,当在操作器面板19上指令记录操作时系统控制器11用储存的UTOC数据来执行图10中的程序。
首先,系统控制器11搜索由UTOC数据中的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FRA指定的要素表,提供可自由记录区FRA(F101和F102)的始址和终址。然后,系统控制器确定可自由记录区的段长度(这就是说,终址减始址)是否大于二倍的防护带长度(就是说,大于二个线束)(F103)。如果段长度等于或小于二倍的防护带长度,系统控制器确定FRA是不可记录的,并搜索直接连接到现在的要素表的下一个要素表,提供始址和终址,来计算其段长。这就是说,对可自由记录区,它的段长大于两倍的防护带长,是在步骤F101到F103中发现的。所得到的FRA提供一个区域,在其中记录数据。
当要记录的FRA已被指定,系统控制器11沿防护带长(一个线束)移动FRA的地址A1到地址A3并建立地址A3作为真实记录始址(F104)。与此同时,系统控制器沿防护带长(一个线束)移动FRA的终址A2返回到地址A4,并建立地址A4作为真实记录终址(F105)。
当真实记录始址和终址已被建立时,系统控制器11置记录头于记录始址A3,从它开始记录数据(F106,F107和F108)。这就是说,如图8的H1所示,开始记录扫描,因此,记录数据通过缓冲RAM13馈送到记录头。
在记录扫描期间,系统控制器11监视记录头是否已到达记录终址A4位置,通过检查横越信号检测磁道越过三个或更多的磁道和由盘上前波群(F109,F110和F111)得到的绝对位置信息检测不连续性。
如果记录头位置已到达记录终址A4,而没有提供三个磁道或更多磁道的横越信号以及在检测到的绝对-位置信息中没有不连续性,则系统控制器确定在那一段的记录操作已正常完成并终止记录操作(F109至F122)。因此,FRA已成为记录区REA。从而系统控制器11改变UTOC中的相应数据并重写盘上的UTOC数据区(F123)。
如图1所描述的,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磁-光盘允许数据(例如,程序)分隔地记录成两段或更多段,系统检测器11通过在第一个FRA1上的记录完成后访问下一个可自由记录区FRA2,如图14的H6所示,继续进行记录操作。在这种情况,在地址A3和A4之间于FRA2上记录数据,因此形成上述的防护带。系统控制器在一段或多段(可自由记录区)的记录集体地完成时重写UTOC数据。
在可自由记录区FRA上记录数据期间,系统控制器11监视横越信号的发生。如果检测到的横越信号是对于1或2个磁道的信号,则系统控制器可不管横越信号而连续进行记录操作。如果检测到的横越信号为三个或更多的磁道的信号,系统控制器认为它是磁道跳越发生,并立即暂停记录操作以防止数据损坏(F110至F112)。
在检测磁道跳越时,可能已经发生数据损坏现象,如果损坏的数据可以得到恢复,系统控制器完成再记录,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防护带GB防止记录头到了可进行记录的可自由记录区FRA的外面,如果跳越了三个或更多的磁道的话。因此,在大多数情况,损坏的数据可以用存留在缓冲RAM13中的数据进行恢复。很明显,暂停记录将不至于损坏离磁道跳越发生点三个或更多磁道的数据。
因此,系统控制器首先检测磁道跳越(F113)以后产生的绝对-位置信息,根据该信息,确定磁道跳越向着盘的内园周还是向着外园周(F114)。如果发现磁道跳越向着盘的内园周,即从线束CL7到线束CL5,如图8的扫描H4所指示的情况为例,便认为数据损坏开始发生在具有含读绝对-位置信息的一个接一个的扇面的线束(CL4或CL5),所以,系统控制器获得该线束(CL4或CL5)(F115)。
另一方面,如果发现磁道跳越向着盘的外园周,即从线束CL7到线束CL5,如图8的扫描H5所示,便认为发生数据记录错误,以线束(CL3)开始,该线束具有包含绝对-位置信息的扇面,该信息是磁道跳越发生前最近检测到的。所以,系统控制器获得该线束(CL3)。
同时,检测到的横越信号指示出仅仅横越了一个或二个磁道,在要记录的可大量记录区FRA中,记录错误或数据损失实际上可能已经发生了(如图8的H2或H3所示)。所以,系统控制器监视有关的绝对-位置信息,用于上述提及的任何不连续性。如果发现了不连续性,系统控制器认为发生了磁道跳越并暂停记录操作(F111到F117)。系统控制器则获得一个线束,用该线束为数据恢复或更改错误(F118)开始再记录操作。这个线束是含有紧接一个点的一个地址的线束CL,在这一点上检测绝对-位置信息的不连续性,或者是含有一个紧接一个地址的一个地址的线束CL,在这个地址上检测不连续性,无论哪一种情况,离盘的内园周都较近。
当要在记录的线束已经按F115、F116或F118得到时,系统控制器为线束和包括发生磁道跳越信号在内的线束之间的记录数据检查缓冲RAM13。如果该数据未被发现,数据恢复是不可能的,因此系统控制器按记录错误(F120)来终止记录处理。如果该数据被发现了,系统控制器设置所得到的线束的起始地址,作为记录起始地址并同那个线束(F121到F106)重新开始数据记录操作。
