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型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910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型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端接电线或电缆的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 用于端接电线或电缆的插座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许多设备通过从设备引出的电线或电缆与其它设备进行电连接。我们 通常使用连接电线或电缆的电连接器来互连两个设备的电线或电缆。例 如,车辆上的方向灯、风档刮水器、电动车窗、电动锁等设备都是使用接 线组件来与车辆的电池连接的,该接线组件包括用于端接从电池引出的电 线或电缆以及从设备引出的电线和电缆的多个电连接器。
这类端接电线或电缆的电连接器中包括许多其中包含用于接纳另一 插头型电连接器的电插头或者端子的插座孔的插座型电连接器。某些端接 电线或电缆的插座型电连接器是由导电片制成的,它包括一底部和一对从 底部的相对两侧向两个端部延伸的巻曲部分。该巻曲部分向内向底部的中 心纵轴的方向弯曲,以在底部和巻曲部分之间形成一个插座孔。巻曲部分 通常被弯成使得其末端部面向底部。这样,就可以将另一插头型电连接器 的电插头插入该插座孔,从而使电插头与底部及巻曲部分的端部接合。
然而,带有弯曲形成的插座部分的插座型电连接器由于自身的形状、 弯曲度大等结构上的原因对材料的强度提出较高的要求,因而需要使用较 厚的导电片并增加了加工的难度以及制造成本。
另外,为了保证电连接器的插座孔与插头型电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保 持力,例如将端子插入插座孔和/或从插座孔拔出端子需要克服的摩擦力、 将端子保持在插座孔中的收縮力和/或在端子与电连接器之间提供电连接 的法向力,需要采用附加的结构,从而一方面使电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另 一方面,使得电连接器的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 个方面。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使用较薄的导电片加 工而成的新型插座型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 改进的、结构简单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能够有效地确保电连接器的插座 孔与插头型电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保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一种插座型电连接器,包括第 一端部、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以及沿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 心纵轴延伸的底部,所述底部具有沿与所述中心纵轴垂直的横向方向延伸 的两个相对侧壁;所述底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延伸出第一和第二巻曲部,所
述第一和第二巻曲部分别从底部的两个相对侧壁之一延伸并朝着中心纵 轴向内弯曲,从而使底部与第一和第二巻曲部在所述底部的所述第一端部
形成一个插座?L;以及从所述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中的至少一个 延伸出一伸出部,其中当所述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朝着中心纵轴 向内弯曲时,所述伸出部伸入到所述插座孔内。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朝着中心纵轴向内弯曲 时,所述伸出部在大致朝着所述底部的方向上伸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伸出部从所述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 中至少一个的自由端伸出。
优选地,所述伸出部沿所述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中每一个中 的整个长度的中心部分伸出。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中的每一 个包括一个外表面以及一个相对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在所述第一、第二 巻曲部中的至少一个朝着所述中心纵轴向内弯曲时形成插座孔的一部分, 所述伸出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中每一个的外 表面的一部分上的凹陷。
进一步地,在所述凹陷的内表面与所述巻曲部的内表面上未形成凹陷 的部分之间形成有平滑过渡斜面。
具体地,所述第一和第二巻曲部中的每一个包括从所述底部两侧沿与
6所述底部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从所述第一侧壁沿与所述第一侧 壁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以及一自由端,所述第二侧壁的一部分所 在的平面与所述底部的一部分所在的平面大致平行地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形成于所述底部的第一端部的插座孔用于接纳插 头型连接器的端子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伸出部在所述端子插入所述插座孔 时与所述端子接合。
