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305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按键结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以形成均勻发光效果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装置均设有功能键供使用者输入操作指令以执行对应功能。为了让使用者明确辨别功能键所对应的功能或确认其位置,在设计上会针对按键本身结构加以改良, 使其按键外观或按键图示部分具有发光效果,用以让使用者即使处在昏暗环境中亦能快速找到功能键并进行操作。以常见的触控式手机或便携式计算机为例,为了能照亮按键需要发出亮光的部位,并减少电子装置整体厚度,在其按键结构设计上大多采用侧出光式光源,如图1所示, 利用设置于按键200侧方的多个LED210作为光源,将朝向侧边射出的光线导入相连接的导光板220中,以通过导光板220发光而提供给具有透光效果的按键图样230 (如斜线部位所示)呈现发光效果。然而就公知的按键结构的设计,由于侧置的LED210在射出光线时容易使光线散开,加上所照射到导光板220因距离远近所产生的差异,当按键图样230所占面积太广时(例如按键图样230外围的环状图样部分),会导致导光板220产生亮度不均的问题,而使得按键图样230外围的环状图样显示出亮暗不一的现象,进而影响到使用者的观感。因此如何能针对按键结构加以改良,以提高其发光部位的亮光均勻度,同时又不影响电子装置原先所设计整体厚度及成本,实为一值得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以形成均勻发光效果的导光按键结构。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该按键结构包括至少一光源、一导光板以及一按键部,各该光源具有一发光视角范围;该导光板包括一开孔,该开孔供容置该至少一光源;该按键部设置于该导光板上方并与该导光板保持一间距,该按键部包括一反射层及一透光部,该反射层设置于该按键部正对于该至少一光源的一面,且该反射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发光视角范围内;该透光部对应于该导光板设置;藉由该反射层将该至少一光源所射出的光线反射至该导光板,且该透光部可供该导光板所发出的光线穿过,使得该按键部呈现发光效果。藉此设计,使得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可均勻地提供给导光板,让对应的透光部呈现均勻发光效果。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至少一光源、一导光板以及一触控面板, 该至少一光源及该导光板设置于该壳体中,各该光源具有一发光视角范围,该导光板包括一开孔,该开孔供容置该至少一光源,该触控面板结合于该壳体,且该触控面板包括一按键部,该按键部设置于该导光板上方并与该导光板保持一间距,该按键部包括一反射层及一透光部,该反射层设置于该按键部正对于该至少一光源的一面,且该反射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发光视角范围内;该透光部对应于该导光板设置;藉由该反射层将该至少一光源所射出的光线反射至该导光板,且该透光部可供该导光板所发出的光线穿过,使得该按键部呈现发光效果。 藉由如前所述的按键结构设计,使得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按键部可呈现均勻发光效果,以便于使用者辨识及操作。







图1为公知的按键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按键结构UlaUb 光源10 导光板20 开孔22
按键部 30、30a、30b 反射层32、3加、3沘透光部34 内透光部36 便携式电子装置100 壳体110
光源120 导光板130 触控面板140 按键部142 透光部14 内透光部142b 按键200 LED 210 导光板220 按键图样MO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让审查员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出较佳实施例说明如下。请先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1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按键结构1设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壳体110 中。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可为一便携式计算机、手机、PDA或GPS等,亦可应用于其他便携式电子装置中,不以此为限。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1包括至少一光源10、导光板20以及按键部30。 至少一光源10因应不同的设计需求,可采用单一光源或多个光源,且当采用多个光源时可选择具有不同颜色的各光源,以呈现不同颜色的发光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光源10 为LED光源。导光板20由一半透明或透明材质制成,例如橡胶(rubber)或其他可透光材料等,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导光板20包括一开孔22,供容置至少一光源10,使得至少一光源10被导光板20所围绕。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开孔22设置于导光板20的中心部位,以使导光板20可均勻接收至少一光源10所射出的光线,但开孔22亦可视需求偏离导光板20的中心部位而设置。按键部30设置于导光板20上方,且按键部30位置对应于至少一光源10及导光板20。此按键部30可为一立体按键结构或一触控面板的触控按键结构,根据不同应用而对应设置。按键部30包括反射层32及透光部34,反射层32设置于按键部30正对于至少一光源10的一面,而透光部34对应于导光板20的位置设置(如图2中虚线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0位于透光部34的正下方。其中反射层32采用可反射光线的材料,用以反射至少一光源10所射出的光线;而根据反射层32及对应的透光部34设计不同,反射层32亦可采用将光线部分反射部分折射的材料。反射层32藉由印刷或贴合方式设置于透光部34 以内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贴合方式。透光部34可供光线穿过,使得按键部30可藉由透光部34呈现发光效果,其中透光部34可设计为对应按键部30的一特定按键图样,在本实施例中,透光部34为标示按键外观的一环状图样,但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1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按键结构1的至少一光源10及导光板20设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壳体110上,而按键部30设置于导光板20上方并与导光板20保持一间距,以供至少一光源10能够将光线射至反射层32,进而产生光线反射效果。至少一光源10位于按键部30正下方,而导光板20的位置可向上对应至按键部30的透光部34。此外反射层32 设置于透光部34以内区域,以避免遮蔽住透光部34。至少一光源10可朝向按键部30射出光线,由于至少一光源10为LED光源,LED光源具有一发光视角范围限制(如图3中虚线所示),因此在设置反射层32时,必须使反射层 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可视角度范围内,供光源10发出的光线得以射至反射层32而产生反射效果。光线行进路径如图3中箭头所示,当光线从至少一光源10射至反射层32时,藉由反射层32可将部分适当角度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20,以使得导光板20聚集光线而产生发光效果。此时由于透光部34可供光线穿透,因此导光板所发出的光线会穿透透光部34,让按键部30呈现对应透光部34的发光图样。藉此设计,使得光源10所发出的光线可藉由反射层32均勻地反射至导光板20,因此对应于导光板20的透光部34将呈现均勻发光效果。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Ia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本实施例为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形式,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Ia的按键部30a还包括一内透光部36,其位于按键部30a的透光部34以内的区域,且内透光部36的位置对应于至少一光源10,在本实施例中位于至少一光源10的正上方;内透光部36形成对应按键功能的一功能图样,例如对应电源开关、执行、取消等图样,并根据设计不同而改变。