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094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第1及第2线圈部被连接的线圈部件。
技术背景在日本特开平2006-332263号公报中,记述了具有两个线圈部和中 间芯的线圈部件。这两个线圈部是将绕线缠绕在鼓型芯上。中间芯, 连接两个线圈部并与鼓型芯共同构成闭合磁路。发明内容在上述日本特开平2006-332263号公报中所记述的线圈部件中,中 间芯起着作为两个线圈部的共同的磁路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当在 两个线圈部同时流过信号时,存在发生串扰的问题。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是第l 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被连接的线圈部件,且能降低第1及第2线圈部 之间的串扰。本发明的线圈部件特征在于,具有第1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 其分别包含芯以及绕线,芯具有绕芯部和位于绕芯部的至少一方端部 的凸缘部,绕线缠绕在绕芯部上;中间部件,配置于第1线圈部和第2 线圈部之间,第1线圈部和第2线圈部被配置在使分别包含于第1及 第2线圈部的绕芯部的轴相互平行的状态下;以及树脂性的防护部件, 防护部件形成于第1及第2线圈部各自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且 含有磁性体粉,中间部件的导磁率比芯及防护部件的导磁率低。在本发明的线圈部件中,在第1线圈部和第2线圈部之间设置有 具有低于芯及防护部件的导磁率的中间部件。由此,可以减少第1线 圈部和第2线圈部之间的串扰。由于防护部件形成于第1及第2线圈 部各自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因此可以对第1及第2线圈部形成 的不同的磁路。这样,可以在提高防护效果的同时提高电感特性。由于防护部件为树脂性材料,因此即使线圈部件为小型部件,也能相对 于第1及第2线圈部简单地形成于所希望的位置。优选中间部件通过粘接剂与凸缘相粘接。如此构成的线圈部件在 制造时,可以以中间部件来确定第1线圈部和第2线圈部之间的距离。 由此,可以减少第1及第2线圈部之间的距离的差异。因此,可以规定参考了第1及第2线圈部之间的串扰的最小距离,使线圈部件进一步小型化。优选中间部件为树脂性部件,且与第1及第2线圈部相贴合。在 这种情况下,由于中间部件被填充于第1及第2线圈部之间以及缝隙 内并硬化,因此可以提高部件强度。优选防护部件的导磁率低于芯的导磁率。由此,在由芯和防护部 件构成的磁路中,防护部件可以发挥相当于间隙的功能。这样,可以 得到良好的直流重叠特性。根据本发明,可以在第1线圈部以及第2线圈部被连接的线圈部 件中,减少第1及第2线圈部之间的串扰。


图1为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图2为示意图i所示的线圈部件的n-n剖面的模型图。 图3为示意图i所示的线圈部件的ni-ni剖面的模型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所具有的中间部件的立体图。 图5为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的线圈部件的模型图。图6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线圈部件的模型图。 图7为第2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8为示意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的VIII-VIII剖面的模型图。 图9为示意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的IX-IX剖面的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其中,对同 一要素或具有相同机能的要素使用同一符号,重复的说明被省略。e (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 图4,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结构。图1为 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图2为示意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的n-n剖面的模型图。图3为示意图i所示的线圈部件的in-ni剖面 的模型图。图4为图i所示的线圈部件所具有的中间部件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i具有第i线圈部io及第2线圈部20、中间部件30、以及防护部件41, 42。