因此,用上面提到的处理方法,构成了供数据记录用的带有防护带的可自由记录区FRA,并且即使在记录误差方面已检测出使记录头跳到另一区的磁道跳越的可能性,系统控制器不立即决定它是磁道跳越,反而,系统控制器继续记录操作,直到它检测出在绝对-位置信息方面的不连续才确定发生了磁道跳越。这就是说,由外部事物如盘上的灰尘产生的横越信号将不会暂停记录操作。
如果发生了磁道跳越,系统控制器立即进行数据恢复操作,继续进行记录操作。
明显地,用图10的流程图描述的处理过程,形成要记录的所有的可自由记录区,并分别具有防护带GB;实际上,这些不紧接记录区的可自由记录区,不必对它总是提供防护带。而是,对于这样的可自由记录区最好不要防护带,为了在其中留有较多的数据记录空间。
因此,最好是用由图11的F201到F217的处理代替图10的F101到F105的处理。说得更明确些,在开始记录操作(F210,F202)已发现可自由记录区FRA时,系统控制器确定分别在FRA前后邻近的区域是否是记录区REA(F230)。如果发现已记录了两个REA,系统控制器就确定每一个REA的段长是否大于两倍(相当于两个线束)的防护带长,如图10(F204)所示。如果发现段长较长,系统控制器号确定,每一个REA是可记录的,并接通标志FF和FR(F205)。
如果邻接已得到的可自由记录区FRA的区域中的任一个不是记录区REA,系统控制器确定哪一个被记录(F206)。因为在FRA上可能提供防护带,而是仅仅在其中的一端上提供,那么系统控制器确定其段长是否大于防护带长(相当于一个线束)(F207)。如果发现段长较长,系统控制器确定该区域是可记录的并确定该区域是在FRA(F208)的前面还是后面。如果发现该区域在FRA前面,系统控制器接通过标志FF并断开标志FR(F209);如果发现该区域在FRA后面,系统控制器断开标志FF并接通过标志FR(F210)。如发现没有一个区域是记录区,就无需提供防护带。在这种情况,系统控制器确定这些区域是可记录的并断开标志FF和FR(F211)。
当标志FF接通时,系统控制器施加防护带长到起始地址A1以提供记录始址A3(F212到F213)。当标志FF断开时,用始址A1作为不变的记录始址(F212到F214)。在这种情况,在可自由记录区FRA的前端没有形成防护带。当标志FR接通时,系统控制器从终址A2中减去防护带长以提供记录终址A4,因此在FRA的后端(F215到F216)形成防护带。当标志FR断开时,终址A2用作不变的记录终址(F215到F217)。在这种情况,在FRA的后端不形成防护带。
因此,处理进行到图10的F106步,上面提及的操作业已完成,就实现了可记录区的有效利用。
很明显,对此实施例可进行许多变化,例如,可能仅仅在可记录区的前端或后端中的一端提供防护带而不管毗连可记录区的区是否是记录区。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越过三个或更多的磁道所产生的横越信号时,才确定发生了磁道跳越,该磁道的数目取决于防护带长,因此,如果防护带长于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长度,磁道跳越可由越过四条或更多的磁道所产生的横越信号来确定。这是因为越过不使记录头跳出正在进行记录的段之外的磁道数所产生的横越信号现时可被看成是由如在盘上的灰尘之类的外来物所引起的检测误差,在不破坏在其他区上所记录的数据的情况下,继续进行记录操作。
因此,在相关的关系中设置防护带长和磁道跳越检测电平以加强磁道跳越检测精度和速度,防止数据损坏和可靠地防止记录数据不受损坏。
第二个实施例本发明也应用于不采用第一个实施例中在可记录区采取防护带的记录方法。这样一种方法的实施例将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描述如下。
如在第一个实施例的说明中所提及的,即使由一个或二磁道的横越所产生的磁道小跳越也可能会损坏记录数据。然而,存储在开始记录操作前就预确定的邻接记录区的数据量(例如一个线束)可以用执行记录操作的办法来恢复损坏了的数据。用第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同样方法检测磁道跳越,这种方案可以防止记录数据的不可恢复结构的事件发生并提高了记录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当记录数据时,系统控制器11对盘上的可记录区搜索UTOC数据并于该区记录数据。如果一记录区在可记录区前邻接设置,系统控制器则从记录区中预先确定的位置读记录数据并在可记录区开始记录操作前把读数据存入缓冲RAM13。如果在记录操作期间发生磁道跳越及在邻近记录区中损坏数据,那么系统控制器为了数字恢复而在记录区写入所存储的数据。应该指出,为了数据恢复,数据写操作开始的位置不设置在发生数据损坏的区域;而是,数据写操作从可记录区的开头开始写记录数据,再三重复并连续地写入记录区,以便写入存储数据。
