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094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堆叠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堆叠式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内部具有屏蔽壳体的堆叠式电连接器。
技术背景与本专利申请相关之现有技术请参阅2010年04月21日公告的公告号为M379228 的中国台湾专利,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其可供第一对接连接器及第二对接 连接器自前向后插入对接,所述堆叠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并可与所 述第一对接连接器对接的连接器模块,绝缘本体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形 成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并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第一收容空间及第二收容空间,所述 连接器模块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可供第二对接连接器自前向后插入, 所述连接器模块设有位于其外侧的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设有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对 应相邻设置的两侧壁,所述两侧壁设有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对应相邻设置的弹臂,所述弹 臂包括向第一收容空间凹陷的凹进部,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还设有与弹臂相邻设置的 让位槽,当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插入连接器模块时朝向对应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抵推凹 进部,并使凹进部的自由端进入让位槽内。绝缘本体本身厚度有限,若绝缘本体的侧壁设有与弹臂相邻设置的导电端子,由 于弹臂会在第一对接连接器的抵推下朝向对应的侧壁移动,因此弹臂有可能会与导电端子 电性连接而使导电端子失效,从而影响堆叠式电连接器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性能比较稳定的堆叠式电连接器。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其可 供第一对接连接器及第二对接连接器自前向后插入对接,所述堆叠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 体及可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对接的连接器模块,绝缘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 壁及均形成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一收容空间及第二收容空间,所述连接器模块 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位于第一收容空间上侧并可供第二对接连接器插 入,连接器模块设有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设有与第一侧壁相邻设置的第一弹臂,该第一 弹臂设有向远离第一侧壁方向凹陷的凹进部,所述堆叠式电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第一侧壁 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第一弹臂相邻设置的连接部,第一对接连接器插入连接 器模块时朝向连接部抵推第一弹臂,所述连接部位置与凹进部相对应以增大连接部与第一 弹臂的距离,防止第一弹臂在第一对接连接器的抵推下与连接部电性接触。本设计连接部位置与凹进部相对应,增大了连接部与第一弹臂的距离,降低第一 弹臂在外力抵推下与连接部电性连接的风险,保证导电端子可正常工作,使堆叠式电连接 器的性能比较稳定。下面将结合图示对本设计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堆叠式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堆叠式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堆叠式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堆叠式电连接器的另一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堆叠式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6是图1所示堆叠式电连接器内的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图7是图1所示堆叠式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堆叠式电连接器未插入对接连接器时沿图2中A-A线的剖视 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堆叠式电连接器未插入对接连接器时沿图2中B-B线的剖视 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堆叠式电连接器插入对接连接器后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堆叠式电连接器插入对接连接器后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堆叠式电连接器100第一对接连接器200第二对接连接器300绝缘本体4第一侧壁40第二侧壁41第一收容空间42收容槽420第一让位槽421第二让位槽422第二收容空间43顶壁44隔壁45金属壳体5前壳体50壳上侧壁500壳对接壁501后壳体51壳第一侧壁510抵接臂5100开口5101壳第二侧壁511壳后壁512[0043]端子模组6子电路板60RJ45 端子61转接模块62转接端子620磁性元件63连接器模块7第二绝缘本体70舌板71USB 端子72屏蔽壳体73第一壳侧壁730第一弹臂7300第一开口7301凹进部7302弹性部7304第一弯折部7305第二弯折部7306第二壳侧壁731第二弹臂7310壳顶壁732壳底壁733导电端子8侦测端80第一抵接部800第二抵接部801安装端81基部82连接部820延伸部821连接带822框口823延长部824LED9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5所示,其揭示一种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堆叠式电连接器100,其为RJ45与USB堆叠的连接器,其可安装于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并可供第一对接连接器200及 第二对接连接器300自前向后插入对接,所述堆叠式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4、包覆绝缘本体4的金属壳体5、安装于绝缘本体4的端子模组6、收容于绝缘本体4并可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200对接的连接器模块7、固持于绝缘本体4并用来侦测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 200插入状态的导电端子8、及收容于绝缘本体4上部区域的LED 9。