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287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端接扁平带状同轴多导体线缆组的低构形线缆连接器,尤指一种设有模组及接地装置的低构形连接器。
熟悉连接器领域的技术人士熟知,尤其对于高频通讯,端接同轴多导体线缆的连接器需要降低各同轴导体间的干扰。这种连接器中有必要设置使同轴线缆的编织接地的接地装置。
如美国专利第4,781,620号所揭示,现有扁平带状同轴多导体线缆连接器设有一接地母线,该接地母线与同轴编织相连接,此编织对同轴多导体线缆的组成导体形成遮蔽。接地母线进一步与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相连接,从而防止导体间干扰的发生。然而,接地母线需焊接至每一导体的同轴编织及接地端子之上,因此,这种连接器难于安装。焊接过程使装配工序远远复杂于接地母线与接地端子之间简单的机械对接。并且,接地母线与接地端子在绝缘本体内是一体射出成型。绝缘本体必须有足够的厚度以确保端子免受伤害,这样,会造成连接器尺寸较大。而且,如美国专利第4,781,620号所示的连接器未设置外部遮蔽,这样,连接器周边的干扰就无法避免。
综合以上所述,需要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带状同轴多导体线缆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易于装配的接地装置;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构形扁平带状同轴多导体线缆连接器;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带状同轴多导体线缆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一遮蔽体,该遮蔽体同内部一接地装置电性配接,从而建立一接地通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端接同轴多导体线缆组的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覆盖绝缘本体的遮蔽体、内容若干导电端子的嵌入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与嵌入体间的接地件。同轴多导体线缆组包括若干导线及一接地杆,该接地杆将每一导线的一段裸露编织电性连接起来。绝缘本体包括基体及自基体延伸出的对接舌部,该基体包括一前壁、一对侧壁及一顶壁,三者构成一开口容腔。顶壁设有一对相对的缺口。对接舌部设有若干凹槽,在其反面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该端子收容槽与开口容腔相连通。遮蔽体的上表面冲压出一对突片。嵌入体具有一基座,从该基座向前延伸出一排导电端子。沿该基座的纵长方向设有一段纵长凹槽,该纵长凹槽在线缆组插入时可容置其接地杆,由此,形成一嵌入体及同轴多导体线缆组的组合。基座上形成有若干狭槽,该狭槽与纵长凹槽相交。每一线缆分别收容于狭槽内,且与相应的导电端子相连接。接地件设置有自纵长连接部向前伸出的若干对接部及自纵长连接部向后伸出的一对接触部。
装配时,首先将遮蔽体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然后,将接地件及嵌入体与同轴多导体线缆组所组成的组合同时插入绝缘本体中,此时,接地件的对接部可伸入相应绝缘本体的凹槽内,且嵌入体的导电端子可伸入绝缘本体上相应的端子收容槽中。接地件的接触部设于嵌入体之上,遮蔽体的突片自绝缘本体顶壁的缺口延伸通过,并连接至接地件的接触部,继而,在遮蔽体至接地杆之间通过接地件建立起一电性通路。此外,因嵌入体的底面与绝缘本体侧壁的底面共面,从而共同作为绝缘本体的底壁。这样,线缆连接器的厚度被降低。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具有简易接地装置的低构形端接扁平同轴多导体线缆连接器,可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电连接器与一同轴多导体线缆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绝缘本体底部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部份组合图。
图4是图3沿线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组合图。
图6是图5沿线B-B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接地件底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接地件底部的立体图。
