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火花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018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火花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的火花塞。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火花塞是由绝缘瓷体、钢制壳体、细直杆芯电极、与火花塞壳体 相连,制成弯钩形的侧电极构成。这种产品只有一个打火点,其结构简单、 容易制造。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电极的烧蚀,容易造成电极间的空气间 隙增大,或绝缘瓷体的表面集碳引起漏电,电极间不能跳出火花,或是电极 间跳出的火花点太小,不能点燃气缸内的混合气体,就造成内燃机的气缸不 工作,这也正是它只有一个打火点的缺憾所在。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有人将火花塞设有三个芯电极,并引到芯电
极轴上端的圆周上,按l 2 0°均匀分布,在同一平面内同时产生三个火花。 这种火花塞虽然克服了传统火花塞只有一个火花的缺点,并具有合理的放电 (点火)间隙,能够提供内燃机处于任何工作状态的最佳点火强度,保证混合 气的顺畅点燃,但是,其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只有一对电 极,而有多个跳火点的火花塞。
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燃机火花塞,包括细直杆芯 电极、绝缘瓷体和兼做侧电极的金属壳体,绝缘瓷体位于芯电极和金属壳体 之间。所述细直杆芯电极的端头是一个具有多点放电尖端的金属片,所述金
属片的平面与直杆芯电极垂直;所述金属壳体的上端沿上有与所述多点放电
尖端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突起。
本实用新型只有一对电极,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有多个跳火 点,能够提高内燃机工作状态的点火强度,保证混合气的顺畅点燃;而且使 用寿命长。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沿轴线的剖视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也是从图1的电极端面方向的 投影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细直杆芯电极,2.绝缘瓷体,3.金属壳体,4.铜碳混合体, 5.金属片,6.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 一种内燃机火花塞,它是由处于轴线位置的细直杆芯电极
1、芯电极外壁上的绝缘瓷体2、处于外壁兼做侧电极的金属壳体3和连接 在芯电极1端头上的一个具有多点放电尖端的金属片5组成。在细直杆芯电 极1的中段是铜/碳混合体4,这种芯电极放电效果好;金属片5的平面与 芯电极l垂直;金属壳体3的上端沿上有等距的两至五个突起6,该突起6 与所述金属片5的放电尖端相对应。当火花塞接通电源时,金属片5上的放
电尖端与对应的侧电极上的突起6各点同时打火,足以使气缸内的混合气顺 畅点燃。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片5可以是一个有两端放电尖端的"一"字形金属条; 也可以是有三个放电尖端的"Y"形;也可以是有四个放电尖端的" "形;
还可以是有五个放电尖端的"★"形,如图2-5实施例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内燃机火花塞,包括细直杆芯电极(1)、绝缘瓷体(2)和兼做侧电极的金属壳体(3),绝缘瓷体(2)位于芯电极(1)和金属壳体(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直杆芯电极(1)的端头是一个具有多点放电尖端的金属片(5),所述金属片(5)的平面与直杆芯电极(1)垂直;所述金属壳体(3)的上端沿上有与所述多点放电尖端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突起。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 片(5)是一个"一"字形金属条,即有两个放电尖端;所述金属壳体(3) 的上端沿上有与所述两个放电尖端位置相对应的两个突起。
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内燃机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 片(5)是一个"Y"形,即有三个放电尖端;所述金属壳体(3)的上端 沿上有与所述三个放电尖端位置相对应的三个突起。
4.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内燃机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 片(5)是一个"十"字形,即有四个放电尖端;所述金属壳体(3)的上 端沿上有与所述四个放电尖端位置相对应的四个突起。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 片(5)是一个五角星形,即有五个放电尖端;所述金属壳体(3)的上端 沿上有与所述五个放电尖端位置相对应的五个突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火花塞,包括细直杆芯电极(1)、绝缘瓷体(2)和兼做侧电极的金属壳体(3),绝缘瓷体(2)位于芯电极(1)和金属壳体(3)之间,所述细直杆芯电极(1)的端头是一个具有多点放电尖端的金属片(5),所述金属片(5)的平面与直杆芯电极(1)垂直;所述金属壳体(3)的上端沿上有与所述多点放电尖端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突起。本实用新型只有一对电极,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有多个跳火点,能够提供内燃机工作状态的点火强度,保证混合气的顺畅点燃;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H01T13/20GK201061082SQ20072003150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30日
发明者李忠林 申请人:李忠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