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导线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801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导线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根导线电缆连接器,它能够进行高速大带宽的信号传输并提供EMI(电磁干扰)屏蔽。
背景技术
现在已经有多种已有技术的用于连接多导线电缆(例如多根同轴电缆或多根双绞电缆)的连接器。这些连接器用在例如通讯领域中把多根导线电缆连接于电子线路板,例如在19英寸机柜插板的面板上的电子线路板。有关的文件例如EP-A-0 952637中描述了这种连接器。
EP-A-0 952 637的连接器包括两个金属壳体部件,其用于罩住插座连接器,而插座连接器被构造成能接纳多根以纵端插座为端头的同轴电缆或双绞电缆。金属壳体可提供电磁屏蔽,但是由于壳体上有供多导线电缆穿过的开口,所以免不了有电磁泄漏。
当今,通讯领域需要增大信号密度和信号传输速率。这种需要可以通过增加导线或电缆根数或增高信号传输频率来达到。前一种作法将会使电缆连接器变得更大,而后一种作法会使电磁辐射的屏蔽问题更难解决。
电磁辐射可能从例如连接于连接器的电子线路板的面板发出。这种电磁辐射可能穿透连接器的前端而进入连接器。连接器的外壳有供多导线电缆穿进连接器的通路或通孔。一根电缆里包含的导线越多,电缆的截面尺寸就越大,相应地,连接器上的电缆通路或通孔就得增大。但是,大的通孔意味着,电磁辐射穿过通孔漏出的频率的下限将降低。
因此,需要多导线电缆连接器(特别是对于有许多根导线的电缆)和有电子线路板的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有更好的电磁屏蔽,以便能够通过这种连接进行高速大带宽的信号传输以及高信号密度的传输。
EP-A-0,074,205和EP-A-0,670,082描述了用于多根同轴导线的同轴、高频、插接型连接器,这种连接器有在其后端敞开着的各个纵端插座,供各个同轴电缆插进对应的接纳槽。它们没有围绕该排纵端插座布置的任何外壳。
本发明的概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它包括——一个外壳体,其上有至少一个供一多导线电缆穿过的开口,——至少一个内壳体,其内安装有用于连接一多导线电缆的诸导线的终端插座,该内壳体包括(i)一个用于接触将被连接于多导线电缆的导线的一个电子设备的前端;以及,(ii)一个用于接纳多导线电缆的诸导线的接纳端,——其中,内壳体包括一个延伸于其前端和接纳端之间的围壁,以及——一个盖板,其用于覆盖内壳体的接纳端,——其中,内壳体的盖板和围壁都包括导电材料,以及——外壳体包括至少一个接纳开口,其中布置有一个或几个内壳体。
按照本发明,外壳体里安装有至少一个内壳体,外壳体有供一多导线电缆穿过的一开口。内壳体可接纳或设置有用于多导线电缆的各导线的终端插座。导线可以是例如同轴电缆或双绞导线。
内壳体包括一前端和用于接纳多导线电缆的诸导线的一接纳端。因此,各导线可穿过内壳体的接纳端并端接于装在内壳体里的终端插座。内壳体的前端设置有贯通的通路,供接近内壳体里的终端插座。内壳体的前端接触于将被连接于一多导线电缆连接器的一个电子设备例如电子线路板的面板。因此,内壳体的前端是定向为与电子设备的面板面对面。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内壳体的接纳各导线的终端插座的各接纳端都设有一个盖板。这个盖板和内壳体的围壁是用导电材料制成时它们能够提供电磁屏蔽。因此,可由盖板防止穿过内壳体的前端进入其内的电磁辐射再从其离开。所以,用各盖板可强化由内壳体的法拉第鼠笼式结构产生的电磁屏蔽作用。
为了防止电磁辐射从连接器和电子设备(例如电子线路板)之间的界面处逸出,内壳体的前端应定位成沿着其整个长度非常靠近电子设备的面板。它们之间的间隙应力求做到没有或最小。然而,这往往是难以做到的,在连接器和面板都相当长(因为要用连接器把许多根导线连接于电子设备)时就更难做到。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内壳体能够在外壳体的接纳开口里浮动,所以能够降低或消除所述间隙。特别是,内壳体被沿着从外壳体的接纳开口朝外的方向偏置。这使得内壳体能够机械地适应电子设备的面板的形状,即使面板是略微弯曲的,也能如此。通过这样简单地把本发明的连接器压靠在电子设备的面板上,内壳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将能响应来自面板的力沿垂向有或多或少的运动。这一运动能够使内壳体的定向适应面板的形状,从而减小连接器与面板之间的间隙。
用于把内壳体沿着从外壳体的接纳开口朝外的方向偏置用的弹性装置最好是一个螺旋弹簧、弯板弹簧或包括弹性材料的零件。但是,也可以用有弹性的其它零件。这种弹性装置既作用在外壳体上或可操作地连接于外壳体的一个零件上,也作用在内壳体上或可操作地连接于内壳体的一个或几个零件上。还有,每一内壳体应配备至少一个弹性零件。但是,每一内壳体最好配备至少两个弹性零件。一般地说,应使作用于每一内壳体的弹性装置不妨碍其在接纳开口里的运动。
