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246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圆筒状的电池外装罐和卷绕电极体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尤其涉及具有即使在高电压下进行反复充放电,正极极板或者负极极板的破裂也少的圆筒状的电池外装罐和卷绕电极体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在以移动电话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等各种电器等中,作为其电源,使用各种类型的电池。而且,随着近年来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二氧化碳气等的排出限制被加强,在汽车业界,除了使用汽油、柴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汽车以外,电动汽车(EV)、混合电动汽车(HEV)的开发也在火热地开展。另外,近年来化石燃料价格的暴涨则进一步推进了这些EV、HEV的开发。对于在以上用途中使用的二次电池,已知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镍-镉蓄电池、镍-氢蓄电池等为代表的碱蓄电池。其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由于具有例如工作电压高(3V以上)、与水溶液系电池相比理论能量密度高、而且自身放电少、动作温度范围广、耐漏液性优良等优良的特性,其用途正逐渐扩大。对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而言,例如圆筒状的电池,其按下述方式组装而成制备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隔着间隔件被卷绕成圆筒状的卷绕电极体,将该圆筒状的卷绕电极体插入至圆筒状的电池外装体内,并且注入非水电解液,通过形成有正极或负极端子的封口体,将电池外装体的开口密封至密闭状态。这时,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被止卷带所固定以使其不散开,并将其插入圆筒状的电池外装罐内。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作为比较例1,公开了如下的电池发明,该电池具备使涡卷电极体的间隔件以超过电极板的卷绕末端部的方式延伸且通过绝缘带仅将间隔件的卷绕末端部进行固定的涡卷电极体。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发明,其使卷绕型电极体的间隔件以超过电极板的卷绕末端部的方式延伸且通过绝缘带仅将间隔件的卷绕末端部进行固定。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32077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9-29353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10573号公报在具备上述具有正极极板、负极极板、间隔件和止卷带的卷绕电极体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的卷绕末端部形成高低差,当卷绕电极体膨胀时,来自内侧的应力在卷绕末端部侧集中。另外,当卷绕电极体膨胀时,外侧的止卷带部分会受到来自外装罐的压力。而且,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进行的高电压的充放电循环中,电解液的氧化还原分解加速,因此卷绕电极体的膨胀增大,容易在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侧产生应力。而且,近年来,如上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那样,能够按照锂标准以4.4V以上的高电压进行充电的正极极板也在开发中。对于上述利用高电压进行充放电的正极极板而言,非水电解质的分解变得剧烈,或产生更多量的气体,因此卷绕电极体的膨胀变大,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会受到应力。另一方面,先将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侧制成为未形成有负极的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的负极芯体,再在该最外周侧的负极芯体中将负极引片制成安装构成时,在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由负极极板、正极极板、止卷带等所导致的高低差必然会产生,因此在最坏的情况下,基于来自内侧的应力、来自外装罐的压力,以及伴随充放电的卷绕电极体的膨胀-收缩循环,再加上来自外部的冲击、振动等,有时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会发生破裂。
发明内容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开展,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将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侧制成未形成有负极的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的负极芯体,在卷绕末端部也难以产生高低差,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难以破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圆筒状的电池外装罐,和将在正极芯体的两面涂布有正极活性物质合剂的正极极板和在负极芯体的两面涂布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的负极极板,以隔着间隔件并被互相绝缘的状态进行卷绕而成卷绕电极体;其中所述卷绕电极体收容于所述电池外装罐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绕电极体中,在最外周配置间隔件,并通过止卷带将所述间隔件固定于所述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将未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的负极芯体配置于所述负极极板的最外周侧,负极引片连接于所述最外周侧的负极芯体上,所述止卷带与所述正极极板的卷绕末端部和所述负极芯体的卷绕末端部不重叠。