本第二个实施例将参考下面若干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假设,作为例子,包含线束CL1到CL9的段(在地址AWS至AWE)是可自由记录区FRA并且分别紧接记录区的前面和后面。地址AWS和AWE作为要素表中的始址和终址进行存储,该要素表是由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FRA如UTOC数据(或者,它们是存储在由连接信息把该要素表连接的另一个要素表)来描述的。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在开始记录操作前,系统控制器在开始记录操作之前读出在例如毗连可自由记录区FRA端部处的记录区REA的一个线束上所记录的数据。具体地说,系统控制器11首先得到在该记录始址前的一个线束的地址,使得所得到的地址成为过去的数据读始址APS,并且其后使记录/重放头(由光导头3和磁头6组成)执行从地址APS开始的重放扫描,当记录/重放头到达记录始址AWS时,开始记录扫描。这些扫描由图9的H1示出。在图中,画阴影线的部分代表重放扫描,而没有画阴影的部分代表记录扫描。
系统控制器11由检测在伺服电路9中产生的横越信号检测磁道跳越的发生。由于每当激光点横越磁道时就产生横越信号,所以计横越信号数来确定横越了多少磁道。应该指出,横越信号可能由外部事物如盘上的灰尘引起的。系统控制器计横越信号的个数如图7(a)中所示,在检测到磁道跳越了三个或更多的磁道后,从而确定发生了磁道跳越,并立即暂停记录操作。所以,在这些三个或更多的磁道以前记录的数据损坏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数据被破坏了,一个线束(相当于二个至三个磁道)存储的数据可用来再一次记录数据使数据恢复。
如果一个或两个跳越信号奇特地被检测到,如图7(b)中所示,系统控制器认为它们是由盘上的灰尘引起的,并不立即暂停记录操作。而是,系统控制器接着确认记录的有关绝对-位置信息作为盘上的前波群,并对不连续性检查绝对-位置信息。如果发现不连续性,系统控制器确定已发生磁道跳越。
如果一个或两个奇特地被检出的横越信号,是由真实磁道跳越了一个或二个磁道引起的,损坏一个到两个磁道的数据直到由绝对-位置信息确认磁道跳越为止,对于一个线束的过去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到恢复,因为事先已被存储了。
图12是用完成上述记录操作控制的系统控制器11,描述记录处理的流程图。流程图中的每一步骤由F301到F333分别指出。
下列寄存器是为地址管理提供的,用来控制盘上记录/重放头扫描位置以及缓冲RAM13上的读/写控制AWS为盘的写始址,或是指示一个位置的地址,现在的写操作在该地址上开始(=在可记录区中的始址);
AWE为盘的写终址,或是指示一个位置的地址,在该位置上写操作结束(=在可记录区中的终址);
APS为过去的数据读始址,或者为一个在其上开始过去的数据读操作;
APE为过去数据读终址,或者是一个指示过去的数据读范围的最后位置的地址;
AW为盘的写地址,或者指示开始盘写操作位置的地址(这个地址用重写或诸如此类的办法进行更新);
AWC为现在写地址,或者是指示现在正在写的位置的地址;
ATJ为紧接在磁道跳越检测后的地址,或者是紧接在磁道跳越后检测到的地址;
ARW为盘重写地址,或者是指示在磁道跳越后进行重写的开始位置的地址;
PR为读指针,或指定缓冲RAM读出地址的指针;以及PW为写指针,或指定缓冲RAM写入地址的指针。
当装入磁-光盘1时,如前所述读TOC信息,因此图4中所示的UTOC数据被存储在TOC存储器21中。当例如操作员控制板19指示记录操作时,系统控制器11采用所存储的UTOC数据,执行图12的程序。
首先,系统控制器11搜索以UTOC数据中的相应的表指示数据P-FRA指定的要素表用于可自由记录区FRA的起址和终址,并使起始址成为磁盘写始址AWS及使终址成为磁盘写终址AWE(F301)。然后,系统控制器确定紧接在FRA之前的区域是否是记录区REA。
如果紧接需要记录的可自由记录区之前的是记录区REA,如图9所示,系统控制器得到盘的写始址AWS前的线束位置并使该位置成为过去的数据读始址APS(F303)。然后,系统控制器把记录/重放头置于APS(F304,F305)。
系统控制器对过去的数据读终址APE(F306)设置盘的写始址AWS,并对盘的写地址AW(F307)设置盘的写始址AW(F307),以便从过去的数据读始址APS读盘上记录的数据放入缓冲RAM13(F308)中。
