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插座连接器(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600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语音插座连接器(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语音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2001年5月1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6,224,408号,以上专利揭示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其中绝缘本体包括一长方体固持部、分别设于固持部前、后两端的对接部和后壁以及由对接部向内延伸至后壁的插接孔。端子组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由前向后依次排列的信号端子、一对第一开关端子和一对第二开关端子。其中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固持于绝缘本体两侧,包括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该可动端子包括板状固定端、由固定端弯折延伸设置的连接部及设在连接部末端的接触部,然,所述固定端只设有一干涉部与绝缘本体卡持,虽所述连接部也起到一定固持作用,但是由于可动端子的接触臂过长,可动端子仍容易发生旋转偏移的现象,从而降低电连接器的机械及电气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靠机械及电气性能的语音插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语音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与端子组,绝缘本体一端设有对接部,对接部沿轴线方向设有一插接孔,端子组组设在绝缘本体上,包括信号端子和至少两对开关端子,该两对开关端子分别包括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且该等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设有将其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而至少一个可动端子的固持部设有一用以与绝缘本体卡持的拍破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语音插座连接器通过在可动端子的固持部上设置拍破部,用以将固持部与绝缘本体稳定固持,从而提高端子的机械及电气特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语音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4是图1的底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沿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插入对接插头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语音插座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和收容在绝缘本体1中的端子组。其中绝缘本体1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的主体部10、自主体部10一端沿主体部10轴线方向延伸的对接部11及贯穿主体部10和对接部11的插接孔12(如图6所示)。其中所述主体部10包括顶壁13、底壁14、第一侧壁15、第二侧壁16和后壁17,所述对接部11顶部设有一与插接孔12连通的缺口110。
第一侧壁15及第二侧壁16下沿均设有用以与端子配合的若干凹口(未标号),其中第二侧壁16下沿靠近后壁17处还设有卡持口160。后壁17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二配合槽道171、172。
如图2所示,顶壁13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开口131、132、133、134、135、136,其中第一、第三及第五开口131、133、135由前向后依次设置在靠近第一侧壁15一侧,而第二、第四及第六开口132、134、136则由前向后依次设置在靠近第二侧壁16一侧。
如图3所示,底壁14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开口131、132、133、134、135、136对应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开槽141、142、143、144、145、146。其中第一、第三及第五开槽131、133、145与相应的第一、第三及第五开口131、133、135相导通,而第二、第四及第六开槽142、144、146则与相应的第二、第四及第六开口132、134、136相导通。绝缘本体1于第三开槽143一侧设有一半球形干涉块1430(如图5所示),且底壁14中部还设有两定位柱147。
如图2和图3所示,端子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端子21、22、23、24、25、26。其中第一端子21包括第一固持部210、由第一固持部210顶端向下弯折延伸的弧状第一弹性臂211、由第一固持部210底端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一焊接部212以及与第一弹性臂211相连的第一接触部213,其中第一固持部210两侧设有第一凸刺2100,而第一接触部213上凸设有半球形凸点2130。
第二端子22包括第二固持部220、由第二固持部220顶端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二弹性臂221、由第二固持部220底端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部222以及自第二弹性臂221末端向斜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接触部223,其中第二固持部220两侧设有若干第二凸刺2200。其中,该第二弹性臂221大致呈“L”形,令所述第二接触部223大致设置在第二固持部220的前方。
第三端子23包括第三固持部230、由第三固持部230底端向后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31及由该第一连接部231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三焊接部232,其中第三固持部230上端两侧设有第三凸刺2300。该第三端子23还包括由第三固持部230中部向后延伸的第三弹性臂233、设置在该第三弹性臂233末端的“V”形第三接触部234、由第三接触部234后端向上凸伸设置的弧形第一开关部235及由第三固持部230中部向前弯折延伸的干涉部236,其中第三弹性臂233大致呈梯形,与第一连接部231并行设置。第一开关部235与第三接触部234呈锐角设置。
