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记录和/或重现盘的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674504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记录和/或重现盘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记录和/或重现装置和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将用来将信息记录到盘中或从盘中重现信息的头与盘之间的倾斜总是可以调整到正确状态的盘记录和/或重现装置和方法。


图15示出了一种用于光盘的相关技术再现装置的典型例子的结构。参见图15,光盘1由主轴电机以一预定速度旋转。光头3将激光束辐射到光盘1上并接收来自该光盘1的反射光。歪斜探测器4与光头3一起被固定到一公共基座(未示出)上并且检测光头3和光盘1之间的相对倾斜。
PLL(锁相环)电路5将从记录在光盘1上的信号重放的、并从光头3输出的RF信号二值化以产生二值化RF信号并提取包含在该RF信号中的时钟以产生一同步用时钟信号。CLV电路6接收自该PLL电路5输出的二值化RF信号和同步时钟信号并输出它们之间的相位误差信号。由控制电路17所控制的开关8选择该CLV电路6和初始驱动电路7的输出中的一个输出并将所选择的输出输出到主轴电机2。
光头3根据例如象散方法的原则来产生聚焦误差信号,并且进一步根据例如推挽方法的原理来产生跟踪误差信号。聚焦伺服电路9接收自光头3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并响应该聚焦误差信号而驱动聚焦线圈12,以在垂直于(朝向或离开)光盘1的方向上执行光头3的聚焦控制。跟踪伺服电路10接收自光头3输出的跟踪误差信号并响应该跟踪误差信号而驱动跟踪线圈13以在垂直于光盘1的光道方向上执行光头3的跟踪控制。
歪斜探测器4产生相应于光头3和光盘1之间的倾斜的歪斜误差信号,并且向歪斜伺服电路11输出该歪斜误差信号。歪斜伺服电路11响应该歪斜误差信号而驱动歪斜电机14,以调整光头3相对于光盘1的相对倾斜。
自跟踪伺服电路10输出的信号被提供给滑动伺服电路5。滑动伺服电路15根据该信号驱动滑动电机16以在光盘1的径向方向上移动光头3。控制电路17控制聚焦伺服电路9、跟踪伺服电路10、歪斜伺服电路11和滑动伺服电路15以及开关8。
在生产该光盘重现装置时,将作调整用的盘(标准盘)作为光盘1装入该光盘重现装置中到位之后,控制电路17控制滑动伺服电路15去驱动该滑动电机16使得光头3被馈送到光盘1(作调整用的盘)的预定的参考位置(例如,最内侧的圆周光道的位置)。然后,控制电路17将开关8转换到初始驱动电路7一侧,使得自初始驱动电路7输出的初始驱动信号通过开关8提供给主轴电机2去驱动该主轴电机2。
另外,控制电路17根据自光头3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来控制聚焦伺服电路9和跟踪伺服电路10驱动聚焦线圈12和跟踪线圈13以分别执行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
在主轴电机2被驱动一预定时期之后,开关8被转换到CLV电路6一侧。PLL电路5将来自被光头3记录在光盘1上的信号并自光头3重放的重放RF(射频)信号二值化以产生二值化RF信号,并自该RF信号产生同步时钟信号,将这两个信号提供给CLV(恒定线速度)电路6。CLV电路6将二值化RF信号和同步时钟信号在相位上相互比较,并通过开关8将它们之间的误差提供给主轴电机2。因此,主轴电机2旋转光盘1使得它的线速度可被固定。
在这种情况中,利用测量仪器(未示出)测量自光头3输出的RF信号,并由控制电路17控制歪斜伺服电路11,以使该RF信号的幅度为最大。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7的控制,歪斜伺服电路11控制歪斜电机14以调整光头3相对于光盘1的相对角度。当达到最佳调整角度时,该RF信号呈现最大幅度。当得到该最大值的RF信号时,就结束该歪斜伺服电路11的调整,并且固定该调整值。结果,歪斜伺服电路11随后将该固定值提供给歪斜电机14。
当一普通光盘被装入光盘重放装置到位并由该光盘重放装置重放时,从歪斜探测器4输出与光头3相对于与光盘1的角度相应的歪斜误差信号。歪斜伺服电路11将该歪斜误差信号与在调整时设置的值进行比较并输出误差信号。根据该误差信号,歪斜电机14调整光头3相对于光盘1的相对角度。因此,光头3被调整到相对于光盘1的适当的角度。
在上面所描述的相关技术装置中,因为在该装置自工厂发货时使用调整盘来调整光头3的倾斜并且该倾斜自此之后被固定,所以存在一个需解决的问题是鉴于个别光盘的分散性该光头3不可能被调整到一适合的角度。
另外,有待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当由于随时间(老化)的变化而使光头3或歪斜探测器4的倾斜发生变化时,要正确地重现在光盘上所记录的数据是很困难的。例如,特别是该光盘1是诸如数字视频光盘(DVD)之类的在其上信息以高密度记录的光盘时,该光头3从合适角度的移开对重现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生产该装置时就免除了头相对盘倾斜的调整的必要性并且可确保正确地重现而无需考虑随时间的变化的盘记录和/或重现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盘形式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现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将信息记录到盘上和/或从盘上重现信息的拾取装置;在开始时响应由该拾取装置所重现的信号而检测拾取装置和盘之间的相对倾斜的第一检测装置;和响应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而改变该拾取装置和盘之间的相对倾斜的变化装置。
在该盘驱动装置中,该拾取装置将信息记录到盘上和/或从盘中重现信息。该第一检测装置在开始时响应由该拾取装置重现的信号而检测该拾取装置和盘之间的相对倾斜,然后该变化装置响应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而改变该拾取装置和盘之间的相对倾斜。因此,在生产时无需进行调整并且无需考虑该盘的分散性或盘随时间的变化而总是可以在最佳状态将信息记录在该盘上和/或从该盘中重现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盘形式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拾取装置将信息记录到盘上和/或从盘中重现信息;根据由第一检测装置开始时所重现的信号检测该拾取装置和盘之间的相对倾斜;和响应于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改变该拾取装置和盘之间的相对倾斜。
