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440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尤指一种壳体分离式设计、制造组装简易且具较佳遮蔽效果的线缆连接器组合。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如美国专利申请第09/196,859号,其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该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一具有若干与相应端子连接的导线的线缆。用于包覆导线的绝缘盖整体射出成型于绝缘本体的外围。但是,这种在绝缘本体外整体射出成型绝缘盖的技术手段因制程复杂而导致组装工时增加,且成本亦不易降低,从而不适合大量生产。因此,需要一种改良的线缆连接器组合来克服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一对分离壳体以改善连接器遮蔽效果的线缆连接器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包覆有若干可与相应端子相连接的导线的线缆、包覆于线缆外的防电磁干扰的遮蔽壳体、预先成型之后盖,以及一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遮蔽壳体及后盖上,且可将它们锁固在一起的锁固装置。遮蔽壳体及后盖可把绝缘本体、遮蔽壳体及后盖组装在一起。绝缘本体包括一挡块及形成于挡块前表面的若干套管。延伸穿过每一套管及挡块设有收容通道,以收容相应的端子。预先成型之后盖在其前表面设有一开口,以从后盖之后端收容线缆。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改善线缆连接器组合的遮蔽效果,还可以降低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生产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部分组合图。
图4为图1的组合图。
图5为图4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8为图6的部分组合图。
图9为图6的组合图。
图10为图9沿B-B线方向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合100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若干导电端子20、线缆30、防电磁干扰的遮蔽壳体50、预先成型之后盖60,以及分别形成于绝缘本体10、遮蔽壳体50及后盖60上,用以将绝缘本体10、遮蔽壳体50及后盖60相互锁固在一起的锁固装置。其中线缆30包括有若干导线40(仅图示两导线),且每一导线与相应的端子20相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2,绝缘本体10包括一形成于其后端的矩形挡块11及若干套管14,其中若干套管14纵横排列于挡块11的前端面,于每一套管14内设有一沿挡块11延伸的收容通道142。挡块11的前端环绕挡块11的前缘设有一突缘12。该突缘12于其相对末端设有一对通孔126。上排最外侧的两个套管14都在上表面设有一键144,其可确保绝缘本体10的套管14与匹配的连接器(未图示)的相应结构准确对接。
每一端子20呈矩形管状,包括一对邻近前端且可与绝缘本体10的相应收容通道142的内侧壁相组接的弹片22。每一端子20后端的套圈26用于紧固线缆30的导线40的外皮44,而位于弹片22和套圈26间的翼部24紧固并与线缆30的导线40的导电部42实现电性连接。
遮蔽壳体50呈一矩形,其包括末端用以紧固线缆30的套圈54。线缆30从遮蔽壳体50的末端伸入其中。线缆30的A段的导线40和固持于其上的端子20一起伸出遮蔽壳体50的前部52。
后盖60包括前表面61、设于前表面61的开口62及位于其后端的保护罩66。线缆30的B段穿过保护罩66,而线缆30的C段则伸入开口62。保护罩66可防止线缆30的B段在扭转及拉扯时因应力集中而断裂。后盖60进一步从其后端到前表面61延伸设有一对固持孔68。
第一实施例的锁固装置包括绝缘本体10的挡块11后端的一凹槽114、遮蔽壳体50前端的前部52、绝缘本体10的挡块11的上下内表面上的一对凹槽112及分别在开口62的上下表面形成的一对肋部64。
线缆连接器组合100进一步包括一对螺栓70,以确保该线缆连接器组合100与匹配连接器间的可靠连接。
请参阅图3,在组装过程中,端子20先从挡块11之后端组入绝缘本体10的相应的收容通道142内,每一端子20的弹片22与每一相应收容通道142的内侧壁相组接。遮蔽壳体50的前部52与绝缘本体10的挡块11的凹槽114相接合。遮蔽壳体50的套圈54用来紧固线缆30以形成一应力缓冲体,以防止线缆30的A段转动及前后移动。一对螺栓70插入后盖60的固持孔内。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绝缘本体10的挡块11和遮蔽壳体50随后一起置入后盖60的开口62内,借助后盖60的一对肋部64和相应的绝缘本体10的一对凹槽112相接合而将绝缘本体10和遮蔽壳体50一起组装到后盖60上。同时,螺栓70的前端延伸通过绝缘本体10的通孔126以与匹配连接器接合。
