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结合及其结合方法

文档序号:693894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结合及其结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揭示了一种具有与端子的接触尾部共面的接地尾部的电连接器,本发明又揭示了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之结合,本发明还揭示了电连接器结合到印刷电路板的方法。
用于传送高速信号的内电路连接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不同的应用下,人们最关注的是接地-信号-接地的配置方式,而实现内电路连接系统的方法一般有跨板式和垂直装配式。
美国专利第5,199,885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如图5与图6所示,这种电连接器包括两排在其间形成接纳电路板12的空间的端子10,这些端子10与成型于电路板12上的导电片14相抵接从而建立电连接器与电路板12间的电性连接。电路板12在靠近其侧边18一定距离处开有多个通孔16,各通孔内皆具有内镀层以与电路板的接地路 电性连接,电连接器具有多个接地端子20,这些接地端子20位于端子10间的空间内并延伸穿过电路板12的侧边18而与相应通孔相交并且电性接触在该内镀层上,通过这种方式使接地端子20得以在电路板上接地。
这种电连接器通过利用接地端子20与相应通孔16的内镀层相抵接来建立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接地连接。由于通孔16靠近电路板12的侧边18设置,因此必须在电连接器与电路板连接之前在通孔16和侧边18上切出桥接用的狭缝。而且,通过狭缝使接地端子20与电路板12的通孔16相连接的过程相当复杂。此外,为了获得接地端子插入时所需的狭缝必须在电路板12的侧边18上进行预加工,从而会使组装总成本上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且成本低廉的电连接器,这种电连接器具有以跨置安装的方式配置的接触端子和接地尾部以易于连接在印刷电路板上。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可跨置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以及一种上、下表面皆具有电路垫片的印刷电路板从而可实现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结合。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保证可靠信号传送的前提下使电连接器结合到印刷电路板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有模铸成型的金属本体与一对插组于本体内的端子插件。每一个端子插件包括第一端子内组件与第二端子内组件,以及一个夹置于第一及第二端子内组件间的接地件,每一个第一及第二端子内组件均有多个信号端子通过插入式射出成型而组固其中,信号端子彼此相向以便电路板安装于其间,各接地件彼此水平对齐且每一个接地件均形成伸出本体之外的多个接地尾部,这些接地尾部交替地向上及向下弯曲从而形成跨置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空间,且这些接地尾部与各信号端子接触尾部共面。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皆具有多个信号垫片与接地垫片,此印刷电路板具有连接上、下表面的侧边,电连接器跨接于电路板的侧边上,使端子尾部与接地尾部抵接在印刷电路板的上、下表面上并分别与信号垫片及接地垫片相接触,利用两次加热冷却印刷电路板上、下表面的信号垫片和接地垫片上的锡膏来实现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结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电连接器的接触端子和接地件的接地尾部以跨置安装的方式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上,同时提供一种两次加热冷却锡膏的方法实现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结合,从而既简化了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又保证了可靠信号传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沿图1II-II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安装组合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图3中圆圈所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配对阻抗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安装组合的局部构造剖视立体图。
图6是现有技术的配对阻抗连接器及印刷电路板与安装在另一基板上的互补连接器对接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包括模铸成型的金属本体10和组合于金属本体10内的一对端子插件40,以及多个依插入式射出成型方式组于端子插件40内的信号端子20。
本体10包括一个长形主体11,该长形主体11内有两个相互分离且对齐成排的第一腔15以及两个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一腔15相连的第二腔17。第一腔15分别容纳并抵接一个端子插件40。而每一个端子插件40包括相迭在一起的第一及第二端子内组件401、402,每一个端子内组件401、402设有多个通过插入式射出成型组于其中的信号端子20,接地件30夹持于两个端子内组件401、402之间。主体11的后表面113开有多个凹槽19,且每一个凹槽的内表面凸出有一个扣部41。
一对紧邻第二腔17的上、下侧面用于定位信号端子20的绝缘定位件43,此绝缘定位件分别装入每一个第二腔17内。每一个定位件43在其前端部形成L形弯部431,从而形成开口向后朝向第一腔15的空孔433。
主体11的后表面113的两相对端向后凸伸出一对固持装置13。每一个固持装置13包括基体131和垂直于基体131的三角形支撑板133。一对肩部137沿基体131的相对侧纵向伸出,当连接器1与印刷电路板2相连接时,肩部137用于抵靠印刷电路板2下表面54,较佳情形是在每一个固持装置13的肩部137之间设有第一圆形通孔132。
在完成组接的电连接器中,信号端子20排列成两排并彼此面对以与收容其间的印刷电路板2电性连接。各信号端子20都具有长形梁21,此长形梁具有接触部23与接触尾部25,其中接触部23延伸至第二腔17并形成向外弯曲的尖端231,而接触尾部25则延伸至主体11的后表面113外并形成可接至电路板2的凸起末端。