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的卷绕电极体中,在最外周配置间隔件,利用止卷带将上述间隔件固定在上述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将末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的负极芯体配置于上述负极极板的最外周侧,负极引片连接于上述最外周侧的负极芯体,从而使最外周的止卷带与正极极板的卷绕末端部和负极芯体的卷绕末端部不发生重叠。设置上述配置时,止卷带导致的高低差、正极极板的卷绕末端部导致的高低差以及负极芯体的卷绕末端部互相不重叠,形成高低差被分散配置的状态。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可以得到即使在充电时卷绕电极体发生膨胀,高低差部分也难以受到压力,进而,即使存在伴随充放电的卷绕电极体的膨胀-收缩循环,甚至再加上来自外部的冲击、振动等,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也难以破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此外,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对锂离子能够进行可逆地吸留/脱出的LiCo02、LiNiO2,LiNiyCcvyO2(y=0.010.99)、LiMnO2,LiMn2O4,LiNixCoyMnzO2(x+y+z=1)、或LiFePO4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混合使用多种。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中,过渡金属的一部分也可以部分性地被Zr,Mg,Al,Ti等的不同种元素所取代。另外,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包含碳质材料的物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碳材料具有以下优良的性质树枝状晶体不会成长因此安全性高,而且初期效率优良;电位平坦性也良好,同时密度也高。作为该负极活性物质的碳材料,优选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广泛使用的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等石墨质材料。另外,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作为构成非水溶剂系电解质的非水溶齐U(有机溶剂),可以使用碳酸酯类、内酯类、醚类、酯类等,也可以将2种类以上这些溶剂混合使用。其中,特别优选碳酸酯类。作为具体例,可列举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碳酸亚乙烯酯(VC)、环戊酮、环丁砜、3-甲基环丁砜、2,4_二甲基环丁砜、3-甲基-1,3噁唑烷-2-酮、碳酸二甲基酯(DMC)、碳酸甲基乙基酯(MEC)、碳酸二乙基酯(DEC)、碳酸甲基丙基酯、碳酸甲基丁基酯、碳酸乙基丙基酯、碳酸乙基丁基酯、碳酸二丙基酯、Y-丁内酯、Y-戊内酯、1,2-二甲氧基乙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1,3-二氧戊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1,4-二噁烷等。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发明中的非水电解质的溶质,可以使用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通常作为溶质而使用的锂盐。作为这样的锂盐,可列举例如LiPF6、LiBF4,LiCF3S03、LiN(CF3SO2)2,LiN(C2F5SO2)2、LiN(CF3SO2)(C4F9SO2)、LiC(CF3SO2)3、LiC(C2F5SO2)3、LiAsF6,LiC104、Li2B1QCl1Q、Li2B12Cl12等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其中,特别优选LiPF6。相对于上述非水溶剂的溶质的溶解量,优选设定为0.52.0mol/Lo另外,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优选上述负极芯体由铜箔形成,上述负极芯体的厚为10μm以下6μm以上。若负极芯体的厚度变厚,则负极芯体的卷绕末端部导致的高低差就会相应增大。另外,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负极芯体,通常使用铜箔。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负极芯体由铜箔形成,并将该负极芯体的厚度设定为10μm以下6μm以上,从而得到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难以破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若负极芯体的厚度超过ομm,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的破裂增多因而不优选。另外,对于负极芯体的厚度的下限值,在保持卷绕电极体制造时必要的强度的基础上,当负极芯体包含铜时优选6μm以上。另外,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上述正极极板优选使用充电终止电压为以锂标准计的4.4V以上的正极极板。若使用充电终止电压(充電終止電圧)为以锂标准计的4.4V以上的部件作为正极极板,则由于充放电时电解液的氧化还原分解加速,因此卷绕电极体的膨胀变大。对于充电终止电压为以锂标准计的4.4V以上来进行充电的正极极板而言,即使应用本发明,由于止卷带导致的高低差、正极极板的卷绕末端部导致的高低差以及负极芯体的卷绕末端部不互相重叠,而采用将高低差分散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也可以得到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难以破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可以提高充电终止电压,与此成比例地,能够将正极的容量相对于理论容量成大比例地进行利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高容量化和高能量密度化成为可能。然而,若充电终止电压过高,则正极活性物质的结构变差并且在正极极板表面的电解液成分的分解增多,因此优选的上限值为以锂标准计的4.6V。