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识别模块卡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231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户识别模块卡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定位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卡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自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GSM)启用 以来,无线通讯在安全性方面有重大突破。这突破来自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将用户识别模 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M)卡安装在移动电话上,协助移动网络进行认证 (Authentication)与力口密(Encryption)。 近年来,由于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市场的成长, 促使无线局域网络可用于提供公众服务(Public Services)。当大众使用无线局域网络卡, 透过服务业者所铺设的公众无线局域网络取得因特网服务时,安全性便是最重要的课题。 因此,国际大厂在无线局域网络卡产品内安装SIM卡,用以提升无线局域网络的安全性。
上述的设备可透过SIM卡托盘将SIM卡装置在移动端的电子装置中,但是现行的 SIM卡托盘多是以紧迫配合的方式定位,若是在制造过程中不够精确,则容易产生SIM卡托 盘掉出的情形。 因此,如何避免S頂卡托盘自电子装置中掉出的情形,便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SIM卡定位结构,用以将SM卡组装在电子装 置之中,并避免SIM卡托盘掉出电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 一 种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 ;SM)卡定位结构,用以固定一 SIM卡于一电子装置中,包含设置于电子装 置中的一滑槽、设置于滑槽中的一定位柱、用以放置SM卡的SIM卡托盘,以及设置于SIM 卡托盘上的一定位孔。定位孔为设置于SIM卡托盘滑入电子装置的一端,定位孔具有内縮 的一颈部,其中颈部越过定位柱,使定位孔与定位柱卡合。 其中颈部的宽度较佳地为略小于定位柱的宽度。定位孔还包含有一喇叭形开口,
与颈部相连。定位孔的形状可与定位柱的形状相匹配。其中定位孔与定位柱的形状可为圆
形。SIM卡托盘包含有一扳动部,设置于相对定位孔的另一端,其中扳动部外露于电子装置。
电子装置包含有一凹槽,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壳体的外表面,并与扳动部相邻。 本发明的SIM卡定位结构可透过定位孔与定位柱的卡合,有效地固定SIM卡托盘
于电子装置之中。SIM卡托盘上的定位孔具有喇叭形开口,以导引定位孔内縮的颈部越过定位柱。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A至图1C分别绘示本发明的SIM卡定位结构一实施例在不同实施阶段的示意 图; 图2A至图2B分别绘示本发明的SIM卡定位结构另一实施例在不同实施阶段的示 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电子装置 110:SIM卡托盘 112:第二滑动部 114:扳动部 120 :滑槽 122 :第一滑动部 124:定位块 130 :定位柱 140:定位孔 142 :颈部 144:喇叭形开口 150 :凹槽 160 :壳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 知识者在了解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 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参照图1A至图1C,是分别绘示本发明的SIM卡定位结构一实施例在不同实施阶段 的示意图。SIM卡定位结构透过一SM卡托盘110将一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卡(图中未显示)装设于一电子装置100之中。SIM卡定位结构包含有设置 于电子装置100中的一滑槽120、设置于滑槽120上的一定位柱130,以及设置于SIM卡托 盘IIO上的一定位孔140。 定位孔140为设置在SIM卡托盘110滑入电子装置100的一端。定位孔140具有 内縮的一颈部142,其中颈部142的宽度为略小于定位柱130的宽度。定位孔140可还包含 有一喇叭形开口 144,喇叭形开口 144为与颈部142相连。定位柱130的形状较佳地为与定 位孔140的形状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30与定位孔140的形状均为圆形。此电子装 置100可为无线局域网络卡或是移动电话。 图1A中,SM卡托盘110上可放置有SM卡(图中未绘示),SM卡托盘110可沿 着滑槽120在电子装置100之中滑动。滑槽120可具有一第一滑动部122, SIM卡托盘110 则具有对应的一第二滑动部(图中未绘示),当SIM卡托盘110在滑槽120中滑动时,第一 滑动部122可第二滑动部接触,以限制SIM卡托盘110在滑槽120中滑动的路径。
图IB中,SM卡托盘110被推入滑槽120之中,使得位于SIM卡托盘110 —端定位 孔140的喇叭形开口 144与位于滑槽120中的定位柱130接触。喇叭形开口 144可在SIM 卡托盘110进入滑槽120底部时,导引定位孔140的颈部142越过定位柱130。