如上所述,每一内壳体在外壳体的接纳开口里的可运动的或可浮动的尤其是可倾斜的安装更能使内壳体的前端和电子设备的面板靠在一起,从而减小它们之间的间隙。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作为被替换采用的或附加的,可在内壳体的前端与电子设备的面板之间加装电磁屏蔽填隙片。可以采用已有技术的用于屏蔽各类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门、翻转盖板的电磁屏蔽填隙片。一种可用的填隙片的例子见US-B-6,305,961。电磁屏蔽填隙片是弹性的并包括导电材料。它们可以有各种结构形状,例如可以有像电磁密封圈那样的波状环形元件的形状或者有从手掌伸出的弯曲的手指那样的形状或其它形状。可以将任何已有技术的电磁屏蔽填隙片用于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外壳体还包括用于提供电磁屏蔽的导电材料。在这一实施例中,由于内壳体和外壳体都提供电磁屏蔽,所以有双重电磁屏蔽作用。如果所用的双绞多导线电缆或其它多导线电缆有外部屏蔽层,用导电材料制造外壳体也是有利的。在这一情况中,可把电缆的外部屏蔽层连接于外壳体。
如上面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可封盖内壳体的接纳端,而各导线穿过盖板。较佳的是,各盖板与各内壳体的各围壁直接接触,以至于围壁与盖板之间没有间隙。为了进一步屏蔽,盖板与内壳体的围壁之间可以加装电磁屏蔽填隙片。盖板可以是与内壳体和外壳体分开的零件,可以是各内壳体各有一个盖板,也可以几个内壳体共用一个盖板。盖板可以用诸如螺钉、螺栓、粘结之类的适当的办法安装于内壳体。或者,盖板也可以安装在外壳体上,使得在连接器装配起来时盖板盖住内壳体的接纳端。同样,在这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每一内壳体有一个盖板或几个内壳体共用一个盖板。在后一情况中,外壳体可以用非导电材料制造。并且,外壳体和盖板都可包括导电材料。
设在接纳端的、供导线进入内壳体的通路应尽可能小,以防止至少两个内壳体的盖上盖板的接纳端处有电磁泄漏。盖板上最好是设置几个小的开口,将各导线分组,例如两根导线一组,从各小的开口穿进。按照这一实施例,较佳的是,盖板由至少两个可拼合的盖板构件拼合,每个构件的边缘有许多凹槽。在两个盖板构件拼合在一起时,两个盖板构件上的诸凹槽共同形成盖板的开口。在各导线和它们的终端插座插进内壳体之后,拼合式的盖板容易布置和安装。
在某些电子设备尤其是通讯设备应用场合需要有冗余配置,就是把一个多导线电缆连接器的各导线同时并联地连接于两个电子设备。如果两个中的一个出了故障而另一个电子设备仍在工作,为整个系统提供所需要的电连接功能。
为满足这样的要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内壳体包括可连接于各导线的终端插座的接触元件。这些接触元件还通过诸导线电连接于布置在外壳体的外面的至少一个附加连接器。这种附加连接器可以做成任何适当结构型式的,并有良好的电磁屏蔽,并且最好是包括导电材料以及有窄小的电缆通路,以便连接诸导线从外面穿进其内。
导线最好是柔性电路形式的或带状电缆形式的。柔性电路的两端可以各接有一个印刷电路板,两个电路板分别连接于至少一个内壳体的接触元件和至少一个附加连接器的接触元件。每个内壳体上和每个附加连接器上设一个窄的开口(例如缝隙),供诸导线(柔性电路或带状电缆)从中穿过。最好是每个内壳体以及相应地每个外壳体和每个附加连接器都设有几个像缝隙一样的或其它形状的开口,供该组导线从中穿过。这些开口最好是都装有电磁屏蔽填隙片,以防止电磁辐射通过它们射出。
附图简要说明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各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和2的连接器的内部构造的等角投影剖视立体图;图4和图5表示用几个可浮动的小的内壳体取代一单个大的内壳体来减小界面处的缝隙的概念;图6是图1的连接器的一个替代实施例的等角投影立体图,该连接器有布置在其外面的两个附加连接器;图7是图6的连接器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连接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等角投影立体图;图10是图9的连接器的剖视图;以及图11是图9的连接器的另一剖视图。
详细描述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这一连接器10包括一个有两个壳体部件14,16的外壳体12,壳体部件可以是用金属制成的,但也可以用其它材料特别是诸如塑料之类的不导电的材料制成。用于壳体部件14,16的材料也可以是用金属和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例如金属化塑料、表面镀以金属的塑料、表面包复金属的塑料或含有金属颗粒的塑料。
