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779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退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退卡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退卡结构,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的退卡结构。背景技术
按现今機为#^的便携型电子产品,例如个人数字助理、电子辞典、数码 相机、笔记本电脑、攀上电脑等等,为扩充其使用功能,延伸其实用性,常增 设有可插入电子卡连接器(例如辞典卡、录音卡、通讯卡等)的容槽,以使使 用者通过插入具各种不同功能的电子卡连接器,从而可获得词汇的增加、内存 的扩增、数据在不同机体间的移动以及数据的储存、语言学习等各种功能的增 进。为顾及使用者在插入或退出电子卡连接器的便利,通常会在容槽附近固设 一退卡装置,现有的退卡装置的结构中常设有一按钮,通过按钮的按压而令电 子卡连接器退出,然而,按钮的设置会使退卡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构成元件 较多),从而会造成組装成本及制造成本的增加。另,电子卡连接器必须在使 用者按压按钮之后才可退出,操作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退卡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退卡结构,适用于将一电子卡 连接器从一盖体中退出,且该退卡结构设置于该盖体的一侧且包括一导引结构, 该导引结构國设于盖体的一侧,且该导引结构设有一轨道槽,且该轨道槽包括 一限位槽;且该轨道槽内收容一驱动部的端部;而盖体与导引结构之间夹设一 推移部,该推移部与该电子卡连接器相抵靠,且该推移部可相对于盖体作直线 移动,且该推移部耦合该驱动部并可带动该驱动部于该轨道槽内沿单一方向滑 移;且该推移部连接一弹性元件的一端,而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至该导引 结构上;退卡时,通过外力向内推压电子卡连接器,令推移部向内移动,同时 带动驱动部脱离限位槽,此时弹性元件处于弹性拉伸状态;移除外力,弹性元 件会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逐渐收縮,且可令推移部向外移动,从而将电子卡 连接器向外退出。相较于觏有技朮,本实用新鑾遜卡缡枸的结构较为简单,且可提供使用者 在推压电子卡逮摻 銜直,电子卡连接器退出,易于退卡操作。

图1是本实甩新型退卡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退卡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2中驱动都于导引结构中滑移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驱动部于导引结构中滑移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2中驱动部于导引结构中滑移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结合參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退卡结构200适用于将一电子卡 连接器20从一盖体10中退出,且该退卡结构200设置于该盖体10的一侧。其 中,该盖体10包括一承载板100,该承载板100用以置放该电子卡连接器20, 且该承载板100的一侧垂直延伸有一侧板101,该侧板101的端部设有一弯折片 1010,于本实施例中,该弯折片1010的形状为U形,用以夹持退卡结构200的 外表面;而该侧板101的中部设有一推移槽1011。其中,该退卡结构200包括一导引结构30,该导引结构30可在弯折片1010 的夹持作用下固设于盖体10的一侧,且该导引结构200的一侧设有一轨道槽 300,于本实施例中,该轨道槽300的形状呈心型,且轨道槽300所定义的完整 路径为一闭合回路,可将该完整路径划分为三个分段路径,依序为插入段31、 定位段32、回位段33,其中,插入段31的末端设有一第一坡台311,定位段 32的末端设有一第二坡台321,回位段33的末端设有一第三坡台331。且该轨 道槽300包括一限位槽301,该限位槽301设置于定位段32内。另,导引结构 30上于轨道槽300的附近设有一固定柱302。而该轨邇槽300内收容一驱动部40的端部402;于本实施例中,该驱动部 呈Z型。而盖体10的侧板101与导引结构30之间夹设一推移部50,且该推移部50 可相对于侧板101作直线移动,且该推移部50上设有一安装孔500,且该安装 孔500内穿设有该驱动部40,可令该驱动部40的弯折区域勾持于推移部50上, 从而可令该推移部50在直线移动的同时带动该驱动部40于该轨道槽300内沿 单一方向滑移。而该推移部50的一端设有一卡入部501,该卡入部501自推移 槽1011透出,且该卡入部501连接一弹性元件60的一端,而该弹性元件60的 另一端套设于该导引结构30的固定柱302上;且该弹性元件60可随推移部50 的位置改变面发生弹性变形。另,该推移部50的内侧设有一受力部502,该受 力部502与该电子卡连接器20的端部相抵靠,并可在电子卡连接器20的推压 下产生位移。插卡时,推压电子卡连接器20,令推移部50向内移动,同时带动驱动部 40的端部402于插入段31内滑移,当插入至一定位移后,驱动部40的端部402
