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368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双极晶体管是构成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器件结构之一,双极晶体管优点在于操 作速度快、单位芯片面积的输出电流大、导通电压变动小,适于制作模拟电路。随着半导体工艺的不断发展,对器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双极晶体管(例如双 极型晶体管)的性能要求也相应提高。现有形成的晶体管的工艺如下如图1所示,提供半导体衬底100,所述半导体衬 底100的材料可以是硅或锗硅等;在半导体衬底100内注入锑离子且进行扩散,形成N型 埋层区域101 ;采用热氧化法在N埋层区域101上形成第一氧化层102。在第一氧化层102 上形成第一光刻胶层(未图示),经过光刻工艺后,在第一光刻胶层上定义出集电极开口图 形;以第一光刻胶层为掩膜,沿集电极开口图形向N型埋层区域101中注入N型离子并进行 扩散,形成集电极104,所述N型离子为磷离子。参考图2,去除第一光刻胶层后,去除第一氧化层102 ;形成覆盖N型埋层区域101 和集电极104的形成P型外延层,所述P型外延层作为基极106,其材料为锗硅;用化学气 相沉积法或热氧化法在P型外延层上形成第二氧化层108 ;在第二氧化层108上旋涂第二 光刻胶层(未图示),经过光刻工艺后,在第二光刻胶层上定义出接触孔图形;以第二光刻 胶层为掩膜,沿接触孔图形向刻蚀第二氧化层108至露出P型外延层,形成接触孔109。如图3所示,去除第二光刻胶层后,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填充满接触孔109且覆 盖第二氧化层108表面的多晶硅层;平坦化多晶硅层,使其表面平整后,在多晶硅层上形成 第三光刻胶层(未图示),经过曝光显影工艺后,定义出发射极图形;以第三光刻胶层为掩 膜,沿发射极图形刻蚀多晶硅层和第二氧化层108,形成发射极110。参考图4,以发射极110为掩膜,向基极106内注入离子并进行扩散工艺,形成掺杂 区111,用于降低串联电阻,所述离子注入剂量大于3X1015/cm2,能量为lOKeV。现有技术形成的晶体管,由于在发射极110及基极106 —次性通过高剂量和高能 量的离子注入来降低串联电阻,但是会造成侧向和瞬态扩散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防止侧向和瞬态扩散的影响 的同时,提高晶体管的最高振荡频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极型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 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N型埋层区域;在所述N型埋层区域上依次形成第 一氧化层和第一多晶硅层;在所述N型埋层区域内注入离子,作为集电区;在所述第一多晶 硅层和所述集电区上形成P型外延层;在所述P型外延层上形成包含有接触孔的第二氧化 层和氮化硅层;在所述接触孔内和所述氮化硅层表面生长第二多晶硅层;刻蚀所述第二多晶硅、所述氮化硅层和所述第二氧化层至露出P型外延层,刻蚀后剩下的第二多晶硅层作 为发射区;在所述发射区两侧的第一多晶硅层内注入离子,所述发射区正对着的所述P型 外延层作为本征基区,剩余的所述P型外延层均作为非本征基区。可选的,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所述N型埋层区域之前,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 已制作完成CMOS的结构,所述CMOS上覆盖有保护层。可选的,所述第一氧化层的厚度为120埃至180埃。可选的,采用热氧化法或化学气相沉淀法形成第一氧化层。可选的,在所述N型埋层区域内注入的离子为N型离子。可选的,所述P型外延层的厚度为700埃至1000埃,材料为锗硅。可选的,所述氮化硅层的厚度为800埃至1200埃。可选的,所述第一多晶硅层内注入的离子为硼离子,剂量为3X1015/cm2至 6 X IO1Vcm2,能量为 IOKev 至 20Kev。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极型晶体管,包括半导体衬底;位于所 述半导体衬底内的N型埋层区域;位于所述N型埋层区域内的集电区;位于所述集电区上 的本征基区;位于所述本征基区上的发射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射区两侧的 非本征基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在发射区两侧形成非本征基区,可大大降 低串联电阻,同时此次注入远离本征基极,也可降低侧向和瞬态扩散的影响。


图1至图4为现有形成双极型晶体管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形成双极型晶体管的具体实施方式
流程图;图6至图9是本发明形成双极型晶体管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形成双极型晶体管的具体实施方式
流程的如图5所示,包括步骤10 提供 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N型埋层区域;步骤51 在所述N型埋层区域上依次 形成第一氧化层和第一多晶硅层;步骤52 在所述N型埋层区域内注入离子,作为集电区; 步骤53 在所述第一多晶硅层和所述集电区上形成P型外延层;步骤54 在所述P型外延 层上形成包含有接触孔的第二氧化层和氮化硅层;步骤55 在所述接触孔内和所述氮化硅 层表面生长第二多晶硅层;步骤56 刻蚀所述第二多晶硅、所述氮化硅层和所述第二氧化 层至露出P型外延层,刻蚀后剩下的第二多晶硅层作为发射区;步骤57 在所述发射区两侧 的第一多晶硅层内注入离子,所述发射区正对着的所述P型外延层作为本征基区,剩余的 所述P型外延层均作为非本征基区。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形成的双极型晶体管,包括半导体衬底;位于所述半导体衬 底内的N型埋层区域;位于所述N型埋层区域内的集电区;位于所述集电区上的本征基区; 位于所述本征基区上的发射区,位于所述发射区两侧的非本征基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的说明。图6至图9是本发明形成双极型晶体管的实施例示意图。
