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触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772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辅助触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触头装置,用于低压配电或控制系统,与断路 器、接触器、继电器等配合使用,当低压配电或控制系统的主触头在"分" 或"合"时,由其实现动、静触点的闭合或断开,并完成转换信号的输出, 属于低压电器的执行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低压配电或控制系统上所使用的辅助触头装置,主要包括静触点支 座、动触点支座、固定在静触点支座上的静触点、设置在动触点支座两侧且 与静触点位置相对应的动触点、由静触点延伸并折弯而成的用于供用户接线 取信号的接线端子、 一端与动触点支座相联结的摆杆,该摆杆的中部可转动 地固定在辅助触头装置的壳体上,摆杆的另一端与一机械传动装置传动连 接,机械传动装置又与电磁铁装置的动铁芯相固定,在摆杆的靠近支点部位 处还设置有用于使动、静触点复位的复位弹簧。在工作时,电磁铁装置的动 铁芯在驱动主触头完成"分"或"合"动作的同时,还通过机械传动装置驱 动摆杆,使摆杆绕支点转动,从而驱动动触点支座动作,实现动、静触点的 闭合或断开。该结构存在的问题是首先,机械传动装置结构复杂,采用摆 杆的来回摆动来驱动动、静触点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机械传动装置内部各级传 动杆的传动,均使得上述辅助触头装置的可靠性降低;其次,由于接线端子 是由静触点延伸并折弯构成的,当动、静触点的组数增加时,会直接影响到 接线端子的体积,为了保证体积的小型化,该辅助触头装置只能设置二对动 触点及与之相配合的二对静触点,构成一组常开触头和一组常闭触头,无法 满足用户对外部设备控制和对主触头状态的监测,譬如一组常开触头既要接 指示灯,又要接外部设备的线圈(如接触器、继电器等)。而若要增加动、静触头的组数(即输出触头数量),则体积必然会增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性高的辅助触头装 置,它能在不增大体积的情况下,有效地增加输出触头的数量,以满足用户 对外部设备的控制和对主触头状态的监测。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静触点支座l、动触点支座2、静触点3、动触点4、触头弹簧41、线路板 7、以及用于供用户接线取信号的接线端子9,所述静触点支座l的中间具有 动触头腔14、下端面上开设有下导向槽15;所述动触点支座2可滑动地置 于静触点支座1的动触头腔14中,在动触点支座2的下部延设有一用于与 下导向槽15配合的下导向块23;所述静触点3固定在静触点支座1的前后 两侧,在静触点3的基部形成有插脚31;所述动触点4通过触头弹簧41压紧 在动触点支座2的前后两侧且与静触点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线路板7上形 成有用于供静触点3的插脚31插配的插孔71,静触点3通过插脚31与线路 板7上的线路实现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9安装在线路板7上,并通过线路 板7上的线路与静触点3之间实现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的 一端固定在动触点支座2上、另一端固定在静触点支座1的内侧壁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触点支座1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导向槽12,而在所述 动触头支座2的上部形成有用于与导向槽12配合的导向块2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触点支座1的上、下端面的内侧壁体上设有导轨16, 与此相对应地,在所述动触头支座2上、下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与导轨16 滑动配合的导轨面2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触点支库1的上端面上还间设有定位柱11,与此相 对应地,在线路板7上开设有用于与定位柱11配合的定位孔7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触点3有四对,对称地固定在静触点支座1的前后 两侧,而所述的动触点4也有四对,四对动触点4的位置与四对静触点3的位 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优点之一、通过动触点支座2 在静触点支座1的动触头腔14内的前后移动,可以实现四组动、静触点4、 3的闭合或断开(两组常开,两组常闭),从而在不增大辅助触头装置体积的 情况下,能有效增加输出触头的数量,以满足用户对外部设备的控制和对主 触头状态的监测;优点之二、驱动装置通过下导向块23直接驱动动触点支 座2,可以省去已有技术中的摆杆和机械传动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驱 动方便、动作可靠性更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辅助触头装置(省去了接线端子9)及与辅助触头装置 相配合的电磁铁装置的立体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辅助触头装置及与辅助触头装置相配合的电磁铁装置 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l.静触点支座、ll.定位柱、12.导向槽、13.弹簧座、14.动触头腔、15. 下导向槽、16.导轨;2.动触点支座、21.导轨面、22.导向块、23.下导向块、 24.插孔、25.弹簧座;3.静触点、31.插脚;4.动触点、41.触头弹簧;5.复位弹 簧;6激动杆;7.线路板、71.插孔、72.定位孔;8.电磁铁装置、81.动铁芯; 9.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辅助触头装置包括静触点支座1、 动触点支座2、静触点3、动触点4、触头弹簧41、复位弹簧5、线路板7、 以及用于供用户接线取信号的接线端子9。电磁铁装置8的动铁芯81通过致 动杆6驱动动触点支座2。