中间部件30位于第1线圈部IO和 第2线圈部20之间。防护部件41, 42分别形成于第1及第2线圈部 10, 20。第1线圈部10具有芯11及绕线12。芯ll为鼓型芯,具有圆柱状 的绕芯部lla和分别设置于绕芯部lla的两端的凸缘部llb, llc。凸 缘部llb, llc从绕芯部lla的轴I向与轴I垂直的方向放射状扩展, 外周形成为圆形。包含芯11的绕芯部lla的轴I的任意剖面呈H字形, 且相对于轴I对称。芯11由铁氧体等磁性体形成。芯11的相对导磁率 )i为300左右。绕线12为被绝缘防护的导线。绕线12被缠绕在芯11 的绕芯部lla上。此外,图2示意的是通过绕线12且与轴I垂直的剖面n-n。第2线圈部20具有与第1线圈部10同样的芯21及绕线22,且具 有与第1线圈部10同样的形状及结构。芯21具有绕芯部21a和分别 设置于绕芯部21a的两端的凸缘部21b, 21c。第1线圈部10和第2线 圈部20被配置为各自的绕芯部lla, 21a的轴I相互平行。此外,图3 示意的是包含绕芯部lla的轴I和绕芯部21a的轴I的平面的剖面 I關I。如图4所示,中间部件30包含相互平行且相对的平面30a以及平 面30b、垂直于平面30a,30b且相互平行相对的平面30c以及平面30d、 以及相对的曲面30e以及曲面30f。平面30a以及平面30b为垂直于绕芯部lla, 21a的轴I的方向的 面。平面30a为,与凸缘部llb的垂直于轴I的外侧面相同的面位置。 平面30b为,与凸缘部llc的垂直于轴I的外侧面相同的面位置。艮口, 中间部件30的轴I方向的尺寸与第l及第2线圈部10, 20的轴I方向 的尺寸相同。 、-平面30c以及平面30d是,与轴I的方向和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的并列方向相平行的面。平面30c和平面30d的距离与凸缘部llb, llc, 21b, 21c的外周圆的直径大致相同。平面30c和平面30d,分别 与凸缘部llb, llc, 21b, 21c的外周圆的两个相对的切面为相同面位置。曲面30f位于第1线圈部IO侧。曲面30f沿凸缘部llb, llc凹向 曲面30e侧,在与轴I垂直的剖面上,呈具有与凸缘部llb, llc的曲 率相同的曲率的大致半圆。曲面30e位于第2线圈部20侧。曲面30e 沿凸缘部21b, 21c凹向曲面30f侧,在与轴I垂直的剖面上,呈具有 与凸缘部21b, 21c的曲率相同的曲率的大致半圆。中间部件30,在曲面30f的平面30c侧,具有从平面30a至平面 30b连续的突出部31。中间部件30,在曲面30f的平面30cH则,具有 从平面30a至平面30b连续的突出部32。中间部件30,在曲面30e的 平面30c侧,具有从平面30a至平面30b连续的突出部33。中间部件 30,在曲面30e的平面30d侧,具有从平面30a至平面30b连续的突 出部34。突出部31 34在与轴I垂直的剖面上为半圆形。突出部31及突出部32,在其顶点附近与第1线圈部10的凸缘部 llb, llc的外周面相接触。在由曲面30f、突出部31、突出部32以及 第1线圈部10的凸缘部lib的外周面包围的空间中,填充有粘接剂35。 通过该粘接剂35,将第1线圈部10和中间部件30粘接在一起。在由 曲面30f、突出部31、突出部32以及第l线圈部10的凸缘部llc的外 周面包围的空间中填充有粘接剂35。通过该粘接剂35,将第l线圈部 10和中间部件30粘接在一起。曲面30f和第1线圈部IO的绕线12之 间成为空隙36。而且,也可以在空隙36中填充粘接剂。突出部33及突出部34,在其顶点附近与第2线圈部20的凸缘部 21b, 21c的外周面相接触。在由曲面30e、突出部33、突出部34以及 第2线圈部20的凸缘部2lb的外周面包围的空间中,填充有粘接剂35 。 通过该粘接剂35,将第2线圈部20和中间部件30粘接在一起。在由 曲面30e、突出部33、突出部34以及第2线圈部20的凸缘部21c的 外周面包围的空间中填充有粘接剂35。通过该粘接剂35,将第2线圈部20和中间部件30粘接在一起。曲面30e和第2线圈部20的绕线22 之间成为空隙36。在此,也可以在空隙36中填充粘接剂。这样,突出部31 34形成了填充粘接剂的空间。此外,通过与第 1及第2线圈部10, 20相接触,突出部31 34起着决定第1及第2 线圈部10, 20的相对位置的作用。中间部件30由具有低于芯11的导 磁率的材料形成。中间部件30由氧化铝(A1203)或烧结铁氧体材料构 成,相对导磁率ii为1左右。防护部件41形成于第1线圈部10的绕线12的外侧表面。防护部 件41形成在缠绕状态的绕线12的外侧表面上的凸缘部lib和凸缘部 lie之间。该防护部件41,与凸缘部lib和凸缘部lie的垂直于轴I 的绕线12侧的面分别接触。防护部件41形成于中间部件30的相反侧。 防护部件42形成于第2线圈部20的绕线22的外侧表面。防护部件42 形成在缠绕状态的绕线22的外侧表面上的凸缘部21b和凸缘部21c之 间。防护部件42,与凸缘部21b和凸缘部21c的垂直于轴I的绕线22 侧的面分别接触。防护部件42形成于中间部件30的相反侧。防护部件41, 42由含有磁性体粉的树脂形成。