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按键结构及具有此旋转式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470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按键结构及具有此旋转式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是一种旋转式按键结构及具有此旋转式按
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各种电子产品已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 提供使用者更加多样化的功能性选择。这些电子产品的功能性选择,常须借由电子产品的 周边输入装置,让使用者可通过周边输入装置进行指令的输入与操作。 例如在计算机系统中,常需通过鼠标来完成指令的输入与操作。 一般常见的鼠标
上通常具有一滚轮及一机械式或光学式编码器(encoder),滚轮是纵向枢设在鼠标前端,并
借由使用者滚动滚轮,一并的带动机械式编码器或连动光学式编码器产生并输出一巻动信
号,以操控计算机窗口的页面巻动,并提供单一点击锁定页面的功能。然而在这类型的鼠标
中,由于其滚轮是采用垂直于鼠标的纵向枢设方式,使鼠标在整体的结构设计上,必须具有
足够的纵向容置空间,以提供滚轮在鼠标上的转动操作,因此导致鼠标的体积过于庞大而
无法适度縮减,且由于滚轮除了提供巻动与锁定页面的功能外,并不具有其它的功能,因此
就滚轮所占有的体积与所能执行的功能而言,明显的不成比例。这对于电子产品及相关周
边装置日益讲求轻、薄、短、小与多样功能性的设计趋势而言,将势必造成一大阻碍。 目前有相关业者采用其它类型的滚轮设置方式,如中国台湾公告专利第M341893
号及第M329821号中所揭示者,是在鼠标上设置一可平面旋转的圆盘结构,用以替代纵向
式滚轮的设置方式,并使鼠标结构的体积可以获得适度的縮减。其借由圆盘结构的柱体穿
过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环形编码器,并通过使用者转动圆盘结构带动环形编码器产生编码信
号,以控制计算机屏幕画面的巻动。同时,在电路板上与圆盘结构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
个按压开关,可让使用者除了可像滚轮般以手指作前后方向扫动,还可以作左右方向滑动
等类似游戏杆的功能,且多个按压开关还可当作选单上的光标控制器。因此,这种圆盘结构
的设置方式,除了可縮减鼠标的体积外,并能取代纵向式滚轮在鼠标结构上的应用操作,以
及赋与鼠标具有更多样性的功能。 然而,这种以平面式圆盘结构替代纵向式滚轮的设置方式,由于其圆盘结构是借 由柱体直接穿设过环形编码器而固定在鼠标上,并受到按压开关的支撑。因此在圆盘结构 的操作上,当使用者以手指施以一外加压力带动圆盘结构转动时,由于圆盘结构直接的接 触于按压开关上,此时极容易因使用者所施加的操作力道难以掌握,导致圆盘结构误触按 压开关,而造成计算机窗口页面产生误动作的情形发生。 同时,由于圆盘结构与按压开关之间并无回复机构的设置,因此在使用者的点击 操作完成后,圆盘结构将持续的压制于按压开关上,让使用者无从得知点击操作是否已执 行完毕,并可能因圆盘结构持续的压制于按压开关上而产生误动作的情况。这在使用者以 鼠标进行窗口页面的浏览及点选操作上,无疑地将产生极大的困扰,并降低这类型鼠标的 实用性与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式按键结构及具有此旋转式按键结构 的电子装置,借以改进现有设置于电子产品上的的圆盘结构,因使用者施加于圆盘结构的 操作力道不易掌握,以及圆盘结构持续压制于按压开关上,导致电子产品容易因圆盘结构 误触按压开关而产生误动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电路板,具有一编码器、至少一按键开关及多个固定孔,该编码器及该按键开关 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上,该些固定孔贯通于该电路板; —承载盘,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承载盘具有多个卡钩及多个弹片,该些卡钩分别 对应于该些固定孔,并勾扣于该些固定孔,各该弹片的一端连接该承载盘,另一端支撑于该 电路板上;以及 —转盘,以能够旋转关系设置于该承载盘上,该转盘具有一旋转轴,该旋转轴一端 固定于该转盘,另一端穿设于该编码器,以借由该转盘相对该承载盘旋转, 一并带动该编码 器产生一旋转信号; 其中,该些弹片支撑该承载盘,令该承载盘与该电路板之间常态保持一间隙,该承 载盘借由该转盘倾斜一角度而压制于该按键开关上,令该按键开关输出一预设信号。 上述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盘还具有一轴孔,该编码器设置于该 轴孔内。 上述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盘还具有至少一按压凸柱,该按压凸 柱对应于该按键开关,该承载盘以该按压凸柱压制于该按键开关上。 上述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盘相对该转盘的一侧具有多个卡扣 件,且该转盘的侧边环设有一凸缘,该些卡扣件夹持该凸缘,令该转盘以能够旋转关系设置 于该承载盘上。 上述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盘具有一限位部,该旋转轴一端具有多 个止挡片,该些止挡片卡合于该限位部内,令该旋转轴固设于该转盘上。 