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发光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689949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率发光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率发光装置的形成方法及其结构,尤其是通过分布 式布拉格反射层以增加光取出率的高效率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外延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发光二极管已经逐渐地 被应用于各式各样的领域。举例来说,发光二极管被应用于各种的电子装置, 例如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等。未来更将有机会再扩展至 用于一般的照明系统设备,以取代许多传统的发光设备。
而发光二极管在应用推广的过程当中,其中 一个重要的课题便是要尽可 能地提高光发二极管的发光效率。此时,如何减少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 受到其本身的吸收或耗损,便是一个重要的改进方向。
在传统的发光二极管结构当中,会使用金属反射镜减少光的耗损并提高
发光效率。举例来说,在利用共晶(eutectic)来取代银胶接合技术的工艺当中, 因为所使用的金/锡薄膜容易吸收光线而导致发光效率降低,因此会在发光 二极管背面使用金属反射镜来改善吸光的问题。参照图l所示,其显示一种 已知技术的发光装置100。发光装置IOO具有发光二极管结构110、钛层120、 铝层130以及金/锡合金层140。在已知的发光装置100中,使用厚约10 埃的钛层120,以及厚约2000埃的铝层130作为金属反射层,而金/锡合金 层140则用于进行共晶接合工艺,或称共晶焊接。然而在使用传统的金属反 射镜的结构当中,例如图1当中所使用的钛层120及铝层130,其反射率的 表现仍然未能令人满意,并且在UV波段具有低反射,在应用上相当令人困 扰。此外,金属反射薄膜会因蒸镀条件的不同而影响反射率,导致装置品质 的控制较为不易。
因此,若能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光装置,能提高元件的发光效率,并且 增加元件的散热效率,实有其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 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光装置,其利用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 以改善已知技术中金属反射薄膜易吸光及反射率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另 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光装置,其反射率不受蒸镀条件的 影响,而能提高光取出率。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光装置,其中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 层具有微接触阵列,以提高发光装置的散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 一种实施例中, 一种形成高效率发光装置的方法包括下列步
骤提供发光二极管结构;以蒸镀方式将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附加至发光二 极管结构上;以及通过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将发光二极管结构连结至共晶 层,以形成此高效率发光装置。此外,形成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的步骤还可 包含交错地形成多个高折射层及多个低折射层,以构成高低差折射率薄膜交 互堆叠。或者,还可以形成微接触层阵列于高低差折射率薄膜交互堆叠之中, 以提高材料的散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所使用的材料中,可以选择性地使用以下的材料 (但不限于此)多个高折射层为二氧化钛层、多个低折射层为二氧化硅层、 微接触层为金属材料、而共晶层为金锡合金。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 一种高效率发光装置包含以下元件发光 二极管结构;共晶层;以及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介于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共晶 层之间,且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以蒸镀方式附加至发光二极管结构。分布式 布拉格反射层还可包含多个高折射层以及多个低折射层,其中多个高折射层 及多个低折射层交错地排列,以构成高低差折射率薄膜交互堆叠。此外,分 布式布拉格反射层亦可还包括微接触层阵列,位于高低差折射率薄膜交互堆 叠之中。


图1显示已知技术的发光装置;
图2显示一依照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示意图3显示图2中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的示意图;以及
图4显示另一依照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发光装置110发光二极管结构
120钛层130铝层
140金锡合金层200发光装置
220发光二极管结构240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
242高折射层244低折射层
260共晶层400发光装置
420发光二极管结构440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
442高折射层444低折射层
445微接触层460共晶层
说明书第3/5页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2显示一依照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发光装置200的示意图。高效率发 光装置200包含发光二极管结构220、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distributed-Bragg reflecting layer, DBR)240,以及共晶层260。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240介于发 光二极管结构220及共晶层260之间。在形成此高效率发光装置200的工艺 中,首先提供发光二极管结构220。任何已知的发光二极管皆可应用于本发 明之中,例如InGaN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接着利用蒸镀的方式,将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240附加至发光二极管结 构220上,以取代传统金属反射层的反射率不佳的缺点。应用分布式布拉格 反射层240可以使得发光装置200的反射率大为提升至90%以上,优选地, 其反射率可达几近100%的反射率。最后通过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240,将 发光二极管结构220连结至共晶层260,以形成此高效率发光装置200。
在本实施例中,共晶层260为金碍合金层,以取代传统银胶的接合工艺, 可以大幅地改善管芯散热的问题。然而在此需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以金锡 合金层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共晶层260的厚度约为1.5微米,然而 本发明亦不以此为限。
