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636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音频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台湾专利公告第M349110号揭示了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100',如图1所示,该音 频插座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0'、一遮蔽壳体20'、一固定连接端子30'、一开关端 子40'及若干连接端子50'。绝缘本体10'的前端面上设有一插接部ll',绝缘本体10'的 底面上相对设有一固定端子槽12'、一开关端子槽13'及若干连接端子槽'14',开关端子槽 13'包括一延伸至插接部11'的弹臂槽131'。固定连接端子30'设于绝缘本体10'的固 定端子槽12'中,固定连接端子30'包含有穿设于绝缘本体10'内部的一卡固部31'、一由 卡固部31' —侧边弯折凸伸的接脚32'及一由卡固部31' —侧边朝绝缘本体10'的插接部 11'方向凸伸的接地部33',该接地部33'具有相互间隔设置的一上凸片331'及一下凸片 332',该上凸片331'抵靠于绝缘本体10'的遮蔽壳体20'内侧,该下凸片332'抵靠于绝缘 本体10'的遮蔽壳体20'外侧。开关端子40'设于绝缘本体10'的开关端子槽13'中,开 关端子40'包含有穿设于绝缘本体10'内部的一卡持部41'、一由卡持部41' 一侧边弯折突 伸的焊接脚42'及一由卡持部41' 一侧边朝绝缘本体10'的插接部11'方向弯折凸伸的抵 接部43',抵接部43'延伸于弹臂槽131'内,若干连接端子50'分别置于一连接端子槽14' 内。 但是,上述现有音频插座连接器100',通过固定连接端子30'的上凸片331'抵靠 于绝缘本体10'的遮蔽壳体20'内侧,下凸片332'抵靠于绝缘本体10'的遮蔽壳体20'外 侧,来实现遮蔽壳体20'与固定连接端子30'之间的电性连接,其结构复杂,不易生产组装,
且容易产生信号传输障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生 产组装,不易产生信号传输障碍的音频插座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遮蔽壳
体、一开关端子及若干连接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一从基部前端延伸出的一插接部,
插接部上开设有一延伸至基部的插接孔;该绝缘本体上开设有一固定端子槽、一开关端子
槽及若干连接端子槽,该开关端子槽具有一于插接部处与插接孔连通的弹臂槽;开关端子
容置于开关端子槽内,该开关端子具有一抵接部,该抵接部容置于弹臂槽内并可弹性抵接
于遮蔽壳体的遮蔽壳部上;若干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于一连接端子槽内;遮蔽壳体包括一圆
筒状的遮蔽壳部及一从遮蔽壳部上延伸形成的固定端子部,遮蔽壳部套设于插接部上,固
定端子部收容于固定端子槽内,抵接部可弹性抵接于遮蔽壳体的遮蔽壳部上。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通过遮蔽壳体的遮蔽壳部代替现有技术的
遮蔽壳体,而遮蔽壳体的固定端子部则代替现有技术的固定连接端子,从而使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结构简单,易生产组装,且不易产生信号传输障碍c

图1为一种现有音频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0009]图3为图2所示音频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2所示音频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0011]图5为图2所示音频插座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立体图。[0012]图6为图2所示音频插座连接器的第四连接端子的立体图。[0013]图中各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音频插座连接器100绝缘本体 10基部11凸块 111插接部12卡槽 121插接孔13固定端子槽14卡固槽141伸出槽142第一连接端子槽15第一固持槽151第一延伸槽152第二连接端子槽16第二固持槽161第二延伸槽162开关端子槽17卡持槽171弹臂槽172延伸槽173第三连接端子槽18第三固持槽181第三延伸槽182第四连接端子槽19第四固持槽191第四延伸槽192遮蔽壳体21遮蔽壳部211固定端子部212接连部2121卡固部2122接脚2123凸包213开关端子22卡持部221弹臂222抵接部223焊接脚224第一连接端子31第一固持部311第一接触部312第一焊接部313第二连接端子32第二固持部321第二接触部322第二焊接部323第三连接端子33第三固持部331第三接触部332第三焊接部333第四连接端子34连接部341第四固持部342第四接触部343第四焊接部344[0042]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0、一遮蔽壳 体21、一开关端子22及若干连接端子31、32、33、34。 