在该记录和/或重现方法中,用该拾取装置将信息记录到盘上或从盘中重现信息,和根据在开始时由第一检测装置所重现的信号检测在该拾取装置和盘之间的相对倾斜。然后,响应于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改变该拾取装置和盘之间的相对倾斜。因此,无需考虑盘的分散性或随时间的变化而可以准确地将信息记录到盘上和/或从盘中重现信息。
在阅读了结合附图的下面说明和所附的权利要求后将会对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的目的、特性和优点有更为清晰的了解,附图中相同的部分或元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示出了光盘重现装置的框图,其中包括了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图2是说明在图1的光盘重现装置中歪斜探测器的输出和跟踪误差信号之间的关系图;图3是表示在图1的光盘重现装置中当跟踪伺服偏离时跟踪误差信号的波形图;图4是说明利用爬山法检测跟踪误差信号幅值的最大值的原理图;图5是说明利用爬山法检测跟踪误差信号幅值的最大值的处理的流程图;图6是说明从两个变化点检测跟踪误差信号幅值的最大值的原理图;图7是说明根据图6所说明的原理处理的流程图;图8和9是表示不同的光盘重现装置的框图,其中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光盘驱动装置;图10是说明歪斜探测器输出和抖动之间的关系;图11是说明利用爬山法检测抖动最小值的原理的图12是说明利用爬山法检测抖动的最小值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3是说明从两个变化点检测抖动的最小值的原理图;图14是说明根据图13所说明的原理检测抖动的最小值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15是表示相关技术光盘重现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光盘的重现装置,在该装置中包含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参见图1,图1所示的光盘重现装置是对上面参照图15所述的相关技术光盘驱动装置的一种改进并包括有数个共同的部件。这些共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为了避免重复起见省略了对它们的相同部分的说明。
该光盘重现装置与该光盘驱动装置的不同处在于在光盘驱动装置中还附加地包括跟踪误差信号最大幅度搜索电路31和加法器32。该跟踪误差信号最大幅度搜索电路31包括电平检测电路41、控制电路42和偏移产生电路43。该电平检测电路41检测自该光头3输出的跟踪误差信号的电平并向控制电路42输出检测的结果。控制电路42检测来自电平检测电路41的输出的光头3和光盘1之间的最佳相对角位置。该光盘1具有记录(正在记录/可记录/已记录)层,该光盘1可有多层。
当光头3相对于光盘1的相对角改变时,跟踪误差信号的变化如图2所示。更详细地说,光头3相对于光盘1的相对角被调整到一最佳角度位置(最佳点)(当该角度调整被执行以便使该歪斜探测器4的输出可具有相应于在该光头3的倾斜是最佳的状态下所得到的值时)时,跟踪误差信号呈现最大幅值。但是,如果光头3的位置从最佳点偏离,则该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减小。控制电路42根据刚刚描述的原理来检测最佳点。
为了检测这样的最佳点,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预定的偏移信号。通过加法器32将该偏置信号与自歪斜检测器4输出的歪斜误差信号相加。加法器32的输出被输出到歪斜伺服电路11。
下面将描述该光盘重现装置的工作。当在光盘1被装入到位的状态下接收到起动重现的指令时,控制电路17控制滑动伺服电路15将光头3移动到初始位置。更详细地说,在控制电路17的控制下,滑动伺服电路15控制滑动电机16去移动光头3到光盘1的最内侧圆周上的信号记录区域的光道上。
然后,控制电路17将开关8转换到初始驱动电路7侧,以使自初始驱动电路7输出的初始驱动信号通过开关8提供给主轴电机2以驱动主轴电机2旋转。另外,响应于自光头3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控制电路17控制聚焦伺服电路9去驱动聚焦线圈12以便执行聚焦伺服。
当主轴电机2被驱动旋转一预定的时间或当主轴电机2的旋转速度达到预定的速度时,控制电路17将开关8转移到CLV电路6侧。
当光头3将激光束辐射到光盘1上时,PLL电路5从光盘1的反射光接收相应于记录在光盘1上的数据的RF信号。PLL电路5对该RF信号进行二值化并且检测包含在RF信号中的同步信号。CLV电路6对同步时钟信号和自PLL电路5所提供的二值化RF信号相互间的相位进行比较并输出相应于它们之间的相位误差信号。
该误差信号通过开关8提供给主轴电机2以使主轴电机2旋转光盘1,从而使得光盘1的线速度可被固定。
另外,在这时,控制电路17控制歪斜伺服电路11以开始进行歪斜伺服。更详细地说,歪斜探测器4将自LED(未示出)产生的光辐射到光盘1上并检测来自光盘1的反射光的平衡。因此歪斜探测器4输出相应于歪斜探测器4(光头3)相对于光盘1的相对角度的歪斜误差信号。该歪斜误差信号通过加法器32提供给歪斜伺服电路11,以使歪斜伺服电路响应歪斜误差信号而控制歪斜电机14。歪斜电机14响应于该歪斜误差信号而调整光头3相对于光盘1的相对角度。
但是,在此时刻,跟踪伺服还未开始。其结果,光头3周期地越过光盘1的多个光道。更详细地说,因为由于光盘1和主轴电机2之间的偏心导致二者的旋转中心相互偏移,所以光头3的信息再现位置(激光束的光点)周期地越过多条光迹。结果,例如,光头3输出如图3所示的这样一个跟踪误差信号。如图3所示,该跟踪误差信号呈现周期性变化。
