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192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视讯连接器的结构。所谓视讯连接器主 要指 VGA (Video Graphics Array)型连接器、DVI (Digital VisualInterface)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脑、数字电视以及多媒体等具图像显示功能的装置上都设有视讯连接器,以 便由线缆将一装置上的视讯连接器与另一装置上的视讯连接器对接,从而达到传输视频数 据的目的。这些现有连接器具代表性的结构为由绝缘本体(又称胶芯)、若干个导电端子 (又称PIN针)、前壳和后壳组成,绝缘本体上开设若干个端子收容孔,各导电端子穿设固定 在收容孔中,每个导电端子前端为与相配视讯连接器配合的接触部,后端为与线缆中对应 导线电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前壳的主体为一标准大小形状的插接口,该插接口的后端的两 侧向外翻折90°延伸形成前壳左、右肩部;所述后壳的主体为防护罩体,该防护罩体前端 的两侧向外翻折90°延伸形成后壳左、右肩部;所述前壳和后壳通过其上左右肩部两两相 对接触贴合铆接固定。上述现有技术中,前壳肩部和后壳肩部的接触面为平面,因加工时很 难保证前壳肩部和后壳肩部接触面的平整度,并且铆接也会造成前壳肩部和后壳肩部发生 一定变形,使一批次中前壳和后壳间的接触阻抗有大有小,不易控制,而前壳和后壳间的接 触阻抗值直接影响到整个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EMI)防护效果。众所周知,随着显示屏往 大尺寸发展,相对解析度也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对视讯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EMI)防护性 能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上述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从前壳肩部和后壳肩部的结合结构角 度进行改进,降低前壳和后壳结合处的接触阻抗,并保证同批次中个体产品的一致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包括 前壳、后壳、绝缘本体以及导电端子,所述前壳后端的两侧各向外翻折延伸形成前壳左、右 肩部;所述后壳前端的两侧各向外翻折延伸形成后壳左、右肩部;所述前壳和后壳以其左 右肩部两两相对接触固定;所述前壳左肩部和后壳左肩部的接触面中,至少一者上设有至 少一凸点或凸条;并且,所述前壳右肩部和后壳右肩部的接触面中,也至少一者上设有至少 一凸点或凸条。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凸点或凸条的数量可以是多个,较佳方案为所述前壳左肩部和后壳左肩部的接触面上的凸点或凸条为两个,这两凸点或凸条对称于本连接器厚度方向 上的中心布置;所述前壳右肩部和后壳右肩部的接触面上的凸点或凸条也为两个,这两凸 点或凸条对称于本连接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布置。2、上述方案中,“所述前壳和后壳以其左右肩部两两相对接触固定”中所述的“接触固定”的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两种较佳方案a、所述前壳左、右肩部在本连接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各设有翻折钩部,而后壳左、右肩部的边沿上对应翻折钩部设有定位缺口,所述翻折钩部的根部嵌入定位缺口后翻折压 合于后壳左、右肩部的背面,以此将前壳和后壳固定;b、所述前壳左、右肩部上各设有一通孔,该通孔的孔壁向后延伸形成铆压翻折段; 所述后壳左、右肩部上对应于铆压翻折段设有穿铆孔,在所述前壳左、右肩部与后壳左、右 肩部接触压合状态下,所述铆压翻折段穿过穿铆孔后外翻铆压,以此将前壳和后壳固定。3、上述方案中,所述后壳的结构包括以下三种a、后壳主体为一防护罩体,该防护罩体前端的两侧直接向外翻折延伸形成所述后 壳左、右肩部;b、后壳由端口和防护罩体两部件卡接构成,端口前端的两侧向外翻折延伸形成所 述后壳左、右肩部;C、后壳单是一端口结构,该端口前端的两侧向外翻折延伸形成所述后壳左、右肩 部,而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与导线的连接处以屏蔽层包裹等形式屏蔽防护。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以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在前壳肩部和后壳肩部的接触面 间增加凸点或凸条,以此在前壳肩部和后壳肩部相压合固定的过程中,一面上的凸点或凸 条会被挤压或适量嵌入另一面中,增大两者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接触电阻,提高抗电磁 干扰(EMI)防护性能,经实验证明EMI防护性能可有效提高约1. 5dB以上。并且,此设计能 保证同批次个体产品的EMI防护性能的一致性,还增加了前壳和后壳的结合牢固性及密合 性,使产品具有稳定的品质。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产品装配过程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前壳;2、后壳;3、绝缘本体;4、导电端子;5、前壳左肩部;6、前壳 右肩部;7、后壳左肩部;8、后壳右肩部;9、凸条;10、翻折钩部;11、定位缺口 ;12、端口 ;13、 防护罩体;14、通孔;15、铆压翻折段;16、穿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为VGA型,它由前壳1、后 壳2、绝缘本体3以及导电端子4组成。所述前壳1的主体为一插接口,该插接口的后端的 两侧各向外翻折延伸形成前壳左、右肩部5、6 ;所述后壳2的主体为一防护罩体,该防护罩 体前端的两侧各向外翻折延伸形成后壳左、右肩部7、8。所述绝缘本体3上开设若干个端子 收容孔,各导电端子4穿设固定在收容孔中,每个导电端子4前端为与相配视讯连接器配合 的接触部,后端为与线缆中对应导线电连接的连接部。