从图2可以看出,外壳12内布置有两个内壳体18。每个内壳体18包括一个在前端22处的围壁20(见图3),有四排板装插座24在围壁20内并伸出于前端22。与每个内壳体的前端22相反,其围壁20成形有一个开口,提供通向内壳体18的通路。这些开口形成内壳体18的接纳端26,各根导线或电缆可穿过接纳端(26)进入内壳体18内。
在每个内壳体18的内部布置有许多终端插座28,其连接于多导线电缆32的各同轴电缆30。较佳的是,各同轴电缆的终端插座设计成SCI插座,这种插座如US-A5,184,965,US-B-6,203,369和EP-A-0,477,973等文件中所述。作为一种替代,对于双绞电缆中的各导线也可以将CHG插座用作这些终端插座。内壳体上的终端插座的型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倾向性来改变,用于导线的任何已知的终端插座结构型式都可以用在本发明中。
SCI终端插座28布置成两排,这些SCI终端插座28的诸接触元件(未示)与板装插座24的诸插接销34接触。每一对相邻的SCI终端插座28之间布置有波状公共接线板36,该接线板与SCI终端插座28的导电的壳体相接触。波状的公共接线板36是导电的,所以每个内壳体18内都设有接地的公共接线。
本申请人的共同待审的欧洲专利申请“用于接纳许多同轴电缆的终端插座的插座连接器(Socket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a plurality of termination sockets for coaxialcables)”中较详细地揭示了SCI终端插座28和波状公共接地接线板36的布置,那一专利申请是与本专利申请同一天提交的,在此已被引用之。
如图1和2所示,引到每个内壳体18的各同轴电缆30被装配进各个对应的多导线电缆32。每个多导线电缆32穿过外壳体12上的一个开口38。也可以为每两根多导线电缆32设置一个共用开口38。
本发明中用的各单个内壳体的数目是可以根据多导线电缆中的各单个导线的数目改变的。各内壳体是装在外壳体的各接纳开口内。例如,为了连接一根128微型同轴电缆或双绞电缆,用一个有两个内壳体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每一内壳体设计成能接纳64根电缆。
终端插座与各导线的连接可以以一排或几排布置在每个内壳体内。
参照图3,每一内壳体18的接纳端26处的开口由一个盖板40盖着。每个盖板40设有几个供各同轴电缆30穿过的腰形开口41。盖板40包括两个拼合的盖板构件42,44,它们分别具有带有凹槽50,52的互相对顶接触的边缘46,48。在装配起来时,两个盖板构件上的凹槽50,52共同形成盖板40的各长的开口42。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可以看得很清楚,也可以设有具多个通孔的整块的盖板。开口或通孔不必一定是腰形的,也可以是圆的或其它形状的。并且,可以在盖板40上为每一根同轴电缆30设置一个独立的通孔或开口。
从图3可以看出,各同轴电缆30成对地穿过盖板40上的腰形开口41。盖板40以及内壳体18的壁20最好是用金属制成。但是,也可以用有电磁屏蔽性能的其它导电材料和包括非导电材料和导电材料的复合材料。具有至少某一程度的导电性能的材料为较佳,因为导电的内壳体18能够提供电磁屏蔽,而外壳体12不必设计成能提供电磁干扰屏蔽。
回过来看图3,内壳体18的围壁20布置在外壳体12的接纳开口54里。每个接纳开口54设置在有向内突的突缘56的两侧相对的边缘处,突缘56伸入设置在围壁20的相对两侧的壁上的接纳槽58里。接纳槽58比突缘56的厚度宽,所以,每个内壳体18可以在接纳开口54里在图3中箭头59所示的方向运动。弯板弹簧60也插装在接纳槽58里。弹簧60把内壳体18沿着从外壳体12的接纳开口54朝外的方向偏置。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可以看出,可以对内壳体18采用其它的偏置机构。例如,可以在内壳体18与外壳体12之间用螺旋弹簧来把内壳体18沿着从接纳开口54朝外的方向偏置。
由于内壳体18是可运动地布置在外壳体12里,内壳体18可以运动并适当倾斜而适应电子设备的前板62的形状。从图2、4和5可以看出,如果前板62不是平面的或是不平的(例如是略微弯曲的),以及如果连接器10只设有一单个内壳体18,那么其前端22就不可能物理地精确地接触于前板62,以至电磁辐射就会从内壳体18的前端22和电子设备的前板62之间的界面处逸出。在图1-3所示的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各内壳体18依靠它们的浮动安装(floating arrangement)能够更准确地适应前板62的形状,因而可减小各内壳体18的前端22与前板62之间的像窄缝一样的间隙的长度和高度。对于用来容纳许多终端插座28的长度较大的连接器10这一结构特点是特别重要的。
一方面,减小有一单个内壳体的已有连接器与电子设备的前板之间的潜在间隙的尺度的概念,另一方面,减小本发明的有两个(或几个)可浮动安装的内壳体的连接器与电子设备的前板之间的潜在间隙的尺度的概念,分别表示于图4和5。在图4中,由于前板62的弯曲凹下,以最大值H(横向尺寸)表示的间隙63相当大。这个间隙63不可能用电磁屏蔽填隙片(未示)密封,因为这种填隙片不可能沿着间隙的长度完全填满这么大的间隙,尤其是无法填满最大高度H周围的区域。