防护部件41, 42 的导磁率比芯ll, 21的导磁率低,比中间部件30的导磁率高。防护 部件41, 42的相对导磁率ia为5左右。由绕芯部lla、凸缘部lib的与中间部件30相反侧的部分、防护 部件41、以及凸缘部llc的与中间部件30相反侧的部分构成闭合磁路。 由绕芯部21a、凸缘部21b的与中间部件30相反侧的部分、防护部件 42、以及凸缘部21c的与中间部件30相反侧的部分构成闭合磁路。艮口, 利用防护部件41, 42,对第1线圈部10和第2线圈部20构成各自不 同的闭合磁路。优选防护部件41, 42在与轴I方向以及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 并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绕芯部lla, 21a的直径。这样, 可以形成更高效的磁束密度的闭合磁路。线圈部件1,相对于包含绕芯部lla的轴I与绕芯部21a的轴I的 平面对称而构成。在使轴I的方向为上下方向时,则线圈部件1为上下 左右对称。 、'可以用下述方法来制造以上说明的线圈部件1。首先,在鼓型芯11, 21的绕芯部lla, 21a上缠绕绕线12, 22,而形成第1线圈部10 和第2线圈部20。接着,形成中间部件30。然后,使第1线圈部10 的凸缘部llb, 11c与中间部件30的突出部31, 32接触配置,使第2 线圈部20的凸缘部21b, 21c与中间部件30的突出部33, 34接触配置。接着,在由曲面30f、突出部31、突出部32以及凸缘部llb, llc 的外周面包围的空间中填充粘接剂35,粘接第1线圈部IO和中间部件 30。在由曲面30e、突出部33、突出部34以及凸缘部21b, 21c的外 周面包围的空间中填充粘接剂35,粘接第2线圈部20和中间部件30。 随后,涂敷添加有磁性体粉的树脂,从而形成防护部件41, 42。这样,制造了线圈部件l,其轴I方向的尺寸为lmm左右,第l 及第2线圈部10, 20的并列方向的尺寸为6mm左右,与轴I和并列 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为2.5mm左右。此外,也可以在第1线圈部10 及第2线圈部20上分别形成防护部件41, 42之后,用粘接剂35将第 1线圈部10及第2线圈部20粘接在中间部件30上。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中,由于在第1线圈部10 及第2线圈部20之间具有中间部件30,而中间部件30的导磁率低于 芯ll, 12以及防护部件41, 42的导磁率,因此可以减少第1线圈部 10及第2线圈部20之间的串扰。在线圈部件l中,由于在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上,防护部件 41, 42分别形成于绕线12, 22缠绕的状态的外侧表面上,因此在第l 及第2线圈部10, 20中分别形成磁路,可以提高磁束密度。这样,在 提高防护效果的同时可以提高电感特性。在线圈部件1中,芯11, 21具有位于绕芯部lla, 21a的端部的 凸缘部llb, llc, 21b, 21c,凸缘部lib和凸缘部llc之间,以及凸 缘部21b和凸缘部21c之间分别形成有防护部件41, 42。由此,可以 分别在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上,由绕芯部lla, 21a和凸缘部llb, llc, 21b, 21c以及防护部件41, 42构成闭合磁路。在第1线圈部10中,防护部件41配置在第2线圈部20的相反翻 的离开的位置上,在第2线圈部20中,防护部件42配置在第1线圈部10的相反侧的离开的位置上,这样,可以进一步抑制第1线圈部10和第2线圈部20之间的串扰。在线圈部件l中,由于防护部件41, 42为树脂性部件,因此即使 线圈部件1为小型部件,也能相对于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简单地 形成于所希望的位置。在线圈部件l中,凸缘部llb, llc, 21b, 21c的中间部件30侧 的部分与中间部件30通过粘接剂35相粘接。此外,第1线圈部10与 中间部件30的突出部31, 32相接触,第2线圈部20与中间部件30 的突出部33, 34相接触。由此,在制造时,可以利用中间部件30来 限定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第1及第2线圈 部IO, 20之间的距离的差异。因此,可以规定参考了第1及第2线圈 部IO, 20之间的串扰的最小距离,进一步实现线圈部件的小型化。在线圈部件1中,由于防护部件41, 42的导磁率低于芯11, 21 的导磁率,因此在由芯ll, 21和防护部件41, 42构成的磁路中,防 护部件41, 42可以发挥相当于间隙(gap)的功能,可以得到良好的 直流重叠特性。即可以得到与在芯ll, 21上设置间隙的结构同等程度 的优良的直流叠加特性。只要在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各自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 成防护部件就可以,防护部件的形成位置可有各种变化。