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基二极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18026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萧基二极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半导体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萧基二极管(Schottky diode)装置 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萧基二极管(Schottky diode)为具有金属-半导体接面 (metal-semiconductorjunction)的一种半导体装置,于此金属-半导体接面结构的电 流_电压特性则按照所施加电压的极性而定。当萧基二极管处于顺向偏压时(即阳极施加正电压以及于阴极施加负电压)可 使得载子导通,而当萧基二极管处于逆向偏压时(即阳极施加负电压以及于阴极施加正电 压)则载子不易导通因而与一般pn接面二极管具有同样的单向导通特性。另外,由于萧基 二极管是单载子移动,故于顺向偏压时具有相对低的临界电压且于顺逆向偏压切换时反应 速度极快。请参照图1,显示了一种已知萧基二极管装置100的剖面情形。如图1所示,萧基 二极管装置100包括了 n型漂移区(n drift region) 104、阳极电极112、阴极电极114以 及形成于n型漂移区(n drift region) 104内的n+掺杂区116等主要构件。n型漂移区 104是形成于p型硅基底102的表面内,而于n型漂移区104表面形成有两分隔的场氧化物 108,以于n型漂移区104表面定义出为场氧化物108所分隔的阳极区150以及阴极区160。 于n型漂移区104表面上更形成有经图案化的层间介电层110,其覆盖了场氧化物108及 其邻近的n型漂移区104与n+掺杂区116的部分表面,而由钛、氮化钛、钨、铝等金属材质 所形成的阳极电极112与阴极电极114则分别覆盖并穿透层间介电层110以分别实体接触 位于阳极区150内的n型漂移区104以及位于阴极区160内的n+掺杂区116。于阳极区 150内邻近场氧化物108处的n型漂移区104内分别形成有一 p型掺杂区106,以避免于电 极112邻近n型漂移区104与场氧化物108处区域内形成高电场,通过提升萧基二极管装 置100的逆向偏压下的电压崩溃表现。于萧基二极管装置100内的阳极电极112及相接触 的n型漂移区104间的介面即为一金属-半导体接面120。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萧基二极管装置100的逆向偏压下的崩溃电压,n型漂移区 104内的n型掺质浓度通常不可高于2. OX 1016atomS/Cm3。如此的n型漂移区104的掺质 浓度虽有助于提升萧基二极管装置100于逆向偏压下的崩溃电压表现,但是却使得萧基二 极管装置100于顺向偏压下流通于阳极区150与阴极区160间的单位面积电流受到限制。因此,便需要一种新颖的萧基二极管装置,以满足逆向电压下的高崩溃电压以及 顺向偏压下的高单位面积电流等元件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萧基二极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改善其崩溃电压 与单位面积电流等电性表现。
依据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萧基二极管装置,包括一 p型半导体结构;一 n型漂移区,设置于所述p型半导体结构表面,其中所述n 型漂移区包括掺质浓度相异的一第一 n型掺杂区以及一第二 n型掺杂区,而所述第二 n型 掺杂区是环绕所述第一 n型掺杂区的侧壁且具有较所述第一 n型掺杂区为高的掺质浓度; 多个隔离结构,设置于所述n型漂移区的所述第二 n型掺杂区内,以定义出一阳极区以及一 阴极区,其中所述阳极区露出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的表面而所述阴极区部分露出所述第二 n型掺杂区的表面;一第三n型掺杂区,设置于为所述阴极区所部分露出的第二 n型掺杂区 表面,其中所述第三n型掺杂区具有高于所述第二 n型掺杂区的掺质浓度;一阳极电极,设 置于所述阳极区内的所述第一 n型掺杂区之上;以及一阴极电极,设置于所述阴极区内的 所述第三n型掺杂区之上。依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萧基二极管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 p型半导体层;形成一 n型漂移区于所述p型半导体层表面内,其中所述n 型漂移区包括一第一 n型掺杂区以及环绕所述第一 n型掺杂区的一第二 n型掺杂区,而所 述第二 n型掺杂区具有高于所述第一 n型掺杂区的掺质浓度;形成数个隔离结构于邻近所 述第一 n型掺杂区的所述第二 n型掺杂区之内,进而于所述p型半导体层上定义出一阳极 区与一阴极区,其中所述阳极区露出了所述第一 n型掺杂区及邻近所述第一 n型掺杂区的 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的一部分,而所述阴极区仅露出了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的另一部分;形 成一第三n型掺杂区于所述阴极区所露出的所述第二 n型掺杂区之内;以及于所述阳极区 与阴极区内分别形成一阳极电极与一阴极电极,以分别实体接触所述第一 n型掺杂区与所 述第三n型掺杂区。