请参阅图1,本发明线缆连接器装置100,包括线缆电连接器1及一扁平带状同轴多导体线缆组40。其中,线缆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体60、接地件30及收容若干导电端子22的嵌入体20。
线缆组40包括若干导线401及一导电接地杆50。每根导线401具有一芯线424,编织420将其遮蔽(图4及图6),在芯线424与编织420之间存在一绝缘层(未标出)。接地杆50电性连接至编织420。每根导线401的末端被剥开,裸露出一段编织420及一段独立的芯线424。
请进一步参阅图2,绝缘本体10包括一基体11及自基体11前端伸出的对接舌部18。基体11包括一顶壁12、一对侧壁13及一前壁14,三者形成一开口容腔15,该开口容腔15可容纳嵌入体20及接地件30。顶壁12于其后缘靠近侧壁13处分别设置有一缺口121。每一侧壁13内部与开口容腔15相连的部份形成一梯状容槽131。前壁14设置有若干槽孔141,每一槽孔141与对接舌部18较低处的相应端子收容槽181相连,借以收容导电端子22的延伸部。前壁14进一步设有与开口容腔15相通的缝隙143,而对接舌部18的上部设置有若干凹槽183。如图1所示,绝缘本体10的顶壁12与侧壁13分别设有一对开口容槽125及一对突块135。
遮蔽体60自其顶部向下冲压出一对突片62,该二突片62尾部形成拱形自由端,可与接地件30作可靠地弹性抵迫。遮蔽体60的侧面设有一对切口66,其顶面靠近切口66处相应地设有一冲压的舌片64。遮蔽体60的侧后部分别延伸出一固持尾片68,借以将遮蔽体60锁定在绝缘本体10上。
嵌入体20具有一纵长绝缘基座21,从绝缘基座21向前延伸出一排导电端子22,在基座21的上部设有一排凸柱211及一排凸肋213。每一凸柱211沿前后方向对准每一凸肋21 3,在相邻凸柱211与凸肋213间形成一狭槽216。纵长凹槽215沿纵长方向位于凸柱211排与凸肋213排之间,且与狭槽216相交,借以收容同轴多导体线缆组40的接地杆50。导电端子22分别与狭槽216对齐并露置于狭槽216中。阶形台218形成于嵌入体20基座21的侧面。
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接地件30包括一纵长连接部31、一对自纵长连接部31相对两侧向后延伸的L形臂状接触部33及自纵长连接部31前缘向前延伸而出且等间距的若干对接部35。本实施例的接地件30是呈扁平状。每一接触部33具有一平行于纵长连接部31的接触区331,在接触区331与纵长连接部31之间形成一空间37。显而易知,如果凸肋213之间存在无意散落的金属碎片,此时若将裸露的芯线与接地杆粗略接合,那末势必会造成它们之间的短路,而空间37的设计即为防止此情况的发生。另外,在每一接触区331的下面形成有浮凸部332。
同轴多导体线缆组40可安装至嵌入体20,从而形成一组合90,这样,每一根线缆401收容于相应的狭槽216中,每一根芯线424可焊接至相应的导电端子22。接地杆50安置在基座21的纵长凹槽215内。
装配时,首先将遮蔽体60从绝缘本体10的后部一直覆盖到遮蔽体60的舌片64、切口66同对应的绝缘本体10的开口容槽125、凸块135相配接之处。然后,将接地件30安置于由嵌入体20与同轴多导体线缆组40组成的组合90上,再一起插入绝缘本体10的开口容腔15中,从而嵌入体20的导电端子22穿越槽孔141延伸至相应的端子收容槽181内,而接地件30的对接部35则穿过缝隙143进入对接舌部18的凹槽183内,同时,遮蔽体60的突片62通过绝缘本体10的缺口121与接地件30的接触区331抵迫。最后,遮蔽体60的固持尾片68向内弯曲将开口容腔15内的嵌入体20及接地件30固持。
请参阅图3及图4,两图清楚地展示了移除金属遮蔽体60后,接地件30、嵌入体20及绝缘本体10之间的配合。对接部35伸入对接舌部18的凹槽183内与对接连接器(图未示)的接地端子连接,同时,接地件30的接触部33抵迫绝缘本体10的顶壁12,接触区331收容于相应缺口121下方。接地件30纵长连接部31的侧后缘紧靠在绝缘本体10前壁14的侧后缘,借以将接地件30准确定位。同时,位于嵌入体20上的接地件30,可使接触区331下部的浮凸部332电性连接于嵌入体20的内置接地杆50。从而,建立一个从导线401的编织开始,通过接地杆50直到接地件30的接地回路,于是同轴多导体线缆40的编织420可与外部接地回路连通。与嵌模成型的方法相比,因为接地件30可以轻松地插在绝缘本体10中,所以不需采用一体嵌入成型的方法,这样,组装连接器1的复杂程度及成本被降低。
此外,嵌入体20的阶形台218稳固安置在侧壁13的梯状容槽131中,同时嵌入体20的底面与侧壁1 3的底面形成共面。这样,嵌入体20的底平面成为绝缘本体10的底面,从而降低线缆连接器1的厚度。