图1C中,定位孔140的喇叭形开口 144可在SM卡托盘IIO推入滑槽120时,导 引颈部142越过定位柱130,使定位柱130与定位孔140卡合。SIM卡定位结构可透过定位 孔140与定位柱130之间的轻微干涉,将SM卡托盘110固定在滑槽120之中。滑槽120 的底部可还具有两定位块124,当SIM卡托盘110推入滑槽120时SIM卡托盘110的底部可与定位块124接触,以定位SIM卡托盘110的位置。 定位孔140的喇叭形开口 144可用以导引宽度较定位柱130窄的颈部142顺利
地越过定位柱130,而内縮的颈部142可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将定位柱130保留定位孔
140之中,以有效地固定SIM卡托盘IIO于电子装置100的滑槽120之中。 参照图2A至图2B,是分别绘示本发明的SIM卡定位结构另一实施例在不同实施阶
段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00可具有一凹槽150,凹槽150为设置在电子装置100的壳体160
的外表面。凹槽150可位于SIM卡托盘IIO滑入滑槽120时的开口处。 SIM卡托盘110具有一扳动部114,扳动部114为设置在相对于定位孔140的另一
端。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部112与扳动部114为设置于SIM卡托盘110的背面,即不放置
SIM卡的一面。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部112与扳动部114也可设置在SIM卡托盘110
的正面或是侧面。 如图2B所示,当SM卡托盘110被完全地推入滑槽120中时,SIM卡托盘110的 扳动部114为外露于电子装置100,而凹槽150则是与扳动部114相邻。当使用者欲将SIM 卡托盘110移出时,可施力于外露在电子装置100的扳动部114,令图1C中的定位孔140脱 离定位柱130,以将SIM卡托盘110移出,如图2A所示。其中凹槽150可令使用者在扳动 SIM卡托盘110的扳动部114时更为顺利。 由上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SIM卡定位 结构可透过定位孔与定位柱的卡合,有效地固定SIM卡托盘于电子装置之中。SIM卡托盘上 的定位孔具有喇叭形开口,以导引定位孔内縮的颈部越过定位柱。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 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卡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以固定一用户识别模块卡于一电子装置中,包含一滑槽,设置于该电子装置之中;一定位柱,设置于该滑槽中;一用户识别模块卡托盘,用以放置该用户识别模块卡;以及一定位孔,设置于该用户识别模块卡托盘滑入该电子装置的一端,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孔具有内缩的一颈部,其中该颈部越过该定位柱,使该定位孔与该定位柱卡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模块卡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颈部的一宽度略 小于该定位柱的一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模块卡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孔还包含一 喇叭形开口,与该颈部相连。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模块卡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孔的形状为 与该定位柱的形状相匹配。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识别模块卡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孔与该定位 柱的形状为圆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模块卡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识别模块卡 托盘包含一扳动部,设置于相对该定位孔的另一端,其中该扳动部外露于该电子装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识别模块卡定位结构,其中该电子装置包含一凹槽,设 置于该电子装置的一壳体,并与该扳动部相邻。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模块卡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槽还具有至少 一定位块,当该定位孔与该定位柱卡合时,该用户识别模块卡托盘与该至少一定位块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卡定位结构,用以固定一用户识别模块卡于一电子装置中,包含设置于电子装置中的一滑槽、设置于滑槽中的一定位柱、一用户识别模块卡托盘,以及设置于用户识别模块卡托盘上的一定位孔。定位孔为设置于用户识别模块卡托盘滑入电子装置的一端,定位孔具有内缩的一颈部,其中当用户识别模块卡托盘滑入滑槽时,颈部越过定位柱,使定位孔与定位柱卡合。
文档编号H01R13/631GK101739537SQ200810179058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7日
发明者杨子宽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