应该指出,缓冲RAM读和写操作分别受写指针PW和读指针PR控制,这些指针的地址用缓冲RAM13的存储区指定,如图15(a)所示,并每当读操作和写操作发生时分别更新下一个地址。当这些地址分别到达最终位置时,它们返回到它们的起始位置。
在F308步以后读出的过去的数据依次存入缓冲RAM13,由写指针PW指定的位置。当继续进行重放扫描直到它到达过去的数字读终址APE(这就是说,它与这种情况中的写地址AW相符)时,例如过去的数据就被存储在缓冲RAM13中,如图15(b)中所示。
如果发现可自由记录区前面的区域不是记录区REA,那么就无需读过去的数据,因此,系统控制器设置盘的最里面的园周地址为过去的数据读终址APE(F309)和对盘写地址AW(F310)设置盘写始址AWS,直接置记录/重放头于盘写地址(F311)。应该指出,盘的最里面的园周地址设置到所描述的用于F322步的比较操作的APE。
当记录/重放头已到达盘写地址AW时,由于重放过去的数据的扫描,或直接存取,系统控制器终止过去的数据读操作,如果它已进行(F312)操作,并存储由终端17馈送的输入数据于缓冲RAM13(F313)中。然后,系统控制器读存储在缓冲RAM13中存储的输入数据并把它提供给磁头6,再把它写在盘1上(这是该时要执行的写操作)(F314)。
来自终端17的和经过声音压缩处理的要记录的数据,此时被存储在缓冲RAM13中,此后由写指针PW指示过去的数据,如图15(c)所示。此时提供要记录的数据给磁头6,读指针RP已经在起始位置设置一读操作到记录有过去数据的下一区域的一个地址,从而在预确定时刻读输入数据。
其次,从盘的写始址AWS到盘的写终址AWF,如图9中的H1所示,来完成记录扫描,从而把数据从磁头6记录到盘1上。
在此记录扫描期间,系统控制器11捕获到目前在扫描的位置作为现在写地址ACW,并且检查磁头位置是否已到达记录始址AWE(也就是说,ACW=AWE)以及是否检测到跳越磁道(F315,F316,和F317)。应该指出,如早先提到的,对于磁道出现跳越超过三个或更多磁道的情况,采用检查横越信号的方法来检测跳越磁道,或采用检查由磁盘上不连续的波前组所得到的绝对-位置信息的方法来检测跳越磁道。
如果在没有检测到任何跳越磁道的情况下,磁头的位置到达记录终址AWE,系统控制器确定在那段上的记录操作已正常终止以终止该操作(F316至F331)。那就是说,由于这个大量可记录区FRA已成为记录区REA,系统控制器因此改变UTOC数据中的有关数据,以便在盘上(F331)重写UTOC区并终止盘写操作(F332)。
如图1所描述的,由于用于本实施例的磁-光盘允许用两个或更多的段分开记录数据(例如,一个程序),系统控制器11借助根据在第一个FRA1上完成记录访问后续可自由记录区FRA2(例如,从线束CL9到线束CL10进行访问)的办法连续进行记录操作。在这种情况,系统控制器还采用记录区REA的首先读出的过去的数据,如果REA紧位于FRA前面的话,在下一个可记录区FRA上开始写操作。系统控制器根据完成一段或所有多段(可记录区)上的记录重写UTOC数据。如果系统控制器11在对可自由记录区FRA进行记录数据期间已检测到发生磁道跳越,立即停止记录操作,以防止数据损坏(F317至F318)。
由于检测前,由磁道跳越引起数据损坏是可能的,系统控制器力图用重记录的办法来恢复损坏了的数据。确切地说,系统控制器首先获得在磁道跳越以后所提供的绝对-位置信息,把该信息置于紧接在磁道跳越(F319)后提供的地址ATJ,并根据绝对-位置信息确定已经发生的磁道跳越向着盘的内园周还是外园周(F320)。这就是说,与现在写地址ACW相比较的地址ATJ。
由跳越小于三个磁道可能损坏基本数据(跳越三个或更多的磁道的磁道跳越立即停止记录操作以防止发生数据损坏)。可能导致数据破坏的向着盘的内园周的磁道跳越,归入两种类型中的一种;即由图9的扫描H2所指出的已达到记录区(线束CL0)的磁道跳越和由扫描H6所指出的可记录区FRA中已发生的磁道跳越。
如果ATJ<ACW和磁道跳越已经发生并向着内园周,数据损坏从含有在提供ATJ扇面以前的扇面的线束开始是可能的,因此,使该线束的起始扇面的地址成为盘的重写地址ARW(F321)。然后,系统控制器对盘重写地址ARW和过去的数据读终址ARE进行比较,来确定记录/重放头是否已经到达记录区REA。如果发现该记录/重放头已到达记录区REA,如H2所指示的,则系统控制器从缓冲RAM13读损坏的线束CL0的数据(这就是说,由过去的数据读始址APS和过去的数据读终址APE所指定的线束)来重写该群集。
用两种方法的一种方法进行重写。在一种方法中,重写开始于APS,如图9的H3所示的使过去的数据开始读出的位置。在另一种方法中,重写开始于CL1(AWS),如图9的H5所示。
按照第一种方法的重写将由图13的流程图来说明。流程的各个步骤分别地用F401至F433来代表。由于图14的流程图是几乎与图13的流程图相同,因此省略了各共同步骤的说明。对于按照第一种方法进行的重写,系统控制器将用于重写的盘的写地址AW设置于过去的数据读始址APS(F423)上。从而,如果出现由H2表示的磁道跳越,重写就象H3的情形一样开始于过去的数据读始址APS,紧随在于在线束CL1开始的现在数据记录之后。如果出现由H6所表示的磁道跳越,例如和H7的情形一样,在线束CL3处开始进行重写。