优选地,所述底部的第二端部包括用于与电线或电缆接合的至少一个 包片,所述至少一个包片沿所述横向从底部的两个相对侧壁或沿与中心纵 轴平行的方向向外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的第二端部还包括用于与电线或电缆的导体导 电接合的至少一个导电片,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片沿所述横向从底部的两个 相对侧壁或沿与中心纵轴平行的方向向外伸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巻曲部的自由端在所述第一和第
二巻曲部朝着中心纵轴向内弯曲时大致面向彼此。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底部在与所述纵轴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
上的中心部分沿所述插座孔的整个长度或者所述整个长度的一部分或多 个部分被抬高以形成台阶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部分包括与底部大体平行的中心部分和连接底 部和所述中心部分的两个斜面部分。
具体地,所述台阶部分的中心部分的宽度与所述底部的整个宽度之 比在1: 2到1: 4之间。
具体地,所述两个斜面部分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第二巻 曲部的两个自由端之间的距离(W》的比值在1.5: l到l: 1.5之间。
具体地,所述伸出部的端部到所述台阶部分的中心部分之间的高度 (H,)与所述伸出部的端部到底部的外侧部的内表面之间的高度(H3)的 比值在1: 1到1: 4之间。
具体地,所述台阶部分的中心部分到所述底部的外侧部的外表面之 间的高度(H)与所述底部的厚度(T)之间的比值在1: l到4: l之间。
具体地,所述第一、第二巻曲部的每一个中的内表面到所述底部的外 侧部的内表面之间的高度(H2)与所述伸出部的端部到底部的外侧部的内
7表面之间的高度(H3)的比值在3: 1到1.5: l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插座型电连接器由单一导电片材构成,其厚
度在0.25-0.39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不特定的一个方面至少具有下述优点和特征
与现有技术中的插座型电连接器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伸出部从所述 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出,其中当所述第一巻曲 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朝着中心纵轴向内弯曲时,所述伸出部伸入到所述插 座孔内,从而一方面,增加了插座型电连接器的插座孔与插入其中的端子 之间的保持力;另一方面,由于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一样将巻曲部弯曲以 进入到插座孔中,从而减少了制作插座型电连接器的片材的成本。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伸出部沿所述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中每 一个中的整个长度的中心部分伸出。所述伸出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巻曲 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中每一个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上的凹陷。通过采用上述 技术方案, 一方面,有利于插头型电连接器的端子从插座孔的开口处插入;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第二巻曲部中每一个中的整个长度的中心部分伸出 的伸出部有利于插座孔与端子之间的保持力。
进一步地,在所述凹陷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表面的相邻部分之间的界面 处形成有平滑过渡斜面,从而进一步有利于克服端子的插入过程的中摩擦 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在与所述纵轴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上的 中心部分沿所述插座孔的整个长度或者所述整个长度的一部分或多个部 分被抬高以形成台阶部分,并且优选地所述台阶部分包括与底部大体平行 的中心部分和连接底部和所述中心部分的两个斜面部分,从而一方面,当 巻曲部形变时有助于减小电连接器的插座孔内的应力;另一方面,通过底 部的台阶部分与第一、第二巻曲部的伸出部的相互配合作用,可以实现一 种增强接合力的电连接器。


图1是电连接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电连接器沿图1中的线2—2的截面图。 图3是用于制造图1和图2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片材的一个实施例的 顶视图。