见附图1、附图2所示,前壳左、右肩部5、6在本连接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各设有翻折钩部10,而后壳左、右肩部7、8的边沿上对应翻折钩部10设有定位缺口 11,所述翻折钩部10的根部嵌入定位缺口 11后翻折压合于后壳左、右肩部7、8的背面,以此将前壳1和后 壳2固定,使前壳左右肩部和后壳左右肩部两两相对接触。后壳左肩部7朝向前壳2的接 触面上设有两凸条9,这两凸条9对称于本连接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布置;并且,后壳右肩 部8朝向前壳2的接触面上也设有两凸条9,这两凸条9对称于本连接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 布置。当前壳1和后壳2拼合后,凸条9被挤压或稍稍嵌入前壳左右肩部5、6接触面中,增 大了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接触电阻,提高抗电磁干扰(EMI)防护性能,经实验证明EMI防护 性能可有效提高约1. 5dB以上。参见附图2所示,装配过程为①组装绝缘本体3和导电端子4 ;②将前壳1和后壳2套于绝缘本体3上拼合;③压合翻折钩部10。实施例二参见附图3所示,一种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它由前壳1、后壳2、绝缘本 体3以及导电端子4组成。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为接口类型不同,为DVI型,具体组成部 件、结构同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三参见附图4所示,一种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它由前壳1、后壳2、绝缘本 体3以及导电端子4组成。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两点一是后壳2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三中 它是由端口 12和防护罩体13两部件卡接构成,端口 12前端的两侧向外翻折延伸形成所述 后壳左、右肩部7、8 ;二是前壳左、右肩部5、6和后壳左、右肩部7、8固定方式不同,本实施 例三是在前壳左、右肩部5、6上各设有一通孔14,该通孔14的孔壁向后延伸形成铆压翻折 段15 ;所述后壳左、右肩部7、8上对应于铆压翻折段15设有穿铆孔16,在所述前壳左、右肩 部5、6与后壳左、右肩部7、8接触压合状态下,所述铆压翻折段15穿过穿铆孔16后外翻铆 压,以此将前壳1和后壳2固定。其他同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除上述实施例具体举例的结构外,实例中具体结构还可变化,譬如,后壳单是一端 口结构,该端口前端的两侧向外翻折延伸形成所述后壳左、右肩部,而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 与导线的连接处以屏蔽层包裹等形式屏蔽防护。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一种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包括前壳(1)、后壳(2)、绝缘本体(3)以及导电端子(4),所述前壳(1)后端的两侧各向外翻折延伸形成前壳左、右肩部(5、6);所述后壳(2)前端的两侧各向外翻折延伸形成后壳左、右肩部(7、8);所述前壳(1)和后壳(2)以其左右肩部两两相对接触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左肩部(5)和后壳左肩部(7)的接触面中,至少一者上设有至少一凸点或凸条(9);并且,所述前壳右肩部(6)和后壳右肩部(8)的接触面中,也至少一者上设有至少一凸点或凸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左肩部(5)和后 壳左肩部(7)的接触面上的凸点或凸条(9)为两个,这两凸点或凸条(9)对称于本连接器 厚度方向上的中心布置;所述前壳右肩部(6)和后壳右肩部(8)的接触面上的凸点或凸条 (9)也为两个,这两凸点或凸条(9)对称于本连接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左、右肩部(5、6) 在本连接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各设有翻折钩部(10),而后壳左、右肩部(7、8)的边沿上对 应翻折钩部(10)设有定位缺口(11),所述翻折钩部(10)的根部嵌入定位缺口(11)后翻折 压合于后壳左、右肩部(7、8)的背面,以此将前壳(1)和后壳(2)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左、右肩部(5、6) 上各设有一通孔(14),该通孔(14)的孔壁向后延伸形成铆压翻折段(15);所述后壳左、右 肩部(7、8)上对应于铆压翻折段(15)设有穿铆孔(16),在所述前壳左、右肩部(5、6)与后 壳左、右肩部(7、8)接触压合状态下,所述铆压翻折段(15)穿过穿铆孔(16)后外翻铆压, 以此将前壳(1)和后壳(2)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2)主体为一防 护罩体,该防护罩体前端的两侧直接向外翻折延伸形成所述后壳左、右肩部(7、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2)由端口(12) 和防护罩体(13)两部件卡接构成,端口(12)前端的两侧向外翻折延伸形成所述后壳左、右 肩部(7,8)
专利摘要一种视讯连接器结构改良,包括前壳、后壳、绝缘本体以及导电端子,所述前壳的后端的两侧各向外翻折延伸形成前壳左、右肩部;所述后壳的前端的两侧各向外翻折延伸形成后壳左、右肩部;所述前壳和后壳以其左右肩部两两相对接触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左肩部和后壳左肩部的接触面中,至少一者上设有至少一凸点或凸条;并且,所述前壳右肩部和后壳右肩部的接触面中,也至少一者上设有至少一凸点或凸条。本实用新型减小了前壳和后壳的接触电阻,提高抗电磁干扰(EMI)防护性能,经实验证明EMI防护性能可有效提高约1.5dB以上。
文档编号H01R13/516GK201570702SQ20092028446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1日
发明者张信义, 张利荣 申请人:鸿硕精密电工(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