再请参阅图5与图6,两图是展示覆盖在绝缘本体10外侧的遮蔽体60。遮蔽体60的突片62从绝缘本体10的缺口121中伸出,与接地件30接触部33的接触区331进行电性地、机械地连接。由此,遮蔽体60通过接地件30与接地杆50及线缆401的编织420构成接地回路。
请接着参阅图7,此图是展示第二实施例的接地件70,此接地件70具有一倾斜纵长连接部731、一对自纵长连接部731两端分别向后伸出的接触部733及若干等间距的对接部735,该对接部735由纵长连接部731前缘向前伸出。纵长连接部731将接触部733与对接部735连接起来。如第一实施例所示,每一接触部733下面均设有一浮凸部732,当接地件70安装至嵌入体20与绝缘本体10之间时,该接触部733与接地杆50可以稳靠地接合。
请参阅图8,此图是第三实施例,接地件80具有一对接触部833及若干自纵长连接部831相对两侧分别伸出的对接部835。当接地件80安装在嵌入体20与绝缘本体10之间时,连接每一接触部833自由端与纵长连接部831的突起部832会同接地杆50达成电性接触。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可与对接连接器相配接,包括同轴多导体线缆组及电连接器,此线缆组包括若干线缆,每一线缆包括一芯线,该芯线外设编织,此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开口容腔的嵌入体,绝缘本体上设有基体,基体包括前壁、一对侧壁及于前壁与侧壁之间形成的开口容腔;嵌入体包括绝缘基座和若干导电端子,此若干导电端子稳固收容于绝缘基座内,且与线缆组的相应芯线电性连接,同时,此若干导电端子自绝缘本体伸出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相应端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同轴线缆组进一步包括导电接地杆,编织电性连接于此接地杆;嵌入体的绝缘基座固持在绝缘本体的侧壁之间,绝缘基座的底面与侧壁的底面形成共面,且线缆组的接地杆设置于此绝缘基座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接地件,该接地件具有对接部及与接地杆电性连接的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接地件上于接触部与对接部之间设有一个空间,此空间是为防止接地件与芯线之间因疏忽造成的短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接地件的接触部设有浮凸部以与接地杆可靠地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个与接触部的位置相对应的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覆盖绝缘本体的遮蔽体,该遮蔽体设有至少一突片,该突片自缺口伸出以与接地件的接触部接触,从而于遮蔽体与接地件及接地杆间形成一电性连接。
7.一种线缆电连接器,用于将扁平带状同轴多导体线缆组与对接连接器相连接,线缆组包括具有一段裸露芯线及一段裸露编织的扁平带状同轴多导体线缆,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嵌入体,绝缘本体具有一个基体,此基体包括前壁、侧壁及顶壁,三者确定一开口容腔,自前壁向前延伸出一对接舌部,其上一侧设有若干与开口容腔相连的凹槽;嵌入体具有绝缘基座和若干导电端子,基座收容于开口空腔内,若干导电端子固置于基座上,同时,导电端子与线缆组的相应芯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线缆组进一步具有一个导电接地杆,此接地杆电性连接于编织,并且容置在嵌入体内;线缆连接器进一步设置有导电接地件,此导电接地件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开口容腔内,其包括对接部及接触部,接触部与接地杆电性接触,对接部伸入对接舌部的凹槽内,与对接连接器的外部接地回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地件在接触部与对接部之间设有一个空间,该空间可避免芯线与接地件之间因疏忽造成的短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地件的接触部于其自由端设有浮凸部,该浮凸部与接地杆电性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在其顶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该缺口与接触部的位置相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覆盖于绝缘本体外部的遮蔽体,该遮蔽体设有至少一个突片,该突片通过缺口与接地件的接触部抵接,于是在接地件与接地杆之间建立一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基座的底面是与绝缘本体侧壁的底面共面,从而可视基座的底面为绝缘本体的底壁,这样,绝缘本体的厚度被减小。
