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455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层叠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叠式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组合式绝缘本体的层 叠式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信息产品,例如个人计算机、行动电话、PDA、影音播放器、随身碟、外接硬盘等,都设有电连接器以供传输电子信息。为了符合不同的使用需求,电连接器的传输规范 发展出多种规格,而且持续在更新。目前常见的传输规范包括USB 2.0、IEEE 1394、eSATA 等,而USB 3.0为最近所发展的新规格,未来潜力被看好。由于个人计算机通常为其它电 子信息产品交换数据的主要来源,所以个人计算机会设置多个包含不同传输规范的电连接 器,以供多种计算机周边产品电连接。为了节省多个电连接器所占的体积,而发展出一种层叠式电连接器,借由在同一 绝缘本体设置多个插槽并于每一插槽设置一组端子,绝缘本体外再套设一金属壳体,即可 将多个插座连接器紧密层迭在一起,例如具有四个插槽的层叠式电连接器,其中可设置两 个USB 2.0插槽、一个IEEE 1394插槽及一个eSATA插槽。前述已提及,电连接器的传输规 范有很多种,而且不断更新,使得层叠式电连接器所整合的不同规格插座组合也需要调整, 例如将eSATA插槽换成USB 3. 0插槽,而形成两个USB 2.0插槽、一个IEEE 1394插槽及一 个USB 3.0插槽的组合。然而,现有的层叠式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为一体成形,无法仅置换其中一个插槽 的结构,必须整体重制,在制造上没有可置换的弹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绝缘本体可替换组合的层叠式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层叠式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多数组端子及一套设于该绝缘本 体的金属壳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部件及一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具有至少一插槽及 对应插槽的至少一舌板,该舌板位于该插槽中,该第二部件具有一第二插槽及位于该第二 插槽中的一第二舌板,其中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还分别具有相配合的一第一连接结构 及一第二连接结构,以使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组合为一整体。每一组端子分别设于该 舌板或该第二舌板其中的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绝缘本体是由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组合为一 整体,使得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可以分别制造,若要改变该第二插槽的结构,仅需再重 制另一第二部件即可置换组合,而使该层叠式电连接器在制造上可以灵活应变。

图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层叠式电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0010]图3是倒转图2中部分构件的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绝缘本体。图4是图1的前视图,其中金属壳体的前壳体部被移除。图5是图1的后视图,其中金属壳体的后壳体部被移除。图6是说明该绝缘本体的第二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前视图。图8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层叠式电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前视图。图10是说明一 eSATA插头连接器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 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层叠式电连接器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绝缘 本体101、多数组端子(将于下文中进一步说明)、一金属壳体9及一端子定位件10。绝缘本体101包括一第一部件1及一第二部件2。参阅图2至图5,第一部件1具 有相对的二第一侧壁11、一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的直立基壁12、一顶壁13、一底壁14及 二问隔壁15,且具有三插槽161、162、163及分别对应位于各插槽161、162、163中的三舌板 171、172、173。各舌板171、172、173分别由基壁12往前延伸于对应的插槽161、162、163中, 且各舌板171、172、173设有多数个贯穿基壁12的端子槽181、182、183。参阅图3、图5、图 6与图7,第二部件2具有相对的二第二侧壁21、一连接该二第二侧壁21的直立壁22,及一 横向连接该二第二侧壁21的底壁23,并具有一第二插槽24及位于第二插槽24中的一第二 舌板25。底壁23与所述第二侧壁24共同界定第二插槽24,第二舌板25由直立壁22往前 延伸于第二插槽24中。第二舌板25的上表面251设有多数个端子槽261、262,且下表面 252设有多数个端子槽263,所述端子槽261、262、263对应延伸穿过直立壁22。位于上表面 251的端子槽261、262中,二端子槽261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中间五端子槽262的前端延伸 至下表面252。第二舌板25上方为开放空间(如图6及图7所示),且位于上表面251的 端子槽261、262上方也为开放空间。参阅图3至图6,其中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还分别具有相配合的一第一连接结 构19及一第二连接结构27,以使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组合为一整体。