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的制造方法及组装成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044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锂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的制造方法及组装成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及制作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锂电池及其中活性物质载体的制作方法及组装成的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当今科技含量很高用途广泛的新一代电池。它体积比能量、质量比能量高,可充且无污染,具备了当前电池工业发展的三大优势,被人们称之为“最有前途的化学电源”。锂电池主要应用在笔记本电脑、数位数据机、移动电话、摄录像机、数码相机、迷你光碟机、掌上型终端机等方面,而大容量锂电池则主要应用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家庭储备电源等方面。
目前,在锂电池的生产工艺中,通常是把正极或负极活性物质、导电添加剂、粘结剂在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浆料。将所得到的浆料通过辊涂、刮涂等方式在金属箔基材上敷上一层活性物质。成型后的载有正极或负极活性物质的片材经碾压、分切后形成锂电池的正极或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例如专利号为00227555.4,名称为《薄型锂离子电池》所描述的,把钴酸锂、导电剂、粘结剂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并进行搅拌以形成可以涂覆的正极浆料。把此正极浆料在刮涂机上负载在金属箔Al上,经过干燥、剪切形成正极活性物质载体。而负极活性物质载体所采用的工艺也类似。工艺过程中通常含有一个溶剂蒸发的工序,此工序造成锂电池正极活性物质载体、负极活性物质载体的生产效率低下,且载体的厚度控制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提高锂电池活性物质载体成型工艺的生产效率、过程控制简单的锂离子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的制造方法及组装成的锂电池。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锂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把能够提供能量的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与导电添加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用以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溶剂在100~220℃混合均匀,冷却、粉碎后,经挤出机挤出成片材;(2)在上述挤出的两层负载有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的片材中间热压上金属基材后,即形成锂电池中的活性物质载体;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55~94∶5~1∶40~5;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55~95∶5~0∶40~5;所述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溶剂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比率为0.1∶1~100∶1;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分子量至少为150万。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LiCoO2、LiNixCo1-xO2、LiMn2O4、LiFePO4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天然石墨、中间相沥青基碳小球、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焦炭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溶剂为石蜡油、萘烷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金属基材为铜箔、铜网、铝箔、铝网、镍网中的任一种。
一种锂电池,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中设置有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由上述方法制备的正极活性物质载体和负极活性物质载体、分离正负极载体的隔膜,所述电芯中设置有电解液。
所述隔膜为PE单层多孔膜、PP/PE/PP三层多孔膜、PP单层多孔膜、PVDF多孔膜中的任一种。
所述电解液为非水溶剂和导电盐的混合物。
所述非水溶剂为EC、DEC、DMC、EMC、VC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电盐为LiPF6、LiAsF6、LiClO4、LiCF3SO3中的至少一种。
把能够提供能量的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导电添加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用以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溶剂在高温下混合均匀,冷却粉碎后经挤出机挤出成片材。在两层片材中间热压上金属基材后形成锂电池中的活性物质载体。正极活性物质载体、负极活性物质载体、隔膜经卷绕或叠层后形成电芯,电芯经过萃取、装壳、干燥、注液、化成工序后形成具有一定能量的锂电池。