在第二种方法中,如H5所示,用于线束CL0的数据恢复的重写在占据可自由记录区FRA的磁头位置的线束CL1处开始。当被破坏的线束CL0的数据在线束CL1上得到恢复时,在图9中DP所示,在线束CL2处开始再次记录现在所记录的数据DC。这样,如果在重写期间再次出现跳越磁道小于三根磁道,光导头将不到达数据恢复是不可能的线束CL(-1)处。用参考图12的流程图的方法,将再次对第二种方法的执行进行说明。
上述处理已进行到包括F322在内的步骤。下面将描述F323开始的处理。当系统控制器确定向着盘的内圆周发生了磁道跳越破坏了记录区时,控制器将盘的写始址AWS设置于盘的写地址AW(F323)。如果如H6所示在可自由记录区FRA之内发生了磁道跳越,可从发生了磁道跳越的位置,或者在步骤F321中得到的盘的重写地址ARW(线束CL3)开始进行重写,以致系统控制器将盘的重写地址ARW置于盘的写地址AW(F324)上。
然后,系统控制器根据写指针PW和读指针PR(F325)得到现在存储在缓冲RAM13中的数据范围(在盘上的地址范围),去检查在该范围中的重写数据,或者在盘的写地址AW和紧接在跳越磁道的地址(=现在的写地址ACW)之间的数据是否还保留在缓冲RAM13(F333)中。如果确知数据丢失了,重写是不可能的,以致系统控制器结束具有写误差的记录操作(F333)。但是,通常情况下能进行重写操作,因为越过三根或更多根磁道的磁道跳越瞬时地暂停了记录操作,并且至少包括记录区REA的过去数据的两条磁道的数据仍然是在缓冲RAM13中。
接着,系统控制器将缓冲RAM13中的读指针PR置于相应于开始重写的盘的写地址AW的数据位置上(F329),并且将记录/重放磁头置于盘的写地址AW上(F330),以便从盘写地址AW开始,重新开始写数据(F330至F312-直到F317)。
因此,如果出现了如H2所示的磁道跳越,过去的数据DP的写入,在盘写始址AWS(线束CL1)处重新开始,并且现在的数据DC的写入,在线束CL2处重新开始,如H5所示。如果出现了如H6所示的磁道跳越,例如如H7所示,在线束CL3处重新开始写。
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方法比起第一种方法来的优点如下例如,在数据恢复的记录操作正在用第一种方法进行期间,如图9的H4所示,再次出现磁道跳越,记录头可进一步到达线束CL(-1),从而破坏了在那里所记录的过去的数据。由于此线束CL(1)的过去的数据没有被预先存储,因此该数据的恢复是不可能的。相反,因为记录开始位置已经被位移,因此第二种方法不含有象这样一类的问题。
如果在步骤F320中,例如如图9的H8所示,检测出向着盘的外圆周的磁道跳越的话,在出现磁道跳越前最后所检测的地址或提供现在的写地址ACW的扇面处开始的数据记录中,有可能出现误差,系统控制器得到含有那个扇面的线束,并且使得那个线束的初始扇面的地址成为盘的重写地址ARW(F327)。然后,系统控制器将盘的重写地址ARW置于盘写地址AW(F328),并且转到步骤F329,重新开始记录操作。所以在此情况下,例如如H9所示,在线束CL4处重新开始写。同时,如H5所示,例如当线束CL0的过去的数据被转移到另一区(线束CL1)时,线束CL0变成可记录区。记录有线束CL0的过去的数据的线束CL1变成含有上接线束CL(-1)的数据的记录区。因此,在完成象这样的重写操作之后,将所要的数据重写入UTOC中,以致在线束CL(-1)和线束CL1之间提供连接,并且线束CL0按照可记录区来管理。也就是说,提供了指出线束CL0作为可记录区的要素表。
如此,上面提到的由参考图10所说明的处理保证了数据恢复和紧接在由可记录区FRA上的跳越磁道或到达记录区REA的跳越磁道所引起的数据破坏之后的记录操作的连续性,防止了可能发生的数据破坏。由于在预定磁道以内的数据是可恢复的,因此确实能由检查横越信号和/或检查间断性的绝对-位置信息的方法对跳越磁道进行检测。如果例如由象在盘上的灰尘之类的外来物产生了横越信号,不必要暂停执行记录操作。因此,显著地提高了记录效率。
此外,如果过去的数据已被破坏,记录有被破坏数据的区不能被重写;倒不如,将破坏之前的过去的数据再一次写到可记录区FRA上,如果在重写期间再一次出现跳越磁道,这就防止了在不可恢复区中的数据的破坏。
应该指出,在以上所提到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存储在缓冲RAM13中的过去的数据的数量不限于一个线束。它可被置于其他数量,这取决于缓冲RAM13的存储器规模或所用的跳越磁道检测方法。在这些实施例中,只有毗连地位于可自由记录区FRA之前的记录区的数据预先进行存储。如果毗连地位于可自由记录FRA之后的正是记录区REA,为了防止向着盘的外圆周的由跳越磁道引起的数据破坏,预先存储例如区REA的初始线束的数据,这也是可能的。