图4是电连接器的一示例性另选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 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 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图1是电连接器1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 线2—2截取的电连接器10的截面图。电连接器10包括沿一对相对的端 部16和18之间的中心纵轴14延伸的导电底部12,该底部12具有沿与 所述中心纵轴14垂直的横向方向延伸的两个相对侧壁22、 24。端部16 与插头型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未示出)接合,如下详述。端部18与电 线或电缆(未示出)接合。
参见图1,底部12的端部18包括从底部12的相对两个侧壁22和24 向外伸出的一对导电片20。当电连接器IO与电线或电缆配接时,导电片 20的两个自由端彼此相对,电线或电缆的一个或多个导体(未示出)与 底部12接合,且导电片20包住导体的一部分。导电片20巻曲使得导电 片20与导体接合以确保导体与电连接器10之间的电连接。在一替换实施 例中,底部12可包括仅一个从底部1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22或24中的任 一侧壁伸向与另一侧壁22或24相对的自由端的导电片沐示出)。另外, 底部12可以另选地包括一个从底部1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22或24伸出的 整片导电片。虽然如图所示,从底部1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22和24中的 每一个伸出一个导电片20,但底部1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22和24中的每 一个均可包括任何数量的导电片20从其伸出。
可选地,底部12的端部18包括一对从底部1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22 和24向外伸出的包片26,用于对例如电缆的包皮进行固定。
一对导电巻曲部28从位于端部16的底部12伸出。具体而言,该对
9巻曲部28从底部12的相对两个侧壁22和24中的相应一个向外伸出。在 图1和图2中所示的电连接器10中,每一巻曲部28朝内向中心纵轴14 弯曲使得两个巻曲部28的自由端30大致相对。在图1和图2的电连接器 10中,两个自由端30的表面31大致相对。巻曲部28的两个自由端30 相隔宽度W2。该宽度在大约例如但不限于3.00—4.00mm的范围内时可以 使连接器IO实现本文所述的功能。
如图1和2中所示,巻曲部28在底部12的端部16处形成一个插座 孔32。该插座孔32用于接纳插头型电连接器的例如薄片状的导电端子的 一部分。当导电端子插在插座孔32中时,导电端子与部分底部接合且伸 出部52从巻曲部28伸出使得该导电端子与电连接器10电连接。从而, 电连接器10将导电端子与电线或电缆的导体电连接。
可选地,底部12的中心部分34可以沿着插座孔32的整个长度L或 长度L的一部分或多个部分相对于底部12的外侧部36抬高。例如,在一 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插座孔32的一部分的底部12的内表面38在中心 部分34相对于外侧部36的外表面39被抬高高度H以形成台阶部分40。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部12在与所述纵轴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上 的中心部分34沿所述插座孔32的整个长度或者所述整个长度的一部分或 多个部分被抬高以形成台阶部分40。进一步地,参见图3,所述台阶部分 40包括与底部大体平行的中心部分34和连接底部12和所述中心部分40 的两个斜面部分4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台阶部分40的中心部分34 的宽度W3与所述底部的整个宽度W,之比在1: 2到1: 4之间。另外, 所述两个斜面部分4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W4与所述第一、第二巻曲部的 两个自由端之间的距离W2的比值在1.5: l到l: 1.5之间。
当端子插入插座孔32中时,底部12的内表面与端子在底部12的被 抬高的中心部分34处接合。底部12的中心部分34可以相对于外侧部36 被抬高任意适当的高度H来实现本文所述的功能,例如该高度可以是但 不限于在0.46至1.26mm之间。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底部12的中心部 分34仅沿插座孔32的长度L的一部分被抬高。另选地,中心部分34可 以沿插座的整个长度被抬高,可以沿插座的长度L的与图1中所示的至少 部分不同的部分被抬高或沿插座孔32的长度L的多个不同的部分被抬高。可以对中心部分34被相对于外侧部36抬高的高度H、中心部分34 被抬高的插座孔32的长度L、插座孔32的长度L中其中心部分被抬高的 特定部分等进行选择以为插座孔32提供一个沿底部12的中心部分34的 一个或多个部分的高度H,。可以对H,进行选择以在端子插入插座孔32 时为插座孔32提供一个或多个在电连接器10和端子之间的接合力。该接 合力可包括但不限于将端子插入插座孔和/或从插座孔32拔出端子需要 克服的摩擦力、将端子保持在插座孔32中的收縮力和/或在端子与电连接 器IO之间提供电连接的法向力。高度^可以是使电连接器IO实现本文 所述的功能的任意适当的高度,例如该高度可以是但不限于在0.20至 0.80mm之间。