越过第一坡台311而进入定位段32内,移除外力,即可令电子卡连接器20处 于插入固定状态,此时,驱动部40的端部402位于限位槽301内,且弹性元件 60处于弹性拉伸状态。退卡时,通过外力向内推压电子卡连接器20,令推移部50向内移动,同时 带动驱动部40的端部402脱离限位槽301,即驱动部40的端部402越过第二 坡台321而进入回位段33内;移除外力,弹性元件60会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 下逐渐收縮,且可令推移部50向外移动,同时带动驱动部40的端部402越过 第三坡台331而进入插入段31内,从而将电子卡连接器20向外退出。
权利要求1. 一种退卡结构,适用于将一 电子卡连接器从一盖体中退出,且该退卡结 构设置于该盖体的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引结构,固设于盖体的一侧,且该导引结构设有一轨道槽,且该轨道槽包括一限位槽;一驱动部,其一端部收容于该轨道槽内;一推移部,夹设于盖体与导引结构之间,该推移部与该电子卡连接器相抵 靠,且可相对于盖体作直线移动;且该推移部耦合该驱动部并可带动该驱动部 于该轨道槽内沿单一方向滑移;一弹性元件,其一端设于该推移部上,而另一端设于该导引结构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包括一承载板, 且该承载板的一侧垂直延伸有一侧板,该侧板与该导引结构之间夹设该推移部;其特征在于该弯折片的形状为U形,其特征在于该侧板的中部设有一推 该卡入部自推移槽内透出,且该卡入其特征在于该轨道槽的形状呈心型,其特征在于该闭合回路包括有三个 分段路径,依序为插入段、定位段、回位段,且插入段的末端设有一第一坡台, 定位段的末端设有一第二坡台,回位段的末端设有一第三坡台。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退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槽设置于定位段内。8. 根据极利要求1所述的退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引结构上于轨道槽 的附近设有一固定柱,该画定柱上套设有该弹性元件的一端。9. 根据杈利要求1所述的退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呈Z型。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推移部上设有一安装 孑L,且该安装孔内穿设有该驱动部,且该驱动部勾持于推移部上。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退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推移部的内侧设有一 受力部,该受力部与该电子卡连接器的端部相抵靠。且该侧板的端部设有一弯折片。
3. 根据杈利要求2所述的退卡结构, 夹持于退卡结构的外表面。
4. 根据杈利要求2所述的退卡结构,移槽,而该推移部的一端设有一卡入部, 部连接弹性元件的一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卡结构,且轨道槽为一闭合回路。
6. 根据杈利要求5所述的退卡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退卡结构,适用于将一电子卡连接器从一盖体中退出,其包括固设于盖体的一侧的导引结构,且该导引结构设有一轨道槽,且该轨道槽包括一限位槽;且该轨道槽内收容一驱动部的端部;而盖体与导引结构之间夹设一推移部,该推移部与该电子卡连接器相抵靠,且该推移部耦合该驱动部并可带动该驱动部于该轨道槽内沿单一方向滑移;且推移部及导引结构分别连接至一弹性元件的一端;退卡时,通过外力向内推压电子卡连接器,令推移部向内移动,同时带动驱动部脱离限位槽,此时,弹性元件处于弹性拉伸状态;移除外力,弹性元件会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逐渐收缩,且可令推移部向外移动,从而将电子卡连接器向外退出。本实用新型退卡结构所需元件较少,结构较简单。
文档编号H01R13/633GK201038455SQ200720050899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8日
发明者韩子平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汉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