上述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部具有多个肋条,该旋转轴的该些止 挡片卡合于该些肋条之间,令该旋转轴固设于该转盘上。 上述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还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该发光 二极管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并与该按键开关相对应,且该承载盘还具有至少一透光孔,该 透光孔与该发光二极管相对应,以借由该透光孔令该发光二极管所散发的一光源投射至该 转盘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揭露一种具有旋转式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其 特征在于,包括有 —转盘,其底侧具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中还设有一旋转轴; —承载盘,具有一轴孔,该承载盘的底侧具有多个按压凸柱;以及 —设于该承载盘底侧的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一编码器及多个与该按压凸柱对
应的按键开关; 其中,该转盘卡掣于该承载盘,且该承载盘卡掣于该电路板;该限位部由该轴孔穿置,该旋转轴穿置于该编码器;该编码器容置于该轴孔即该限位部之中。 上述的具有旋转式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盘的底侧,还设有多 个弹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态样中,还揭露一种具有旋转式按 键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电路板,其具有一编码器、至少一按键开关,该编码器及该按键开关电性连接于 该电路板上; —承载盘,其卡掣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以及 —转盘,卡掣于该承载盘上,该转盘具有一旋转轴,其由该承载盘穿置于该编码 器; 其中,该转盘及该承载盘同时以该旋转轴相对该编码器倾斜一角度位置,令该承 载盘触动该至少一按键开关。 上述的具有旋转式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盘的一底侧,设有多 个弹片。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所揭露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及具有旋转式按键结构的电子 装置,是于旋转式按键结构的承载盘上设置多个卡钩及多个弹片,当承载盘以卡钩勾扣于 电路板的固定孔时,多个弹片位于承载盘与电路板之间,并借由多个弹片的弹性力,将承载 盘支撑于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之间具有一间隙。因此当使用者施以一外加压力于转盘上 进行旋转操作时,借由弹片的弹性力克服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加压力,可有效的避免承载盘 误触于按键开关而产生误动作的情形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定。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旋转式按键结构设置于鼠标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旋转式按键结构设置于手机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旋转式按键结构设置于笔记型计算机的立体组合 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另一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另一侧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路板设置单一按键开关的立体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路板设置二按键开关的立体示意图; 图7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旋转轴一体不可分离地设置于转盘的立体示意 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以及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0046]其中,附图标记1旋转式按键结构10电路板110编码器120按键开关130固定孔140定位孔150发光二极管20承载盘210轴孔220弹片221定位柱230第一侧面231卡扣件232夹持部240第二侧面241卡钩242按压凸柱250透光孔30转盘310凸缘320限位部321凸肋330旋转轴331轴杆332止挡片340防滑槽道4鼠标41壳体5手机6笔记型计算机d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旋转式按键结构l,可应用于计算机及计算机周边装置,以增