跟踪误差信号最大幅值搜索电路31的电平检测电路41检测跟踪误差信号的峰点保持值和谷底保持值并检测它们之间的差作为该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然后,该幅值检测信号提供给控制电路42。如图2所示,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响应于光头3相对于光盘1的相对角度(歪斜探测器4的输出)而变化。控制电路42检测歪斜误差信号的最佳点,用所谓的爬山法随之得到跟踪误差信号的最大幅值。
更详细地说,如图4所示,要从该歪斜探测器4输出的歪斜误差信号(该信号要被输入到歪斜伺服电路11)以α连续递增如S0,S1,S2……。在每三个取样点Si-1,Si和Si+1处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Ri-1,Ri,Ri+1被相互比较,当Ri呈现为它们之中的最大值(Ri-1<Ri>Ri+1)时,取样点Si被确定为最佳点。为此目的,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输出一最初呈现预定的初始值并随后以α连续地变化的偏移值。该偏移值通过加法器32与歪斜探测器4的输出相加并输出到歪斜伺服电路11。
图5表明了当调整歪斜位置时,用爬山法处理的一个例子。首先在步骤S1,一初始值S0被置入Sn。然后,歪斜位置被设置为Sn(在目前情况下,Sn=S0),并且在此场合下测量该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然后,将测量结果置入Rn(在目前情况下,Rn=R0)。
更详细地说,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偏移信号S0。歪斜伺服电路11响应由加法器32相加了偏移信号S0的歪斜误差信号,控制歪斜电机14以调整光头3的倾斜。
电平检测电路41检测自光头3输出到该电路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并将它输出到控制电路42。然后控制电路42将检测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置入Rn(在当前情况下,Rn=R0)。
此后,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2,在步骤S2中由S0加α所得到的一值被置入Sn+。换句话说,计算下式Sn+=S0+α然后,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这种偏移信号Sn+(=S1)。详细说,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一比在步骤S1中所产生的偏移信号Sn多α的偏移值。因为歪斜伺服电路11根据加有偏移值的歪斜误差信号控制歪斜电机14,所以光头3的角度进一步改变一相应于偏移值α的量。
然后电平检测电路41检测自光头3输出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然后控制电路42将由电平检测电路41所检测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置入Rn+(在目前情况,R0+=R1)。
然后,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3,在步骤S3中比S0小α的一值被置入Sn-。换句话说,计算下式Sn-=S0-α更详细地说,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一比在步骤S1中所产生的偏移信号Sn(在目前情况下,Sn=S0)少α的值。因为附加有偏移信号Sn-的歪斜误差信号通过歪斜伺服电路11提供到歪斜电机14,所以光头3的角度不是以前产生偏移值S0时的值而是改变了一相应于偏移值-α的量。
然后,电平检测电路41检测自光头3输出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并将它输出到控制电路42。然后,控制电路42将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置入Rn-(在目前情况下,Rn-=R0-)。
通过在上述步骤S1到S3中的处理得到当待附加到歪斜误差信号的偏移值被置为初始值S0时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Rn(=R0),当该偏移信号递增α时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Rn+(=R0+=R1)和当该偏移信号递减α时的幅值Rn-(=R0-),如图4所示。
之后,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4,在步骤S4中判断是否Rn等于Rn+或Rn大于Rn+并且等于Rn-或Rn大于Rn-。换句话说,判断Rn是否大于Rn-和Rn+(即,Rn是否为最大值)。
通常,如在图4中所看到的,偏移信号是S0时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Rn(=R0)大于偏移信号少α时的幅值Rn-(=R0-),但是小于偏移信号多α时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Rn+(=R0+=R1)。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顺序前进到S5,在步骤S5中鉴别Rn+是否大于Rn-。目前的场合下,因为Rn+(=R0+=R1)大于Rn-(=R0-)(因为在图4中该值处于曲线呈现向右上升斜率的部分之内)所以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6。
在步骤S6,将直到此时的Sn(=S0)置入Sn-。然后,将直到此时的Sn+(=S1)置入新的Sn,将直到此时的Rn(=R0)置入Rn-,并且随后将直到此时的Rn+(=R1)置入Rn。然后,通过将α加到新的Sn(=S0+α=S1)所得到值(=S0+2α=S2)置入Sn+。换句话说,计算下列公式Sn+=Sn+α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Sn+(=S2)作为偏移信号。换句话说,控制电路42控制该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比在步骤S2中所产生的Sn+(=S0+α)多α的偏移Sn+(=S0+2α=S2)。然后,将此时所检测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置入Rn+(=R1+=R2)。