如果像图5所示那样,设置两个(或几个)可浮动安装的内壳体18,这些内壳体18可以通过自动调整其在外壳体12里相对于外壳体12的位置来适应前板62的弯曲度。这种自动调整使得形成了两个较小且较窄的间隙63’,它们的最大高度h小于图4中的最大高度H。最大高度h是如此之小,以至可以用普通的电磁屏蔽填隙片(未示)密封间隙63’,与图4的情况相比,这就可以改善图5(以及图1-3)的连接器的电磁干扰屏蔽。
上述的连接器实施例采用SCI终端插座和同轴电缆。但是,也可以用其它类型的导线或电缆和终端插座,例如可以用双绞电缆及其配用的终端插座。并且,本发明中,每一个内壳体里终端插座的布置排数也是可以改变的。
图6-8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这个实施例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10与图1-3所示的相像,此外,有两个附加的连接器64,66连接于内壳体18的接触销34(见图2)。只要能提供电磁屏蔽,附加的连接器64,66的设计结构是不受限制的。在下面将说明的特定实施例中,附加连接器64,66都有一个壳体68,其上有从其伸出的并通过电磁屏蔽的诸导线72连接于连接器10的相关内壳体18的接触销34的接触元件70。附加连接器64,66的壳体68可以用例如金属制造,当然也可以用能够提供电磁屏蔽的其它材料制造(例如在非导电的材料外面包复导电材料层)。
诸导线72被用作一柔性电路74,其两端都连接有印刷电路板(PCB)76。PCB76是压配地连接于内壳体18的接触销34以及压配地连接于附加连接器64,66的接触元件70。很明显,这些电连接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形式,例如锡銲。
柔性电路74穿过内壳体18上的像缝隙一样的开口78(见图7)。缝隙开口78里装有一个电磁屏蔽填隙片80(见图7和8)。这种特殊的电磁屏蔽填隙片与已有技术中一种已知型式的填隙片相类似。附加连接器64,66的壳体68上的缝隙开口81里也都装一个电磁屏蔽填隙片82(见图7)。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应能看出诸导线72也可以是其它型式的。例如,可以用电磁屏蔽的带状电缆或相应数目的单根电缆来建立附加连接器64,66的接触元件70和连接器10的内壳体18的接触销34之间的连接。
图9-11示出了本发明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10’。连接器10’的各零件在功能上和结构上都与前面两个实施例的连接器10的各零件相同或相似,不过在图9-11中,标号的右上角加了一个撇点(’)。
连接器10’的结构类似于图1-3的连接器10的结构。它们之间的一个不同点是连接器10’只有一个内壳体18’。用于接纳一组终端插座28’的接纳元件24’伸出到内壳体18’的前端22’之外。这一接纳元件24’不同于板装插座,因为它没有可被电缆的终端插座28’接触的接触销。接纳元件24’里有许多与终端插座28’的接触元件(未示)对准的孔84。内壳体18’的接纳元件24’可套插在将被连接于连接器10’的电子设备的接触销(未示)上,其中电子设备的接触销直接接触电缆的终端插座28’的接触元件。
如图11所示,盖板40’的两个盖板部件42’,44’被向内伸的像腹板一样的构件86压靠在内壳体18’上,而构件86是与外壳体12’的壳体部件14’,16’制成为一体。这是一种与图1-3的连接器10的盖板40不同的安装结构,在那里盖板40是用螺钉或螺栓之类的适当的紧固件安装的。
还有,在图9-11的实施例中,安装在外壳体12’的接纳开口54’里的内壳体18’不受偏置也不能浮动。内壳体18’的前板22’直接接触于面板68’(见图10和11),这有利于防止连接处的电磁泄漏。可以把一个诸如前面讨论的电磁屏蔽填隙片(未示)装在前板22’与面板68’之间。例如,可以用类似于图8中的填隙片的填隙片。或者,也可以用波状环元件形状的电磁屏蔽填隙片。
虽然图9-11的实施例中没有表示,但是连接器10’也可以设置几个像图1-3所示以及在对应段落里描的浮动安装的内壳体18’。图9-11的连接器10’也可以像图6-8的实施例那样增加附加连接器。
很明显,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根据上面的说明,可以在实践本发明中,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许多变化和变型。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限制于以上说明,而应按照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精神实质来解释。