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一大致呈长方体状的基部ll,该基部11 的前端延伸有一插接部12,插接部12上开设有若干卡槽121,插接部12上开设有一延伸至 基部11的插接孔13。绝缘本体10上开设有一固定端子槽14、一开关端子槽17及若干连 接端子槽,该若干连接端子槽包括一第一连接端子槽15、一第二连接端子槽16、一第三连 接端子槽18及一第四连接端子槽19。 所述固定端子槽14包括一前后延伸的卡固槽141及一与卡固槽141连通且延伸 至绝缘本体10 —侧表面的伸出槽142。第一连接端子槽15包括一上下延伸且与插接孔13 贯通的第一固持槽151及一与第一固持槽151连通且延伸至绝缘本体10另一侧表面的第 一延伸槽152。第二连接端子槽16包括一上下延伸且与插接孔13贯通的第二固持槽161 及一与第二固持槽161连通且延伸至绝缘本体10 —侧表面的第二延伸槽162。开关端子槽 17包括一上下延伸的卡持槽171、一与卡持槽171连通向内向前延伸至插接部12并于插接 部12处与插接孔13连通的弹臂槽172及一与卡持槽171连通且延伸至绝缘本体10另一 侧表面的延伸槽173。第三连接端子槽18包括一前后延伸且与插接孔13贯通的第三固持 槽181及一与第三固持槽181连通且延伸至的绝缘本体10 —侧表面的第三延伸槽182。第 四连接端子槽19包括若干前后延伸且与插接孔13贯通的第四固持槽191及一与第四固持 槽191连通且延伸至绝缘本体10另一侧表面的第四延伸槽192。基部11的左右两侧壁外 侧下部处凸设有若干凸块lll,若干凸块111用于抵于电路板上表面上从而将绝缘本体10 在电路板上定位。 请参阅图3及图5,所述遮蔽壳体21包括一圆筒状的遮蔽壳部211及一从遮蔽壳 部211上延伸形成的固定端子部212,遮蔽壳部211内侧表面上设有若干凸包213。固定端 子部212包括一从遮蔽壳部211上延伸形成的接连部2121、一从接连部2121 —侧延伸形成 的板状的卡固部2122及一从卡固部2122 —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接脚2123。开关端子 22包括一呈条状的卡持部221、一从卡持部221下端向内弯折延伸后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 的弹臂222、一由弹臂222末端向前延伸并向上拱起形成的抵接部223及一位于卡持部221 一侧由弹臂222另一端一侧处向外延伸后再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焊接脚224。当插头未插 入插接孔13时,开关端子22的抵接部223因未与遮蔽壳体21的遮蔽壳部211相抵触而不 导通,反之,当插头插入插接孔13时,开关端子22的抵接部223因会与遮蔽壳体21的遮蔽 壳部211相抵触而导通,故所述开关端子22与遮蔽壳体21相当于一开关端子组。 请参阅图3和图6,所述若干连接端子包括一第一连接端子31、一第二连接端子 32、一第三连接端子33及一第四连接端子34,第三连接端子33可与第四连接端子34组成 一开关端子组。第一连接端子31包括一平板状第一固持部311、一由第一固持部311顶端 中部向内再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312及一由第一固持部311下端前部处向外弯 折延伸后再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313。第二连接端子32包括一平板状第二固持 部321、一由第二固持部321顶端中部向内再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部322及一由第二固持部321下端中部向外弯折延伸后再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323。第三连接 端子33包括一平板状的第三固持部331、一由第三固持部331前边缘中部处向内再向后弯 折延伸形成的第三接触部332及一由第三固持部331后边缘处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三焊 接部333。第四连接端子34包括一平板状的连接部341、从连接部341两侧缘分别向前弯 折延伸形成的第四固持部342、一由连接部341 —侧中部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第四接触部 343及一由左侧第四固持部342下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第四焊接部344。 请参阅图2至图6,组装时,遮蔽壳体21的遮蔽壳部211套设于插接部12上,固定 端子部212收容于固定端子槽14内,其中固定端子部212的卡固部2122卡固于卡固槽141 中,固定端子部212的接脚2123伸出伸出槽142,遮蔽壳部211上的若干凸包213卡固于插 接部12的若干卡槽121中,从而使遮蔽壳体21固设于绝缘本体10的插接部12上。