换句话说,作为结果,已从图4所示状态直到此时的取样点向右移位α的三个取样点S0、S1和S2上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被置入Rn-(=R0)、Rn(=R1)和Rn+(=R2)。
然后,控制顺序返回到步骤S4,在步骤S4鉴别Rn是否大于Rn-和Rn+。当Rn不是最大值时,控制顺序进到步骤S5,在步骤S5再次鉴别Rn+是否大于Rn-。当Rn+大于Rn-时,控制顺序进到步骤S6,在步骤S6重复相同的处理。
然后,如果取样的部分朝图4的向右方向位移直到Sn到达最佳点,则此时所得到的幅值Rn不但大于Rn+而且还大于Rn-。换句话说,Rn呈现最大值。因此,在这种场合,控制顺序从步骤S4进到步骤S8,在步骤S8中,将此时Sn的值设置为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Rn随之呈现最大值的最佳值。换句话说,此后,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连续产生作为最佳值的偏移信号Sn。
另一方面,当在图4所呈现的向右下降斜率的曲线部分进行取样处理时,Rn+的值呈现小于Rn-的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顺序从步骤S5前进到S7,在其中将直到此时的Sn置入Rn+,将直到此时的Sn-置入Sn,将直到此时的Rn置入Rn+,和将直到此时的Rn-置入Rn。然后,将比新的Sn少α的值置入Sn-。换句话说,计算下列公式Sn-=Sn-α更详细地说,参考图4,在左侧的取样点用Sn-取样。然后,检测当偏移信号Sn-由偏移产生电路43产生时跟踪误差的幅值,再将如此检测的幅值置入Rn-。
然后,控制顺序返回到步骤S4,在步骤S4中鉴别Rn是否大于Rn-和Rn+。因为在图4中向右下降斜率的特征曲线部分,Rn+仍旧小于Rn-,所以控制顺序号前进到S5并且随后从步骤S5到步骤S7以重复相同的处理。然后,当在图4中的取样点连续地向左(朝向最佳点)前进直至Sn达到一最佳点时,Rn呈现大于Rn+和大于Rn-的值。此时,控制顺序从步骤S4前进到步骤S8,在步骤S8此时的偏移信号的值被确定为最佳值。此后,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连续产生最佳值。
虽然,如上所述,利用了所谓的爬山法来检测最佳点(最大值),但是也可用例如图6所示的其他方式确定该最佳点。详细说,在图6所示的方法中,偏移信号连续地改变α以首先在从S0到Sn的整个期间对跟踪误差信号取样。然后,在这种情况中,相应于用取样所得到的跟踪误差信号的上升急剧变化点的偏移信号被检测作为Sm1,而相应于该跟踪误差信号的下降急剧变化点的偏移信号被检测作为Sm2。然后,确定在变化点Sm1和Sm2之间的中间点作为最佳点(调整点)。
图7说明根据图6所示的方法检测最佳点时处理的一个例子。在本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21,可变量n被初始地置为0,而在步骤S22,计算下列公式S[n]=SMIN+α×n在此,SMIN表示偏移调整值(偏移值)的最小值,α表示偏移信号逐步改变的宽度。
在当前情况中,因为n=0,所以S
被置入SMIN。
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S[n](在目前情况中,S
=SMIN)。此后,由电平检测电路41检测此时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并且将如此检测的值置入R[n](=R
)。
然后,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23,在步骤S23中该变量n递增1(n被设置为n=1)。然后在步骤S24,判断递增之后的变量n是否小于NUM。此NUM是由(SMAX-SMIN)/2)给出的值,这里,偏移值的最大值由SMAX表示。换句话说,NUM表示在歪斜扫描范围内的取样数。
在n小于NUM的场合,因为这意味着还未完成对所有取样点的取样,所以控制顺序返回到步骤S22,在步骤S22中计算下列公式S[n]=SMIN+α×n换句话说,在目前情况中,设置比SMIN多α的值作为偏移信号S[1],然后测量产生偏移信号S[1]时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并且将如此测量的值设置为R[1]。
之后,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23,在步骤S23中,在目前情况下,变量n由1递增到n=2。然后,如果在步骤S24中随后鉴别出变量n(=2)小于NUM,则控制顺序返回到步骤S22以使重复地执行同样的过程。在图6中表示用这种方式得到在S0到Sn的取样点上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值R0到Rn。
当以上述方式完成在搜索范围内的取样时,变量n变为等于NUM。因此,控制顺序现在从步骤S24前进到步骤S25,在步骤S25中该变量被初始化为1。然后,在步骤S26,鉴别在当前参考点上的幅值R[n]和紧接前面的幅值R[n-1]之间的差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参考值Th。在当前情况下,是鉴别R[1]-R
的值是否大于Th。因为在图6所示的取样范围的最初期间内图6的曲线呈现向右上升特性。所以R[1]充分地大于R
(它们之间的差(R[1]-R
大于Th)。因此,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27,在步骤S27中在取样点S[n]和S[n-1]之间的中间值被设置为变化点Sm1。换句话说,计算下列公式Sm1=(S[n]+S[n-1])/2在目前情况中,S[1]和S
之间的中间点被设置为Sm1。
之后,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28,在步骤S28中变量n递增1(增到n=2),然后进到步骤S29,在步骤S29中鉴别变量n是否小于NUM。当变量n小于NUM时,控制顺序返回到步骤S26,在步骤S26中判断R[2]-R[1]的值是否大于Th。如图6所示,在跟踪误差信号呈现大的变化的期间内,两个取样值之间的差大于参考值Th。因此,控制顺序再次进入步骤S27,在步骤S27中将Sm1设置为(S[2]+S[1])/2的值。换句话说,在上一取样点向右间隔α的取样点上的值被设置为Sm1。
然后在步骤S28,变量n被再次递增1而成为n=3,然后控制顺序从步骤S29返回到步骤S26以重复地执行相同的处理。