加不同的操控功能。此计算机及计算机周边装置例如为图1A至图1C所示的鼠标4、手机5
或笔记型计算机6等,此外亦包括但不局限于键盘、数字板、游戏控制器、音响、喇叭、耳机、
数字相框、计算机屏幕...等电子装置。
7[0080]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旋转式按键结构1包括一电 路板10、一承载盘20及一转盘30。电路板10具有一编码器110、四按键开关120、四固定 孔130及多个定位孔140,编码器110与四按键开关120分别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编码器110 设置在电路板10的中央位置,四按键开关120以等间距方式设置于电路板IO上,并以编码 器110为中心分布于四个不同方向上。四固定孔130及多个定位孔140贯通电路板10,并 分别以等间距方式环绕于电路板IO上。其中,电路板IO上所设置的按键开关120及固定孔 130的数量,亦可如图7A所示,采用单一按键开关120及二固定孔130的设置方式,或如图 7B所示,采用二按键开关120及四固定孔130的设置方式。此按键开关120及固定孔130 的数量是可视旋转式按键结构1的整体功能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电路板10上设 置四按键开关120及四固定孔130的设置方式作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数量为限。另外, 电路板IO可为一独立的对象,再固定于电子产品的外壳或是一主电路板之上;可以理解的 是,此电路板10亦可为电子产品内的主电路板。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4,承载盘20具有一轴孔210、四弹片220、一第一侧面230及 一第二侧面240,轴孔210贯通于承载盘20的中心位置,且轴孔210与电路板10的编码器 IIO相对应。四弹片220的一端连接于承载盘20,另一端悬置于第一侧面230及第二侧面 240之间,并具有一定位柱221,此定位柱221匹配对应于电路板10的定位孔140。承载盘 20的第一侧面230上设置有四卡扣件231,并于第一侧面230上形成一夹持部232。第二侧 面240上则设置有四卡钩241及四按压凸柱242,此卡钩241及按压凸柱242的设置数量及 位置,分别与电路板10的固定孔130及按键开关120相对应。 转盘30的侧边上环设有一凸缘310,凸缘310对应于承载盘20的卡扣件231,转盘 30的一侧面上环设有防滑槽道340,转盘30的另一侧具有一限位部320及一旋转轴330,限 位部320环设于转盘30的一侧面上,并对应于承载盘20的轴孔210,且限位部320的外径 匹配于轴孔210的内径。限位部320内并设置有多条凸肋321。旋转轴330的一端具有一 轴杆331,另一端凸设有多个止挡片332,旋转轴330借由止挡片332卡合于限位部320的 多条凸肋321之间,使旋转轴330固定于转盘30上,并限制旋转轴330在转盘30上的转动 能力。此外,如图7C所示,旋转轴330亦可为一体不可分离的形成于转盘30上,其仅为设 置方式上的不同,同样可达到将旋转轴330固设于转盘30,并限制旋转轴330于转盘30上 转动的作用。 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6,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旋转式按键结构1在组装 上,是以转盘30的限位部320穿设过承载盘20的轴孔210,并以承载盘20的卡扣件231扣 合于转盘30的凸缘310上,使转盘30以可相对承载盘20旋转的关系夹制于承载盘20的 夹持部232内(如图4和图6所示)。此时,由于转盘30的限位部320外径匹配于承载盘 20的轴孔210内径,因此在转盘30设置于承载盘20后,转盘30的限位部320外侧贴近于 承载盘20的轴孔210内壁面,使转盘30在承载盘20上旋转时,可受到轴孔210的限位作 用而不会产生偏移的现象。 然后将转盘30的旋转轴330的轴杆331对准并穿设于编码器110,并分别以设置 在承载盘20上的多个卡钩241对应穿设过电路板10的多个固定孔130,使多个卡钩241勾 扣于电路板10设置有编码器110的另一侧面上(如图5和图6所示),借以将承载盘20固 定于电路板10上。此时,承载盘20的多个弹片220悬置于第一侧面230及第二侧面240的一端,推抵于电路板10上,并分别以其定位柱221对应穿设于电路板10的定位孔内,使 承载盘20借由弹片220推抵于电路板10的弹性力,而与电路板IO之间常态的形成一间隙 d,并使承载盘20的按压凸柱242贴近于电路板10的按键开关120上方。同时,借由弹片 220推抵于电路板10的弹性力,使承载盘的卡钩241紧密的勾扣于电路板10上,而提升承 载盘20与电路板10之间相互结合的稳定性。 其中,在旋转式按键结构1的组装上,亦可先由承载盘20上的多个卡钩241对应 穿设过电路板10的多个固定孔130,使承载盘20固定于电路板10上,然后再将转盘20的 凸缘310卡合于承载盘20的夹持部232内,而完成旋转式按键结构1的组装。其仅为旋转 式按键结构1各相关组件在组装上的操作顺序不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6,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旋转式按键结构 l应用于电子产品及其周边装置时,请配合图1A,若以鼠标4为例,是将旋转式按键结构1 设置在原始滚轮所设置的位置,且旋转式按键结构1容置于鼠标4的壳体41内,并仅以转 盘30设置有防滑槽道340的一侧面露出于鼠标4的一侧表面上,以提供使用者操作之所 需。