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制备锂电池活性物质载体时,由于采用挤出成型的方法,使得锂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成型的控制简单。而且工艺过程中没有溶剂蒸发的工序,生产效率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公开的锂电池活性物质载体的制造方法,把能够提供能量的正极或负极活性物质、导电添加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用以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溶剂在高温下混合均匀,冷却粉碎后经挤出机挤出成片材。在两层片材的中间热压上金属基材后形成锂电池中的活性物质载体。
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包括LiCoO2、LiNixCo1-xO2、LiMn2O4、LiFePO4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或它们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分子量至少要超过150万。加入能够在高温下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溶剂,优选为石蜡油、萘烷两种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或它们之间的混合物。通常可以选择乙炔黑、导电碳黑、石墨作为导电添加剂。混合物中各种材料之间的配比可以变化的范围为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55~94∶5~1∶40~5。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超过40%,则由于活性物质载体中正极活性物质少而使得所组装的锂电池能量密度减少;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低于5%,则由于活性物质载体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减少,使得活性物质载体成型性能大大减弱。然后往其中加入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溶剂,溶剂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比率为0.1∶1~100∶1。
按照上述配比的混合物高温混合过程,包括通过密炼机、塑炼机、双螺杆挤出机、往复式单螺杆挤出机等机械来进行。优先选取密炼机和塑炼机来进行各种原材料之间的混合。而混合物经混合均匀,冷却粉碎后在挤出机中挤出片材,挤出机包括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经挤出机挤出带有活性物质的片材,经压光辊压光、冷却后可以牵引成卷材,也可以自动分切成具有一定尺寸的片材大小,片材的厚度可以很方便地在0.1~1mm之间变动。在两片挤出后的片材中间放入金属基材,金属基材为铜箔、铜网、铝箔、铝网、镍网中的任一种,优先选取金属铝网,经过高温热压辊后使金属基材引入两个片材中,形成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载体。金属基材的引入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间断进行。
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天然石墨、MCMB(中间相沥青基碳小球)、MPCF(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焦炭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或它们中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分子量至少要超过150万。加入能够在高温下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溶剂,优选为石蜡油、萘烷两种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或它们之间的混合物。所述的导电添加剂,在负极活性物质载体中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这些添加剂可选择乙炔黑、导电碳黑、石墨等材料中一种。混合物中各种材料之间的配比可以变化的范围为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55~95∶5~0∶40~5。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超过40%,则由于活性物质载体中负极活性物质少使得所组装的锂电池能量密度减少,而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低于5%,则由于活性物质载体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减少,使得活性物质载体成型性能大大减弱。然后往其中加入可以在高温下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溶剂,溶剂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比率为0.1∶1~100∶1。
按照上述配比的混合物高温混合过程,包括通过密炼机、塑炼机、双螺杆挤出机、往复式单螺杆挤出机等机械来进行。优先选取密炼机和塑炼机来进行各种原材料之间的混合。而混合物经混合均匀,冷却粉碎后在挤出机中挤出片材,挤出机包括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经挤出机挤出带有活性物质的片材,经压光辊压光、冷却后可以牵引成卷材,也可以自动分切成具有一定尺寸的片材大小,片材的厚度可以很方便地在0.1~1mm之间变动。在两片挤出后的片材中间放入金属基材,金属基材为铜箔、铜网、铝箔、铝网、镍网中的任一种,优先选取金属铜网,经过高温热压辊后使金属基材引入两个片材中,形成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载体。金属基材的引入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间断进行。
把正极活性物质载体、负极活性物质载体、分离正负极载体的隔膜卷绕一起,也可以按照叠片方式形成锂电池电芯。所使用的隔膜可以包括PE单层多孔膜、PP/PE/PP三层多孔膜、PP单层多孔膜、PVDF多孔膜材料中一种。为使电芯中存在的非活性溶剂除掉,可以使用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溶剂中的一种,或它们之中的混合物,进行萃取工艺而得到。
