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693548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占据市场份额来看,进一步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已成 为国内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家所有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在研究领域,小面积 单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已达到24. 7%。但这些高效电池的制备工艺过于复杂,无法满足 产业化的要求。实现选择性发射区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有光刻、激光刻槽,等等。但这 些方法工艺比较复杂,设备增加量较多,相对成本会明显上升,只适用于小型试验或小生产 中,难以实现量产化。近年来,出现了以丝网印刷磷浆实现选择性发射区制备的方法,但由 于丝网印刷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没有实际性的被广泛运用。
常规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硅片表面常规清洗和表面组织结构处理一掺杂扩散一刻边一SiNX制备一印刷正 反面电极及背面电场、烧结一测试。在产业领域里,此常规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在16% 1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
18. 5%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晶体硅片的表层生长一层二氧化硅; (2)在生长的二氧化硅层上涂印遮掩膜(该遮掩膜为日本十条化工进口材料),形 成电极窗口框架; (3)去除电极窗口处的氧化层,即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 (4)去除遮掩膜; (5)进行高浓度扩散掺杂; (6)进行氧化层清洗,即将原先受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进行去除;
(7)进行低浓度扩散掺杂。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晶体硅片在生长二氧化硅前,表面经过常规清 洗和表面组织结构的处理。 所述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5-8nm。 二氧化硅层过薄或过厚都将导致高低浓度扩散 难以形成。 所述步骤(2)采用丝网印刷方式进行涂印遮掩膜。 所述步骤(3)选用10_20%浓度的氢氟酸溶液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
所述步骤(4)选用5%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去除遮掩膜。 所述步骤(5)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870-900°C的高温下进行45_55分钟的高浓度扩散掺杂,使电极窗口空自处达到深浓度的扩散。 所述步骤(7)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810-83(TC的高温下进行45-55分钟的低浓度扩散掺杂。 本发明主要采用二氧化硅和遮掩膜的保护作用,形成电极窗口,再对晶体硅片表面进行不同浓度的扩散掺杂,形成局部选择性发射区。低浓度掺杂区域不但可以降低少数载流子的复合率,还可以对硅片表面进行较好的表面钝化,提高其硅片的体寿命。降低少数载流子的表面复合率,主要是减小电池的反向饱合电流,更有利地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但低浓度掺杂的扩散区薄层电阻较大,增加了对光生电流的阻力,往往对在制作电极时造成较高的接触电阻。为了弥补低浓度掺杂带来的缺陷,采用局部高浓度掺杂区,即在银电极区域采用高浓度掺杂,在光吸收区域采用低浓度掺杂。 本发明是通过在电池片受光面的电极栅线(Emitter电极)下设置高浓度扩散层,其他部分为低浓度扩散层来实现。其原理是通过提高短波波长光谱响应来提高Jsc,通过降低Emitter电极的接触电阻来提高FF和通过减小高浓度扩散领域来提高Voc。这一方法可以方便地实现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降低表面复合速度,减小禁带宽度变窄效应,最终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现,无污染。 本发明最终使得晶体硅片受遮掩膜保护处扩散薄层电阻控制在80-100欧姆,电极窗口空白处扩散薄层电阻控制在20-40欧姆。目前,实验结果表明,此技术生产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18. 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例所限定。 各实施例请参见附图l。
实施例1 : 1.对晶体硅片表面进行常规清洗和表面组织结构处理。
2.在晶体硅片的表层生长一层二氧化硅,厚度控制在5nm。 3.在生长的二氧化硅层上采用丝网印刷方式进行涂印遮掩膜,形成电极窗口框架。 4.去除电极窗口处的氧化层,即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选用10%浓
度的氢氟酸溶液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 5.选用5%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去除遮掩膜。 6.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870°C的高温下进行55分钟的高浓度扩散掺杂。
7.进行氧化层清洗,即将原先受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进行去除。也就是常规工艺上的PSG清洗(磷硅玻璃清洗)。 8.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81(TC的高温下进行55分钟的低浓度扩散掺杂。 9.刻边。 10. SiNX制备。 11.印刷正反面电极及背面电场、烧结。 12.测试。 实施例2 : 1.对晶体硅片表面进行常规清洗和表面组织结构处理。 3.在晶体硅片的表层生长一层二氧化硅,厚度控制在6nm。 3.在生长的二氧化硅层上采用丝网印刷方式进行涂印遮掩膜,形成电极窗口框架。 4.去除电极窗口处的氧化层,即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选用12%浓