图1显示了一已知萧基二极管装置的剖面情形;以及图2-图6为一系列剖面图,显示了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萧基二极管装置的制造 方法。附图标号100 萧基二极管装置;102 p型硅基底;104 n型漂移区;106 p型掺杂区;108 场氧化物;110 层间介电层;112 阳极电极;114 阴极电极;116 n+掺杂区;120 金属-半导体接面;150 阳极区;160 阴极区;202 p型半导体层;
204 掩膜层;206 离子注入程序;208 η型掺杂区;210 ρ型条状区;212 第二 η型掺杂区;214 第一 η型掺杂区;216 掩膜层;218 离子注入程序;220 ρ型掺杂区;222 隔离结构;224 掩膜层;226 离子注入程序;228 η+掺杂区;230 层间介电层;232、234 电极;235、237 开口;250 η型漂移区;260 阳极区;270 阴极区;280 金属-半导体接面;W 掩膜层/p型条状区的宽度;P 掩膜层/p型条状区的间距。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 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2-图6为一系列剖面图,显示了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萧基二极管装置的制造 方法。请参照图2,首先提供一 ρ型半导体结构,例如为一 ρ型半导体层202。ρ型半导体 层202例如为含硅、硅锗的半导体材料的外延层或基板的一部。接着于半导体基板202的 表面形成数个图案化的掩膜层204并露出部分的ρ型半导体层202。接着,针对ρ型半导体 层202施行一离子注入程序206并采用此些掩膜层204做为离子注入掩膜,因此于ρ型半 导体层202内形成了数个相分隔的η型掺杂区208。离子注入程序206是采用磷与砷等η 型掺质,其所采用的离子注入能量约介于500KeV SOOKeV,而所注入η型掺质剂量则约介 于 2X IO12 8Χ 1012atoms/cm2。如图2所示,由于ρ型半导体层202之上形成有数个分隔的掩膜层204,故于离子 注入程序206施行后于所形成的相分隔的数个η型掺杂区208之间分别存在有一未经η型 掺杂的P型条状区210,其仍具有相同于ρ型半导体层202的掺杂特性与掺质浓度。在此, 此些掩膜层204分别具有介于0. 4 μ m 0. 8 μ m的宽度W且相邻掩膜层204之间存在有介
6于0.4μπι 0.8μ m之间距P。如此可通过调整形成于ρ型半导体层202上的掩膜层204 数量、其宽度W以及相邻掩膜层204之间距P而达到控制所形成的ρ型条状区210的数量、 范围与轮廓。请参照图3,于移除形成于ρ型半导体层202上的掩膜层204 (请参见第2图)之 后,接着施行一退火程序(未显示),以于1000 iioo°c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因此, 于退火程序施行过后,于P型半导体层202表面便形成了一第一 η型掺杂区214以及环绕 此第一 η型掺杂区214侧壁的一第二 η型掺杂区212,而第一 η型掺杂区214与第二 η型 掺杂区212的底面分别接触了 ρ型半导体层202。在此,第二 η型掺杂区212内的掺质浓 度约介于2X IO16 8Χ 1016atoms/cm3,第一 η型掺杂区214内掺质浓度约介于4X IO15 2X1016atOmS/cm3,而第二 η型掺杂区212内的掺质浓度高于第一 η型掺杂区214内掺质浓 度,且先前的P型条状区210于退火程序施行过后便不复存在。第一 η型掺杂区214与第 二 η型掺杂区212组成了萧基二极管装置的η型漂移区250。请继续参照图3,接着于η型漂移区250表面形成图案化的一掩膜层216并分别 露出位于第一 η型掺杂区214两侧的第二 η型掺杂区212的一部分。接着采用掩膜层216 作为离子注入掩膜而施行一离子注入程序218,以于位于第一 η型掺杂区214两侧的第二 η型掺杂区212之内分别形成了一 ρ型掺杂区220。离子注入程序218是采用如硼的ρ型 掺质,其所采用的离子注入能量约介于40KeV 80KeV,而所注入ρ型掺质剂量则约介于 8 X IO13 5Χ 1014atoms/cm2。请参照图4,接着于除去掩膜层216 (请参见图3)之后,于η型漂移区250内的第 二 η型掺杂区212表面及其内形成两分隔的隔离结构222,以于η型漂移区250表面定义 出此萧基二极管装置的阳极区260与阴极区270。在此,隔离结构222是绘示为已知的场 氧化物(filed oxide)且可为已知场氧化物工艺所形成,但并非加以限定本发明,隔离结构 222亦可采用其他型态的隔离结构。于形成隔离结构222时可同时对于先前形成的ρ型掺 杂区220 (请参见图3)进行退火动作,并于隔离结构222形成后同时将的转化成为邻近并 包覆各隔离结构222的一边角的ρ型掺杂区220。此ρ型掺杂区220亦部分延伸进入了第 一 η型掺杂区214之内。接着形成一图案化的掩膜层224,以大体覆盖了隔离结构222与 阳极区260并露出了阴极区270内的第二 η型掺杂区212的表面。接着进行一离子注入程 序226以于第二 η型掺杂区212表面形成了 η+掺杂区228以作为阴极接点之用。离子注 入程序226是采用磷与砷等η型掺质,其所采用的离子注入能量约介于40KeV 60KeV,而 所注入η型掺质剂量则约介于IX IO15 5Χ 1015atomS/Cm2。请参照图5,于移除掩膜层224(见于图4)之后,接着形成图案化的层间介电层 230,其分别大体覆盖了隔离结构222及邻近隔离结构222的部分ρ型掺杂区220与η+掺杂 区228。于层间介电层230内形成有一开口 235与237,分别大体露出第一 η型掺杂区214 的整个表面以及部分的η+掺杂区228表面。请参照图6,接着形成图案化的电极层232与234,其中电极层232是设置于ρ型 掺杂区220与第一 η型掺杂区214之上且部分覆盖邻近的层间介电层230,而电极层234则 设置于η+掺杂区228之上且部分覆盖邻近的层间介电层234。电极232与234分别作为阳 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用,其可采用如钛、氮化钛、钨、铝等金属材料且可采用如沉积、研磨与 蚀刻等已知工艺所形成。
