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982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发光二极体作为发光源的发光装置。
习用的利用发光二极体作为发光源的发光装置,通常将发光二极体焊接在一块PC板上,该PC板上还安装有开关装置,控制电路的开或断,然后将整个PC板安装在固定座上,另外发光装置的灯壳部分为金属制成。该种结构的发光装置具有以下缺点1、PC板成本较高,增加整个产品的成本;2、发光二极体需要焊接在PC板上,工序较为复杂,容易增加废品率;3、需要固定座,既增加成本,又增加工序;4、金属制成的灯壳不透光,不具美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工艺简单且具特殊美感效果的发光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金属主体、灯壳、发光二极体、按钮、电池和后盖,其中金属主体为中空,其上有一通孔,用以容置按钮,其中金属主体内置一绝缘内芯,其上设置两互不连通的通孔,用以容置发光二极体一长一短的两管脚,长的管脚露出内芯,短的管脚不露出内芯,而在内芯外壁的适当位置开有凹槽,该凹槽可露出短的管脚,其上覆一三角弹片且正对按钮。
上述灯壳为透明体。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二极体不需要焊接在PC板上,只要插入塑料内芯即可,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工序,同时三角弹片代替了原来的开关装置,成本也较为低廉;如果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明的灯壳,则具有特殊的美感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芯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灯壳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灯壳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灯壳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金属主体1、灯壳2、内芯3、发光二极体4、三角弹片5、按钮6、电池7和后盖8组成。
其中金属主体1为一中空铜管,其一端套置灯壳2,另一端设内螺纹11,与后盖8螺合,在管壁的适当位置开设小通孔12,用以没置按钮6。
灯壳2为塑料透明体,其中有一可容置发光二极体4的腔室21,其后端22可与金属主体1的一端紧密配合。灯壳2可以有其他几种造型,见图3、4和5。
内芯3用绝缘材料制成,其上开设两互不相通的条形槽31、32,用以容置发光二极体4的两管脚,另在内芯3外壁的适当位置开设凹槽33,该凹槽33可露出其中的一只管脚,其上覆一三角弹片5且正对按钮,见图2。上述的条形槽亦可为通孔。
后盖8内焊接一压簧81,后盖8上设有与金属主体1适配的螺纹82,后盖8的尾部还套有吊环83。
发光二极体4的两管脚一长一短,将两管脚插入内芯3的条形槽31、32中,短的管脚不露出内芯3,只在凹槽33处露出,其上覆一三角弹片5,长的管脚露出内芯3并与其下设置的电池7接触。将灯壳2安装在金属主体1上,依次在金属主体1内装入安装好的内芯3、三角弹片5、按钮6和电池7,最后拧上后盖8。使用时,按下按钮6,三角弹片5抵触金属主体1和发光二极体4的一个管脚形成回路,发光装置发光。
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装置,包括金属主体、灯壳、发光二极体、按钮、电池和后盖,其中金属主体为中空,其上有一通孔,用以容置按钮,其特征在于金属主体内置一绝缘内芯,其上设置两互不连通的通孔,用以容置发光二极体一长一短的两管脚,长的管脚露出内芯,短的管脚不露出内芯,而在内芯外壁的适当位置开有凹槽,该凹槽可露出短的管脚,其上覆一三角弹片且正对按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灯壳为透明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金属主体、灯壳、后盖、按钮、电池和发光二极体,其中金属主体为中空,其上有一通孔,用以容置按钮,金属主体内置一绝缘内芯,其上设置两互不连通的通孔,用以容置发光二极体的两管脚,在内芯外壁的适当位置开有凹槽,该凹槽可露出一只管脚,其上覆一三角弹片且正对按钮,采用上述结构后,不需要焊接和PC板,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H01L33/00GK2452136SQ0025558
公开日2001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9日
发明者欧阳伟 申请人:欧阳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