现在参见巻曲部28,每一巻曲部28各包括一个从底部12伸出的壁 部44和一个从壁部44伸出的壁部46以及开放的端部30。壁部44和壁 部46各自的内表面48和50分别形成插座孔32的一部分。可选地,如图 2中所示,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壁部46的至少一部分是大致平坦的。 另外,在图1和2的电连接器中,每一壁部46的部分或全部可以任选地 与底部12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大致平行地延伸。例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 各壁部46与底部12的外侧部36大致平行地延伸。在其它实施例中,各 壁部46可以与底部12的外侧部36成任意角度地延伸。可以对壁部46与 底部12的一个或多个部分或整个底部所成的角度进行选择以为插座孔32 提供一个巻曲部28的内表面50与底部12在外侧部36处的内表面38之 间的高度H2。可以对该高度H2进行选择以在端子插入插座孔32中时为 插座孔32提供在电连接器10与端子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接合力。上述为接 合力的非限定性的例子。高度H2可以是使得电连接器10能实现本文所述 功能的任何适当的高度,例如但不限于约l.OO至1.80mm。
在如图1和2中所示的电连接器中,伸出部52从各巻曲部28伸入插 座孔32。在某些实施例中,该伸出部52可以在巻曲部28形变时帮助减 小电连接器10内部的应力。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各伸出部52从相应的巻 曲部28的自由端30在大致朝向底部12的方向上伸出。更具体而言,各 伸出部52从相应巻曲部28的自由端30的壁部46的内表面50伸出。除 了从自由端30伸出之外, 一个或多个伸出部(未示出)可从巻曲部的另
ii一部分例如但不限于从壁部44的内表面48伸入插座孔32内。虽然在本 例中只有一个伸出部52从各壁部46的内表面50伸出,但可以有任意数 量的伸出部52从各壁部46的内表面50伸出。另外,任何数量的伸出部 全部可以从巻曲部28伸入插座孔32。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抻出部52是由相应巻曲部28的外表面53的 一部分上的凹陷52形成的。更具体而言,外表面53上的凹陷54使得内 表面50沿凹陷52的区域向外延伸从而形成伸出部52。另选地,延伸部 52不是由外表面53上的凹陷形成的从而外表面53不沿伸出部52的区域 ,凹陷。虽然图示各伸出部52沿插座孔32的长度L的仅一部分伸出,但各 伸出部52也可以沿插座孔32的整个长度L伸出或沿插座孔32的长度L 的至少部分不同的部分伸出。应注意,插座孔32的长度L是由各巻曲部 28的长度定义的(与巻曲部的长度相同)。因此,各伸出部52可以沿图1 中所示的相应巻曲部28的长度的部分延伸,可以沿相应巻曲部28的整个 长度延伸,或者可以沿相应巻曲部28的长度的至少部分不同的部分延伸。
当端子插入插座孔32中时,各伸出部52与端子接合使得各伸出部 52与端子电连接。可以对各伸出部52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伸出方向以 及沿相应巻曲部28的长度延伸的长度等参数进行选择以在端子插入插座 时为插座孔32提供在电连接器10与端子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接合力。上述 为接合力的非限定性例子。例如,可以对各伸出部52的大小、形状和位 置、伸出方向以及沿相应巻曲部28的长度延伸的长度等参数进行选择以 为插座孔32提供在伸出部52的端部55与底部12的台阶部分40和外侧 部36的内表面38的之间限定的高度H,和/或高度H3。可以对高度H3进 行选择以在端子插入插座孔32中时为插座孔32提供在电连接器10与端 子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接合力。高度H3可以是使得电连接器10能用作本文 所述的功能的任意适当的高度,例如但不限于,约0.49— 1.29mm。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伸出部52的端部55到所述台阶部 分40的中心部分34之间的高度H,与所述伸出部52的端部55到底部12 的外侧部36的内表面38之间的高度H3的比值在1: l至Ul: 4之间。此 外,所述台阶部分40的中心部分34到所述底部12的外侧部36的外表面 39之间的高度H与所述底部12的厚度T之间的比值在1:1到4: 1之间。参见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各伸出部52可任选地包括一个位于伸
出部52的凹陷54的内表面与内表面50上未形成凹陷的部分60之间的平 滑过渡斜面56。当端子插入插座孔32中时,斜面56可促进伸出部52与 端子之间的接合以及将端子插入至插座孔32的整个插入动作。斜面56可 以与内表面50的上未形成凹陷的部分60成任意适当的角度以使斜面56 实现本文所述的功能。
图3是用于制作电连接器10的导电片材62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 顶视图(图1和图2)。插座型电连接器10可以由单一导电片材62构成, 导电片材62可具有使电连接器10能实现本文所述的功能的任意适当的厚 度T(0.25-0.39mm)(图2),例如但不限于小于约0.40毫米,小于约0.39毫 米和/或小于约0.35毫米。片材62包括底部12、导电片20、包片26和巻 曲部28。可以用任意适当的方法、过程、结构方式等来在片材62中形成 伸出部52。为了制作如图l和2中所示的电连接器10,各巻曲部28被朝 着中心纵轴14向内弯到图1和图2中所示的位置。导电片20和各包片 26可以在准备好将电线或电缆固定至电连接器10之前被弯向图1中所示 的位置,或者可以在准备好将电线或电缆固定至电连接器之前保持图3中 所示的大致平的位置。
