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连接器插座及其应用的连接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Io连接器插座及其应用的连接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IO连接器插座,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接触端子和一金属外壳,多个接触端子分成上下两排排列,各接触端子具有焊接引脚,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留有一间隙。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IO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安装结构,包括IO连接器插座和PCB板,PCB板经间隙插入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焊接于PCB板的上侧面,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焊接于PCB板的下侧面。本实用新型可降低IO连接器插座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占空间以节省空间,让堆叠更容易;提升焊脚的可检测性,降低市场失效风险。
【专利说明】1连接器插座及其应用的连接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连接器插座及其应用的连接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1连接器插座一般包括一金属外壳101、一绝缘本体102和多个接触端子,该多个接触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上,金属外壳套装在绝缘本体外,接触端子作为信号或电源传输。
[0003]目前,一般1连接器插座有两种布板方式,一种是板上型布板方式(如图1所示),由于手机越做越薄,该板上型布板方式在手机厚度方向至少需要增加一个板的厚度,导致布板很不方便;另一种是沉板型布板方式(如图2所示),该沉板型布板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沉板高度,但由于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需要从各个方向伸出到PCB板上,占板面积会较大。特别是行业新出的USB C TYPE,在原有USB2.0基础上高度和长度方向都有增加,更加导致了布板紧张,以及整体厚度无法减薄问题。同时接触端子由Micro USB 2.0的5Pin,增加到USB C TYPE的24Pin,导致焊接引脚布局紧张。USB C Type目前焊接实现方式是两排焊接引脚,一前一后,靠前面一排如果采用贴片脚,是否有焊接异常无法检测出来;如果采用插脚形式,则占PCB板空间较大,PCB中间层无法走线。
[0004]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无论是板上型布板方式或者是沉板型布板方式都需要在金属外壳101的侧面向垂直于PCB板103的方向延伸有多个固定脚104用于装配1连接器插座,设置固定脚104必然会出现空间大、结构复杂、装配困难、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节省空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是提供了一种1连接器插座,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接触端子和一金属外壳,该多个接触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上,金属外壳套装在绝缘本体外,该多个接触端子于绝缘主体上呈上下两排排列,各接触端子具有伸出于绝缘本体外的用于焊接在PCB板上的焊接引脚,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留有一供PCB板插入而使PCB板呈被夹持于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的间隙。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1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安装结构,包括1连接器插座和PCB板,该1连接器插座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接触端子和一金属外壳,该多个接触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上,金属外壳套装在绝缘本体外,该多个接触端子于绝缘主体上呈上下两排排列,各接触端子具有伸出于绝缘本体外的用于焊接在PCB板上的焊接引脚,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留有一供PCB板插入而使PCB板呈被夹持于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的间隙;该PCB板经间隙插入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焊接于该PCB板的上侧面,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焊接于该PCB板的下侧面。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1连接器插座将多个接触端子分成上下两排排列,各接触端子具有伸出于绝缘本体外的用于焊接在PCB板上的焊接引脚,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留有一供PCB板插入而使PCB板呈被夹持于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的间隙,达到节省空间的有益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1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安装结构使PCB板经间隙插入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焊接于该PCB板的上侧面,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焊接于该PCB板的下侧面,达到节省空间的有?效果。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是现有技术的板上型布板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现有技术的沉板型布板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个正投影示意图;
[001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个正投影示意图;
[001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个正投影示意图。
[0021]其中,I绝缘本体、11凸肩部;2接触端子、21焊接引脚;3金属外壳、31金属外壳的一个端部;4PCB板、41PCB板的上侧面、42PCB板的下侧面;L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一:
[0026]参阅附图3至附图7,一种1连接器插座,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个接触端子2和一金属外壳3,该多个接触端子2固定在绝缘本体I上,金属外壳3套装在绝缘本体I外,该多个接触端子2于绝缘主体上呈上下两排排列,上排接触端子2部分裸露于绝缘主体的上侧面以供与外部插头件电连接,下排接触端子2部分裸露于绝缘主体的下侧面以供与外部插头件电连接;各接触端子2具有伸出于绝缘本体I外的用于焊接在PCB板上的焊接引脚21,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21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21之间留有一供PCB板插入的间隙L,间隙L的距离大小应当等于或者略大于PCB板的厚度。本实施例中,接触端子2有24个,上下两排各12个。接触端子可以起到信号或电源传输作用;绝缘本体可以起到端子与端子、端子与地之间绝缘的作用,也起到固定支撑端子的作用;金属外壳可以起到固定绝缘本体和屏蔽的作用。PCB板与1连接器插座可通过焊接引脚21的焊接而固定连接在一起。
[0027]绝缘本体I上设有供金属外壳3定位的凸肩部11,金属外壳的一个端部31顶抵在绝缘本体的凸肩部11上,便于金属外壳的安装。
[0028]绝缘本体I为塑胶体,金属外壳3为铁壳。
