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607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端子的结构,尤其是一种简化端子结构,并能保护铅极与接条间以及圆柱状接头与薄片状端子间不易断裂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
一般蓄电池为了应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以及电池端子形状为图8所示的凸柱状,因而电池端子必须利用各式各样的转接头来连接电池与接线电路,一般均利用在蓄电池的端子上连接一转接头来使电池与外接电路能有效、快速地连接并简化转接头结构。或者将一转接端子套接在电池薄片状端子上,并隐藏在中盖释放阀中,其主要是该转接端子具有一薄片状并且具有圆接孔的端子,以使外接线可穿过该圆接孔端子连接,这是属于另一种端子结构的改进。由上述端子或转接头的技术手段可知,由于长久以来蓄电池的端子是圆柱状的接头,因此在未改变端子接头的构造或形状前,使用转接头是唯一可行的较佳方式。目前有一种较适用于机车或玩具等的蓄电池,突破了以往的电池端子模式,是将蓄电池端子制成薄片状端子,以方便与接线转动连接,一般电池是在铅板上端将各电解室的同极性铅板以接条相连接,而将位于电池两侧的铅板再转动连接一圆柱状接头,突出在电池外部,以使分别与外部线路连接。但是由于接条与电解液太靠近,致使电解室内的反应常造成铅板与接条间以及圆柱状接头与薄片状端子间不能妥善保护而容易腐蚀断裂,使电池寿命减短。同时为了配合蓄电池的体积变小,使端子的设计将会影响到线路的规划及电池室空间的利用,这也是现有的技术中所未曾考虑到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子电池端的改进结构,使之能妥善地保护铅板与接条间以及圆柱状接头与薄片状端子间不易折裂,并且可简化电池端子的连接结构,使之能弹性规划线路及电池室空间。另外还可在蓄电池过充可过度膨胀以及产生瞬间大电流时,能有效保护蓄电池,使之不致受损。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在一种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中,包括有一电池盖及一用以与电池盖结合的电池槽,电池槽包括至少一个电解室,电解室内具有正、负极板,正、负极板之间以一个隔离材料分离,电解室中注入电解液。在正、负极板顶端均具有一接脚,该等正极板的接脚间以及该等负极板的接脚间以一接条连接,并且两接条均包覆有一树脂。两接条分别转动连接一薄片状端子外露在蓄电池外,形成正、负极薄板端子。正、负极端子可位于电池同侧或异侧。蓄电池的正、负极端子之间可转动设置一保险丝。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极板的顶端设置有接脚,该接脚与接条的设计可使接条远离电解液,并且用树脂包覆接条至与接脚连接处,可减少腐蚀的机会,保护铅板与接条间以及圆柱状接头与薄片状端子间不易受到反应气体的腐蚀,使之不易断裂,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外露的端子是薄片状端子,并且可以作同侧或异侧配置,因此不仅可简化电池端子的连接结构,还可弹性规划线路及电池室空间的利用。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保险丝的设计,可保护蓄电池不受过充或过度膨胀,以及瞬间大电流产生的损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的端子位于异侧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附加保险丝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剖视图图中,1蓄电池 10.电池盖 11.通气孔 12.导槽 20.电池槽21.电解室 211.第一电解室 212.第二电解室 213.第三电解室22.正极板 23.负极板 24.隔离材料 25.接脚 26.接条 261.接线27.树脂 28.凸出部 29.耳部 30.正极端子 31.负极端子 40.保险丝 42.接触端子请同时参阅图1、2、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分解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该蓄电池1包括有一电池盖10及一电池槽20,该电池槽20具有至少一个电解室21,如图2所示为三个电解室21,该电解室21可装置有至少一正极板22与至少一负极板23,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以一隔离材料24分离,正极板22可为二氧化铅板,而负极板23可为铅板,隔离材料24包括有耐酸性、耐氧化性强的绝缘材料组成有微孔组织的隔层,以及防止正极活性物质脱落及防止隔层氧化腐蚀的耐酸性碱玻璃纤维席。电解室21中注入电解液如稀硫酸供参与反应。
正、负极板22、23顶端均具有一接脚25,并且该等正极板22的接脚25间以及该等负极板23的接脚25间以一接条26连接,且该两接条26均包覆有一树脂27,两接条26分别转动连接一薄片状端子外露于蓄电池外,形成正、负极端子30、31。接脚25突出于电池槽20顶端,并以接条26连接成一直线的设计可使接条26远离电解液,以及利用树脂27包覆接条26至与接脚25连接处,可减少腐蚀断裂,保护电池,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外露的端子是薄片状端子,因此除简化电池端子连接结构,还可弹性规划线路及电池室空间。该二接条26相互平行。
为使正、负端子30、31位于同侧,如本实施例图3所示,该电池槽20为单数电解室21,例如有三个电解室21。电解室21一般为三片极板22及23,其间以隔离材料24隔离。若第一电解室211为正极板22居中而两侧为负极板23,则第二电解室212的中间为负极板23而两侧为正极板22,类推第三电解室213则为正极板22居中而负极板23位于两侧。因此将前二个电解室211、212的正极板22(第一个电解室211居中的正极板22与第二电解室212两侧的正极板22)以接条26连接后,便以一接线261与第三电解室213居中的正极板22相反端连接,因为第一电解室211的居中正极板22所连接的为正极板端子30,所以为使负极端子23在同侧,则必须将前二个电解室211、212的负极板23(第一个电解室211两侧的负极板23与第二电解室212居中的负极板23)及第三电解室213前侧负极板23以接条26连接后,并使第三电解室213两侧的负极板23于相反端连接一起,并在此形成一负极端子31,而与正极端子30达到同侧的之的。