然后,当取样点在图6中向右移动时,跟踪误差信号的变化速率逐渐减小。然后,当鉴别到R[n]-R[n-1]的值小于Th时,控制顺序从步骤S26前进到步骤S30。换句话说,在此时,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的变化速率从变化速率高的部分改变到变化速率低的部分处的变化点(上升急剧变化点)被设置为Sm1。
在步骤S30及以下等等,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的变化速率从呈现逐渐减小的部分变化到另一呈现突然减小的部分处的变化点被检测作为下降急剧变化点Sm2。
为此目的,在步骤30中,鉴别R[n-1]-R[n]的值是否小于该参考值Th。如图6所示,在左侧的取样值R[n-1]小于右侧的取样值R[n]的期间内(在该曲线呈现向右上升斜率的期间内)以及在右侧的取样值R[n]小于左侧的取样值R[n-1]但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小的期间内,R[n-1]-R[n]的值小于参考值Th。于是,控制顺序从步骤S30前进到步骤S31,在步骤S31中,在S[n]和S[n-1]之间的值被设置为Sm2。换句话说,计算下列公式Sm2=(S[n]+S[n-1])/2然后,在步骤S32中n被递增1,并且在步骤S33中,鉴别变量n是否小于NUM-1(该搜索范围是否已到达图6的右端)。当变量n小于NUM-1时,控制顺序返回到步骤S30,在步骤S30中,对在图6中间隔一个取样距离的右侧两个取样值重复做相同的处理。然后,当两个取样值之间的差小于参考值Th时,控制顺序再次前进到步骤S31,在步骤S31中两个取样点之间的中间值被设置为Sm2。
当以这种方式在图6中向右连续移动取样点直到图6中的右侧的取样值R[n]呈现突然从左侧的取样值R[n-1]下降时,它们之间差(R[n-1]-R[n])变为等于或大于参考值Th。在这种情况中,取样点S[n-1]和S[n-2]之间的中间值被没置作为Sm2。因此,此时的值被确定作为下降急剧变化点Sm2。
因为以如上所述的这种方式在步骤S27中已确定了上升急剧变化点Sm1和在步骤S31中已确定了下降急剧变化点Sm2,所以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34,在步骤S34中确定变化点Sm1和Sm2之间的中间点作为最佳点。换句话说,(Sm1+Sm2)/2的值被设置为最佳点。
应该注意的是,当在步骤S29中鉴别出该变量n是等于或大于NUM时,控制顺序从步骤S29前进到步骤S30。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3中鉴别出该变量n是等于或大于NUM-1时,控制顺序从步骤S33前进到步骤S34。
图8示出了另一种光盘重放装置,在该装置中包含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参见图8,除了包括RF信号最大幅度搜索电路51来替代图1所示的跟踪误差信号最大幅度搜索电路31之外,该光盘重现装置具有与参考图1在前面所述的光盘重现装置相同的结构。自光头3输出的RF信号被输入到RF信号最大幅度搜索电路51。
虽然图中未示出,但该RF信号最大幅度搜索电路51包括有相同于图1中所示的跟踪误差信号最大幅度搜索电路31的电平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和偏移产生电路。
在图8的光盘驱动装置中,当出现启动重现操作的指令时,相同于图1的光盘驱动装置,控制电路17首先将光头3馈送到光盘1的最内侧圆周光道的位置并且随后驱动主轴电机2以旋转光盘1。之后,歪斜伺服电路11、聚焦伺服电路9和跟踪伺服电路10均进入工作状态。换句话说,歪斜伺服、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变为有效。
在这种状态中歪斜误差信号和RF信号的幅度之间关系由图2、4或6中的图形来说明。特别是,当光头3相对于光盘1的相对角度设置为最佳值时,RF信号呈现最大幅度。因此,通过借助于RF信号最大幅度搜索电路51以与对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的最大值进行检测时的相同方式检测RF信号的幅度的最大值,就可搜索到并设置一最佳点。因为该处理与图1的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图9示出了在其中包含了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种盘驱动装置的又另一种光盘重现装置。参见图9,除了包括一最小抖动搜索电路61来替代图1光盘重现装置的跟踪误差信号最大幅度搜索电路31并附加地包括检测自PLL电路5输出的抖动并向最小抖动搜索电路61输出该检测的抖动的抖动测量电路62之外,图9所示的光盘重现装置具有由图1上面描述的光盘重现装置相同的结构。虽然图9中未示出,但该最小抖动搜索电路61包括有与图1所示跟踪误差信号最大幅度搜索电路31相同的电平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和偏移产生电路。
该抖动测量电路62检测自PLL电路5输出的二值化RF信号和同步时钟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绝对值并将它作为抖动(jitters)输出到最小抖动搜索电路61。抖动和歪斜误差信号之间的关系如图10中所表明。
详细说,如图10所示,当光盘3相对于光盘1的相对角度是最佳时,抖动最小,而当该相对角度从最佳位置移开时,抖动增大。因此,通过检测抖动的最小值,可以确定光头3相对于光盘1的相对位置的最佳点。
通过如图11说明的爬山法可以计算该抖动的最小值。详细说,在增加的方向上该取样点被连续地移动α,当中心取样值小于左边和右边的取样值时,在得到该中心取样值的取样点被设置作为最佳点。
图12示出了通过爬山法确定抖动最小值的处理的例子。
首先在步骤S51,将一初始值S0置入Sn。然后,将歪斜位置置到Sn(在目前情况中,Sn=S0),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测量抖动的幅值(大小)并将该测量结果置入Rn(在目前情况中,Rn=R0)。
详细说,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信号S0。响应于由加法器32加上了偏移信号S0的歪斜误差信号,歪斜伺服电路11控制歪斜电机14以调整光头3的倾斜。
电平检测电路41检测自抖动测量电路62输出的抖动的幅度并将它输出到控制电路42。控制电路42将在此时检测的幅度值置入Rn(在目前情况中,Rn=R0)。