度的氢氟酸溶液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 5.选用5%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去除遮掩膜。 6.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880°C的高温下进行53分钟的高浓度扩散掺杂。 7.进行氧化层清洗,即将原先受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进行去除。也就是常规工艺上的PSG清洗(磷硅玻璃清洗)。 8.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815t:的高温下进行53分钟的低浓度扩散掺杂。 9.刻边。 10.SiNX制备。 11.印刷正反面电极及背面电场、烧结。 12.测试。 实施例3 : 1.对晶体硅片表面进行常规清洗和表面组织结构处理。 4.在晶体硅片的表层生长一层二氧化硅,厚度控制在6. 5nm。 3.在生长的二氧化硅层上采用丝网印刷方式进行涂印遮掩膜,形成电极窗口框架。 4.去除电极窗口处的氧化层,即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选用15%浓
度的氢氟酸溶液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 5.选用5%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去除遮掩膜。 6.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885°C的高温下进行50分钟的高浓度扩散掺杂。 7.进行氧化层清洗,即将原先受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进行去除。也就是常规工艺上的PSG清洗(磷硅玻璃清洗)。 8.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820°C的高温下进行50分钟的低浓度扩散掺杂。 9.刻边。 10. SiNX制备。 11.印刷正反面电极及背面电场、烧结。 12.测试。 实施例4 : 1.对晶体硅片表面进行常规清洗和表面组织结构处理。 5.在晶体硅片的表层生长一层二氧化硅,厚度控制在7nm。 3.在生长的二氧化硅层上采用丝网印刷方式进行涂印遮掩膜,形成电极窗口框架。 4.去除电极窗口处的氧化层,即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选用17%浓
度的氢氟酸溶液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 5.选用5%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去除遮掩膜。 6.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890°C的高温下进行48分钟的高浓度扩散掺杂。 7.进行氧化层清洗,即将原先受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进行去除。也就是常规工艺上的PSG清洗(磷硅玻璃清洗)。 8.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825t:的高温下进行48分钟的低浓度扩散掺杂。 9.刻边。 10. SiNX制备。 11.印刷正反面电极及背面电场、烧结。 12.领lj试。 实施例5: 1.对晶体硅片表面进行常规清洗和表面组织结构处理。 6.在晶体硅片的表层生长一层二氧化硅,厚度控制在8nm。 3.在生长的二氧化硅层上采用丝网印刷方式进行涂印遮掩膜,形成电极窗口框架。 4.去除电极窗口处的氧化层,即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选用20%浓
度的氢氟酸溶液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 5.选用5%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去除遮掩膜。 6.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900°C的高温下进行45分钟的高浓度扩散掺杂。 7.进行氧化层清洗,即将原先受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进行去除。也就是常规工艺上的PSG清洗(磷硅玻璃清洗)。 8.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830°C的高温下进行45分钟的低浓度扩散掺杂。 9.刻边。 10. SiNX制备。
11.印刷正反面电极及背面电场、烧结。
12.领lj试。 通过上述实施例,最终使得晶体硅片受遮掩膜保护处扩散薄层电阻控制在80-100欧姆,电极窗口空白处扩散薄层电阻控制在20-40欧姆。目前,实验结果表明,此技术生产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18. 5%。
权利要求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晶体硅片的表层生长一层二氧化硅;(2)在生长的二氧化硅层上涂印遮掩膜,形成电极窗口框架;(3)去除电极窗口处的氧化层,即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4)去除遮掩膜;(5)进行高浓度扩散掺杂;(6)进行氧化层清洗,即将原先受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进行去除;(7)进行低浓度扩散掺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晶体硅片在生长二氧化硅前,表面经过常规清洗和表面组织结构的处理。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5-8nm。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采用丝网印刷方式进行涂印遮掩膜。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3)选用10-20%浓度的氢氟酸溶液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4)选用5%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去除遮掩膜。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5)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870-90(TC的高温下进行45-55分钟 的高浓度扩散掺杂。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7)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转化为气态,在810-83(TC的高温下进行45-55分钟 的低浓度扩散掺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晶体硅片的表层生长一层二氧化硅;(2)在生长的二氧化硅层上涂印遮掩膜,形成电极窗口框架;(3)去除电极窗口处的氧化层,即去除未被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4)去除遮掩膜;(5)进行高浓度扩散掺杂;(6)进行氧化层清洗,即将原先受遮掩膜覆盖的二氧化硅层进行去除;(7)进行低浓度扩散掺杂。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18.5%。
文档编号H01L31/18GK101740661SQ20091015719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4日
发明者周晓兵, 楼佳伟, 赵明, 陈国其 申请人: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