经除掉非活性溶剂的电芯装入电芯外壳,其可以是不锈钢外壳、镀镍钢壳、金属铝壳、以及铝塑软包装外壳等其中一种。对电芯进行干燥后,往其中注入电解液。电解液是非水溶剂和导电盐的混合物。非水溶剂包括EC、DEC、DMC、EMC、VC中的一种,或它们中的两种及两种以上混合物。而导电盐包括LiPF6、LiAsF6、LiClO4、LiCF3SO3中的一种,或它们中间的两种及两种以上混合物。注液好的电芯经封装后,经过化成等工序可形成具有一定容量的锂电池。
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实施例1正极活性物质,选用LiCoO2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分子量为350万。导电添加剂为石墨和乙炔黑混合物,其比率为2∶1。混合物中各种材料之间的配比为LiCoO2正极活性物质∶导电混合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87∶3∶10。然后往其中加入能够在高温下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溶剂为石蜡油。石蜡油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比率为5∶1。
高温混合是通过密炼机在170℃温度下进行的,然后混合物冷却粉碎后经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成片材,经压光辊压光、牵引后片材的厚度控制在0.1mm。分切成具有一定规格大小的片材,并在这样两片片材中间放入金属铝网,经过高温130℃热压辊后形成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载体。
实施例2正极活性物质,选用LiNixCo1-xO2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分子量为250万。导电添加剂为乙炔黑,混合物中各种材料之间的配比为LiCoO2正极活性物质∶乙炔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85∶5∶10。然后往其中加入能够在高温下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溶剂为萘烷。萘烷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比率为4∶1。
高温混合是通过密炼机在220℃温度下进行的,然后混合物冷却粉碎后经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成片材,经压光辊压光、牵引后片材的厚度控制在0.1mm以下。分切成具有一定规格大小的片材,并在这样两片片材中间放入金属铝网,经过高温130℃热压辊后形成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载体。
实施例3正极活性物质,选用LiMn2O4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分子量为350万。导电添加剂为导电碳黑。混合物中各种材料之间的配比为LiMnO2正极活性物质∶导电碳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88∶3∶9。然后往其中加入石蜡油,石蜡油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比率为5∶1。
高温混合是通过塑炼机在170℃温度下进行的,然后混合物冷却粉碎后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成片材,经压光辊压光、牵引后片材的厚度控制在0.1mm。分切成具有一定规格大小的片材,并在这样两片片材中间放入金属铝箔,经过高温130℃热压辊后形成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载体。
实施例4正极活性物质,选用LiFePO4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分子量为250万。导电添加剂为石墨,混合物中各种材料之间的配比为LiFePO4正极活性物质∶石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87∶3∶10。然后往其中加入石蜡油,石蜡油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比率为5∶1。
高温混合是通过密炼机在180℃温度下进行的,然后混合物冷却粉碎后经往复式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成片材,经压光辊压光、牵引后片材的厚度控制在0.1mm。分切成具有一定规格大小的片材,并在这样两片片材中间放入金属铝箔,经过高温130℃热压辊后形成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载体。
实施例5正极活性物质,选用LiCoO2、LiMn2O4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分子量为350万。采用导电添加剂为石墨和乙炔黑混合物。混合物中各种材料之间的配比为LiCoO2、和Li3MnO4正极活性物质∶导电混合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89∶3∶8。然后往其中加入石蜡油,石蜡油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比率为5∶1。
高温混合是通过塑炼机在180℃温度下进行的,然后混合物冷却粉碎后经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成片材,经压光辊压光、牵引后片材的厚度控制在0.1mm。分切成具有一定规格大小的片材,并在这样两片片材中间放入铝网,经过高温130℃热压辊后形成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载体。
制备负极活性物质载体实施例6负极活性物质,选用天然石墨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分子量为250万。混合物中各种材料之间的配比为天然石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87∶13。然后往其中加入石蜡油,石蜡油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比率为5∶1。