之后,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52,在步骤S52中,由S0和α相加所得到的值被置入Sn+。详细说,计算下式Sn+=S0+α然后,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偏移信号Sn+(=S1)。详细地说,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比在步骤S51中产生的偏移值多α的偏移值。因为歪斜伺服电路11响应附加了偏移值的歪斜误差信号而控制歪斜电机14,所以光头3以相应于偏移值α的量进一步改变光头3的角度。
此时,电平检测电路41检测自抖动测量电路62输出的抖动幅度。控制电路42将由电平检测电路41在此时检测的抖动幅度置入Rn+(在目前情况中R0+=R1)。
接着,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53,在步骤S53中比S0小α的值被置入Sn-。换句话说,由计算下列公式
Sn-=S0-α详细地说,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比在步骤S51中所产生的偏移信号Sn(在目前情况中,Sn=S0)少α的值。因为附加了偏移信号Sn-的聚焦误差信号通过歪斜伺服电路11被提供给歪斜电机14,所以光头3离开了过去产生偏移值S0时的位置,其角度改变的数量相应于偏置值-α。
然后,电平检测电路41在此时检测抖动测量电路62输出的抖动幅度并将其输出到控制电路42。然后控制电路42将抖动的幅值置入Rn-(在目的情况中,Rn-=R0-)。
通过上述的步骤S51到S53中的处理,得到了当附加到聚焦误差信号的偏移值被设置为初始值S0时的抖动幅值Rn(=R0),当该偏置信号递增α时的抖动幅值Rn+(=R0+=R1)和当该偏移值递减α时的抖动幅值Rn-(=R0-),如图11所示。
于是,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54,在步骤S54中鉴别Rn是否等于或小于Rn+并且Rn是否等于或小于Rn-。换句话说,鉴别Rn是否小于Rn-和Rn+(Rn是否一最小值)。
通常,虽然如图11所示偏移信号是S0时的抖动幅度Rn(=R0)小于偏移信号减少α时的幅值Rn-(=R0-),但它却大于偏移信号增加α时的抖动幅度Rn+(=R0+=R1)。这样,在这种情况中,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55,在步骤S55中鉴别Rn+是否小于Rn-。在目前情况中,因为Rn+(=R0+=R1)小于Rn-(=R0-)(因为曲线部分是在图11中的向右下降部分),所以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56。
在步骤S56中,直到此时的Sn(=S0)被置入Sn-。然后,直到此时的Sn+(=S1)被置入新的Sn,直到此时的Rn(=R0)被置入Rn-,和直到此时的Rn+(=R1)被置入Rn。另外,将α附加到新的Sn(S0+α=S1)所得的值(=S0+2α=S2)被置入Sn+。换句话说,计算下列公式Sn+=Sn+α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作为偏移信号的Sn+(=S2)。详细地说,控制电路42控制偏置产生电路43以产生比在步骤S52中所产生的Sn+(=S0+α)多α的偏移Sn+(=S0+2α=S2)。然后,被检测的抖动幅度被置入Rn+(=R1+=R2)。
换句话说,作为结果,对图11所示状态的上一次扫描的取样点已向右移动α的三个取样点S0、S1和S2上的抖动幅值被分别置入为Rn-(=R0)、Rn(=R1)和Rn+(=R2)。
然后,控制顺序返回到步骤S54,在步骤S54中,鉴别Rn是否小于Rn-和Rn+。当Rn不是最小值时,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55,在步骤S55中,再次鉴别Rn+是否小于Rn-。当Rn+小于Rn-时,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56以便重复相同的处理。
然后,当用于取样的部分在图11中向右方向连续地移动直到Sn达到最佳点时,则此时所得到的幅度值Rn小于Rn-并且小于Rn+。换句话说,Rn是最小值。因而,在这种情况中,控制顺序从步骤S54前进到步骤S58,在步骤S58中此时的Sn的值被设置为抖动值随之呈现最小值的最佳值。换句话说,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连续地产生作为最佳值的偏移信号Sn。
另一方面,当在图11中的向右上升部分进行取样处理时,Rn+的值大于Rn-。因而,在这种情况中,控制顺序从步骤S55前进到步骤S57,在步骤S57中直到此时的Sn被置入Sn+,直到此时的Sn-被置入Sn,直到此时的Rn被置入Rn+,和直到此时的Rn-被置入Rn。然后,比新的Sn小α的值被置入Sn-。换句话说,计算下列公式Sn-=Sn-α详细地说,图11左侧的取样点用Sn-取样。检测当偏移信号Sn-由偏移产生电路43产生时的抖动幅度,并且将所检测的幅度值置入Rn-。
然后,控制顺序返回到步骤S54,在步骤S54中鉴别Rn是否小于Rn-和Rn+。在图11的向右上升部分中,因为Rn仍大于Rn-,所以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55并从步骤S55前进到S57以便重复同样的处理。然后,当在图11的向左方向(朝向最佳点)上取样点连续地前进直至Sn到达最佳点为止时,Rn小于Rn+并且小于Rn-。此时,控制顺序从步骤S54前进到步骤S58,在步骤S58中此时的偏移信号Sn的值被确定作为最佳值。然后,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连续产生该最佳值。
另外,与图6所示的情况相同,计算下降急剧变化点Sm2和上升急剧变化点Sm1,并且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中间点作为抖动随之呈现最小值的最佳点。
更详细地说,在这种情况中,如图13所示预先计算在取样点S0到Sn的区间内的取样值R0到Rn。然后从这些取样值中确定变化点Sm1和Sm2,并且确定它们之间的中间点。
图14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中的一个处理的例子。在目前的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71中0被初始地设置入变量n,并在步骤72计算下式S[n]=SMIN+α×n其中SMIN是歪斜调整值(偏移值)的最小值,α表示偏移信号逐步变化的宽度。