反射层3 设置于按键部30a的透光部34与内透光部36之间,以避免遮蔽住透光部34及内透光部36。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3 采用中空环的形式,其内环大于内透光部36所形成的范围,且其外环小于透光部34所形成的范围。当至少一光源10射出光线时,部分光线会直接穿过内透光部36,以使按键部30a 呈现对应内透光部36的发光图样;而部分光线如第一实施例所述,藉由反射层32a反射至导光板20以产生发光效果,接着导光板20的光线再穿透透光部34,以使按键部30a呈现对应透光部34的发光图样。藉此设计,不但使得按键部30a可呈现均勻发光效果,且使用者亦能通过内透光部36的发光图样清楚辨识本发明的按键结构Ia所对应的按键功能。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Ib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本实施例为结合前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形式,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反射层 32b制作或设置上的便利性,将圆盘状的反射层32b直接印刷或贴合于按键部30b正对于至少一光源10的一面。由于反射层32b会遮蔽住内透光部36。为了让光线能顺利穿过内透光部36,因此反射层32b采用能将光线部分反射部分折射的材料。藉此设计,当至少一光源 10射出光线时,反射层32b会使部分光线产生折射效果而向上通过反射层32b,因此内透光部36可供这类光线穿过,而使按键部30b呈现对应内透光部36的发光效果;另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至导光板20后,仍会穿过透光部34,同样可以达到前述实施例的发光效果。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以触控式手机为例来作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110、至少一光源120、导光板130以及触控面板140。至少一光源120及导光板130设置于壳体110中,而触控面板140结合于壳体110,且触控面板140包括按键部142,按键部142包括透明部14 以及内透明部142b,可显示对应的按键图样并输入其按键功能。藉由应用前述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设计,使得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按键部142可呈现对应按键图样的均勻发光效果,以便于使用者辨识及操作。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应用前述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的按键结构设计,使得按键部142的透明部14 及内透明部142b均可发出亮度均勻的光线。当然,应用于其他变化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及相关组件可为其他适当形式,而非以上例为限。综上所陈,本发明无论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处处均显示其迥异于公知技术的特征,为一大突破,恳请审查员明察,早日赐准专利,使嘉惠社会,实感德便。惟须注意,上述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精神下,对实施例作修改与变化。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所述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述。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键结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该按键结构包括至少一光源,各该光源具有一发光视角范围;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开孔,该开孔供容置该至少一光源;以及一按键部,该按键部设置于该导光板上方并与该导光板保持一间距,该按键部包括一反射层及一透光部,该反射层设置于该按键部正对于该至少一光源的一面,且该反射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发光视角范围内;该透光部对应于该导光板设置;藉由该反射层将该至少一光源所射出的光线反射至该导光板,且该透光部可供该导光板所发出的光线穿过,使得该按键部呈现发光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开孔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中心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透光部形成对应该按键部的一按键图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反射层藉由印刷或贴合方式设置于该透光部以内的区域,且该反射层采用可反射光线或将光线部分反射部分折射的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按键部还包括一内透光部,该内透光部位于该透光部以内的区域且对应于该至少一光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反射层设置于该透光部与该内透光部之间。
7.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至少一光源,该至少一光源设置于该壳体中,各该光源具有一发光视角范围;一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壳体中,该导光板包括一开孔,该开孔供容置该至少一光源;以及一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结合于该壳体,该触控面板包括一按键部,该按键部设置于该导光板上方并与该导光板保持一间距,该按键部包括一反射层及一透光部,该反射层设置于该按键部正对于该至少一光源的一面,且该反射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发光视角范围内;该透光部对应于该导光板设置;藉由该反射层将该至少一光源所射出的光线反射至该导光板,且该透光部可供该导光板所发出的光线穿过,使得该按键部呈现发光效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开孔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中心部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透光部形成对应该按键部的一按键图样。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反射层藉由印刷或贴合方式设置于该透光部以内的区域,且该反射层采用可反射光线或将光线部分反射部分折射的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按键部还包括一内透光部,该内透光部位于该透光部以内的区域且对应于该至少一光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反射层设置于该透光部与该内透光部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该按键结构包括至少一光源、一导光板及一按键部,各该光源具有一发光视角范围;该导光板包括一开孔,该开孔供容置该至少一光源;该按键部设置于该导光板上方并与该导光板保持一间距,该按键部包括一反射层及一透光部,该反射层设置于该按键部正对于该至少一光源的一面,且该反射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发光视角范围内;该透光部对应于该导光板设置;藉由该反射层将该至少一光源所射出的光线反射至该导光板,且该透光部可供该导光板所发出的光线穿过,使得该按键部呈现发光效果。本发明的按键部可呈现对应按键图样的均匀发光效果,以便于使用者辨识及操作。
文档编号H01H9/18GK102214523SQ20101014301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9日
发明者王传化 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