高温混合是通过密炼机在170℃温度下进行的,然后混合物冷却粉碎经单螺杆挤出机成片材,经压光辊压光、牵引后片材的厚度控制在0.1mm。分切成具有一定规格大小的片材,并在这样两片片材中间放入金属铜网,经过高温130℃热压辊后形成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载体。
实施例7负极活性物质,选用MCMB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分子量为350万。导电添加剂为乙炔黑,混合物中各种材料之间的配比为MCMB负极活性物质∶乙炔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87∶13。然后往其中加入能够在高温下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溶剂为萘烷,萘烷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比率为5∶1。
高温混合是通过塑炼机在180℃温度下进行的,然后混合物冷却粉碎经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成片材,经压光辊压光、牵引后片材的厚度控制在0.1mm。分切成具有一定规格大小的片材,并在这样两片片材中间放入金属铜网,经过高温130℃热压辊后形成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载体。
实施例8负极活性物质,选用MFPC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分子量为250万。导电添加剂为导电碳黑,混合物中各种材料之间的配比为MFPC负极活性物质∶导电碳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87∶13。然后往其中加入能够在高温下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溶剂为石蜡油和萘烷的混合物,石蜡油和萘烷的比率为2∶1,石蜡油和萘烷的混合物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比率为5∶1。
高温混合是通过密炼机在200℃温度下进行的,然后混合物冷却粉碎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成片材,经压光辊压光、牵引后片材的厚度控制在0.1mm。分切成具有一定规格大小的片材,并在这样两片片材中间放入铜网,经过高温130℃热压辊后形成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载体。
实施例9负极活性物质,选用焦碳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分子量为250万。导电添加剂为石墨,混合物中各种材料之间的配比为负极活性物质焦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87∶13。然后往其中加入能够在高温下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溶剂为石蜡油。石蜡油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比率为5∶1。
高温混合是通过密炼机在200℃温度下进行的,然后混合物冷却粉碎经单螺杆挤出机成片材,经压光辊压光、牵引后片材的厚度控制在0.15mm。分切成具有一定规格大小的片材,并在这样两片片材中间放入镍网,经过高温130℃热压辊后形成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载体。
实施例10负极活性物质,选用MCMB和MPCF的混合物(比率为2∶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分子量为350万。混合物中各种材料之间的配比为负极活性物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87∶13。然后往其中加入能够在高温下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溶剂为萘烷,萘烷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比率为5∶1。
高温混合是通过密炼机在170℃温度下进行的,然后混合物冷却粉碎经单螺杆挤出机成片材,经压光辊压光、牵引后片材的厚度控制在0.1mm以下。分切成具有一定规格大小的片材,并在这样两片片材中间放入金属铜箔,经过高温130℃热压辊后形成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载体。
锂电池的制备实施例11按照实施例1所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载体、和按照实施例6所形成的负极活性载体、分离正负极载体的隔膜卷绕一起形成锂电池电芯。所使用的隔膜为PE单层多孔膜。使用二氯甲烷萃取掉电芯中存在的非活性溶剂。
经除掉非活性溶剂的电芯装入电芯外壳,外壳为铝塑软包装材料。对电芯进行干燥后,往其中注入电解液,电解液是非水溶剂和导电盐的混合物。非水溶剂的组成为EC∶DEC∶DMC=1∶1∶1,而导电盐LiPF6的浓度为1Mol/1。注液好的电芯经封装后,经过化成等工序可形成具有一定容量的锂电池。
实施例12按照实施例2所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载体、和按照实施例7所形成的负极活性载体、分离正负极载体的隔膜卷绕一起形成锂电池电芯。所使用的隔膜为PP/PE/PP三层多孔膜。使用三氯甲烷萃取掉电芯中存在的非活性溶剂。
经除掉非活性溶剂的电芯装入电芯外壳,外壳为不锈钢材料。对电芯进行干燥后,往其中注入电解液,电解液是非水溶剂和导电盐的混合物。非水溶剂EC∶DEC∶EMC=1∶1∶1,而导电盐LiAsF6的浓度为1Mol/l。注液好的电芯经封装后,经过化成等工序可形成具有一定容量的锂电池。
实施例13按照实施例3所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载体、和按照实施例8所形成的负极活性载体、分离正负极载体的隔膜卷绕一起形成锂电池电芯。所使用的隔膜为PP单层多孔膜。使用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混合物(2∶1)萃取掉电芯中存在的非活性溶剂。
经除掉非活性溶剂的电芯装入电芯外壳,外壳为镀镍钢壳。对电芯进行干燥后,往其中注入电解液,电解液是非水溶剂和导电盐的混合物。非水溶剂为EC∶DEC∶DMC∶VC=1∶1∶0.8∶0.2,而导电盐LiClO4的浓度为1Mol/l。注液好的电芯经封装后,经过化成等工序可形成具有一定容量的锂电池。