防护部件可 以配置于凸缘部lib和凸缘部llc之间以及凸缘部21b和凸缘部21c 之间,也可以形成于凸缘部llb, llc, 21b, 21c的外周面上。作为其 它方式的例子,对下述的第1及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 (第l实施方式的第l变形例)图5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线圈部件的剖面图。第1实 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线圈部件2具有与上述的线圈部件1相同的第1 线圈部IO、第2线圈部20、以及中间部件30。与线圈部件l相同,中 间部件30与第1线圈部10及第2线圈部20通过粘接剂35而被粘接 在一起。针对线圈部件2所具有的防护部件43 46进行说明。在第1线圈 部10上,将防护部件43, 44形成在缠绕于绕芯部lla状态下的fe线 12的外侧表面。而且,防护部件43, 44填充于凸缘部lib及凸缘部llc之间。防护部件43, 44与凸缘部llb, llc相接触。防护部件43 在绕芯部lla上位于中间部件30的平面30c侦lj,防护部件44在绕芯部 lla上位于中间部件30的平面30d侧。防护部件43和防护部件44互 不接触,形成有间隙。在第2线圈部20上,将防护部件45, 46形成在缠绕于绕芯部21a 状态下的绕线22的外侧表面。而且,防护部件45, 46填充于凸缘部 21b及凸缘部21c之间。防护部件45, 46与凸缘部21b, 21c相接触。 防护部件45在绕芯部21a上位于中间部件30的平面30c侧,防护部 件46在绕芯部21a上位于中间部件30的平面30d侧。防护部件45和 防护部件44互不接触,形成有间隙。在线圈部件2中,由绕芯部lla、平面30c侧的凸缘部llb、防护 部件43以及平面30c侧的凸缘部llc形成闭合磁路。由绕芯部lla、 平面30d侧的凸缘部llb、防护部件44以及平面30d侧的凸缘部llc 形成闭合磁路。由绕芯部21a、平面30c侧的凸缘部21b、防护部件45 以及平面30c侧的凸缘部21c形成闭合磁路。由绕芯部21a、平面30d 侧的凸缘部21b、防护部件46以及平面30d侧的凸缘部21c形成闭合 磁路。在各个缠绕状态的绕线12的外周面上,通过从绕芯部lla的平面 30c侧和平面30d侧的相对的部分注入各自的树脂材料而形成防护部件 43和防护部件44。在各个被缠绕状态的绕线22的外周面上,通过从 绕芯部21a的平面30c侧和平面30d侧的相对的部分注入各自的树脂 材料,形成了防护部件45和防护部件46。在此,防护部件43和防护 部件44也可以相接触,防护部件45和防护部件46也可以相接触。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图6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线圈部件的剖面图。第1实 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线圈部件3具有与上述的线圈部件l相同的第1 线圈部IO、第2线圈部20、以及中间部件30。与线圈部件l相同,中 间部件30与第1线圈部10及第2线圈部20通过粘接剂35而被粘接在一起。针对线圈部件3所具有的防护部件47, 48进行说明。在第Y线圈 部10上,将防护部件47形成在缠绕于绕芯部lla状态下的绕线12的外侧表面,且填充于凸缘部llb及凸缘部llc之间。防护部件47形成 在缠绕状态的绕线12的外侧表面的整个周边,并在整个周边与凸缘部 llb, llc相接触。在第2线圈部20上,将防护部件48形成在缠绕于 绕芯部21a状态下的绕线22的外侧表面上,且填充于凸缘部21b及凸 缘部21c之间。防护部件48形成在缠绕状态的绕线22的外侧表面的 整个周边上,并在整个周边与凸缘部21b, 21c相接触。在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上,防护部件47, 48分别覆盖缠绕 状态下的绕线12, 22的全部外周面,因此可以提高电感特性。此外, 可以分别在第1线圈部10和第2线圈部20上提高防护效果,从而进 一步有效地降低第1和第2线圈部10, 20之间的串扰。 (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7 图9,对第2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4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7为第2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图8为示意图7所示的线 圈部件的VIII-VIII剖面的模型图。图9为示意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的 IX-IX剖面的模型图。