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4包括设于其相对两侧的第一侧壁40及第二侧壁 41、均形成于第一侧壁40与第二侧壁41之间的第一收容空间42及第二收容空间43、连接 第一侧壁40与第二侧壁41上端的顶壁44及连接第一侧壁40与第二侧壁41并位于第一 收容空间42与第二收容空间43之间的隔壁45。所述第二收容空间43位于第一收容空间 42的上侧,第二收容空间43供第二对接连接器300插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接连接 器300为RJ45插头,第二收容空间43前端形成有RJ45端口。所述第一侧壁40设有与第 一收容空间42及第二收容空间43相连通的收容槽420、连通收容槽420与第一收容空间 42的第一让位槽421、连通收容槽420与第二收容空间43的第二让位槽422。所述收容槽 420自第一侧壁40的前端向后延伸形成并贯通至第一侧壁40的下侧,所述导电端子8自前 向后安装固持于收容槽420。所述第二让位槽422贯通第一侧壁40的相对两侧。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金属壳体5包括前壳体50以及后壳体51。所述前壳体50 包括包覆于绝缘本体4顶壁44的壳上侧壁500及包覆于绝缘本体4前侧的壳对接壁501。 所述后壳体51包括包覆于绝缘本体4第一侧壁40的壳第一侧壁510、包覆于绝缘本体4第 二侧壁41的壳第二侧壁511及连接壳第一侧壁510与壳第二侧壁511的壳后壁512。所述 壳第一侧壁510设有抵接臂5100及冲切制造抵接臂5100形成的开口 5101。请参阅图4所示,端子模组6包括安装于绝缘本体4的后侧的子电路板60、与子电 路板60电性连接并延伸进入第二收容空间43内的RJ45端子61、设置于子电路板60后侧 底部区域的转接模块62及设于子电路板60上的磁性元件63。所述转接模块62设有一端 插入焊接于所述子电路板60上的转接端子620,所述转接端子620的另一端可插入焊接于 外部电路板。请参阅图7-11所示,所述导电端子8安装于收容槽420,导电端子8包括可侦测 第二对接连接器300插入状态的侦测端80、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4底部的安装端81及连 接侦测端80与安装端81并固持收容于收容槽420的基部82。所述基部82包括连接于侦 测端80与安装端81之间的连接部820、与连接部820前后相对的延伸部821、连接连接部 820与延伸部821并且上下相对的连接带822、由延伸部821、连接部820和连接带822围设 成的框口 823及自延伸部821向上延伸并连接侦测端80的延长部824。所述延伸部821、 连接部820、连接带822及框口 823的设置增强了所述导电端子8的强度。所述安装端81 自连接部820竖直向下延伸超出绝缘本体4底部,以插入焊接于外部电路板。所述连接部 820暴露于第一让位槽421内,连接部820与延伸部821平行且均呈竖直延伸的条状,所述 连接带822相互平行且呈水平延伸的条状。所述侦测端80收容于第二让位槽422,侦测端 80包括自基部82延伸出的第一抵接部800及自第一抵接部800继续延伸并可与金属壳体 5抵接的第二抵接部801。所述第一抵接部800延伸入第二收容空间43内,其形成了朝向 第二收容空间43内的凸出以便于第一抵接部800与第二对接连接器300的抵接配合,第二 对接连接器300未插入时侦测端80与金属壳体5断开,第二对接连接器300插入时抵推第 一抵接部800从而带动第二抵接部801抵接于金属壳体5上,从而将金属壳体5与导电端 子8电性连接以实现侦测第二对接连接器300插入状态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部800在第二对接连接器300的抵推下,带动第二抵接部801抵接于抵接臂5100上,由于抵接臂5100易于弹性变形,其可调节第一抵接部800及第二抵接部801承受的抵压力, 避免第一抵接部800与第二对接连接器300相互的压力过大而使侦测端80过度变形及第 二对接连接器300插入后的位置产生偏移。请参阅图7-11所示,所述连接器模块7可供第一对接连接器200自前向后插入 以实现相互对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模块7为一个双端口 USB3. 0连接器,所述第一 对接连接器200为USB插头,连接器模块7包括第二绝缘本体70、安装固持于所述第二绝 缘本体70上的舌板71、一体成型于所述舌板71上的若干USB端子72及设于连接器模块7 外侧的屏蔽壳体73。所述屏蔽壳体73包括与第一侧壁40及收容槽420相邻设置的第一 壳侧壁730、与第二侧壁41相邻设置的第二壳侧壁731、连接第一壳侧壁730与第二壳侧壁 731的壳顶壁732及与壳顶壁732相对的壳底壁733。所述第一壳侧壁730设有与第一让 位槽421相邻设置的第一弹臂7300及冲切制造第一弹臂7300形成的第一开口 7301。所述 第一弹臂7300自第一壳侧壁730向前延伸,第一弹臂7300包括与第一让位槽421相邻设 置并向远离第一侧壁40方向凹陷的凹进部7302、及连接第一壳侧壁730与凹进部7302的 弹性部7304。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200插入时朝向连接部820抵推第一弹臂7300的凹进 部7302,对于本实施例,可起到将第一对接连接器200通过第一弹臂7300进行接地的作用。 所述凹进部7302包括自弹性部7304向远离第一侧壁40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7305 及自第一弯折部7305继续延伸并向靠近第一侧壁40方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7306。所述连 接部820位置与凹进部7302相对应以增大连接部820与第一弹臂7300的距离,防止第一 弹臂7300在第一对接连接器200的抵推下与连接部820电性接触,从而降低第一弹臂7300 与导电端子8电性连接的风险。所述凹进部7302在上下方向位于连接带822之间,请参图 11所述凹进部7302可在外力作用下使得凹进部7302的自由端在未与导电端子8电性接触 的情况下进入框口 823内。所述连接部820与凹进部7302沿凹陷方向的底部相对。