实施例14按照实施例4所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载体、和按照实施例9所形成的负极活性载体、分离正负极载体的隔膜卷绕一起形成锂电池电芯。所使用的隔膜为PVDF多孔膜。使用二氯甲烷萃取掉电芯中存在的非活性溶剂。
经除掉非活性溶剂的电芯装入电芯外壳,外壳为铝壳。对电芯进行干燥后,往其中注入电解液,电解液是非水溶剂和导电盐的混合物。非水溶剂为EC∶DEC∶EMC=1∶1∶1,而导电盐LiCF3SO3的浓度为1Mol/l。注液好的电芯经封装后,经过化成等工序可形成具有一定容量的锂电池。
实施例15按照实施例5所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载体和按照实施例10所形成的负极活性载体、分离正负极载体的隔膜卷绕一起形成锂电池电芯。所使用的隔膜为PE单层多孔膜。使用二氯甲烷萃取掉电芯中存在的非活性溶剂。
经除掉非活性溶剂的电芯装入电芯外壳,外壳为铝塑软包装材料。对电芯进行干燥后,往其中注入电解液,电解液是非水溶剂和导电盐的混合物。其组成为EC∶DEC∶DMC=1∶1∶1,而导电盐LiPF6与LiAsF6的混合物,浓度为1Mol/l。注液好的电芯经封装后,经过化成等工序可形成具有一定容量的锂电池。
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所公开的涉及一种锂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的制造方法及组装成的锂电池进行了特别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它进行形式和细节的种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因此,以上描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有的变化和修改都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锂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述步骤(1)把能够提供能量的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与导电添加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用以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溶剂在100~220℃混合均匀,冷却、粉碎后,经挤出机挤出成片材;(2)在上述挤出的两层负载有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的片材中间热压上金属基材后,即形成锂电池中的活性物质载体;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55~94∶5~1∶40~5;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55~95∶5~0∶40~5;所述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溶剂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比率为0.1∶1~100∶1;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分子量至少为150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LiCoO2、LiNixCo1-xO2、LiMn2O4、LiFePO4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天然石墨、中间相沥青基碳小球、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焦炭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溶剂为石蜡油、萘烷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基材为铜箔、铜网、铝箔、铝网、镍网中的任一种。
6.一种锂电池,包括外壳,其特征是,所述外壳中设置有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由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正极活性物质载体和负极活性物质载体、分离正负极载体的隔膜,所述电芯中设置有电解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是,所述隔膜为PE单层多孔膜、PP/PE/PP三层多孔膜、PP单层多孔膜、PVDF多孔膜中的任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电解液为非水溶剂和导电盐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是,所述非水溶剂为EC、DEC、DMC、EMC、VC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电盐为LiPF6、LiAsF6、LiClO4、LiCF3SO3中的至少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的制造方法及组装成的电池,旨在提供一种能提高锂电池活性物质载体成型工艺的生产效率、过程控制简单的锂离子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的制造方法及组装成的锂电池。把能够提供能量的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导电添加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用以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溶剂在高温下混合均匀,冷却粉碎后经挤出机挤出成片材。在两层片材中间热压上金属基材后形成锂电池中的活性物质载体。正极活性物质载体、负极活性物质载体、隔膜经卷绕或叠层后形成电芯,电芯经过萃取、装壳、干燥、注液、化成工序后形成具有一定能量的锂电池。
文档编号H01M10/40GK1529372SQ03144518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9日
发明者薛建军, 唐致远, 宋世栋 申请人:天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