第一连接结构 19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1的底面,第二连接结构27设于所述第二侧壁21的顶面,在本实施 例中,第一连接结构19与第二连接结构27由二组鸠尾槽与鸠尾块的组合所构成,每组鸠尾 槽与鸠尾块分别设于相对应的一组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21。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 19为鸠尾槽,第二连接结构27为鸠尾块,但是第一连接结构19也可以是鸠尾块,而第二连 接结构27配合为鸠尾槽。组合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时,将第一连接结构19与第二连 接结构27对接到达定位即可。参阅图2与图4,第二舌板25的上表面251及下表面252分别设有一组端子,而且位于上表面251为第一端子组40,位于下表面252为第二端子组30。第一端子组40由二 根第一端子4及五根前端弯折延伸至下表面252的第二端子5所组成,各第一端子4对应容置于各端子槽261且各第二端子5对应容置于各端子槽262。第二端子组30由四根第三端子3所组成,各第三端子3对应容置于各端子槽263,且所述第二端子5与所述第三端 子3共同组成一第三端子组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组40符合外部序列先进技术连 接(eSATA)传输规范,第二端子组30符合通用序列总线2.0 (USB 2.0)传输规范,第三端子 组50符合通用序列总线3. 0(USB 3. 0)传输规范,其中第二端子组30(USB2. 0端子组)可 提供第一端子组40 (eSATA端子组)电源端子。而且第二插槽24具有可分别供eSATA插头 连接器、USB 2.0插头连接器及USB 3.0插头连接器(图中未示出)对接的轮廓。第一端子组40 (eSATA端子组)的各第一端子4具有一露出于第二舌板25上表面 251的第一接触部41、一由第一接触部41弯折往上并往后延伸的第一固定部42,及一由第 一固定部42弯折往下延伸的第一导接部43。各第二端子5具有一露出于第二舌板25上表 面251的上接触部51、一由上接触部51往前弯折斜下延伸并通过第二舌板25前端的连接 部52、一由连接部52弯折往后延伸于第二舌板25下表面252的下接触部53、一由上接触 部51弯折往上并往后延伸的第二固定部54,及一由第二固定部54弯折往下延伸的第二导 接部55,其中越靠近第二舌板25两侧的各第二端子5的连接部52越往两侧倾斜,使所述下 接触部53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上接触部51间的间距。由于第一端子4的第一固定部42与 第一导接部43是由第一接触部41后端先垂直向上弯折,再水平向后延伸,而后再垂直向下 弯折;同样地,第二端子5的第二固定部54与第二导接部55是由上接触部51后端先垂直 向上弯折,再水平向后延伸,而后再垂直向下弯折,使第一端子组40能更加牢靠地固定于 第二部件2 (绝缘本体101)。第二端子组30 (USB 2.0端子组)的各第三端子3具有一露出于第二舌板25下表 面252的弹性接触部31、一由弹性接触部31往后延伸的第三固定部32,及一由第三固定部 32弯折往下延伸的第三导接部33。在本实施例中,还有一组符合IEEE 1394传输规范的端子组60,及二组符合通用 序列总线2.0(USB 2.0)传输规范的端子组70、80。其中端子组60的各端子6分设于舌板 173的上、下表面,并容置于对应的端子槽183,各端子6具有一露出于舌板173表面的接触 部61、一由接触部61往后延伸的固定部62,及一由固定部62往后再弯折往下延伸的导接 部63。端子组70的各端子7设于舌板172的下表面,并容置于对应的端子槽182,各端子7 具有一露出于舌板172下表面的弹性接触部71、一由弹性接触部71往后延伸的固定部72, 及一由固定部72弯折斜下延伸再往下延伸的导接部73。端子组80的各端子8设于舌板 171的下表面,并容置于对应的端子槽181,各端子8具有一露出于舌板171下表面的弹性 接触部81、一由弹性接触部81往后延伸的固定部82,及一由固定部82弯折斜下延伸再往 下延伸的导接部83。在组合绝缘本体101的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前,先依序分别将第二端子组 30 (USB 2.0端子组)与第一端子组40 (eSATA端子组)安装于第二部件2。安装第二端子 组30时,将各第三端子3由后往前置入对应的各端子槽263到达定位,利用第三固定部33 与第二部件2干涉固定;第一端子组40在安装于第二部件2前,其中第一端子4的第一导 接部43尚未由第一固定部42往下弯折,且第二端子5的第二导接部55尚未由第二固定部 54往下弯折。而安装第一端子组40时,先将各第一端子4与第二端子5由上往下置入对 应的各端子槽261、262,并使各第二端子5的下接触部53可通过第二舌板25前端,再将各第一端子4与第二端子5往后移动,使各第二端子5的连接部52抵于第二舌板25前端,并 使下接触部53位于第二舌板25的下表面252,且使各第一固定部42与第二固定部54与第 二部件2干涉固定,然后再将第一导接部43及第二导接部55往下弯折定位。由于第二舌 板25上方为开放空间,且位于上表面251的端子槽261、262上方也为开放空间,能方便安 装第一端子组40 (含有前端往下弯折的端子)。完成第一端子组40的安装后,再将第二部 件2与第一部件1组合。待组合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后,依序将端子组60、端子组70及端子组80由后 往前置入对应的端子槽183、端子槽182及端子槽181。然后由下往上安装端子定位件10, 将各端子的导接部33、43、55、63、73、83对应穿设于端子定位件10的各穿孔102,用以固定 各导接部33、43、55、63、73、83,以避免各导接部33、43、55、63、73、83变形。各导接部33、43、 55、63、73、83用以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电连接。金属壳体9套设于绝缘本体101,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壳体9由前壳体部91及后壳 体部92组成。组装时,先将后壳体部92套上绝缘本体101,再将前壳体部91套上与后壳体 部92扣接即可。参阅图8与图9,本实用新型层叠式电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 例大致相同,惟,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部件2’还具有由底壁23’往第二插槽24’凸伸的 二凸块28,以使第二插槽24’只供eSATA插头连接器900(参阅图10)对接。第二较佳实 施例可提供只设计使用eSATA传输界面而无USB3. 0传输接口的电子产品,借由二凸块28 可以具有防呆的功能。