13.一种用以连接同轴多导体线缆组与对接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其线缆组包括若干分别具有编织的芯线,其线缆连接器包括设有开口空腔的绝缘本体,收容于开口空腔的嵌入体,其中嵌入体包括绝缘基座和若干导电端子,此导电端子自绝缘基座伸出并连接至线缆组的相应芯线;其特征在于线缆组进一步包括与编织相连接的导电接地杆,此接地杆容置于绝缘基座内;线缆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导电接地件,此导电接地件安置于绝缘基座与绝缘本体之间,接地件一侧为接触部,该接触部抵接于线缆组的接地杆,接地件另一侧为对接部,此对接部与对接连接器的外部接地回路相连通。
14.一种线缆连接器的接地件,此线缆连接器是将同轴多导体线缆组连接于对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缆组具有一接地杆,接地杆与线缆组芯线的相应编织连接;此接地件包括连接部、自连接部一侧向前伸出的对接部以及自连接部另一侧向后伸出的接触部,接地件嵌入并且稳固安置在线缆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中,同时,接触部抵接于接地杆,对接部自绝缘本体伸出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相应接地端子连接。
15.一种用于将对接连接器与同轴多导体线缆组相连接的线缆电连接器,其中线缆组包括若干分别具有编织的芯线;线缆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蔽体,此绝缘本体包括具有顶壁、侧壁以及前壁的基体,且在前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此导电端子可靠地安置在绝缘本体中,并与线缆组的芯线电性连接,此遮蔽体具有至少一个自缺口伸出的突片;其特征在于线缆组进一步包括将编织电性连接起来的导电接地杆,此导电接地杆可容纳在绝缘基座中;线缆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接地件,此接地件可靠设置在绝缘本体顶壁之下,并且电性抵接于接地杆;接地杆同遮蔽体的突片电性连接,这样,在遮蔽体与编织之间通过接地杆及接地件形成一电性连接。
16.一种用于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线缆连接器组合,此组合包括线缆连接器及同轴线缆组,此线缆组包括若干线缆,每一线缆包括一芯线及相应编织,编织围绕于芯线的外侧并且与芯线绝缘;此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导电端子,此绝缘本体设有对接舌部,对接舌部具有相对的第一及第二面,导电端子是安置于绝缘本体内,且从对接舌部第一面中延伸而出;其特征在于线缆组进一步包括安置于绝缘本体内的接地杆;线缆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导电接地件,此导电接地件收容于绝缘本体中,具有至少一个对接部,此对接部伸入绝缘本体对接舌部的第二面内,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地回路连通,并且要求至少有一个接触部远离对接部,在对接部与接触部之间确定一个空间。
17.如申请专利范围16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覆盖于绝缘本体外部的遮蔽体,此遮蔽体具有至少一个突片,此突片抵接于接地件的接触部,并且与接地杆电性连接,这样,在遮蔽体、接地件、接地杆及编织之间形成一电性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线缆连接器及同轴多导体线缆组。线缆组包括线缆及接地杆,接地杆连接于导线外侧的编织。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具有端子的嵌入体、接地件及遮蔽体。线缆与嵌入体组配。嵌入体与绝缘本体组配,其底面同绝缘本体底面共面。接地件包括对接部、连接部及接触部。接地件插入绝缘本体与嵌入体之间,借接触部与接地杆连接。遮蔽体的突片与接触部抵接,以于遮蔽体、接地件、接地杆及编织之间形成一接地通路。
文档编号H01R12/24GK1333585SQ0013231
公开日2002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6日
发明者柯作锦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