7
如图6所示,显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萧基二极管装置,其主要包括一 ρ型半导体结构(例如ρ型半导体层202) ;— η型漂移区,设置于ρ型半导体 结构表面,其中η型漂移区包括掺质浓度相异的一第一 η型掺杂区(例如第一 η型掺杂区 214)以及一第二 η型掺杂区(例如第二 η型掺杂区212),而第二 η型掺杂区是环绕所述第 一 η型掺杂区的侧壁且具有较第一 η型掺杂区为高的掺质浓度;多个隔离结构(例如隔离 结构222),设置于η型漂移区的第二 η型掺杂区内,以定义出一阳极区(例如阳极区260) 以及一阴极区(例如阴极区270),其中所述阳极区露出第一 η型掺杂区的表面而阴极区部 分露出第二 η型掺杂区的表面;一第三η型掺杂区(例如η+掺杂区228),设置于为所述阴 极区所部分露出的第二 η型掺杂区表面,其中第三η型掺杂区具有高于第二 η型掺杂区的 掺质浓度;一阳极电极(例如阳极电极232),设置于阳极区内的所述第一 η型掺杂区之上; 以及一阴极电极(例如阴极电极234),设置于阴极区内的所述第三η型掺杂区之上。于本实施例中,萧基二极管装置是包括了由掺质浓度相对较低的第一 η型掺杂区 214与掺质浓度相对较高的第二 η型掺杂区212所组成的一 η型漂移区250,其中第一 η型 掺杂区214是实体接触了阳极电极232,基于其相对为低的η型掺质浓度,因而有助于提升 于阳极电极232与第一 η型掺杂区214间的金属-半导体接面280处的逆向偏压时的崩溃 电压表现。另外,由于介于阳极区260与阴极区270间的第二 η型掺杂区212具有相对高 的η型掺质浓度,因而可改善萧基二极管装置的单位面积电流量。另外,参照图2 图6的制造流程,本发明的萧基二极管装置的制造方法是针对如 图1所示的已知萧基二极管装置内用于形成η型漂移区104的光掩膜进行图样修正,即可 形成如第6图所示的由两种不同η型掺质浓度的η型掺杂区所组成的η型漂移区250,且不 会造成制造流程所需光掩膜数的增加,并可通过适度调整P型条状区210的数量、宽度及ρ 型条状区210间的间距而达成控制萧基接面280下的η型掺质浓度的目的。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本领 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萧基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p型半导体结构;一n型漂移区,设置于所述p型半导体结构表面,其中所述n型漂移区包括掺质浓度相异的一第一n型掺杂区以及一第二n型掺杂区而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是环绕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的侧壁且具有较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为高的掺质浓度;多个隔离结构,设置于所述n型漂移区的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内,以定义出一阳极区以及一阴极区,其中所述阳极区露出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的表面而所述阴极区部分露出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的表面;一第三n型掺杂区,设置于为所述阴极区所部分露出的第二n型掺杂区表面,其中所述第三n型掺杂区具有高于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的掺质浓度;一阳极电极,设置于所述阳极区内的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之上;以及一阴极电极,设置于所述阴极区内的所述第三n型掺杂区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萧基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η型掺杂区具有介 于4Χ IO15 2Χ 1016atomS/Cm3的掺质浓度,而所述第二 η型掺杂区具有介于2Χ IO16 8X1016atoms/cm3 的掺质浓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萧基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η型掺杂区与所述第二 η型掺杂区的底面接触所述ρ型半导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萧基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更包括一P型掺杂区, 设置于为所述阳极区所露出的所述第一 η型掺杂区与所述第二 η型掺杂区表面之内并包覆 所述这些隔离结构之一的边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萧基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更包括一层间介电层, 设置于所述这些隔离结构与所述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所述层间介电层分别覆盖所述 这些隔离结构及其邻近的P型掺杂区及第三η型掺杂区的一部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萧基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极实体接触所述ρ型 掺杂区与所述第一 η型掺杂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萧基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η型掺杂区具有介于 1 X IO17 5Χ 1017atoms/cm3 的掺质浓度。