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4,具有中间部件50,替代上述线圈部件l 所具有的中间部件30,且未使用粘接剂35。与上述的线圈部件3相同, 线圈部件4具有第1线圈部10及第2线圈部20、以及分别形成于第1 及第2线圈部10, 20的防护部件47, 48。其中,图8所示为垂直于通 过绕线12的轴I的剖面VIII-VIII,图9所示为与包含绕芯部lla的轴 I和绕芯部21a的轴I的剖面IX-IX。中间部件50位于第1线圈部10和第2线圈部20之间,且连接第 1线圈部10和第2线圈部20。中间部件50包括互相平行且相对的平 面50a及平面50b、垂直于平面50a, 50b的互相平行且相对的平面50c 及平面50d、以及相对的曲面50e及曲面50f。平面50a及平面50b为垂直于绕芯部lla, 21a的轴I的方向的面。 平面50a为,与凸缘部llb的垂直于轴I的外侧面相同的面位置,平面 50b为,与凸缘部llc的垂直于轴I的外侧面相同的面位置。即,中间 部件50的平行于轴I的方向上的尺寸与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的轴 I的方向上的尺寸相同。 、平面50c及平面50d是,与轴I的方向和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的并列方向相平行的面。平面50c与平面50d的距离与凸缘部llb, llc, 21b, 21c的外周圆的直径大致相同。平面50c和平面50d,分别 与凸缘部llb, llc, 21b, 21c的外周圆的两个相对的切面为相同面位置。曲面50f位于第1线圈部IO侧。曲面50f凹向曲面50e侦lJ,且与 第1线圈部件10的中间部件50侧的部分贴合连接。即曲面50f与凸缘 部llb, 11c以及防护部件47的中间部件50侧的部分贴合连接。曲面 50e位于第2线圈部20侧。曲面50e凹向曲面50f侧,且与第2线圈 部件20的中间部件50侧的部分贴合连接。即曲面50e与凸缘部21b, 21c以及防护部件48的中间部件50侧的部分贴合连接。中间部件50由具有低于芯11的磁导率的材料形成。中间部件50 由热硬化树脂或热可塑性树脂形成,相对导磁率^t为1左右。在使用 热硬化树脂作为中间部件50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选自环氧树脂、酚 醛树脂、聚氨基甲酸酯、聚酰亚胺等。在使用热可塑性树脂作为中间 部件50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丙烯可以用下述方法制造上述的线圈部件4。首先,准备第1线圈部 10和第2线圈部20。接着分别在第1线圈部10和第2线圈部20上涂 敷添加有磁性体粉的树脂从而形成防护部件47, 48。然后,将形成有 防护部件47, 48的第1线圈部10和第2线圈部20配置在主要用于形 成中间部件50的平面50a, 50b, 50c, 50d的成型框中,并使其相距 规定的距离,再向成型框中注入作为中间部件50的材料的树脂。在中间部件50为硬化树脂的情况下,通过加热使树脂硬化,从而 使中间部件50与形成有防护部件47, 48的第1线圈部10及第2线圈 部20—起形成为一体。中间部件50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在成型 框中注入树脂后,通过放置使其硬化,从而使中间部件50与形成有防 护部件47, 48的第1线圈部10及第2线圈部20 —起形成为一体。此 外,也可以在中间部件50与第1线圈部10及第2线圈部20形成为一 体之后,再形成防护部件47, 48。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4中,由于在第1线圈部10和第2线圈部20之间设有中间部件50,且中间部件50具有比芯11, 21以及防护部件47, 48的导磁率低的导磁率,因此可以降低第1线圈 部10及第2线圈部20之间的串扰。在线圈部件4中,由于在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的各个上,防 护部件47, 48形成在绕线12, 22的缠绕状态的外侧表面,且连接上 下凸缘部之间,因此在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中可以分别形成磁路。在线圈部件4中,芯ll, 21具有位于绕芯部lla, 21a的端部的凸 缘部llb, llc, 21b, 21c,在凸缘部lib和凸缘部llc之间,以及在 凸缘部21b和凸缘部21c之间,分别形成有防护部件47, 48。由此, 在各个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中,可以由绕芯部lla, 21a、凸缘部 llb, llc, 21b, 21c和防护部件47, 48构成闭合磁路。在线圈部件4中,由于防护部件47, 48为树脂性材料,因此即使 线圈部件4为小型部件,也能相对于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简单地 形成于所希望的位置。在线圈部件4中,防护部件47, 48的导磁率低于芯11, 21的导 磁率。