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193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印制板安 装或与线缆相连的电源连接器中的大电流接触端子。
背景技术
在电子电路的互连中,电源连接器是电源电路互连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元器件。相 对传输信号的接触端子而言,应用于电源连接器中的大电流接触端子的设计十分关键,因 为接触端子在传输大电流的过程中,如果接触电阻较大,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当这些热量无 法及时地、有效地散发出去时,将会在局部区域产生很高的温度,造成电力电路的电性能发 生变化。因此,在设计用于电力电路的连接器必须能够散热。

图11、图12、图13表示了几种现有技术中的电源连接器插座接触端子的结构。如 图11,其电源连接器插座接触端子设计成U形结构,两相对的接触壁131通过中间的折弯部 分132相连,其料带135直接在132处连出,料带135与接触壁131成垂直状态,这种结构 只能采用浸镀的电镀工艺,电镀成本较高,另包装成本也较高。图12的结构与图11的结构 比较,仅料带的连接方式不同,这种结构的料带136与接触壁131平行,包装问题虽解决了, 但增加了冲压模具成本,且电镀成本依旧很高。如采用图13结构,先制作成平板形状,电镀 后二次折弯,这无疑会增加加工成本,且二次折弯时很容易刮伤电镀,影响品质,采用这种 结构接触部位可采用刷镀的电镀工艺,但由于电镀时是平面结构,电镀范围仍很难控制,为 满足接触区域的电镀要求,不得不会在其周边较大的非功能区域电镀上与接触区域一样的 电镀厚度,电镀成本还是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它结构简单、连接稳 定、散热能力强、特别适合于大电流的应用场合;并且,易于加工、成本低,可应用于印制板 或与线缆连接的电源连接器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它包括本体部分、凸 起部分、对接部分,所述本体部分为一平面结构,本体部分上设置有用于实现与插头接触端 子对接的凸起部分。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解释所述凸起部分包括接触区域前端、接触区域、接触区域后端,接触区域前端和接触 区域后端分别为上坡式、下坡式的斜面。所述本体部分上设置有用于与插座基座保持固定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为卡槽,所述卡槽设置在本体部分侧边。所述本体部分与对接部分之间通过连接部分连接。所述对接部分为与线缆对接部分。所述对接部分为焊印制线路板尾端结构。[0013]所述对接部分为压接尾端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与传统的电源 插座端子比较,接触位置在凸起部位,这样可以减小镀金区域,节省成本,同时凸起部分与 基座塑胶壁之间可形成空气对流空间,有利于散热,特别适合于大电流的应用场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插座接触端子的三维结构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插座接触端子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插座接触端子的俯视图;图4为相对的两个本实用新型组成一对插座接触端子的三维结构视图;图5为相对的两个本实用新型组成一对插座接触端子的侧视图;图6为相对的两个本实用新型组成一对插座接触端子的俯视图;图7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座的剖视图;图8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座与电源插头配合的剖视图;图9为图8中A部分(电源插座与电源插头配合后接触部位)放大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插座接触端子三维结构图;图11为现有技术电源插座接触端子的一种连料带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2为现有技术电源插座接触端子的另一种连料带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3为现有技术电源插座接触端子采用二次折弯的另一种连料带方式结构示意 图。其中1插座;11插座接触端子;111本体部分;112接触部分;113卡槽;114连接 部分;115对接部分;1121接触区域前端;1122接触区域;1123接触区域后端;12插座基 座;122定位侧壁;13插座接触端子;131接触壁;132折弯部分;133连接部分;134对接部 分;135料带;136料带;14插座接触端子;141接触壁;142折弯部分;143连接部分;144对 接部分;145料带;15插座接触端子;151本体部分;152接触部分;153卡槽;154尾端;2插 头;21插头接触端子;22插头基座;211弹臂;212接触部分;31空气流动空间;32空气流动 空间;33空气流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它主要由本体部分111、凸起部分 112及与线缆对接部分115组成,本体部分111与对接部分115之间通过连接部分114连接。本体部分111为一平面结构,上面开有卡槽113,装上定位件后可保证接触端子11 与插座基座12之间有足够的保持力,凸起部分112主要起与插头接触端子21对接的功能, 112由接触区域前端1121、接触区域1122、接触区域后端1123组成。接触区域前端和接触 区域后端为分别为上坡式、下坡式的斜面。现有技术的电源连接器插座接触端子设计为大 平面结构(参考图11、图12、图13),受到结构限制,电镀时非接触区域与接触区域都会镀上需要电镀的金属,这样会造成电镀成本的增加,如接触区域采用凸起结构,就可以有效的控 制电镀的范围,减少电镀成本。如图4、图7、图8所示,一般本实用新型的插座接触端子成对使用,装入塑胶后形 成相对的两个插座接触端子,图7为该插座接触端子11装入插座基座12后的剖面图,配合 后在插座接触端子11的凸起部分112与插座基座12定位侧壁122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的空 间31。图8为插头1与插座2配合的剖面图,图9为图8接触部位的放大图,除了空气流动 空间31外,另外在插座接触端子11的凸起部分112与插头接触端子21弹臂211之间会形 成空气对流空间32,相对的插头接触端子21两弹臂211之间会形成空气对流空间33,这有 利于将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接触区域的热量快速扩散出去。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电源插座接触端子 的尾端154为焊PCB的结构形式。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源插座接触端子并不局限于尾端的连接形式,其尾 端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采用焊印制线路板或压接等其他形式。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实用新型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 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 不是限制。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 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权利要求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本体部分(111)、凸起部分(112)、对接部分(115),所述本体部分(111)为一平面结构,本体部分(111)上设置有用于实现与插头接触端子对接的凸起部分(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分 (112)包括接触区域前端(1121)、接触区域(1122)、接触区域后端(11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分 (111)上设置有用于与插座基座(12)保持固定的固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 卡槽(113),所述卡槽(113)设置在本体部分(111)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分 (111)与对接部分(115)之间通过连接部分(11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分 (115)为与线缆对接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分 (115)为焊印制线路板尾端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分 (115)为压接尾端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它包括本体部分(111)、凸起部分(112)、对接部分(115),所述本体部分(111)为一平面结构,本体部分(111)上设置有用于实现与插头接触端子对接的凸起部分(112)。凸起部分(112)包括接触区域前端(1121)、接触区域(1122)、接触区域后端(1123)。本体部分(111)上设置有用于与插座基座(12)保持固定的卡槽(113)。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与传统的电源插座端子比较,接触位置在凸起部位,这样可以减小电镀区域,节省成本,同时凸起部分与基座塑胶壁之间可形成空气对流空间,有利于散热,特别适合于大电流的应用场合。
文档编号H01R13/10GK201584541SQ20092028449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4日
发明者郭卫东 申请人: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