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掩膜光刻同时定义有机薄膜晶体管源漏栅电极的方法

文档序号:723688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掩膜光刻同时定义有机薄膜晶体管源漏栅电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半导体器件和微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 一次掩膜光刻同时定义出有机薄膜晶体管源漏栅电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由于可在柔性、大面积衬底上构筑电子系统 模块而备受关注,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市场。目前无论全有机还是有机/无机 混合器件基本上都是用薄膜晶体管结构来实现的,因此OFET又称有机薄 膜晶体管(OTFT)。
要在绝缘介质两边制作栅电极和源、漏电极,都需要两块掩模版进行 两次光刻,存在工艺复杂和对准精度问题。用简单的工艺实现高性能OTFT 的制造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
Hagen Klauk等人早期利用整个导电衬底作为背栅电极,然后再在栅 介质层上制作独立源、漏电极。这样工艺固然简单,仅需要一块掩模版进 行一次光刻,但栅电极层和源、漏电极层交叠区域大,使得寄生电容效应 明显,严重影响OTFT的高频特性,而且也不利用器件的集成。
申请号为200580004885.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自对准栅电极 的有机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避免了源、漏电极层与栅电极层之间的交叠, 减小了寄生电容效应,但在他的顶栅结构OTFT中,源、漏接触是依靠化 学掺杂的方法来实现的。
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工艺复杂度低,与硅工艺兼容性高,而且能够满 足OTFT性能要求的新工艺。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用一块掩膜版,只需进行一次光刻,就可以同时定义源、漏、栅电极图形, 而且源、漏、栅电极间具有自对准精度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本 发明方法减少了掩模版数量和光刻次数,降低了制备成本,与传统的硅平 面工艺完全兼容,有利于器件制备的应用。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该 方法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时定义出有机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栅电极,具 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衬底(1)正面形成具有透光性的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
用保护卡具(7)保护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腐蚀衬底(l)的背面至介质 层镂空;
在有机绝缘层(2)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胶,从正面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同
时曝光背面光刻胶,在显影液中显影,形成源、漏电极的正性光刻胶掩模
版(8)和栅电极的负性光刻胶掩模版(9);
分别在有机绝缘介质层(2)正面、正性光刻胶掩模版(8)、有机绝缘介质 层(2)背面和负性光刻胶掩模版(9)上形成金属层,然后剥离形成源(6)、漏
(4)、栅(5)电极;
在有机绝缘介质层(2)正面,源(6)、漏(4)电极上形成有机半导体层(3)。
上述方案中,所述形成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的步骤采用旋涂的方法 在衬底(l)正面实现,所述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为有机材料,该有机材料的 厚度通过控制旋涂液浓度和旋转速度进行调节。
上述方案中,所述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要求具有透光性、具有较大介 电常数、较大击穿电压和足够机械强度,且不会与用于衬底腐蚀的腐蚀液、 光刻胶显影的显影液发生化学反应。
上述方案中,所述腐蚀衬底(l)的背面至介质层镂空的步骤具体包括 用保护卡具(7)保护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从衬底(l)的背面进行腐蚀,腐 蚀终止到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的背面,使介质层镂空。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有机绝缘层(2)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胶、曝光、显影, 形成源、漏电极的正性光刻胶掩模版(8)和栅电极的负性光刻胶掩模版(9)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有机绝缘层(2)正面上涂正性光刻胶(8),背面上涂负性
光刻胶(9),利用掩模版(10)从正面对正性光刻胶(8)进行曝光,由于绝缘介 质层(2)有透光性,背面负性光刻胶(9)同时被曝光,分别在正性光刻胶显影 液和负性光刻胶显影液中显影,形成源、漏电极的正性光刻胶掩模版(8) 和栅电极的负性光刻胶掩模版(9)。
上述方案中,所述正性光刻胶显影液和负性光刻胶显影液彼此间不相 互影响。
上述方案中,所述形成金属层,剥离形成源(6)、漏(4)、栅(5)电极的 步骤中,源、漏、栅金属电极采用方向性好的金属蒸发方法形成。