在目前情况中,因为n=0,所以S
设置为SMIN。
控制电路42控制偏移产生电路43以产生该S[n](在目前情况中,S
=SMIN)。然后,由电平检测电路41检测此时的抖动幅度,并将其值置入R[n](=R
)。
之后,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73,在步骤S73中变量n被递增1(到n=1)。在步骤S74,鉴别递增之后的变量是否小于NUM。该NUM在偏移值的最大值由SMAX表示的场合下是由(SMAX-SMIN)/α给出的值。换句话说,NUM表示在歪斜扫描范围内的取样数。
当n小于NUM时,因为还未对所有取样点取样,所以控制顺序返回到步骤S72,在步骤S72中计算下列公式S[n]=SMIN+α×n更详细地说,在目前情况中,比SMIN多α的值被设置为偏移信号S[1]。然后测量当产生偏移信号S[1]时的抖动幅度,并将它的值设置为R[1]。
之后,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73,在步骤S73中将变量n递增1,在目前情况中,递增到n=2。当接着在步骤S74中变量n(=2)被鉴别为小于NUM时,则控制顺序返回到步骤S72以便重复地执行同样的处理。这样,得到如图13所示的在S0到Sn的取样点上的抖动幅值R0到Rn。
当以如上所述方式在搜索范围内完成取样时,变量n变成等于NUM。因此,控制顺序从步骤S74前进到步骤S75,在步骤S75中变量n被初始地置为1。然后在步骤S76,鉴别当前参考点的幅值R[n]和先前的幅值R[n-1]之间的差是否小于预先设置的参考值Th。在目前情况中,是鉴别R
-R[1]的值是否小于Th。因为向右下降特性出现在图13所示的取样范围的最初部分,所以R
是充分地大于R[1](它们之间的差(R
-R[1])大于Th)。因而,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77,在步骤S77取样点S[n]和S[n-1]之间的中间值被设置为变化点Sm2。换句话说,计算下式Sm2=(S[n]+S[n-1])/2在目前情况下,S[1]和S
之间的中间点被设置为Sm2。
然后,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78,在步骤S78,变量n被递增1(为n=2),然后前进到步骤S79,在步骤S79鉴别变量是否小于NUM。当变量n小于NUM时,控制顺序返回到步骤S76,在步骤S76,鉴别R[1]-R[2]的值是否小于Th。如图13所示,在抖动变化很大量的期间内,两个取样值之间的差大于参考值Th。因此,控制顺序再次前进到步骤S77,在步骤S77,(S[2]+S[1])/2的值被置入Sm2。换句话说,在先前周期所使用的位置右侧相差α的值被置入Sm2。
然后在步骤S78,变量n再次递增1到n=3,然后控制顺序从步骤S79返回到步骤S76以重复执行同样的处理。
然后,当取样点在图13中连续地向右移动时,抖动的变化速率逐渐地减小。然后,当变成鉴别出R[n-1]-R[n]的值小于Th时,控制顺序从步骤S76前进到步骤S80。换句话说,此时,从抖动幅度的变化速率高的部分到变化速率低的另一部分的变化点(下降急剧变化点)被设置为Sm2。
在步骤S80及以下等等,抖动幅度的变化速率从变化速率逐渐增加的期间突然增加到变化速率突然增加的另外期间的一点被检测为上升急剧变化点Sm1。
为此,在步骤S80,鉴别R[n]-R[n-1]的值是否大于参考值Th。如图13所示,在左侧的取样值R[n-1]高于右侧的取样值R[n]的期间内(在向右下降期间内)和在右侧的取样值R[n]大于左侧的取样值R[n-1]但它们之间的差很小的期间内,R[n]-R[n-1]的值小于参考值Th。因此,控制顺序从步骤80前进到步骤S81,在步骤S81中S[n]和S[n-1]之间的值被置入Sm1。换句话说,计算下式Sm1=(S[n]+S[n-1])/2随后,在步骤S82中n被增1,并且在步骤S83中鉴别变量n是否小于NUM-1(搜索范围是否到达图13的右端)。当变量n小于NUM-1时,控制顺序返回到步骤S80,在步骤S80中对在图13中右侧相隔一个取样距离的两个取样值重复同样的处理。然后,当该两个取样值之间的差小于参考值Th时,控制顺序再次前进到步骤S81,在步骤S81将该两个取样点之间的中间值置入Sm1。
当以这种方式在图13的向右方向上连续移动该取样点直到在图13的右侧取样值R[n]呈现自左侧的取样值R[n-1]突然增加时,它们之间的差(R[n]-R[n-1]等于或大于参考值Th。此时,取样点S[n-1]和S[n-2]之间的中间值被置入Sm1。确定此时的值作为上升急剧变化点Sm1。
因为以这种方式在步骤S77中已计算下降急剧变化点Sm2和在步骤S81中已计算上升急剧变化点Sm1,所以控制顺序前进到步骤S84,在步骤S84中变化点Sm1和Sm2之间的中间点被确定作为最佳点。换句话说,(Sm1+Sm2)/2的值被置为最佳点。
应注意的是,当在步骤S79中鉴别变量n等于或大于NUM时,控制顺序从步骤S79前进到步骤S80,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3中鉴别变量n等于或大于NUM-1时,控制顺序从步骤S83前进到S84。
由图6或13所表示的方法检测最佳点的场合,即使噪声是与跟踪误差信号、RF信号或抖动相叠加,由噪声产生的影响也可减少。
虽然以用于重现光盘的光盘驱动装置为例描述了本发明,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在某种其他盘上记录数据或从该盘重现数据的盘驱动装置。
现在已对本发明作了充分的描述,在不违背本发明所阐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和改型,这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盘形式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现装置,包括用来向该盘记录信息和/或从该盘重现信息的拾取装置;用来根据在开始时由所述拾取装置重现的信号而检测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相对倾斜的第一检测装置;和用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而改变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倾斜的变化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