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314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含转接装置而将电子卡连接器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为满足产品小型化的需求,生产厂家对产品各组成部件的尺寸及相互组接占用的空间都追求尽可能的小。以现有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电子卡连接器为例,大多是导电端子直接焊接至电路板上,通过导电端子与电子卡的接触而实现电子卡与电路板间的电连接。由于需在电路板上留出足够的空间供电子卡连接器安装及导电端子焊接,不仅浪费较多空间,而且组装不便。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专利US6,551,132公开一种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组合件。如图1所示,该电子卡连接器组合件1安装于一电路板P′上,包含一堆叠的上连接器10、一下连接器11、一连接该上连接器10与下连接器11的转接器件12,及一与转接器件12配合的耦合器件13。
该上连接器10的前端部具有一绝缘本体100,及一遮盖该绝缘本体100的遮蔽壳体101,如图2所示。该绝缘本体100上设有两排信号端子102,遮蔽壳体101设有若干自其一边缘延伸的接地插脚103。一导电端子模块104装设于该绝缘本体100的下表面,其具有一绝缘块1040及若干收容于该绝缘块1040内的导电端子105。各导电端子105具有一与电子卡对接的接触部1050、一将导电端子105固持于绝缘块1040的定位部(未示出),及一可与转接器件12对接的尾部1051。
转接器件12是一安装于上连接器10的绝缘本体100的转接电路板,其包含一第一接触部120,及一自第一接触部120的一边缘延伸的第二接触部121。该第一接触部120具有若干排焊接孔1200分别连接导电端子105的尾部1051、信号端子102及遮蔽壳体101上的接地插脚103。耦合器件13独立设置于电路板P′上,可供转接器件12的第二接触部121插入,从而间接实现信号端子102、接地插脚103及导电端子105与电路板P′间的电连接。当一电子卡(未图示)插入与导电端子105的接触部1050或信号端子102接触时,该转接器件12与耦合器件13即可实现电子卡与电路板P′间的电连接。
在美国专利US6,551,131中,其是以软性电路板(FPC)代替普通的印刷电路板作为一转接器件,同样可达到上述转接目的。然而该两种现有电子卡连接器组合件的转接需同时在电子卡连接器上设置转接器件,并在电路板上设置与该转接器件配合的耦合器件,导致结构复杂、装置多、成本较高。因而现有电子卡连接器及其转接器件仍有待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组件,该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电子卡连接器可直接与设置于电路板的转接装置对接,实现电子卡与电路板间电信号的传输,而无需分别在电子卡连接器及电路板上分别设置配合的转接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包含分别固定于一电路板的一电子卡连接器及一转接装置。该电子卡连接器包含一遮蔽壳体、一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该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该转接装置具有一本体,及若干收容于该本体的转接端子。其中该电子卡连接器的各导电端子压接于转接装置的各转接端子。
电子卡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包含一基部,及自该基部向电子卡插入端凸伸的对接部。在一实施例中,电子卡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还包含一自基部相对两侧向电子卡插入方向凸伸的二导引臂。导电端子具有一与电子卡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及与转接端子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在一实施例中,导电端子还包含一连接该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而将导电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电子卡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还包含一止挡件,该止挡件包含一延伸于第二接触部上方并与其紧密接触的止挡部。转接端子包含一焊接部,及与导电端子接触的弹性接触部。在一实施例中,转接端子还包含一基部,及一自基部一端延伸并向上弯折的连接部;焊接部自基部另一端向下弯折再水平延伸,弹性接触部自连接部延伸于基部上方并凸伸于本体的上表面外。
与现有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仅在电路板上设置一转接装置,即可方便实现电信号的转接。结构简单,转接效果好,并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图1是一现有电子卡连接器组合件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上连接器的前端部的立体图;图3是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包含一插入的电子卡)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各装置装配前的立体图;图5是图3中电子卡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头部及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3中电子卡连接器去掉遮蔽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3中转接装置的立体图;图8(a)是图3的俯视图;图8(b)是沿图8(a)中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2 电子卡连接器20 遮蔽壳体21 绝缘本体 22 导电端子220 第一接触部221 固持部222 第二接触部23 退卡装置 230 操作杆231 弹簧 232 连接件233 摆动杆24 头部 240 基部241 对接部242 接合部
243 端子收容槽244 定位槽25 导引臂 250 导引臂内侧面26 止挡件 260 止挡部261 定位部262 止挡部侧面27 定位孔28 收容空间3 转接装置30 本体31 转接端子 310 基部311 焊接部312 连接部313 弹性接触部32 转接端子收容槽 33 本体上表面4 固定件C 电子卡 C0 对接端C1 对接槽 C2 触点P 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对其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3、4、8(a)所示,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包含装设于电路板P上的电子卡连接器2,及一转接装置3。以下,以电子卡连接器2与转接装置3面向电子卡C插入的一端为“前”,以贴近电路板P的一面为“下”,对该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该电子卡连接器2包含一遮蔽壳体20、一绝缘本体21、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21内的导电端子22,及一退卡装置23。该绝缘本体21包含一头部24、二导引臂25一止挡件26。遮蔽壳体20、绝缘本体21的头部24、导引臂25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孔27,通过固定件4分别使遮蔽壳体20固定于绝缘本体21上方,进而整体固定于电路板P上。