在电池盖10的内部中央设有数个通气孔11,且为使突出于电池槽20并包覆在树脂27内的接脚25及接条26能密封在电池盖10内,在通气孔11两侧设有导槽12以装置树脂27与接条26,在电池盖10的一侧边具有两凸部28,同时在电池槽20的顶端相对于电池盖10的凸出部28设有一组耳部29,以使正、负极端子30、31可由此延伸出蓄电池1外部。由图1~3可看出正、负极端子30、31是位于同侧,可方便单一出口的电池室使用,电路的线路规划则采用同方向的连接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4、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的端子位于异侧示意图及端子位于异侧剖视示意图,为了配合正、负极端子30、31位于蓄电池异侧的结构设计,该等正极板22以接条26将正极板22上的接脚25连接在一起,同样,该等负极板23也以接条26将负极板23上的接脚25连接在一起,并将其包覆树脂27,然后该两接条26分别转动连接一薄片状端子外露于蓄电池外的异侧,形成正、负极端子30、31。这样将可使蓄电池1使用在穿透式的电池室中,而且电路的线路规划或采取双方向的连接方式。
为使正、负端子30、31位于异侧,如本实施例图5所示,电池槽20为单数电解室21,例如有三个电解室21。电解室21一般为三片极板22及23,其间以隔离材料24隔离。若第一电解室211为正极板22居中而两侧为负极板23,则第二电解室212的中间为负极板23而两侧为正极板22,类推第三电解室213则为正极板22居中而负极板22位于两侧。因此将三个电解室211、212、213的正极板22以接条26连接后,即可形成一正极端子30。为使负极端子31在异侧,则必须将三个电解室211、212、213的负极板23以接条26连接后,即可形成一负极端子31,由于正、负极接条26在电池槽20两侧,因此负极端子31与正极端子30可达到异侧的目的。
请同时参阅图6、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的加保险丝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为保护电池不受过充或过度膨胀,及瞬间大电流产生的损坏,蓄电池1可转动设置一保险丝40在正、负极端子30、31之间。如图6所示,该电池槽20顶端设有一置放保险丝40的长槽,且在其内具有与正、负极板22、23顶端连接在一起的正、负极接条26连接的接触端子42,以使保险丝40置放在长槽内时,能与接触端子42接触导通。
本实用新型利用接条连接各同性极板,保护铅板与接条间以及圆柱状接头与薄片状端子间不易受到反应气体的腐蚀而产生断裂,且由于端子的简化以及作同侧或异侧配置,可简化电池端子的连接结构,并可弹性的规划线路与电池室空间的利用。本实用新型利用转动设置保险丝的设计,使蓄电池过充或过度膨胀,及瞬间大电流产生时,能保护蓄电池不致受损。
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包括一电池盖(10)及一用以与电池盖(10)结合的电池槽(20),电池槽包括至少一个电解室,电解室内具有正、负极板,正、负极板之间以一隔离材料(24)分离,电解室中注入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在正、负电极板的顶端均具有一接脚(25),以供正极板间或负极板间以一接条(26)彼此相互连接,该两接条(26)均包覆有一树脂,(27),两接条(26)分别转动连接一薄片状端子外露在蓄电池外,形成正、负极薄板端子(30)、(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负极薄板端子(30)、(31)位于蓄电池(1)的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池槽(20)包括一第一电解室(211)、一第二电解室(212)及一第三电解室(213),第一与第二电解室的正极板以接条连接后,便以一接线连接第三电解室居中的正极板,形成正极端子,而将第一及第二电解室的负极板及第三电解室前侧负极板以接条连接后,使第三电解室两侧的负极板于相反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负极端子(31),并与正极端子(30)位于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负极薄板端子(30)、(31)位于蓄电池(1)的异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池槽(20)包括一第一电解室(211)、一第二电解室(212)及一第三电解室(213),将该三个电解室的正极板(22)以接条(26)连接后,即可形成一正极端子(30),而将该三个电解室的负极板(23)以接条(26)连接后,即可形成一负极端子(31),使负极端子(31)与正极端子(30)位于异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接条(26)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正极板(22)为二氧化铅板,负极板(23)为铅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隔离材料(24)包括有耐酸性、耐氧化性强的绝缘材料组成的有微孔组织的隔层,以及防止正极活性物质脱落及防止隔层氧化腐蚀的耐酸碱性玻璃纤维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电解室(21)中注入的电解液为稀硫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池盖(10)上设有若干个通气孔(1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通气孔(11)两侧设有导槽(12),以置放树脂(27)及接条(26)。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池盖(10)的一侧,具有两个凸出部(28),并在电池槽(20)的顶端相对于电池盖(10)的凸出部(28)设有一组耳部(29),以使正、负极端子(30)、(31)由此延伸出蓄电池(1)的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可在蓄电池(1)的正、负极端子(30)、(31)之间转动设置一保险丝(4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池槽(20)顶端设置有一置放保险丝(40)的长槽,在长槽内具有与正、负极板(22)、(23)顶端所连接在一起的正、负极接条(26)连接的接触端子(42),以使保险丝置放在长槽内时,能与接触端子(42)接触导通。
专利摘要一种蓄电池端子的改进结构,具有一电池盖及一电池槽,电池槽内有至少一个电解室,内装正、负极板,之间有隔离材料分离。在正、负极板顶端均有接脚,同性极板的接脚间以接条连接。两接条分别转动连接一薄片状端子外露在电池外,形成正、负极端子,接脚与接条的设计可使接条远离电解液,并利用树脂包覆接条,使之减少腐蚀机会,提高电池寿命。外露端子为薄片状端子,可简化端子连接结构,并可弹性规划线路及利用电池室空间。
文档编号H01M2/20GK2413393SQ00205990
公开日2001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29日
发明者陈信光, 郑彩琴 申请人:陈信光, 郑彩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