所述静触点支座1的中间具有动触头腔14、上端面近中部位置处开设有 导向槽12、下端面近中部位置处开设有下导向槽15、上端面的上方一体地 延设有多个定位柱ll (图中示意了2个),同时在上、下端面的内侧壁体上 还形成有导轨16;所述动触点支座2的上部中间形成有用于与导向槽12配 合的导向块22、下部中间形成有用于与下导向槽15配合的下导向块23、在 上、下端面上还分别形成有用于与导轨16滑动配合的导轨面21,在下导向块 23的中间形成有插孔24;所述静触点3有四组,对称地固定在静触点支座1 的前后两侧,且相邻的触点之间呈间隔设置,在每一静触点3的基部分别形成 有用于与线路板7实现电连接的插脚31;所述动触点4也有四对,分别通过 触头弹簧41压紧在动触点支座2的前后两侧,四对动触点4的位置与四对静 触点3的位置相对应,构成四组触头开关,即两组常开,两组常闭;所述复位弹 簧5置于动、静触点支座2、 l之间,用于动触点支座2的复位;所述致动杆 6的一端与电磁铁装置8的动铁芯81相互垂直固定、另一端与下导向块23 中间的插孔24相插配;所述的线路板7上形成有用于供静触点3的插脚31 插配的插孔71,以及用于与定位柱11配合的定位孔72;所述接线端子9安 装在线路板7上并与线路板7上的线路实现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组装的先将四对动触点4对称地设置在动触点支 座2的前后两侧,并在动触点4之间设置触头弹簧41,通过触头弹簧41可将四 对动触点4压紧在动触点支座2的前后两侧,再将复位弹簧5的一端固定到 动触点支座2—侧的弹簧座25上,然后将带有动触点4、触头弹簧41及复 位弹簧5的动触点支座2安装到静触点支座1的动触头腔14中,复位弹簧5 的另一端固定到静触点支座1前面板内侧壁体的弹簧座13上,并使动触点 支座2上的导向块22与导向槽12配合、下导向块23与下导向槽15实现配 合,同时依靠动触点支座2上的导轨面21和静触点支座1上的导轨16的线 接触,实现动触点支座2在静触点支座1的动触头腔14中准确灵活的滑动。
6接着,将四对静触点3对称地固定到静触头支座1的前后两侧,其位置与四 对动触点4的位置相对应,使动触点支座2包含在静触点支座1的动触头腔 1内部,此时复位弹簧5的两端分别向动触点支座2的侧面及静触点支座1 的内壁提供压力,使得动触点支座2 —侧的动触点4和与其相对应的静触点 支座1一侧的静触点3相接触,并且保证了一定的接触压力。再将安装有动 触点支座2的静触点支座1固定到线路板7的一端,具体是将静触点支座 1上的定位柱11和静触点3基部的插脚31分别插入线路板7的定位孔72和 插孔71中,然后将静触点3基部的插脚31与线路板7实行焊接,以实现静 触点3与线路板7上的线路之间的电连接。最后将接线端子9焊接到线路板 7的另一端,以实现静触点3与接线端子9之间的电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图2,致动杆6的一端与电磁铁装置8的动铁芯 81相互垂直地固定,致动杆6的另一端插入动触点支座2的下导向块23的 插孔24中。在工作时,由电磁铁装置8的动铁芯81直接驱动主触头的闭合 或断开,同时电磁铁装置8的动铁芯81带动致动杆6,由致动杆6驱动动触 点支座2沿静触点支座1的内壁来回滑动,其方向与复位弹簧5的运动方向 一致,从而可实现四组动、静触点4、 3的闭合或断开(两组常开,两组常 闭)。
权利要求1、一种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静触点支座(1)、动触点支座(2)、静触点(3)、动触点(4)、触头弹簧(41)、线路板(7)、以及用于供用户接线取信号的接线端子(9),所述静触点支座(1)的中间具有动触头腔(14)、下端面上开设有下导向槽(15);所述动触点支座(2)可滑动地置于静触点支座(1)的动触头腔(14)中,在动触点支座(2)的下部延设有一用于与下导向槽(15)配合的下导向块(23);所述静触点(3)固定在静触点支座(1)的前后两侧,在静触点(3)的基部形成有插脚(31);所述动触点(4)通过触头弹簧(41)压紧在动触点支座(2)的前后两侧且与静触点(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线路板(7)上形成有用于供静触点(3)的插脚(31)插配的插孔(71),静触点(3)通过插脚(31)与线路板(7)上的线路实现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9)安装在线路板(7)上,并通过线路板(7)上的线路与静触点(3)之间实现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触头装置 还包括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的一端固定在动触点支座(2)上、另一端 固定在静触点支座(l)的内侧壁体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触点支座 Cl)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导向槽(12),而在所述动触头支座(2)的上部形成有用于 与导向槽(12)配合的导向块(2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触点支座 (l)的上、下端面的内侧壁体上设有导轨(16),与此相对应地,在所述动触头支 座(2)上、下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与导轨(16)滑动配合的导轨面(21)。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触点支座 (l)的上端面上还间设有定位柱(ll),与此相对应地,在线路板(7)上开设有用 于与定位柱(11)配合的定位孔(72)。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触点(3) 有四对,对称地固定在静触点支座(l)的前后两侧,而所述的动触点(4)也有四 对,四对动触点(4)的位置与四对静触点(3)的位置相对应。
专利摘要一种辅助触头装置,属于低压电器的执行机构。包括静触点支座、动触点支座、静触点、动触点、触头弹簧、线路板及接线端子,静触点支座的中间具有动触头腔、下端面上设有下导向槽;动触点支座置于动触头腔中,在动触点支座的下部延设有下导向块;静触点固定在静触点支座的两侧,其基部形成有插脚;动触点通过触头弹簧压紧在动触点支座的两侧;线路板安装在静触点支座的上方;接线端子安装在线路板上,与静触点实现电连接。优点在不增大辅助触头装置体积的情况下,能增加输出触头的数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H01H50/54GK201266578SQ20082018624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6日
发明者张志刚, 徐晓阳, 沈惠新 申请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