开关 端子22容置于开关端子槽17内,其中卡持部221固持于绝缘本体10的卡持槽171内,弹 臂222置于弹臂槽172中,抵接部223置于插接部12的弹臂槽172中,当音频插头插入插 接孔13时,抵接部223与遮蔽壳体21的遮蔽壳部211相导接,焊接脚224穿出延伸槽173。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1的第一固持部311固持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固持槽151内, 第一接触部312向内伸入插接孔13中,第一焊接部313穿出第一延伸槽152。第二连接端 子32的第二固持部321固持于绝缘本体10的第二固持槽161中,第二接触部322向内伸 入插接孔13中,第二焊接部323穿出第二延伸槽162。第三连接端子33的第三固持部331 固持于第三固持槽181中,第三接触部332向内伸入插接孔13中,第三焊接部333穿出第 三延伸槽182。第四连接端子34的若干第四固持部342固持于绝缘本体10的若干第四固 持槽191中,第四接触部343伸入第四固持槽191中,第四焊接部344穿出第四延伸槽192。 第三连接端子33的第三接触部332末端内侧抵于第四连接端子34的第四接触部343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100通过遮蔽壳体21的遮蔽壳部211代替 现有技术的遮蔽壳体20',而遮蔽壳体21的固定端子部212代替现有技术的固定连接端子 30',从而使结构简单,易生产组装,且不易产生信号传输障碍。
权利要求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遮蔽壳体、一开关端子及若干连接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一从基部前端延伸出的一插接部,插接部上开设有一延伸至基部的插接孔;该绝缘本体上开设有一固定端子槽、一开关端子槽及若干连接端子槽,该开关端子槽具有一于插接部处与插接孔连通的弹臂槽;开关端子容置于开关端子槽内,该开关端子具有一抵接部,该抵接部容置于弹臂槽内并可弹性抵接于遮蔽壳体的遮蔽壳部上;若干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于一连接端子槽内;其特征在于遮蔽壳体包括一圆筒状的遮蔽壳部及一从遮蔽壳部上延伸形成的固定端子部,遮蔽壳部套设于插接部上,固定端子部收容于固定端子槽内,抵接部可弹性抵接于遮蔽壳体的遮蔽壳部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部包括从遮蔽壳部上延伸形成的接连部、一从接连部一侧延伸形成的板状的卡固部及一从卡固部一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接脚;固定端子槽包括一前后延伸的卡固槽及一与卡固槽连通且延伸至绝缘本体一侧表面的伸出槽,所述卡固部卡固于卡固槽中,所述接脚穿出伸出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的遮蔽壳部内侧表面上设有若干凸包,插接部上开设有若干卡槽,该等凸包卡固于插接部的若干卡槽中。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壁上设有若干凸块。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端子槽包括一上下延伸的卡持槽、一与卡持槽连通向内向前延伸至插接部并于插接部处与插接孔连通的所述弹臂槽及一与卡持槽连通且延伸至绝缘本体另一侧表面的延伸槽,卡持部固持于卡持槽内,弹臂置于弹臂槽中,抵接部置于插接部的弹臂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一遮蔽壳体、一开关端子及若干连接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一从基部前端延伸出的一插接部,插接部上开设有一延伸至基部的插接孔。该绝缘本体上开设有一开关端子槽及若干连接端子槽。遮蔽壳体包括一圆筒状的遮蔽壳部及一从遮蔽壳部上延伸形成的固定端子部,遮蔽壳部套设于插接部上。开关端子容置于开关端子槽内,该开关端子包括一抵接部,抵接部可弹性抵接于遮蔽壳体的遮蔽壳部上。若干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于一连接端子槽内。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结构简单,易生产组装且不易产生信号传输障碍。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1490472SQ200920193909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8日
发明者刘飞, 张宏图, 陈明江, 陈秉智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