现在请参照图3,其进一步显示图2中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240。分 布式布拉格反射层240具有多个高折射层242以及多个低折射层244。在此 所称的高折射层242,指相较于低折射层244而言,由具有较高折射率的材 料所形成。相对地,低折射层244则是指相较于高折射层242而言,由具有 较低折射率的材料所形成。如图3所示,多个高折射层242以及多个低折射层244交错地形成,以 构成高低差折射率薄膜交互堆叠。利用高折射率材料与低折射率材料制成重 复堆叠的薄膜,以形成高反射率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DBR)240,以提高应 用共晶工艺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在此必需注意的是,此处的附图用于举例说明,而本发明实可以有更多 不同的修改与变化。举例来说,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240并不以图3所示的 四层为限,而可以有更多或更少层的堆叠,可以视实际实施的情况而定。此 外,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高折射层242为二氧化钛层,而多个低折射层244 为二氧化硅层,但本发明亦不以此为限。
图4显示另一依照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发光装置400的示意图。高效率 发光装置400包含发光二极管结构420、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 (distributed-Bragg reflecting layer, DBR)440,以及共晶层460 。分布式布4立格 反射层440介于发光二极管结构420及共晶层460之间。在形成此高效率发 光装置400的工艺中,首先提供发光二极管结构420。任何已知的发光二极 管皆可应用于本发明之中,例如InGaN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但本发明不以 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440具有多个高折射层442、多个 低折射层444以及微接触层阵列445。如图所示,多个高折射层442以及多 个低折射层444交错地形成,以构成高低差折射率薄膜交互堆叠。利用高折 射率材料与低折射率材料制成重复堆叠的薄膜,以形成高反射率的分布式布 拉格反射层(DBR)240,以提高应用共晶工艺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微接触阵列445连接发光二极管结构420以及共晶层460,以提高元件 的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附图清楚方便,微接触阵列445由两个微接 触层所构成,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本发明亦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微 接触层来构成此微接触阵列445。此外,微接触层阵列445可以使用任何金 属材料
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440利用蒸镀的方式附加至发光二极管结构420 上,以取代传统金属反射层的反射率不佳的缺点。应用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 440可以使得发光装置400的反射率大为提升至90%以上,优选地,其反射 率可达几近100%的反射率。最后通过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440,将发光二 极管结构420连结至共晶层460,以形成此高效率发光装置40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共晶层460的厚度约为1.5微米,然而本发明亦不以此不限。
综上所述,鉴于已知技术中金属反射层易吸光且反射率不佳的问题,本 发明利用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可提高反射率达近100%,大幅地提高发光 装置的发光效率。此外,已知的金属反射薄膜在UV波段具有低反射,本发 明使用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亦无此问题。再者,传统的金属反射层会因蒸 镀条件而影响反射率,工艺不易控制,而本发明使用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 则无此问题,进一步增加工艺控制上的弹性。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中选用设 置的微接触阵列,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元件的散热效率。
上述的实施例用以描述本发明,然本发明技术仍可有许多的修改与变 化。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特定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欲包 含所有此类修改与变化,以能真正符合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形成高效率发光装置的方法,包含提供发光二极管结构;以蒸镀方式将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附加至该发光二极管结构上;以及通过该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将该发光二极管结构连结至共晶层,以形成该高效率发光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该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的步骤还 包含交错地形成多个高折射层及多个低折射层,以构成高低差折射率薄膜交 互堆叠。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多个高折射层为二氧化钛层,且该 多个低折射层为二氧化硅层。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该分布式布拉才各反射层的步骤还 包含形成微接触层阵列于该高低差折射率薄膜交互堆叠之中,并连接该发光 二极管结构以及该共晶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微接触层使用金属材料所构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共晶层由金锡合金所构成。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共晶层的厚度约为1.5微米。
8. —种高效率发光装置,包含 发光二极管结构;共晶层;以及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介于该发光二极管结构及该共晶层之间,且该分布 式布拉格反射层以蒸镀方式附加至该发光二极管结构。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还包含 多个高折射层;以及多个低折射层;其中该多个高折射层及该多个低折射层交错地排列,以构成高低差折射 率薄膜交互堆叠。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多个高折射层为二氧化钛层,且该多个低折射层为二氧化硅层。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还包含 微接触层阵列,位于该高低差折射率薄膜交互堆叠之中,并连接该发光二极管结构以及该共晶层。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微接触层使用金属材料所构成。
13.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共晶层由金锡合金所构成。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共晶层的厚度约为1.5微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披露一种高效率发光装置及其形成方法。此方法包含提供发光二极管结构;以蒸镀方式将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附加至发光二极管上;以及通过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将发光二极管结构粘贴至共晶层,以形成此高效率发光装置。
文档编号H01L33/00GK101630708SQ200810137729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8日
发明者施文忠, 林素慧, 王伟凯 申请人:广镓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