第四端子24包括第四固持部240、由第四固持部240底端向前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41、由该第二连接部241末端向外弯折延伸的第四焊接部242以及设置在该第四固持部240底部且靠近第二连接部241的拍破部243,其中第四固持部240上部两侧设有第四凸刺2400。该第四端子24还包括由第四固持部240中部向前延伸的第四弹性臂244、与该第四弹性臂244相连的“V”形第四接触部245及由该第四接触部245后端向上凸伸设置的弧形第二开关部246,其中第四弹性臂244大致呈梯形,与第二连接部241平行设置。第二开关部246与第四接触部245呈锐角设置。
第五端子25设有第五固持部250、由该第五固持部250顶端向前延伸设置的杆状第一接触臂251及由其底端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五焊接部252,其中第五固持部250上凸伸设有一半球形第五凸刺2500。
第六端子26包括第六固持部260、由该第六固持部260顶端向前延伸设置的杆状第二接触臂261及由该第六固持部260底端向外弯折延伸的第六焊接部262,其中第六固持部260顶端设有第六凸刺2600。
如图1至图6所示,组装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端子21、22、23、24、25、26的固持部210、220、230、240、250、260分别收容于相应的收容槽141、142、143、144、145、146内,其顶端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开口131、132、133、134、135、136配合卡持,而各焊接部212、222、232、242、252、262分别与第一、二侧壁15、16上的若干凹口相配合卡持,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凸刺2100、2200、2300、2400、2500、2600也分别与绝缘本体1卡持,其中所述第三固持部230与所述第四固持部240呈前、后对角设置,而第三、第四弹性臂233、244分别自第三、第四固持部230、240向后、前对向延伸,从而使得该第三、第四弹性臂233、244的长度均较长。第一端子21第一接触部213上的凸点2130通过第一开槽141伸入到插接孔12内。第二端子22的第二接触部223通过对接部11顶部的缺口110伸入到插接孔12内。第三端子23的干涉部236与第三开槽143内的干涉块1430相干涉固持,第三接触部233通过第三开槽143伸入到插接孔12内。第四端子24的拍破部243与第一侧壁16卡持口160相卡持固定,其第四接触部245通过第四开槽144伸入到插接孔12内。第五、第六端子25、26分别自后壁17的第一、二配合槽道171、172插入到第五、六开槽135、136内,其上的第一、二接触臂251、261分别与第三、第四端子23、24的第一、第二开关部235、246相抵接导通。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为信号端子,第三、第四端子23、24与第五、第六端子25、26分别组成第一、第二对开关端子,其中第三、第四端子23、24分别为第一、第二可动端子,第五、第六端子25、26分别为第一、第二为固定端子。
结合图1至图7所示,该语音插座连接器100通过底壁14的定位柱147安装到电路板上(未图示),各焊接部212、222、232、242、252、262焊接到相应的电路板导电路径上。使用前,由于第三端子23与第四端子24弹性力的作用,使得第三端子23第一开关部235与第五端子25的第一接触臂251相接触导通,第四端子24第二开关部246与第六端子26的第二接触臂261相接触导通。使用时,对接端子(未标号)自对接部11插入到插接孔12内,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端子21、22、23、24的各接触部213、223、234、245分别与该对接端子的相应部位相抵接导通,此时第一、第二开关部235、246分别与第一、第二接触臂251、261分离断开。当对接端子从插接孔12内脱离时,第一、第二开关部235、246又由于弹性力的作用分别与第一、第二接触臂251、261重新接触导通。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很多实施方式,例如所述拍破部243可设置在任意一端子上,而与绝缘本体1相应部位卡持固定,所述干涉块1430亦不限上述实施方式中绝缘本体1的特定部位,可设置在其它位置而与端子卡持。
权利要求1.一种语音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与端子组,绝缘本体一端设有对接部,对接部沿轴线方向设有一插接孔,端子组组设在绝缘本体上,包括信号端子和至少两对开关端子,该两对开关端子分别包括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且该等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设有将其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可动端子设有一用以与绝缘本体卡持的拍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可动端子设有分别自其固持部延伸且与其固持部大致位于同一直线的弹性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语音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可动端之固持部位于对角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语音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可动端子的弹性臂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语音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可动端子进一步包括设于弹性臂末端的接触部及由接触部后端向上凸伸设置的开关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语音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部与接触部后端呈锐角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语音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分别设有固持部及由固持部顶端向前延伸的杆状接触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语音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接触臂设置在可动端子弹性臂的接触部上方并与可动端子开关部选择性接触或断开。
专利摘要一种语音插座连接器,安装于电子装置上,包括绝缘本体与端子组,绝缘本体一端设有对接部,对接部沿轴线方向设有一插接孔,端子组组设在绝缘本体上,包括信号端子和至少两对开关端子,该两对开关端子分别包括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其中,至少一个可动端子上设有用以与绝缘本体卡持的拍破部,这样设置,令固持部与绝缘本体能稳定固持,从而提高端子的机械及电气特性。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600943SQ0320276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8日
发明者吕耀邦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