图4是电连接器110的一个示例性替换实施例的透视图。电连接器 10 (图l和2)的结构适用于在电线或电缆不弯曲时电线或电缆的中心纵 轴(未示出)与电连接器10的中心纵轴14大致平行的状态下与电线或电 缆固定(有时称为"直连接器")。而电连接器110的结构适用于在电线或 电缆不弯曲时电连接器10的中心纵轴(未示出)与电连接器10的中心纵 轴114大致垂直的状态下与电线或电缆固定(有时称为"直角连接器")。
电连接器110包括沿一对相对的端部116和118之间的中心纵轴114 延伸的导电底部。端部116与端子配接。端部116与电连接器的端部16 基本相同,因此以下不再详细说明。端部118与电线或电缆接合并且包 括导电片120。当电连接器110与电线或电缆接合时,该电线或电缆的导 电体与底部112接合,而导电片120包住导电体的一部分。导电片120巻 曲以使得导电片120与导电体接合从而确保导电体与电连接器110之间的 电连接。
13可选地,底部112的端部118包括一个包片126。当电连接器110与 电线或电缆接合时,电线或电缆的绝缘包皮与底部112接合,而包片126 包住绝缘包皮的一部分。包片126巻曲以使得包片126与绝缘包皮接合从 而将电线或电缆固定至电连接器110。
与电连接器10的导电片20和包片26不同,导电片120和包片126 在与电连接器110的中心纵轴114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伸出,从而端部118 可以按上述垂直的方式与电线或电缆固定。
本文所述的实施例具有由巻曲部形成的插座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 易于制造并且比现有电连接器更便宜。例如,本文所述的实施例提供的电 连接器可以使用比现有电连接器更少的材料,可以由形状较简单的片材加 工而成,可以具有弯曲形状更简单的巻曲部和/或可以由更薄的片材制成。 本文所述的实施例提供当巻曲部形变时有助于减小电连接器内的应力或 者可以促进加大上述一种或多种接合力的电连接器。
应理解上述说明是示例性而非限性的。例如,上述实施例(和/或其 各方面)可以用于相互组合。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以进行许多 修改以适应于不同的需要和材料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各 部件的尺寸、材料种类及方向、所述各部件的数量和各部分旨在定义某些 实施例的参数,仅仅是示例性实施例而不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许多其它 实施例和变更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阅读过上述说明之后将变得显而易见。 因此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来确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1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型电连接器(10),包括第一端部(16)、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18)以及沿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心纵轴(14)延伸的底部(12),所述底部具有沿与所述中心纵轴垂直的横向方向延伸的两个相对侧壁(22、2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延伸出第一和第二卷曲部(28,28),所述第一和第二卷曲部分别从底部的两个相对侧壁(22、24)之一延伸并朝着中心纵轴向内弯曲,从而使底部与第一和第二卷曲部在所述底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形成一个插座孔(32);以及从所述第一卷曲部和所述第二卷曲部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出一伸出部(52),其中当所述第一卷曲部和所述第二卷曲部朝着中心纵轴向内弯曲时,所述伸出部伸入到所述插座孔内。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朝着中心纵轴向内弯曲时,所述伸出部在大致朝着所述底部的方向上伸出。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52)从所述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中至少一个的自由端(30)伸出。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52)沿所述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中每一个中的 整个长度(L)的中心部分伸出。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外表面(53)以及一个相对的内表面(50),所述内表面在所述第一、第二巻曲部中的至 少一个朝着所述中心纵轴向内弯曲时形成插座孔的一部分,所述伸出部 (52)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巻曲部和所述第二巻曲部中每一个的外表面(53)的一部分上的凹陷(54)。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陷(54)的内表面与所述巻曲部的内表面(50)上未形成凹陷的部分(60)之间形成有平滑过渡斜面(56)。