[0029]本实施例所述的1连接器插座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一,可降低1连接器插座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占空间以节省空间,让堆叠更容易;其二,提升焊接引脚的可检测性,降低市场失效风险;其三,可无需在金属外壳侧面设置插入PCB板上安装固定的固定脚,结构简单,节省空间,简单制造成本。
[0030]实施例二:
[0031 ] 实施例二是实施例一的应用,参阅附图8、附图9以及实施例一的附图3至附图7,一种1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安装结构,包括1连接器插座和PCB板4,该1连接器插座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个接触端子2和一金属外壳3,该多个接触端子2固定在绝缘本体I上,金属外壳3套装在绝缘本体I外,该多个接触端子2于绝缘主体上呈上下两排排列,上排接触端子2部分裸露于绝缘主体的上侧面以供与外部插头件电连接,下排接触端子2部分裸露于绝缘主体的下侧面以供与外部插头件电连接;各接触端子2具有伸出于绝缘本体I外的用于焊接在PCB板4上的焊接引脚21,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21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21之间留有一供PCB板4插入而使PCB板4呈被夹持于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21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21之间的间隙L,间隙L的距离大小应当等于或者略大于PCB板的厚度;
[0032]该PCB板4经间隙插入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21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21之间,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21焊接于该PCB板的上侧面41,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21焊接于该PCB板的下侧面42。本实施例中,接触端子2有24个,上下两排各12个。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端子的个数。PCB板与1连接器插座可通过焊接引脚21的焊接而固定连接在一起。
[0033]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21和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21均采用激光焊接方式焊接于PCB板4上。当然,各焊接引脚21的焊接方式不限于激光焊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焊接方式。
[0034]绝缘本体I上设有供金属外壳3定位的凸肩部11,金属外壳的一个端部31顶抵在绝缘本体的凸肩部11上。
[0035]绝缘本体I为塑胶体,金属外壳3为铁壳。
[0036]本实施例所述的1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安装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一,可降低1连接器插座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占空间以节省空间,让堆叠更容易,节省堆叠高度;其二,提升焊接引脚的可检测性,降低市场失效风险,检测时,从PCB板的上侧面检测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的焊接情况,从PCB板的下侧面检测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的焊接情况;其三,可无需在金属外壳侧面设置插入PCB板上安装固定的固定脚,结构简单,节省空间,简单制造成本;其四,与沉板型布板方式相比,可以降低左右方向布板空间;其五,采用上下两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对PCB板焊接而相对固定装配,加强整个1连接器插座与PCB板的固定连接,可无需增加PCB板的面积以配合金属外壳侧面设置的固定脚的装配,节省空间,简单制造成本。
[0037]实施例三:
[0038]实施例三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改进,参阅附图10和图11所示,实施例三的结构与实施例二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该PCB板4为柔性线路板,柔性线路板可以折叠,让整机堆叠更加灵活。实施例三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二的其它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详述。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1连接器插座,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接触端子和一金属外壳,该多个接触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上,金属外壳套装在绝缘本体外,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接触端子于绝缘本体上呈上下两排排列,各接触端子具有伸出于绝缘本体外的用于焊接在PCB板上的焊接引脚,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留有一供PCB板插入的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1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供金属外壳定位的凸肩部,所述金属外壳的一个端部顶抵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凸肩部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1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为塑胶体,所述金属外壳为铁壳。4.一种1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安装结构,包括1连接器插座和PCB板,其特征在于, 该1连接器插座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接触端子和一金属外壳,该多个接触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上,金属外壳套装在绝缘本体外,该多个接触端子于绝缘主体上呈上下两排排列,各接触端子具有伸出于绝缘本体外的用于焊接在PCB板上的焊接引脚,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留有一供PCB板插入而使PCB板呈被夹持于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的间隙; 该PCB板经间隙插入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与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之间,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焊接于该PCB板的上侧面,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焊接于该PCB板的下侧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1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PCB板为柔性线路板。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1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和下排接触端子的焊接引脚均采用激光焊接方式焊接于PCB板上。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1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供金属外壳定位的凸肩部,所述金属外壳的一个端部顶抵在绝缘本体的凸肩部上。8.如权利要求4或5或6或7所述的1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为塑胶体,所述金属外壳为铁壳。
【文档编号】H01R12-57GK204289767SQ201420539313
【发明者】周华昭, 宾涛 [申请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