遮蔽壳体20是一金属片,电子卡连接器2整体装配后,其遮蔽于绝缘本体21上表面,从而与该绝缘本体21共同围成一供电子卡C插置的收容空间28。本实施例中,该电子卡连接器2是用于插置符合Expresscard标准的电子卡C(图中仅给出Expresscard/54标准的电子卡)。请结合图8(b)所示,该电子卡C自其对接端C0端面凹陷一对接槽C1,对接槽C1内设有与导电端子22接触的触点C2。
如图5、6所示,绝缘本体21的头部24具有一长条状基部240、分别自基部240前端面凸伸的板状对接部241,及自基部240相对两侧向后凸伸的接合部242。自对接部241前端贯穿基部240形成有若干端子收容槽243。各接合部242前端自上表面向下表面凹陷有一定位槽244,接合部242后端自上表面向下表面贯穿有固定导引臂25的定位孔27。各导引臂25后端即跨过该定位槽244,而通过固定件4分别固定于接合部242上方。
止挡件26具有一板状的止挡部260、及自止挡部260两侧向下弯折并向外水平延伸的定位部261。该定位部261可收容于接合部242的相应定位槽244内,且止挡部260侧面262抵靠导引臂25内侧面250(参见图6),从而将该止挡件26固定于头部24的基部240后端。即使将电子卡连接器2翻转,止挡件26也不会从定位槽244中脱出。
如图5所示,各导电端子22分别具有一与电子卡C对接的第一接触部220、将导电端子22固持于端子收容槽243内的固持部221,及一与对接装置3对接的第二接触部222。该第一接触部220收容于端子收容槽243位于对接部241的部分,该固持部221两侧抵靠位于基部240上端子收容槽243的内壁,该第二接触部222则自基部240的后端面延伸而出,并紧密接触止挡件26的止挡部260下表面(请同时参照图8(b))。这样,即使导电端子22与转接装置3多次对接后,其第二接触部222因止挡部260的抵靠亦不会在对接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上翘起,有效保证了转接的稳定性。
退卡装置23包含一操作杆230、一弹簧231、一连接件232及一摆动杆233。该操作杆230及连接件232固定于一导引臂25侧,而摆动杆233则横跨两导引臂25,固定于头部24上方。由于该退卡装置23是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转接装置3具有一本体30,及若干转接端子31。本体30大致呈一长方体,其长度与电子卡连接器2的绝缘本体21的对接部241相当。贯穿本体30的前端面至后端面形成有若干转接端子收容槽32,且转接端子收容槽32部分向上贯通至本体30的上表面33。各转接端子31具有一基部310、一自基部310一端向下弯折再向外水平延伸的焊接部311、一自基部310另一端向上弯折的连接部312,及自该连接部312另一端延伸于基部310上方的弹性接触部313。该弹性接触部313是中部向上凸起。各转接端子31的基部310两侧设有固持倒刺而将各转接端子31固持于转接端子收容槽32内。其中转接端子31的弹性接触部313凸伸于本体30的上表面33上方,以便与电子卡连接器2的导电端子22的第二接触部222压接接触。为防止转接端子31布局过密产生干扰,各相邻转接端子31是首位交错装配,即转接端子31的焊接部311间隔向前向后延伸于转接端子收容槽32外。
如图8(b)所示,实际使用时,转接装置3通过转接端子31的焊接部311焊接至电路板P上而被固定。电子卡连接器2的导电端子22的第二接触部222分别与转接装置3的转接端子31的接触部313压接。当电子卡C插入时,对接部241逐渐进入电子卡C的对接槽C1,使导电端子22的第一接触部220与对接槽C1内的触点C2相接触而建立电连接。电信号经由第二接触部222与转接端子31的弹性接触部313的接触,及焊接至电路板的焊接部311,进而传输至电路板P上的相应电路。
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的头部、导引臂、止挡件是相互独立的,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三者、或任意两者者亦可直接一体成形。此外,该独立止挡件固定于头部的形式也不拘泥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如连接部可自止挡部向上延伸,再向外延伸定位部;定位槽在连接部中部设置,没有向上或向下的开口,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公开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做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包含分别固定于一电路板的一电子卡连接器及一转接装置,该电子卡连接器包含一遮蔽壳体、一由该遮蔽壳体所遮蔽的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该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转接装置具有一本体,及若干收容于该本体的转接端子;该电子卡连接器的各导电端子分别压接于转接装置的各转接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卡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包含一基部,及自该基部向电子卡插入端凸伸的对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卡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还包含一自基部相对两侧向电子卡插入方向凸伸的二导引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具有一与电子卡电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及与转接端子电接触的第二接触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还包含一连接该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而将导电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卡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还包含一止挡件,该止挡件包含一延伸于第二接触部上方并与其紧密接触的止挡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转接端子包含一焊接部,及与导电端子接触的弹性接触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转接端子还包含一基部,及一自基部一端延伸并向上弯折的连接部;所述焊接部自基部另一端向下弯折再水平延伸而焊接至电路板表面上,所述弹性接触部自连接部延伸于基部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接触部凸伸于本体上表面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卡连接器还包含一退卡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包含分别固定至一电路板的电子卡连接器及一转接装置。该电子卡连接器包含一遮蔽壳体、一绝缘本体、二导引臂,及若干收容于该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该转接装置具有一本体,及若干收容于该本体的转接端子。该电子卡连接器的各导电端子包含一与电子卡接触的第一接触部,一与转接端子压接接触的第二接触部。转接端子包含一焊接部,及一凸伸于其本体上表面外的弹性接触部。这样,通过电子卡与第一接触部的接触、第二接触部与转接端子的接触部的接触,及焊接部与电路板的焊接,便可实现电信号的稳定转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定、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31/06GK2805121SQ200520109918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4日
发明者卞海建 申请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