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巻曲部中的每一个包括从所述底部两侧沿与所述底部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44)、从所述第一侧壁沿与所述第一侧 壁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46)以及一自由端(30),所述第二侧 壁的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底部的一部分所在的平面大致平行地延伸。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底部的第一端部的插座孔(32)用于接纳插头型连接器的端子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伸出部(52)在所述端子插入所述插座孔时与所述端子接合。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的第二端部(18)包括用于与电线或电缆接合的至少一个包片(26),所述至少一个包片沿所述横向从底部的两个相对侧壁(22、 24) 或沿与中心纵轴平行的方向向外伸出。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的第二端部(18)还包括用于与电线或电缆的导体导电接合的至少一个导电片(20),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片(20)沿所述横向从底部 的两个相对侧壁(22、 24)或沿与中心纵轴平行的方向向外伸出。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巻曲部的自由端(30)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巻曲部朝着中心纵轴向内弯曲时大致面向彼此。
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12)在与所述纵轴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上的中心部分(34)沿所述插座孔(32)的整个长度(L)或者所述整个长度的一部分或多个 部分被抬高以形成台阶部分(40)。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分(40)包括与底部大体平行的中心部分(34)和连接底部 和所述中心部分(34)的两个斜面部分(41)。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部分(40)的中心部分(34)的宽度(W3)与所述底部的整个宽度(WO之比在l: 2到1: 4之间。
15. 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斜面部分的底部之间的距离(W4)与所述第一、第二巻曲部(28、 28)的两个自由端(30)之间的距离(W2)的比值在1.5: l到 1: 1.5之间。
16. 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52)的端部(55)到所述台阶部分(40)的中心部分(34)之间的高度(H》与所述伸出部(52)的端部(55)到底部的外侧部(36) 的内表面(38)之间的高度(H3)的比值在l: l至Jl: 4之间。
17. 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部分(40)的中心部分(34)到所述底部的外侧部(36)的外表面(39)之间的高度(H)与所述底部的厚度(T)之间的比值在1: 1到4: 1之间。
18. 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巻曲部的每一个中的内表面(50)到所述底部的外侧部(36)的内表面(38)之间的高度(H2)与所述伸出部(52)的端 部(55)到底部的外侧部(36)的内表面(38)之间的高度(H3)的比 值在3: 1到1.5: l之间。
1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座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型电连接器由单一导电片材构成,其厚度(T)在0.25-0.39mm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座型电连接器(10),其包括第一端部(16)、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18)以及沿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心纵轴(14)延伸的底部(12)。所述底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延伸出第一和第二卷曲部(28,28),所述第一和第二卷曲部分别从底部的两个相对侧壁(22、24)之一延伸并朝着中心纵轴向内弯曲,从而使底部与第一和第二卷曲部在所述底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形成一个插座孔(32)。从所述第一、第二卷曲部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出一伸出部(52),其中当所述第一卷曲部和所述第二卷曲部朝着中心纵轴向内弯曲时,所述伸出部伸入到所述插座孔(32)内。
文档编号H01R13/115GK201421907SQ20092006824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4日
发明者刘立敏, 陈孝群, 顾晔莲 申请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