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可利用第二端子组30(即 USB2.0端子组)提供第一端子组40(即eSATA端子组)电源端子,也适用于插接具有电源 端子的eSATA插头连接器。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部件2’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部件2可以替换与第一 部件1组合,而能依据使用需求灵活调整。当然,第二部件也可以依据使用需求调整内部结 构,以符合其它种类的传输规范,只要能与第一部件1组合即可。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层叠式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01是由第一部件1与第 二部件2组合为一整体,使得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可以分别制造,若要改变第二插槽24 的结构,仅需再重制另一第二部件2’即可置换组合,而使层叠式电连接器101在制造上可 以灵活应变。而且第二部件2的第二舌板25上方可以形成开放空间,方便安装第一端子组 40 (含有前端往下弯折的端子)。
权利要求一种层叠式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多数组端子及一套设于该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部件及一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具有至少一插槽及对应插槽的至少一舌板,该舌板位于该插槽中,该第二部件具有一第二插槽及位于该第二插槽中的一第二舌板,其中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还分别具有相配合的一第一连接结构及一第二连接结构,以使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组合为一整体;每一组端子分别设于该舌板或该第二舌板其中的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件还具有相对的二第 一侧壁,且该第一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底面;该第二部件还具有相对的二第二侧 壁,且该第二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结构与该第二连接 结构由二组鸠尾槽与鸠尾块的组合所构成,每组鸠尾槽与鸠尾块分别设于相对应的一组该 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件的该第 二舌板上方为开放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舌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分别设有一组端子,而且位于该上表面为第一端子组,位于该下表面为第二端子组,该第一 端子组由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前端弯折延伸至该下表面的第二端子所组成,该第二端子组 由多个第三端子所组成,且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共同组成一第三端子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端子具有一露出于该 第二舌板上表面的第一接触部、一由该第一接触部弯折往上并往后延伸的第一固定部,及 一由该第一固定部弯折往下延伸的第一导接部;各该第二端子具有一露出于该第二舌板上 表面的上接触部、一由该上接触部往前弯折斜下延伸并通过该第二舌板前端的连接部、一 由该连接部弯折往后延伸于该第二舌板下表面的下接触部、一由该上接触部弯折往上并往 后延伸的第二固定部,及一由该第二固定部弯折往下延伸的第二导接部,越靠近该第二舌 板两侧的各该第二端子的连接部越往两侧倾斜,使所述下接触部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上接触 部间的间距;各该第三端子具有一露出于该第二舌板下表面的弹性接触部、一由该弹性接 触部往后延伸的第三固定部,及一由该第三固定部弯折往下延伸的第三导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符合外部序列先 进技术连接(eSATA)传输规范,该第二端子组符合通用序列总线2. O (USB 2.0)传输规范, 该第三端子组符合通用序列总线3.0 (USB 3.0)传输规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件还具有一连接该二 第二侧壁的底壁,该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共同界定该第二插槽,且该第二插槽具有可分别 供eSATA插头连接器、USB 2. 0插头连接器及USB3. 0插头连接器对接的轮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件还具有由该底壁往 该第二插槽凸伸的至少一凸块,以使该第二插槽只供eSATA插头连接器对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件具有三插槽及分 别对应位于各该插槽中的三舌板,且其中的二个所述舌板分别设有一组符合通用序列总线 2.0 (USB 2.0)传输规范的端子组,其中另一所述舌板设有符合IEEE 1394传输规范的端子 组。
专利摘要一种层叠式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多数组端子及一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部件及一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具有至少一插槽及对应插槽的至少一舌板,舌板位于插槽中。第二部件具有一第二插槽及位于第二插槽中的一第二舌板,其中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还分别具有相配合的一第一连接结构及一第二连接结构,以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组合为一整体。每一组端子分别设于该舌板或第二舌板其中的一个。金属壳体套设于绝缘本体。
文档编号H01R27/02GK201590579SQ200920351108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5日
发明者童章 申请人:劼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