8.一种萧基二极管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 P型半导体层;形成一 η型漂移区于所述ρ型半导体层表面内,其中所述η型漂移区包括一第一 η型 掺杂区以及环绕所述第一 η型掺杂区的一第二 η型掺杂区,而所述第二 η型掺杂区具有高 于所述第一 η型掺杂区的掺质浓度;形成数个隔离结构于邻近所述第一η型掺杂区的所述第二η型掺杂区之内,进而于所 述P型半导体层上定义出一阳极区与一阴极区,其中所述阳极区露出了所述第一 η型掺杂 区及邻近所述第一 η型掺杂区的所述第二 η型掺杂区的一部分,而所述阴极区仅露出了所 述第二 η型掺杂区的另一部分;形成一第三η型掺杂区于所述阴极区所露出的所述第二 η型掺杂区之内;以及 于所述阳极区与阴极区内分别形成一阳极电极与一阴极电极,以分别实体接触所述第 一 η型掺杂区与所述第三η型掺杂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萧基二极管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η型掺杂区 具有介于4 X IO15 2 X 1016atoms/cm3的掺质浓度,所述第二 η型掺杂区具有介于2 X IO16 8 X 1016atoms/cm3的掺质浓度,而所述第三η型掺杂区具有介于1 X IO17 5 X 1017atoms/cm3 的掺质浓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萧基二极管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η型漂移 区于所述P型半导体层表面内包括于所述P型半导体层上形成多个分隔的第一掩膜层;施行一第一离子注入程序,采用所述这些第一掩膜层作为注入掩膜,于所述P型半导 体层内形成多个分隔的第四η型掺杂区以及位于所述这些第四η型掺杂区间的多个P型条 状区;移除所述这些第一掩膜层;以及施行一第一退火程序,以于所述P型半导体层内形成所述第一 η型掺杂区以及环绕所 述第一 η型掺杂区的所述第二 η型掺杂区,藉以组成所述η型漂移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萧基二极管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ρ型条 状区具有介于0. 4 μ m 0. 8 μ m的宽度以及所述这些ρ型条状区之间具有介于0. 4 μ m 0. 8μπι的间距。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萧基二极管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这些隔离 结构之前,更包括形成一第一掩膜层,部分露出邻近所述第一 η型掺杂区的所述第二 η型掺杂区的一部 分;以及施行一第一离子注入程序,采用所述第一掩膜层作为注入掩膜,以于邻近所述第一 η 型掺杂区的所述第二 η型掺杂区的表面形成一 ρ型掺杂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萧基二极管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形成所述这些 隔离结构时更包括同时将所述P型掺杂区转变成为位于所述第一 η型掺杂区与所述第二 η型掺杂区连结 处的一 P型保护环,以包覆所述这些隔离结构的一边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萧基二极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萧基二极管装置包括一p型半导体结构;一n型漂移区,设置于所述p型半导体结构表面,包括掺质浓度相异的一第一n型掺杂区以及一第二n型掺杂区,而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具有较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为高的掺质浓度;多个隔离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内,以定义出一阳极区以及一阴极区;一第三n型掺杂区,设置于为所述阴极区所部分露出的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表面;一阳极电极,设置于所述阳极区内的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之上;以及一阴极电极,设置于所述阴极区内的所述第三n型掺杂区之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萧基二极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改善其崩溃电压与单位面积电流等电性表现。
文档编号H01L21/329GK101901840SQ20091020312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白煌朗, 蔡宏圣 申请人:世界先进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