作为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可列举例如包含锂钴复合氧化物和锂锰镍复合氧化物的混合物的物质,所述锂钴复合氧化物为在钴酸锂中至少含有锆和镁两方的化合物,所述锂锰镍复合氧化物为具有层状结构且至少含有锰和镍两方的化合物。图1为以沿着纵方向切割的方式来表示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共用的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立体图。图2为比较例1的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的模式剖面图。图3为比较例2的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的模式剖面图。图4为比较例4的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的模式剖面图。图5为比较例5的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的模式剖面图。图6为实施例的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的模式剖面图。符号说明10…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1…正极极板Ila…集电引片lib…正极活性物质合剂层Ilc…正极芯体Ild…正极极板的卷绕末端部12…负极极板12a…集电引片12b…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c…负极芯体12d…负极极板的卷绕末端部13…间隔件14,14A14E...卷绕电极体15,16…绝缘板17…电池外装罐18…正极端子20…垫片30a30e...止卷带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实施例、比较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用于实施的最佳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是,以下所示实施例,是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而例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例子,本发明并不受限与在此记载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即,本发明在不脱离专利权利要求所示技术思想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应用于各种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首先,利用图1对作为实施例和各比较例中共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构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为以沿着纵方向切割的方式来表示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共用的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立体图。。该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使用将正极极板11和负极极板12隔着间隔件13以涡卷状进行卷绕的卷绕电极体14。卷绕电极体14在上下分别配置绝缘板15和16,并被收容于兼作任负极端子的有底的圆筒形电池外装罐17的内部。该电池外装罐17可以使用例如在表面进行镀镍的铁制罐。负极极板12的集电引片12a被焊接于电池外装罐17的内侧底部,正极极板11的集电引片Ila贯通绝缘板15上形成的开孔而被焊接于兼作安全阀的正极端子18的底板部。然后,在电池外装罐17的内部注入图中未示出的非水电解液,电池外装罐17的开口部经由垫片20而被兼作安全阀的正极端子18所密封。接下来,对实施例和各比较例中共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具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各种特性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正极的制备]钴酸锂通过以下方式制备。作为起始原料,锂源使用碳酸锂(Li2CO3),作为钴源,使用使钴(Co)、镁(Mg)、铝(Al)、锆(Zr)共沉淀,再使其发生热分解反应而得到的含有镁、铝、锆的四氧化三钴。将所述原料以规定量秤量并混合,然后在空气气氛下利用850°C进行24小时的焙烧,得到含有镁、铝、锆的钴酸锂。利用研钵将其粉碎至平均粒径为14μm,从而制成正极活性物质A。层状锰镍酸锂通过以下方式制备。作为起始原料,锂源使用碳酸锂(Li2CO3),作为过渡金属源使用以Nia33Mn0.33Co0.34(OH)2表示的共沉淀氢氧化物。将这些原料以规定量秤量并混合,然后在空气气氛下利用1000°C进行20小时的焙烧,得到以LiNia33Coa33Mna34O2所表示的含有钴的层状锰镍酸锂。利用研钵将其粉碎至平均粒径为5μm,从而制成正极活性物质B。将以上得到的正极活性物质A和正极活性物质B按照质量比为91进行混合,接着,将经混合的正极活性物质、作为正极导电剂的乙炔黑、聚偏氟乙烯(PVdF)粉末,按照正极活性物质乙炔黑PVdF=9433的质量比,投入N-甲基_2_吡咯烷酮(NMP)之中,通过混炼来制备正极活性物质合剂的料浆。利用刮刀法将该料浆涂布在厚为15μπι的铝箔制的正极芯体的两面,然后使其干燥,从而在正极芯体的两面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合剂层。之后,利用压缩辊进行压缩,再切成规定宽度的长条状从而制得了正极极板。该正极极板在实施例和比较例15中共用。[负极的制备]使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石墨粉末、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苯乙烯丁二烯=1:1)的分散体在水中分散,进而添加作为增稠剂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从而制得负极活性物质合剂料浆。需要说明的是,该负极活性物质合剂料浆的干燥质量比,按照石墨SBRCMC=9532的方式进行调制。