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包括——一个外壳体(12),其上有至少一个供一多导线电缆(32)穿过的开口(38),——至少一个内壳体(18),其内安装有用于连接该多导线电缆(32)的诸导线的多个终端插座(28),所述内壳体(18)包括(i)一个用于接触将被连接于多导线电缆(32)的诸导线的一个电子设备的前端(22),以及(ii)一个用于接纳多导线电缆(32)的诸导线的接纳端(26),——其中,所述内壳体(18)包括一个延伸于其前端(22)与接纳端(26)之间的围壁(20),以及——至少一个盖板(40),其用于覆盖内壳体(18)的接纳端(26),——其中,所述内壳体(18)的所述盖板(40)和所述围壁(20)都包括导电材料,以及——其中,所述外壳体(12)包括至少一个接纳开口(54),其中布置有至少一个内壳体(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8)可浮动地安装在所述外壳体(12)的所述接纳开口(54)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8)以一定的间隙安装在所述外壳体(12)的所述接纳开口(54)里,所述间隙允许所述内壳体(18)在所述接纳开口(54)里有倾斜运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8)可以绕平行于所述接纳开口(54)所在的平面的一摆动轴线摆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8)可以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接纳开口(54)所在的平面的一摆动轴线和平行于所述接纳开口(54)所在的平面的一摆动轴线复合摆动。
6.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壳体(18)与所述外壳体(12)之间装有至少一个弹性装置(60),该弹性装置(60)把与其相关的内壳体(18)沿着从所述外壳体(12)的所述接纳开口(54)朝外的方向偏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60)是一个螺旋弹簧、弯板弹簧或包括弹性材料的零件。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60)一方面可操作地接触于所述外壳体(12)并且另一方面可操作地接触于与其相关的内壳体(18)。
9.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内壳体(18)设置有至少一个电磁屏蔽填隙片。
10.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2)包括导电材料。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0)与所述内壳体(18)的所述围壁(22)直接接触。
12.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0)设有供所述多导线电缆(32)的诸导线穿过的诸开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0)包括至少两个可拼合的盖板构件(41,42),每个盖板构件都有带有凹槽(50,52)的边缘(46,48),在至少两个盖板构件(41,42)拼合到一起时,所述凹槽(50,52)拼合形成所述盖板(40)的开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可拼合的盖板构件(41,42)互相拼合时,它们的边缘互相搭接。
15.如权利要求1到12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内壳体(18)包括许多接触元件(34),其用来连接于所述多导线电缆(32)的各导线。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内壳体(18)的各接触元件(34)通过诸导线(74)电连接于处在所述外壳体(12)外面的至少一个附加连接器(64)。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诸导线(74)可以是一柔性电路形式的或一带状电缆形式的。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根导线(74)穿过所述内壳体(18)的围壁(20)上的至少一个开口(78),并且所述开口(78)处装有一个电磁屏蔽填隙片(80)。
19.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2)设置有至少两个内壳体(18)。
全文摘要
一种多导线电缆连接器包括一个外壳体和至少一个内壳体,外壳体有供一多导线电缆穿过的至少一个开口,而内壳体用于把该多导线电缆的各导线的终端插座装在其内。内壳体包括一个用于接触将被电连接于该多导线电缆的各导线的一装置的一前端以及一个用于接纳该多导线电缆的各导线的一接纳端。
文档编号H01R13/658GK1675801SQ03819692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0日
发明者K·W·布兰德特, G·普罗赫恩 申请人:3M创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