因此,当旋转式按键结构1应用在鼠标4时,旋转式按键结构1可近乎完全的融入于鼠 标4上,使鼠标4具有相当流畅的的整体外观。并且,由于旋转式按键结构1的转盘30、承 载盘20及电路板10上所设置的编码器110横置于鼠标4上,因此可利用鼠标4原有的横 向空间来设置旋转式按键结构1。 此外,在旋转式按键结构1的操作上,当使用者施加一操作力道推动转盘30的防 滑槽道340,以操控转盘30在承载盘20上旋转,并通过旋转轴330带动编码器110产生一 旋转信号,进而操控计算机窗口的页面巻动或光标的移动(图中未示)。在此过程中,由于 转盘30被夹持于承载盘20的夹持部232内,可避免转盘30的旋转轴330因使用者旋转转 盘30的速度过快而与编码器110相分离,并且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仍可维持旋转轴330 带动编码器110产生旋转信号的稳定性。其中,以旋转轴330带动编码器110产生旋转信 号(或电性信号)的作动原理已为现有的技术,因此其详细结构及作动原理在此便不再加 以赘述。 并且,在使用者执行转盘30的旋转操作过程中,由于承载盘20受到多个弹片220 的弹性力的支撑,使承载盘20借由弹片220的弹性力克服使用者施加于转盘30上的外加 压力,而常态的与电路板10之间维持一间隙d,以避免按压凸柱242误触于按键开关120上 而产生误动作的情形发生。因此,当使用者欲执行点击按键开关120的操作时,需在转盘30 对应于所欲点击的按键开关120的位置,明确地施加一下压力道,使转盘30朝向此按键开 关120方向倾斜一角度,才能使承载盘20的按压凸柱242压制于按键开关120上,令按键 开关120输出一预设信号至电路板IO,而完成按键开关120的点击操作。并且在执行完点 击操作后,承载盘20受到弹片220的弹性力作用,会再次的回复至与电路板IO之间维持一 间隙的位置,可避免按压凸柱242持续点击于按键开关120上的情形发生。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旋转式按键结构中,由于转盘受到承载盘的夹持部 的夹持作用,使转盘在经过长时间的旋转操作或使用者快速的旋转操作后,仍可稳固地维 持于旋转式按键结构上,而不会与旋转式按键结构相分离。并且,由承载盘上弹片的弹性作 用力,除了可解决转盘在进行旋转操作时容易使按压凸柱误触按键开关的问题,并同时借 由使用者施加一明确的按压力道,让使用者可清楚的得知点击操作是否已确实的执行。此外,在承载盘压制按键开关完成点击操作后,弹片的弹性力提供承载盘回复至与电路板之 间保留一间隙的关系,可进一步的避免承载盘的按压凸柱在完成点击操作后,仍持续点击 于按键开关的情形发生。 如图8和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及组合剖面示意图。本 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在结构及操作原理上大致相同,以下仅就两者 间的差异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旋转式按键结构l,其中于电路板10上相邻于各 个按键开关120的位置,电性设置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150,并且于 承载盘20上设置有多个透光孔250,各个透光孔250所设置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每一发光二 极管150,同时转盘30的组成材料是以透光性材料所组成,例如环氧树脂(印oxy resin)及 硅树月旨(silicon resin)等。 如图9所示,在旋转式按键结构1组装完成后,承载盘20的透光孔250位于电路 板10的发光二极管150上方。当使用者施加一下压力道,使转盘30朝向所欲点击的按键 开关120方向倾斜一角度,使承载盘20的按压凸柱242压制于按键开关120,令按键开关 120输出一预设信号至电路板10,同时使发光二极管150散发出一光源,并经由透光孔250 投射至转盘30上。因此,让使用者可通过投射至转盘30上的光源,得知所点击的按键开关 120是否正确,并能确认点击操作已确实地执行完毕。另外,在发光二极管150的设置上,亦 可选择设置不同光源色彩的发光二极管150,例如在电路板10上相邻于四按键开关120的 每一发光二极管150各自具有一特定色彩的光源,让使用者可直接通过不同光源色彩的呈 现,而更容易地确认所选择按压的按键开关120是否正确。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及具有此旋转式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借由 旋转式按键结构的承载盘上弹片的设置,使承载盘常态地与电路板之间维持一间隙,并通 过弹片弹性力的作用,有效的解决使用者在旋转转盘的操作过程中,因操作力道过大而使 承载盘误触于按键开关的问题。并且在完成按键开关的点击操作后,亦可通过弹片的弹性 力使承载盘回复至与电路板之间维持一间隙的状态,可避免承载盘持续压制于按键开关, 而影响使用者的操作进行。 同时,由于转盘被限位于承载盘的夹持部内,使转盘在经过长时间的旋转操作或
快速转动时,仍可稳定的卡合于承载盘上,可防止转盘受到旋转时的离心力影响而自旋转
式按键结构上脱离的情形发生。另外,由于在旋转式按键结构上可选择性的设置多个按键
开关,当此旋转式按键结构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周边输入装置时,使周边输入装置在仅设置