上述方案中,对于小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酞菁铜、并五苯等),所 述有机半导体层(3)采用真空热蒸镀技术获得;对于聚合物有机半导体材料 (PH3T、 PCBM等),所述有机半导体层(3)采用旋涂或浸没的方法获得。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仅需一块掩膜版, 进行一次光刻就可同时定义源、漏、栅电极,不需要特殊工艺,能够与传 统的硅平面工艺兼容,适合于制备高性能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器件。
2、 利用本发明制备的有机薄膜晶体管源、漏、栅电极之间具有自对 准精度,减小了寄生电容效应,提高了有机薄膜晶体管的高频特性,非常 有利于本发明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子,对本发 明做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时定义出有机薄膜晶体管源 漏栅电极的方法流程图2是图2-1至图2-5中各层的简要说明;
图2-1至图2-5是图1所示方法的工艺流程图3是图3-1至图3-5中各层的简要说明,其中右侧的图形是图3-3中使用的掩膜版的示意图3-1至图3-5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时定义出有 机薄膜晶体管源漏栅电极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 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时定义出有机 薄膜晶体管源漏栅电极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时定义 出有机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栅电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衬底(1)正面形成具有透光性的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
步骤102:用保护卡具(7)保护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腐蚀衬底(l)的背 面至介质层镂空;
步骤103:在有机绝缘层(2)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胶,从正面对光刻胶进
行曝光,同时曝光背面光刻胶,在显影液中显影,形成源、漏电极的正性
光刻胶掩模版(8)和栅电极的负性光刻胶掩模版(9);
步骤104:分别在有机绝缘介质层(2)正面、正性光刻胶掩模版(8)、有 机绝缘介质层(2)背面和负性光刻胶掩模版(9)上形成金属层,然后剥离形成 源(6)、漏(4)、栅(5)电极;
步骤105:在有机绝缘介质层(2)正面,源(6)、漏(4)电极上形成有机半 导体层(3),完成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
上述步骤101中所述形成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采用旋涂的方法在衬 底(l)正面实现,所述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为有机材料,该有机材料的厚度 通过控制旋涂液浓度和旋转速度进行调节。所述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采用 具有较大介电常数、较大击穿电压和足够机械强度的聚酰亚胺介质ZK-PI, 该聚酰亚胺介质的厚度为500纳米。
上述步骤102中所述腐蚀衬底(l)的背面至介质层镂空的步骤具体包 括用保护卡具(7)保护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从衬底(l)的背面进行腐蚀, 腐蚀终止到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的背面,使介质层镂空。上述步骤103中所述在有机绝缘层(2)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胶、曝光、显 影,形成源、漏电极的正性光刻胶掩模版(8)和栅电极的负性光刻胶掩模版 (9)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有机绝缘层(2)正面上涂正性光刻胶(8),背面上涂 负性光刻胶(9),利用掩模版(10)从正面对正性光刻胶(8)进行曝光,由于绝 缘介质层(2)有透光性,背面负性光刻胶(9)同时被曝光,分别在正性光刻胶
显影液和负性光刻胶显影液中显影,形成源、漏电极的正性光刻胶掩模版 (8)和栅电极的负性光刻胶掩模版(9)。所述正性光刻胶显影液和负性光刻胶
显影液彼此间不相互影响。
上述步骤104中所述形成金属层,剥离形成源(6)、漏(4)、栅(5)电极 的步骤中,源、漏、栅金属电极采用方向性好的金属蒸发方法形成。
对于小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步骤105中所述有机半导体层(3)采用真 空热蒸镀技术获得,该有机半导体层(3)—般采用酞菁铜,厚度为50纳米; 对于聚合物有机半导体材料,所述有机半导体层(3)采用旋涂或浸没的方 法获得。
上述一次曝光同时定义源、漏、栅电极图形,用该方法获得的源、漏、 栅电极具有自对准精度。栅电极层和源、漏电极层间几乎没有重叠区域, 从而减小了晶体管的寄生交叠电容,提高了有机薄膜晶体管的高频特性。
基于图1所示的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时定义出有机薄膜晶体管源漏栅 电极的方法流程图,图2-1至图2-5示出了图1所示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如图2-l所示,在衬底上形成一层有机绝缘栅介质层。
如图2-2所示,用保护卡具将有机绝缘栅介质层保护,从衬底的背面 进行腐蚀,腐蚀终止到有机绝缘栅介质层的背面,形成镂空的介质膜。
如图2-3所示,在有机绝缘层正面上涂正性光刻胶,背面上涂负性光 刻胶。利用掩模版从正面对正性光刻胶进行曝光,由于绝缘介质层的透光 性,背面负性光刻胶同时被曝光。分别在正性光刻胶显影液和负性光刻胶 显影液中显影,形成源、漏、栅电极光刻胶图形掩模版。
如图2-4所示,分别在有机绝缘介质层正面和正性光刻胶掩模版上, 有机绝缘介质层背面和负性光刻胶上形成金属层,然后剥离形成源、漏、栅电极。
如图2-5所示,在有机绝缘介质层正面,源、漏电极上形成有机半导体层。
图3-1至图3-5示出了依照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 时定义出有机薄膜晶体管源漏栅电极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