首先,请参考图6,提供半导体衬底10,所述半导体衬底10的材料可以是硅或锗硅 等,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已制作完成CMOS的结构33,所述CMOS 33上覆盖有保护层13,至 于CMOS的制作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再赘言。之后向半导体衬底10内注入如锑离 子等N型离子且进行扩散,形成N型埋层区域(图中未示),采用热氧化法或化学气相沉积 法在N埋层区域上形成第一氧化层12,所述第一氧化层12的厚度为120埃至180埃,优选 150埃,材料为含硅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硅等,在第一氧化层12上形成第一多晶硅层14,形 成方法为化学气相沉淀法,第一多晶硅层14作为多晶硅种子层使用;用旋涂法在第一多晶 硅层14上形成第一光刻胶层15,经过光刻工艺后,在第一光刻胶层15上定义出集电极开口 图形;以第一光刻胶层15为掩膜,沿集电极开口图形向N型埋层区域中注入N型离子并进 行扩散,形成集电区11,所述N型离子为磷离子,图6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离子注入的方 向。接着,请参考图7,去除第一光刻胶层15后,采用干法刻蚀法去除第一氧化层;采 用外延法形成覆盖第一多晶硅层14和集电区11的P型外延层,第一多晶硅层14上的外延 层20为多晶硅层,集电区11上的外延层22为单晶硅层,集电区11上的P型外延层22的 材料为锗硅,厚度为700埃至1000埃,优选800埃。接着,在P型外延层上形成厚度为800 埃至1200埃的第二氧化层21,所述第二氧化层21的材料为含硅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硅;如 果第二氧化层21的材料为二氧化硅,则形成方法为热氧化法。下面,请参考图8,在第二氧化层21上生长氮化硅层42,氮化硅层42的厚度也为 800埃至1200埃,优选的,氮化硅层42的厚度为1000埃,在氮化硅层42上旋涂第二光刻胶 层23,经过光刻工艺后,在第二光刻胶层23上定义出接触孔开口图形,以第二光刻胶层23 为掩膜,沿接触孔开口图形刻蚀第二氧化层21和氮化硅层42,至露出P型外延层22,形成 接触孔。最后,请参考图9,去除第二光刻胶层后,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填充满接触孔且 覆盖氮化硅层42表面的第二多晶硅层23 ;在第二多晶硅层23上形成第三光刻胶层24, 经过曝光显影工艺后,定义出发射区的图形;以第三光刻胶层24为掩膜,沿发射区图形刻 蚀多晶硅层、氮化硅层和第二氧化层至露出第一多晶硅层的外延层20的表面,形成发射区 23。在所述发射区23两侧的第一多晶硅层的外延层20内注入离子,图中箭头方向为离子 注入方向,所述发射区23正对着的所述P型外延层作为本征基区,即为图中位于集电区11 上的外延层22中虚线所隔开的且正对发射区23窗口的区域,剩余的P型外延层均作为非 本征基区。图9中所示的双极型晶体管,即为使用上述方法所形成的双极型晶体管。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 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 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双极型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N型埋层区域;在所述N型埋层区域上依次形成第一氧化层和第一多晶硅层;在所述N型埋层区域内注入离子,作为集电区;在所述第一多晶硅层和所述集电区上形成P型外延层;在所述P型外延层上形成包含有接触孔的第二氧化层和氮化硅层;在所述接触孔内和所述氮化硅层表面生长第二多晶硅层;刻蚀所述第二多晶硅、所述氮化硅层和所述第二氧化层至露出P型外延层,刻蚀后剩下的第二多晶硅层作为发射区;在所述发射区两侧的第一多晶硅层内注入离子,所述发射区正对着的所述P型外延层作为本征基区,剩余的所述P型外延层均作为非本征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型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导体衬底 内形成所述N型埋层区域之前,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已制作完成CMOS的结构,所述CMOS上 覆盖有保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型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氧化层的 厚度为120埃至180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型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热氧化法或化 学气相沉淀法形成第一氧化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型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型埋层区 域内注入的离子为N型离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型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外延层的 厚度为700埃至1000埃,材料为锗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型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硅层的厚 度为800埃至1200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型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晶硅层 内注入的离子为硼离子,剂量为3X 1015/cm2至6X 1015/cm2,能量为lOKev至20Kev。
9.一种双极型晶体管,包括半导体衬底;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内的N型埋层区域 ’位 于所述N型埋层区域内的集电区;位于所述集电区上的本征基区;位于所述本征基区上的 发射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射区两侧的非本征基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半导体衬底,在半导体衬底内形成N型埋层区域;在N型埋层区域内注入离子,作为集电区;在所述第一多晶硅层和所述集电区上形成P型外延层;在P型外延层上形成包含有接触孔的第二氧化层和氮化硅层;在接触孔内和氮化硅层表面生长第二多晶硅层;刻蚀所述第二多晶硅、氮化硅层和第二氧化层至露出P型外延层,刻蚀后剩下的第二多晶硅层作为发射区;在发射区两侧的第一多晶硅层内注入离子,发射区正对着的P型外延层作为本征基区,剩余的P型外延层均作为非本征基区,本发明在发射区两侧设置非本征基区,大大降低了基区的电阻,从而提高了晶体管的最高振荡频率。
文档编号H01L29/73GK101834135SQ201010153708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孙涛, 陈乐乐 申请人: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