请参阅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合100’,其中绝缘本体10’包括一挡块11’及纵横排列于挡块11’的前表面的若干套管14’。
遮蔽壳体50’包括一可导电的前壳体52’及一可导电之后壳体54’。前壳体52’包括一于其前端形成的突缘522’及设于后端的开口524’。于突缘522’的相对两侧开设有一对通孔5222’。后壳体54’包括一于其前端形成的突缘542’及设于后端的套圈544’。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锁固装置包括两对第一肋部112’、两对舌键526’、两对凹槽528’及两对第二肋部64’。其中该两对第一肋部112’分别形成于绝缘本体10’的挡块11’的四个外表面上,两对舌键526’由前壳体52’的四个侧壁525’冲压而成,两对凹槽528’当舌键526’延伸远离前壳体52’的四侧壁时,由舌键526’所界定,两对第二肋部64’分别形成于后盖60’的开口62’的四个内表面。
请参阅图8,在组装过程中,后壳体54’从前壳体52’的前端面穿过开口524,插入前壳体52’内,直到突缘542’之后表面抵靠至前壳体52’后部突缘(未图示)的前表面,上述突缘的周长与开口的周长相同。线缆30’经套圈544’延伸穿过后壳体54’和前壳体52’。组于线缆30’导线40’的若干端子20’随后组入绝缘本体10’的套管14’内。绝缘本体10’从前壳体52’的前端组入前壳体52’内,直到挡块11’的第一肋部112’滑过并抵靠于前壳体52’的舌键526’上。然后,后壳体54’的套圈544’紧固线缆30’。
请参阅图9及图10,后盖60’的第二肋部64’相应地收容于前壳体52’的凹槽528’内,且后盖60’的前表面61’抵靠于前壳体52’的突缘522’,借此将后盖60’、前壳体52’及绝缘本体10’组装在一起。同时,螺栓70’的前端延伸穿过前壳体52’的通孔5222’与匹配连接器相接合。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线缆及电连接器,其中线缆包括若干导线,电连接器连接于线缆的末端,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绝缘盖、前壳体及后壳体,其中绝缘本体收容有若干端子,绝缘盖除了连接器前端对接部,该绝缘盖整个包覆于连接器上,其特征在于前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一部分外,且进一步逐步向外延伸出绝缘盖,上述前壳体与绝缘盖和绝缘本体相互锁固,后壳体位于前壳体后面,围绕于线缆且与前壳体及绝缘本体相互固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前壳体包括一于其前端形成的突缘及一设于其后端的开口,后壳体包括于其前端形成的突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于绝缘本体挡块外表面设有若干对第一肋部,于前壳体侧壁冲压得到若干对舌键,绝缘本体的挡块插入前壳体,直到第一肋部滑过前壳体的舌键并与的相抵靠,借此将绝缘本体组装于前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于前壳体的侧壁并由舌键所界定设有若干对凹槽,于后盖开口内表面设有若干对第二肋部,后盖的第二肋部收容于前壳体的凹槽内,借此将后盖组于前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后壳体进一步包括一套圈,该套圈紧固于线缆以形成一应力缓冲体,以防止线缆的转动及前后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上排最外侧的两个套管各自于上表面设有一键,该键可确保套管与匹配连接器的正确对接。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包覆有若干可与相应端子相连接的导线的线缆、包覆于线缆外的防电磁干扰的遮蔽壳体、预先成型之后盖,以及一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遮蔽壳体及后盖上,且可将它们锁固在一起的锁固装置。遮蔽壳体及后盖可把绝缘本体、遮蔽壳体及后盖组装在一起。绝缘本体包括一挡块及形成于挡块前表面的若干套管。预先成型之后盖在它前表面设有一开口,以从后盖之后端收容线缆。
文档编号H01R13/658GK2462560SQ0026558
公开日2001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3日
发明者戴维德·作锦·柯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