由此,在由芯ll, 21和防护部件47, 48构成的磁路中,防护 部件47, 48可以发挥相当于间隙的功能。这样,可以得到良好的直流 重叠特性。即可以得到与在芯ll, 21上设置间隙的结构同等程度的优 良的直流叠加特性。在线圈部件4中,由于中间部件50为与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 一起一体形成的树脂部件,中间部件50被填充在第1和第2线圈部10, 20之间的间隙并硬化,因此可以提高第1线圈部件10和第2线圈部件 20的连接强度。上述的防护部件,只要形成在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各自的外 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就可以,防护部件的形成位置可以具有各种变化。 防护部件可以设置在凸缘部lib和凸缘部llc之间以及凸缘部21b和 凸缘部21c之间,也可以形成在凸缘部llb, llc, 21b, 21c的外周部。 例如,可以使上述的防护部件41,42分别形成于第1及第2线圈部JO, 20,也可以使防护部件43 46分别形成于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有种种变化。例如,在上述 实施方式中,第1线圈部10和第2线圈部20具有相互同样的结构,然而也可以是第1线圈部和第2线圈部的电感特性相互不同的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第1线圈部和第2线圈部的电感特性相互不同, 可以使第1线圈部和第2线圈部的绕线的匝数互不相同,也可以使芯 或防护部件的导磁率不同。此外,只要能起到防护作用,可以使防护 部件的配置位置、或覆盖绕线的面积等不同。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1线圈部10和第2线圈部20的 凸缘部llb, llc, 21b, 21c的外形为圆形,然而也可以是四边形或八 边形等多边形。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中间部件50,然而也可以在 形成中间部件50的同时,在使端子电极配置为分别与第1线圈部10 和第2线圈部20电连接且一部分露出的状态下,使用中间部件50的 材料进行铸模。由此,可以在成型中间部件的同时,插入(insert)成 ,端子电极。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芯11, 21使用相对导磁率)i为300左右的材 料,然而也可以使用200 800左右的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其分别包含芯以及绕线,所述芯具有绕芯部和位于所述绕芯部的至少一方端部的凸缘部,所述绕线缠绕在所述绕芯部上;中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1线圈部和所述第2线圈部之间,所述第1线圈部和所述第2线圈部被配置在使分别包含于所述第1及所述第2线圈部的所述绕芯部的轴相互平行的状态下;以及树脂性的防护部件,所述防护部件形成于所述第1及第2线圈部各自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且含有磁性体粉,所述中间部件的导磁率比所述芯及所述防护部件的导磁率低。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件,通过粘接剂与所述凸缘部相粘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件为树脂性部件,且与所述第1及所述第2线圈部相贴合。
4. 如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部件的导磁率小于所述芯的导磁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部件,具有第1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中间部件和防护部件。第1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分别包含鼓型芯和绕线。中间部件位于第1及第2线圈部之间,上述第1及第2线圈部配置在使分别包含于第1及第2线圈部的绕芯部的轴相互平行的状态下。在各个第1及第2线圈部上,防护部件形成于绕线的外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且为含有磁性体粉的树脂。中间部件的导磁率小于芯及防护部件的导磁率。
文档编号H01F17/04GK101276669SQ20081000356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30日
发明者东海林淳, 北嶋义章, 进藤雅俊 申请人:Td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