很显然,尽管上面提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例如由记录/重放装置完成了,但它们可以只是一种记录装置。也很显然,本发明可由不仅与磁-光盘相容而且与可写光盘相容的记录装置来实现。虽然采用了专门的用语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这样的说明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在没有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权利要求
1.在同时有可记录区和记录区的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记录装置,所述记录区和所述可记录区或各自包含一个连续段或各自包含许多离散段,所述记录介质还有包括所述段或所述许多段的始址和终址的控制表和在所述记录区和所述可记录区包括所述许多段时供连接所述许多段的连接信息,所述记录装置包括数据读出器,用来从所述记录介质上读出数据;存储器,用来保持由所述数据读出器读出的所述控制表数据;记录始址计算器,用来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控制表读出指示可记录段的初始位置的始址,将始址沿记录方向位移防护带的长度供数据破坏用,并且得到作为记录始址的合成地址;和控制器,用来根据所述记录始址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记录装置,还包括可记录段长度计算器,用来根据在可记录区中的始址和终址得到可记录段的长度,这些始址和终址从所述控制表读出;和比较器,用来将所述可记录段长度与所述防护带长度进行比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可记录段长度和置预定长度的所述防护带长度之间的所述比较是,只要将记录段分别地配置在可记录段的前端和后端上,将两倍所述防护带长度的长度与所述得到的可记录段的长度进行比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记录装置,其中,如果得知所述可记录段长度小于所述防护带长度,由控制表中的连接信息到达紧接在其后的一可记录段,完成所述预定算术运算。
5.在同时有可记录区和记录区的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记录装置,所述记录区和所述可记录区或各自包括一个连续段或各自包括许多离散段,所述记录介质还有包含所述段或所述许多段的每一段始址和终址的控制表和当所述记录区和所述可记录区含有所述许多段的情况下用来连接所述许多段的连接信息,所述记录装置包括记录/重放器,用来将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并且从记录介质上读出数据;存储器,用来将记录的记录数据在数据记录处保持一预定时间;和控制器,用来由所述记录/重放器和所述存储器中的读/写操作在记录/重放位置处控制读/写操作,所述控制器进一步控制两个用来在将数据写到可记录区之前决定是否毗连可记录区的段的段是记录区的判断器和所述记录/重放器,如果决定毗连可记录区的段的段是记录区,以便读出数据,用以防止在所述记录区的段中的预定位置处开始的数据破坏,将所述读出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当所述记录/重放器到达所述可记录区的段的始址时,记录所述经由所述存储器所进入的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记录装置,其中如果在将数据记录在可记录区上的期间检测到磁道跳越,所述控制器停止数据记录操作,如果在毗连可记录区的记录区上的数据由于磁道跳越而被破坏,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出在所述存储区上以前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数据,以便采用从所述存储器读出的所述数据恢复在所述被破坏的记录区中的数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记录装置,其中如果所述记录区位于所述可记录区之前,在邻接所述记录区的后端的预定位置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后端之间的位置,从所述记录区读出数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记录装置,其中如果所