单一旋转式按键结构的情况下,即能通过多个按键开关执行多样化的功能性选择,此相较
于滚轮仅具有的单一按压锁定页面的功能而言,具有相当大的便利性与实用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
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
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电路板,具有一编码器、至少一按键开关及多个固定孔,该编码器及该按键开关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上,该些固定孔贯通于该电路板;一承载盘,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承载盘具有多个卡钩及多个弹片,该些卡钩分别对应于该些固定孔,并勾扣于该些固定孔,各该弹片的一端连接该承载盘,另一端支撑于该电路板上;以及一转盘,以能够旋转关系设置于该承载盘上,该转盘具有一旋转轴,该旋转轴一端固定于该转盘,另一端穿设于该编码器,以借由该转盘相对该承载盘旋转,一并带动该编码器产生一旋转信号;其中,该些弹片支撑该承载盘,令该承载盘与该电路板之间常态保持一间隙,该承载盘借由该转盘倾斜一角度而压制于该按键开关上,令该按键开关输出一预设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盘还具有一轴孔,该编 码器设置于该轴孔内。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盘还具有至少一按压 凸柱,该按压凸柱对应于该按键开关,该承载盘以该按压凸柱压制于该按键开关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盘相对该转盘的一侧 具有多个卡扣件,且该转盘的侧边环设有一凸缘,该些卡扣件夹持该凸缘,令该转盘以能够 旋转关系设置于该承载盘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盘具有一限位部,该旋转 轴一端具有多个止挡片,该些止挡片卡合于该限位部内,令该旋转轴固设于该转盘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部具有多个肋条,该旋 转轴的该些止挡片卡合于该些肋条之间,令该旋转轴固设于该转盘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还具有至少一发光 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并与该按键开关相对应,且该承载盘还具有至 少一透光孔,该透光孔与该发光二极管相对应,以借由该透光孔令该发光二极管所散发的 一光源投射至该转盘上。
8. —种具有旋转式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转盘,其底侧具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中还设有一旋转轴; 一承载盘,具有一轴孔,该承载盘的底侧具有多个按压凸柱;以及一设于该承载盘底侧的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一编码器及多个与该按压凸柱对应的 按键开关;其中,该转盘卡掣于该承载盘,且该承载盘卡掣于该电路板;该限位部由该轴孔穿置, 该旋转轴穿置于该编码器;该编码器容置于该轴孔即该限位部之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旋转式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盘的 底侧,还设有多个弹片。
10. —种具有旋转式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电路板,其具有一编码器、至少一按键开关,该编码器及该按键开关电性连接于该电 路板上;一承载盘,其卡掣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以及一转盘,卡掣于该承载盘上,该转盘具有一旋转轴,其由该承载盘穿置于该编码器; 其中,该转盘及该承载盘同时以该旋转轴相对该编码器倾斜一角度位置,令该承载盘 触动该至少一按键开关。
11.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具有旋转式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盘的一底侧,设有多个弹片。
专利摘要一种旋转式按键结构及具有此旋转式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此旋转式按键结构包含一电路板、一承载盘及一转盘,转盘以可旋转关系设置于承载盘上,当转盘于承载盘上转动时,一并地带动电路板的编码器产生一旋转信号。承载盘以多个卡钩勾扣于电路板上,且承载盘具有多个弹片,承载盘由多个弹片支撑于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之间常态地保持一间隙,当转盘在电路板上倾斜一角度时,将带动承载盘压制于电路板的按键开关上,进而使按键开关产生一预设信号。
文档编号H01H25/06GK201478181SQ2009201659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4日
发明者王唯川 申请人: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