如图3-1所示,在清洁的硅衬底上,旋涂形成500nm厚的聚酰亚胺 (ZK-PI)介质膜层。
如图3-2所示,用保护卡具将PI层保护,从硅衬底的背面用KOH腐 蚀液进行腐蚀,终止到PI层的背面,形成镂空的PI膜。
如图3-3所示,在PI层正面上涂正性光刻胶AZ-9918,背面上涂负性 光刻胶BN-302。利用图3中的掩模版从正面对AZ-9918性光刻胶进行曝 光,由于PI层的透光性,背面BN-302负性光刻胶同时被曝光。先在 AZ-9918专用显影液中对AZ-9918进行显影,形成源漏电极胶图形,再在 BN-302专用显影液中显影,形成栅电极光刻胶图形。
如图3-4所示,利用电子束热蒸发技术,在PI层正面和AZ-9918正 性光刻胶上,PI层背面和BN-302负性光刻胶上蒸镀Cr/Au(10/50nm)。在 丙酮中浸泡进行剥离,形成源、漏、栅金属电极。
如图3-5所示,利用热蒸发技术,在PI层正面和源、漏电极上蒸发形 成50nm酞菁铜的有机半导体层,完成器件制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 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 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时定义出有机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栅电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1)正面形成具有透光性的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用保护卡具(7)保护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腐蚀衬底(1)的背面至介质层镂空;在有机绝缘层(2)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胶,从正面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同时曝光背面光刻胶,在显影液中显影,形成源、漏电极的正性光刻胶掩模版(8)和栅电极的负性光刻胶掩模版(9);分别在有机绝缘介质层(2)正面、正性光刻胶掩模版(8)、有机绝缘介质层(2)背面和负性光刻胶掩模版(9)上形成金属层,然后剥离形成源(6)、漏(4)、栅(5)电极;在有机绝缘介质层(2)正面,源(6)、漏(4)电极上形成有机半导体层(3)。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的步骤采用旋涂的方法在衬底(l)正面实 现,所述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为有机材料,该有机材料的厚度通过控制旋 涂液浓度和旋转速度进行调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要求具有透光性、具有较大介电常数、较 大击穿电压和足够机械强度,且不会与用于衬底腐蚀的腐蚀液、光刻胶显 影的显影液发生化学反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腐蚀衬底(l)的背面至介质层镂空的步骤具体包括用保护卡具(7)保护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从衬底(l)的背面进行腐蚀, 腐蚀终止到有机绝缘栅介质层(2)的背面,使介质层镂空。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有机绝缘层(2)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胶、曝光、显影,形成源、漏电极 的正性光刻胶掩模版(8)和栅电极的负性光刻胶掩模版(9)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有机绝缘层(2)正面上涂正性光刻胶(8),背面上涂负性光刻胶(9),利用掩模版(10)从正面对正性光刻胶(8)进行曝光,由于绝缘介质层(2)有透 光性,背面负性光刻胶(9)同时被曝光,分别在正性光刻胶显影液和负性光 刻胶显影液中显影,形成源、漏电极的正性光刻胶掩模版(8)和栅电极的负 性光刻胶掩模版(9)。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性光刻胶显影液和负性光刻胶显影液彼此间不相互影响。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金属层,剥离形成源(6)、漏(4)、栅(5)电极的步骤中,源、漏、 栅金属电极采用方向性好的金属蒸发方法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小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所述有机半导体层(3)采用真空热蒸镀技术获 得;对于聚合物有机半导体材料,所述有机半导体层(3)采用旋涂或浸没 的方法获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时定义出有机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栅电极,包括在衬底正面形成具有透光性的有机绝缘栅介质层;用保护卡具保护有机绝缘栅介质层,腐蚀衬底的背面至介质层镂空;在有机绝缘层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胶,从正面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同时曝光背面光刻胶,在显影液中显影,形成源漏电极的正性光刻胶掩模版和栅电极的负性光刻胶掩模版;在有机绝缘介质层正面、正性光刻胶掩模版、有机绝缘介质层背面和负性光刻胶掩模版上形成金属层,剥离形成源、漏、栅电极;在有机绝缘介质层正面,源漏电极上形成有机半导体层。本发明能够与传统的硅平面工艺兼容,制备的有机薄膜晶体管器件寄生电容小高频特性好。
文档编号H01L51/40GK101442104SQ20071017779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1日
发明者明 刘, 刘兴华, 商立伟, 甄丽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