当每一个第一及第二端子内组件401、402迭置在一起时,接地件30夹持于其间的隙缝47中。在电连接器1中,各接地件30相互水平对齐且分别具有伸出本体10外的接地尾部31,这些接地尾部31交替地上、下弯曲从而形成用以容纳印刷电路板2的空间。每一个接地尾部31的外形为L形且具有平行于插入的印刷电路板2表面方向并与接触尾部25共面的末端。每一个接地尾部31的近侧末端垂直弯向接地件30的板面,从而使接地尾部31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
每一个端子插件40分别组接在第一腔15内,然后扣部41向内变形以将端子插件40锁入本体10之中。各信号端子20的尖端231伸入相应的定位件43的空孔433内并抵接在弯部431上。
如图3、4所示,印刷电路板2包括其上形成有信号垫片55、接地垫片57在内的导电路 的上表面52与下表面54。印刷电路板2的侧边56连接上表面52与下表面54,该侧边上开有一对用于分别锁定固持装置13的支撑板133的狭槽51。一对第二通孔53邻接着侧边56设置以与本体10上的第一通孔132相对应,可通过螺纹装置将电连接器1与印刷电路板2相连接。
在连接器1与印刷电路板2组接之前,将锡膏涂覆在印刷电路板2的信号垫片55和接地垫片57上,然后经过加热冷却从而在信号垫片55和接地垫片57上固化成锡球或锡块,接着将印刷电路板2插入两排信号端子20与接地尾部31之间,使接触尾部25与相应的信号垫片55接触并使接地尾部31与相应的接地垫片57接触,从而使接地件30跨接安置在印刷电路板2的侧边56之上。然后使锡球再经过加热冷却并接着固化使接触尾部25与信号垫片55之间及接地尾部31与接地垫片57之间得以连接。
尽管在连接器1安装到印刷电路板2上时,接触尾部25擦过接地垫片57以到达预定的信号垫片55处,然而在接地垫片57上的锡膏并来被去除,这是因为锡膏已再次成型为锡球或锡块并稳固连在接地垫片57上而非仅是易被刮去的锡膏,由于锡膏在电连接器1配接至电路板2之前已经过适当稳固,故在接地件30与接地垫片57之间能达成可靠连接。
这种利用焊接使电连接器1跨置安装至印刷电路板2的作法,使现有技术中相关的加工印刷电路板2的侧边56的步骤得以省略。此外,信号端子20和接地件30的端子间距非常小,将产生焊接困难问题,但可通过两次加热冷却锡膏来解决此难题。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上、下表面皆具有信号垫片与接地垫片的印刷电路板上,主要包括金属本体、端子插件和接地件,其中模铸成型的金属本体内部具有空腔,空腔内固持着端子插件,端子插件包括第一端子内组件和第二端子内组件,第一端子内组件具有多个适于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上表面的信号垫片的信号端子,各信号端子皆具有向后延伸的接触尾部,第二端子内组件具有多个适于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下表面的信号垫片的信号端子,各信号端子皆具有向后延伸的接触尾部,接地件配置于第一及第二端子内组件之间,其特征是接地件具有多个与信号端子的接触尾部共面且向后延伸出本体之外的接地尾部,这些接地尾部相对接地件所处的平面交替地错位设置并排列成上、下两排从而形成容纳印刷电路板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是信号端子的接触尾部与接地件的接地尾部按照自前至后的顺序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是信号端子彼此相向排列成两排以便跨置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
4.一种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之结合,其中印刷电路板的上、下表面皆具有信号垫片与接地垫片,电连接器跨置安装于电路板的侧边上,此电连接器包括至少具有一个贯通空腔的模铸成型的金属本体,此本体的空腔内固持着端子插件,该端子插件包括分别收容在第一及第二端子内组件中的多个信号端子,每一个信号端子包括自其一端延伸以跨置安装于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上、下表面的信号垫片相连接的接触尾部,接地件夹置于第一端子内组件与第二端子内组件之间,其特征是该接地件具有多个与信号端子的接触尾部共面且延伸出本体外的接地尾部,这此接地尾部相对接地件所处的平面交替地错位设置并排列成上、下两排从而使其能跨置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并与印刷电路板上、下表面的接地垫片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之结合,其特征是电连接器本体的后表面的两相对端分别向后伸出一对固持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之结合,其特征是固持装置包括基体和垂直于基体的三角形支撑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之结合,其特征是沿固持装置的基体相对侧边纵向延伸出一对肩部,这对肩部在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连接时抵靠于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之结合,其特征是印刷电路板的侧边具有一对贯穿其上、下表面且用于接纳固持装置的支撑板的狭槽。
9.一种将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结合的方法,其中印刷电路板的上、下表面皆具有信号垫片与接地垫片,而电连接器具有向后延伸出接触尾部的信号端子以及向后延伸出与接触尾部共面的接地尾部的接地件,其特征是(1)涂覆一层锡膏于印刷电路板的信号垫片及接地垫片上;(2)加热该锡膏然后冷却使其固化,从而在信号垫片及接地垫片上形成锡球或锡块;(3)将电连接器安装到印刷电路板的侧边上,使信号端子的接触尾部和接地件的接地尾部分别与信号垫片及接地垫片上相应的锡球或锡块对齐;(4)加热锡球或锡块然后冷却使其固化从而使接触尾部和接地尾部分别与信号垫片及接地垫片焊接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结合的方法,其特征是信号端子的接触尾部排列成上、下两排。
全文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金属本体、插组于本体内的端子插件和接地件,其中端子插件中的信号端子的接触尾部与接地件的接地尾部共面,且接触尾部和接地尾部跨置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使信号端子的接触尾部和接地件的接地尾部分别与印刷电路板上、下表面的信号垫片及接地垫片相连接,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结合通过两次加热冷却信号垫片和接地垫片上的锡膏来达成,从而既保证了可靠的信号传输,又简化了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结合。
文档编号H01R12/18GK1338798SQ00136549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6日
发明者约翰·D·崔默尔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