述记录区位于所述可记录区之后,在所述记录区的始端和离开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始端预定位置之间的位置,从所述记录区读出数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记录装置,其中如果所述记录区分别地位于所述可记录区之前和之后,在所述可记录区之前邻接所述记录区后端的预定位置与后端之间的数据和在所述可记录区之后的所述记录区的始端与离开始端预定位置之间的数据都被读出,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记录装置,其中如果由于磁道跳越破坏了在毗连可记录区的所述记录区中的数据,所述控制器读出以前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记录区的数据,以便从所述可记录区的始址记录该数据,并且其后记录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进入的记录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记录装置,其中如果已经执行了恢复在所述破坏的记录区中的数据的记录操作,所述控制器在控制表中登记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区,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数据最初是作为可记录区被记录在该记录区中的。
12.为在同时有可记录区和记录区的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装置所用的再一记录方法,所述记录区和所述可记录区或分别地包含一个连续段,或是分别地包含许多离散段,所述记录介质另外有包含所述段或所述许多段的每一段的始址和终址的控制表和连接所述许多段的连接信息,如果所述记录区和所述可记录区是由所述许多段组成的话,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控制表数据搜索记录介质以寻找可记录区;从所述控制表中取出所检测的可记录区的始址和终址;根据所取出的地址数据和预定的防护带长度执行预定的算术运算;和根据所述算术运算的结果控制记录操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再记录方法,其中执行所述预定的算术运算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决定毗连所述可记录区的区的一个区是否是记录区;如果决定毗连区的一个区是记录区,根据所述被检测的可记录区的始址和终址,计算段的长度,将所述预定的防护带长度与所述段的长度进行比较;如果确知所述段的长度大于所述防护段的长度,决定在所述可记录区之前的区是否是记录区;如果决定在所述可记录区之前的所述区是记录区,将所述始址与所述防护带的长度相加,存储所述相加的结果作为记录始址;和根据所述记录始址控制记录开始操作。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再记录方法,其中执行预定的算术运算的所述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决定毗连所述可记录区的区的一个区是否是记录区;如果决定毗连区的一个是记录区,根据所述被检测的可记录区的始址和终址计算段的长度,将所述预定的防护带长度与所述段的长度进行比较;如果确知所述段的长度大于所述防护带长度,决定在所述可记录区之后的区是否是记录区;如果决定在所述可记录区之后的所述区是记录区,从所述终址中减去所述防护带长度,存储所述相减的结果,作为记录终址;和根据所述记录终址控制记录暂停操作。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再记录方法,其中执行预定的算术运算的所述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决定毗连所述可记录区的区是否是记录区;如果决定两个邻接的区是记录区,根据所述被检测的可记录区的始址和终址计算段的长度,将两倍所述预定的防护带长度与所述段的长度进行比较;如果确知所述段的长度大于两倍的所述防护带长度,将所述始址与所述防护带长度相加,存储所述相加结果,作为记录始址,并且从所述终址中减去所述防护带长度,存储所述相减的结果,作为记录终址;和根据所述记录始址和所述记录终址控制记录操作。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再记录方法,其中控制在记录操作期间引起的磁道跳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决定磁道跳越是否大于磁道的预定数;如果确知磁道跳越数大于磁道的预定数,暂停执行记录操作;存储跳越磁道的终点的绝对-位置信息;决定磁道跳越是否向着记录介质的内圆周而发生;如果确知磁道跳越向着内圆周而发生,计算包含紧接在磁道跳越终点的所述存储的绝对-位置信息之前的绝对位置的记录单元;决定分布在从所述计算的记录单元到在跳越之前的记录单元的数据区域是否保留在存储器中;和如果确知所述数据保留在所述存储器中,由采用所述计算的记录单元作为记录始址来执行记录操作。