利用刮刀法将该负极活性物质合剂料浆涂布在厚度为10μm(实施例、比较例1、2、4和5)或12μm(比较例3)的铜箔制的负极芯体的两面,然后使其干燥,从而在负极芯体的两面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之后,利用压缩辊进行压缩,再切成规定宽度的长条状从而制得了负极极板。[非水电解液的制备]作为非水电解质,使用如下电解质在将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甲基乙基酯(MEC)分别以103060(体积比,25°C)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得的混合溶剂中,1摩尔/升的浓度溶解LiPF6。需要说明的是,已知PC是在高电压下充电时易于发生分解的有机溶剂,但是为了可以明确地确认本发明的效果,PC是特别采用的成分。[卷绕电极体的制备]在如上所述制备的正极极板中,正极芯体露出部形成于长度方向中央部,在该正极芯体露出部安装正极引板和保护绝缘带,另外,在负极极板中,未涂布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芯体露出部形成于卷绕末端部侧,在该负极芯体露出部安装负极引片和保护绝缘带。需要说明的是,在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两者中,如以下利用附图进行具体地说明的那样,与实施例、比较例15分别对应,在卷绕末端部,适当地形成了未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合剂层或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的区域。如图1所示,以在正极极板11和负极极板12之间隔着利用聚乙烯制微多孔膜制成的间隔件13而互相绝缘的状态进行卷绕,在最外周侧的负极芯体露出部粘贴止卷带(图示省略),从而制得在实施例和比较例15中使用的卷绕电极体14。将该卷绕电极体14插入圆筒形的电池外装罐17内,然后将电解液注入,将电池外装罐17的开口部通过兼作安全阀的正极端子18进行封口,从而制备了直径18mm、高65mm、设计容量2800mAh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中共用的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比较例1]比较例1的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的构成在图2中示出。在比较例1的卷绕电极体14A中,未涂布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b的负极芯体12c的露出部形成于负极极板12的卷绕末端部12d侧,该负极芯体12c的露出部,以超出正极芯体Ilc的露出部的卷绕末端部Ild的方式延伸。止卷带30a,以与正极芯体Ilc的露出部的卷绕末端部Ild重叠的方式被粘贴,以防止最外周的间隔件13松散。[比较例2]比较例2的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的构成在图3中示出。在比较例2的卷绕电极体14B中,末涂布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b的负极芯体12c的露出部形成于负极极板12的卷绕末端部12d侧,该负极芯体12c的露出部以超过正极芯体Ilc的露出部的卷绕末端部Ild的方式延伸。止卷带30b,以与负极芯体12c的露出部的卷绕末端部12d重叠的方式被粘贴,以防止最外周的间隔件13松散。[比较例3]比较例3的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的构成,除将负极芯体的厚制成12μm以外,与比较例1的卷绕电极体14A的卷绕末端部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其具体的说明。[比较例4]比较例4的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的构成在图4中示出。在比较例4的卷绕电极体14C中,将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b涂布至接近负极极板12的卷绕末端部12d,从而形成仅在卷绕末端部12d部分末涂布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b的负极芯体12c的露出部。该负极芯体12c的具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b的部分,以超过在正极芯体Ilc的两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合剂层lib的正极极板11的卷绕末端部Ild的方式延伸。止卷带30c,以与正极极板11的卷绕末端部Ild重叠的方式被粘贴,以防止最外周的间隔件13松散。[比较例5]比较例5的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的构成在图5中示出。在比较例5的卷绕电极体14D中,将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b涂布至接近于负极极板12的卷绕末端部12d,从而形成仅在卷绕末端部12d部分未涂布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b的负极芯体12c的露出部。该负极芯体12c的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b的部分,以超过在正极芯体Ilc的两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合剂层lib的正极极板11的卷绕末端部Ild的方式延伸。止卷带30d,以与负极极板12的卷绕末端部12d重叠的方式被粘贴,以防止最外周的间隔件13松散。[实施例]实施例的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末端部的构成在图6中示出。在实施例的卷绕电极体14E中,未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b的负极芯体12c的露出部形成于负极极板12的卷绕末端部12d侧,该负极芯体12c的露出部以超过正极芯体Ilc的露出部的卷绕末端部Ild的方式延伸。止卷带30e,以不跨越正极芯体Ilc的露出部的卷绕末端部Ild并且不与负极芯体12c的卷绕末端部重叠的方式,被粘贴在间隔件13的卷绕末端部侧,以防止最外周的间隔件13松散。[充放电试验-1]分别对实施例和比较例15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实施充电,在25°C条件下,以lit=2800mA的恒定电流充电至电池电压为4.20V,然后以4.20V的恒定电压充电至电流为l/50It=56mA,达到充满电的状态。由于负极活性物质的碳材料的电位以锂标准计为0.IV,因此这时的正极电位以锂标准计为4.3V。