和/或重现装置,还包括用来在记录或重现时检测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相对倾斜的第二检测装置,和用来将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加到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加法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和/或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用来根据所述拾取装置所重现的信号而搜索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倾斜随之呈现最小值的位置关系的搜索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记录和/或重现装置,其中所述搜索装置用爬山方法来搜索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倾斜随之呈现最小值的位置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的记录和/或重现装置,其中所述搜索装置检测在由所述拾取装置所重现的信号的增长速率为高的一点和该信号的减小速率为高的另一点之间的一个中间点,并根据该中间点搜索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倾斜随之呈现最小值的位置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和/或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根据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检测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和/或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根据重现RF信号的幅度检测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和/或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根据抖动检测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位置。
9.一种用于盘形式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拾取装置向盘记录信息和/或从盘重现信息;利用第一检测装置根据在开始时重现的信号检测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倾斜;和响应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改变在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记录和/或重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记录或重现时,利用第二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倾斜;和将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加到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记录和/或重现方法,其中该第一检测步骤包括根据由所述拾取装置重现的信号来搜索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倾斜随之呈现最小值的位置关系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记录和/或重现方法,其中该搜索步骤包括比较由所述拾取装置重现的信号的至少二个相邻点的量值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记录和/或重现方法,其中该搜索步骤包括检测由所述拾取装置重现的信号的增长速率为高的一点和该信号的减小速率为高的另一点之间的中间点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9的记录和/或重现方法,其中该检测步骤根据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检测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倾斜。
15.根据权利要求9的记录和/或重现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步骤根据重现RF信号的幅度检测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9的记录和/或重现方法,其中该检测步骤根据抖动检测所述拾取装置和该盘之间的相对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盘形式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现装置,该装置可免除在装置生产时对头相对盘的倾斜的调整的必要性,并且不管随时间的变化而可保证数据的正确重现。控制电路控制偏移产生电路以产生预定的偏移信号,歪斜伺服电路响应该偏移信号而驱动歪斜电机以把光头相对光盘的相对角度调整到预定角度。电平检测电路检测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并将它输出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调整自偏移产生电路输出的偏移信号使得该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可为最大。
文档编号G11B7/095GK1150682SQ96111019
公开日1997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16日
发明者筒井敬一, 五十岚胜治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