17.为在同时有可记录区和记录区的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装置所用的再-记录方法,所述记录区和所述可记录区或分别地包含一个连续段,或是分别地包含许多离散段,所述记录介质另外有包含所述段或所述许多段的每一段的始址和终址的控制表和连接所述许多段的连接信息,如果所述记录区和所述可记录区是由所述许多段组成的话,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控制表数据,在记录介质上设置可记录区的写始址和写终址;决定在所述写始址之前的区是否是记录区;如果决定在所述写始址之前的区是记录区,从所述写始址中减去预定的长度,并且存储所述相减的结果,作为来自所述记录区的预定长度的读数据的过去的数据读始址;将光传感器定位在所述过去的数据读始址上;将过去的数据读终址设置于所述写始址上;根据所述过去的数据读始址和所述过去的数据读终址,将数据写入存储器中;和当到达所述过去的数据读终址时,将进入的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将来自所述存储器中的数据写到可记录区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再-记录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在记录操作期间是否发生了磁道跳越;如果检测到磁道跳越,暂停执行记录操作;存储紧接在磁道跳越之后的地址;决定磁道跳越是否向着记录介质的内圆周而发生;如果确知磁道跳越向着内圆周而发生,计算含有紧接在所述存储地址之前、紧接在磁道跳越之后的地址的记录单元,存储所计算的记录单元,作为重写地址;将所述重写地址与所述过去的数据终址进行比较;和如果确知所述重写地址小于所述过去的数据终址,决定发生了数据破坏,将所述过去的数据始址设置为重写始址,记录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过去的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再-记录方法,还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在记录操作期间是否发生了磁道跳越;如果检测到磁道跳越,暂停执行记录操作;存储紧接在磁道跳越之后的地址;决定磁道跳越是否向着记录介质的内圆周而发生;如果确知磁道跳越向着内圆周而发生,计算含有紧接在所述存储地址之前、紧接在磁道跳越之后的地址的记录单元,存储所计算的记录单元,作为重写地址;将所述重写地址与所述过去的数据终址进行比较;和如果确知所述重写地址小于所述过去的数据终址,决定发生了数据破坏,将重写始址设置为可记录区的写始址,记录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过去的数据。
20.同时有可记录区和记录区的记录介质,所述记录区和所述可记录区或分别地包含一个连续段,或是分别地包含许多离散段,所述记录介质另外有包含所述段或所述许多段的每一段的始址和终址的控制表和连接所述许多段的连接信息,如果所述记录区和所述可记录区是由所述许多段组成的话,所述记录介质在所述可记录区中在其毗连所述记录区的部分上装有预定长度的防写的防护带。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记录介质,其中所述防写的防护带分别地装在所述可记录区中在其前端,后端和两端的任一处。
全文摘要
所构成的同时在其上有离散地散布着的可记录和记录区的磁盘,带有防护带,可以防止记录区遭受由于在记录操作期间加于磁盘上的过度的冲击或振动所引起的磁道跳越所产生的破坏,另外,当在记录之前,在存储器中存储预定数量的记录区的边界的信息时,在记录区和可记录区之间的提供边界的边缘,允许由于加于磁盘上过度的冲击或振动所引起的磁头跳越所破坏的记录区中的数据的恢复。
文档编号G11B19/04GK1091223SQ9311897
公开日1994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3日
发明者冈部正信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