然后,利用lit的恒定电流使其放电至电池电压为2.75V,从而完成1个充放电循环。将该循环重复100次,然后将电池分解,通过目视检查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的破裂的有无。将结果汇总,在表1中示出。[充放电试验_2]分别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15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实施充电,在25°C条件下,以lit=2800mA的恒定电流充电至电池电压为4.35V,然后以4.35V的恒定电压充电至电流为l/50It=56mA,达到充满电的状态。这时的正极电位以锂标准计为4.45V。然后,以lit的恒定电流使其放电至电池电压为3.00V,从而完成1个充放电循环。将该循环重复100次,然后将电池分解,通过目视检查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的破裂的有无。将结果汇总并在表1中示出。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负极芯体厚I最外周~~卷绕末端带的位置4.3V*4.45V*度(μιη)的负极100循环100循环实施例10仅有芯体~~不重叠无破裂无破裂*:vsLi/Li+由上述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以下的结论。在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最外周侧均形成为负极芯体12c的露出部,止卷带30a或30b都以与正极芯体的卷绕末端部Ild上(比较例1)或负极芯体的卷绕末端部12d上(比较例2)重叠的方式被粘贴。在以锂标准计为4.3V的充放电试验中,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两者都未发生负极极板12的破裂的情况,但是在以锂标准为4.45V的充放电试验中,两者都在图1和图2中的参照符号X所示的位置处发生了负极极板12的破裂。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3是将负极芯体的厚度设为12μπι从而比比较例1的芯体更厚的电池,在以锂标准计为4.45V的充放电试验中,负极极板12未破裂。对于这种情况而言,若将负极芯体12c的厚度加厚,则负极芯体12c的强度变强,因此显示即使利用高电压的充放电,负极极板12的破裂也变得难以发生,但是若负极芯体12c的厚度变厚,仅该部分就会导致电池容量下降,难以直接应用。另外,在比较例4和比较例5中,最外周侧均在负极芯体12c涂布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b,止卷带30c或30d都以与在正极芯体Ilc的两面涂布有正极活性物质合剂层lib的正极极板11的卷绕末端部Ild上(比较例4)或负极芯体12c的卷绕末端部12d上(比较例5)重叠的方式被粘贴,两者在以锂标准计为4.45V的充放电试验中,负极极板均未破裂。对于这种情况而言,在最外周侧的负极芯体上涂布有活性物质合剂,因此与负极芯体的厚度变厚的情况相同,表观上负极芯体的强度增强,因此显示了在高电压充放电中负极极板难以发生破裂的性质。与此相对,在实施例中,最外周侧形成负极芯体12c的露出部,止卷带30e既不与正极芯体Ilc的卷绕末端部Ild侧重叠,也不与负极芯体12c的卷绕末端部12d侧重叠。若制成这样的构成,以锂标准计为4.3V的充放电试验,和以锂标准计为4.45V的充放电试验中,负极极板均不发生破裂。由此可知,在实施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特别是即使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侧仅包含负极芯体,也可以有效地抑制负极极板12的破裂。权利要求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圆筒状的电池外装罐,和将在正极芯体的两面涂布有正极活性物质合剂的正极极板和在负极芯体的两面涂布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的负极极板,以隔着间隔件并被互相绝缘的状态进行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所述卷绕电极体收容于所述电池外装罐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绕电极体中,在最外周配置有间隔件且通过止卷带将所述间隔件固定于所述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将未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的负极芯体配置于所述负极极板的最外周侧,且负极引片连接于所述最外周侧的负极芯体,所述止卷带不与所述正极极板的卷绕末端部和所述负极芯体的卷绕末端部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芯体由铜箔形成,所述负极芯体的厚度为10ym以下6ym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板采用了充电终止电压为以锂标准计为4.4V以上的材料。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即使利用高电压反复充放电,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的破裂也少的圆筒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具备将正极极板11和负极极板12以隔着间隔件13并被互相绝缘的状态进行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14E,卷绕电极体14E收容在电池外装罐内,其特征在于,在卷绕电极体14E中,在最外周配置有间隔件13,利用止卷带30e将间隔件13固定在卷绕电极体14E的最外周,将未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b的负极芯体12c配置于负极极板12的最外周侧,负极引片12a连接于最外周侧的负极芯体12c,止卷带30E不与正极极板11的卷绕末端部11d以及负极芯体12c的卷绕末端部12d均重叠。文档编号H01M10/052GK101834308SQ20101013423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申请日期2010年3月10日优先权日2009年3月10日发明者冲雪寻,大木雅统,岩永征人,贝塚笃史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