所述 第二壳侧壁731设有与第一弹臂7300结构相同的第二弹臂7310,第一弹臂7300与第二弹 臂7310对称设于所述连接器模块7的相对两侧。所述收容槽420自第一侧壁40的前端向后延伸形成,所述导电端子8自前向后安 装固持于收容槽420,所述第一弹臂7300自第一壳侧壁730向前延伸,所述基部82固持收 容于收容槽420,所述延伸部821设计成位于连接部820的前侧,如此,有利于减小收容槽 420的深度以降低收容槽420的成型难度。当然收容槽420也可有其他设计以配合导电端 子8不同的安装方式。对于本实施例,只在绝缘本体4的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壁设置了导 电端子8及安装导电端子8的结构,当然,也可在绝缘本体4的第一侧壁40与第二侧壁41 均设置导电端子8及安装导电端子8的结构,如此即使其中一侧的设置失效,另一侧的设置 还可继续工作,因而可进一步降低失效风险。导电端子8为侦测第二对接连接器300插入 状态的侦测端子,当然导电端子8也可为其他类型的端子,如接地端子、具有静电释放功能 的端子等。本设计不限于本实施例的RJ45与USB堆叠的连接器。第一对接连接器200插入连接器模块7时朝向连接部820抵推第一弹臂7300,由 于第一弹臂7300与导电端子8距离较近,第一弹臂7300与连接部820有可能电性接触而 使导电端子8失效,因此,要防止第一弹臂7300与导电端子8电性接触,保证导电端子8可 正常工作。[0085] 对于本设计堆叠式电连接器100,其可供第一对接连接器200及第二对接连接器300自前向后插入对接,所述堆叠式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4及可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 器200对接的连接器模块7,绝缘本体4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40和第二侧壁41及均形成于 第一侧壁40与第二侧壁41之间的第一收容空间42及第二收容空间43,所述连接器模块7 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42,所述第二收容空间43位于第一收容空间42上侧并可供第二对接 连接器300插入,连接器模块7设有屏蔽壳体73,所述屏蔽壳体73设有与第一侧壁40相邻 设置的第一弹臂7300,该第一弹臂7300设有向远离第一侧壁40方向凹陷的凹进部7302, 所述堆叠式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安装于第一侧壁40的导电端子8,所述导电端子8包括与 第一弹臂7300相邻设置的连接部820,第一对接连接器200插入连接器模块7时朝向连接 部820抵推第一弹臂7300,所述连接部820位置与凹进部7302相对应以增大连接部820与 第一弹臂7300的距离,防止第一弹臂7300在第一对接连接器200的抵推下与连接部820 电性接触,保证导电端子8可正常工作。
权利要求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其可供第一对接连接器及第二对接连接器自前向后插入对接,所述堆叠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可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对接的连接器模块,绝缘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及均形成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一收容空间及第二收容空间,所述连接器模块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位于第一收容空间上侧并可供第二对接连接器插入,其特征在于连接器模块设有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设有与第一侧壁相邻设置的第一弹臂,该第一弹臂设有向远离第一侧壁方向凹陷的凹进部,所述堆叠式电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第一侧壁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第一弹臂相邻设置的连接部,第一对接连接器插入连接器模块时朝向连接部抵推第一弹臂,所述连接部位置与凹进部相对应以增大连接部与第一弹臂的距离,防止第一弹臂在第一对接连接器的抵推下与连接部电性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凹进部沿凹陷方 向的底部相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包括与第一侧壁 相邻设置的第一壳侧壁,所述第一弹臂设于第一壳侧壁并包括连接第一壳侧壁与凹进部的 弹性部,凹进部包括自弹性部向远离第一侧壁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及自第一弯折部 继续延伸并向靠近第一侧壁方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包括与第一侧壁 相邻设置的第一壳侧壁,所述第一弹臂设于第一壳侧壁并自第一壳侧壁向前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设有与第一收容 空间相连通的收容槽及连通第一收容空间与收容槽的第一让位槽,所述导电端子安装固持 于收容槽,所述凹进部与第一让位槽相邻设置,所述连接部暴露于第一让位槽并与凹进部 相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收容于 收容槽的基部,所述连接部设于基部,所述基部还包括与连接部前后相对的延伸部、连接连 接部与延伸部并且上下相对的连接带及由延伸部、连接部和连接带围设成的框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进部在上下方向位于连 接带之间,凹进部可在外力抵推下使得凹进部的自由端在未与导电端子接触的情况下进入 框口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可侦测第二 对接连接器插入状态的侦测端及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底部的安装端,所述基部连接侦测端 与安装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式电连接器还包括包 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侦测端设有延伸入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一抵接部及可与金属壳 体抵接的第二抵接部,第二对接连接器未插入时侦测端与金属壳体断开,第二对接连接器 插入时抵推第一抵接部从而带动第二抵接部抵接金属壳体。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自第一侧壁的前端 向后延伸形成并贯通至第一侧壁的下侧,所述导电端子自前向后安装固持于收容槽。
专利摘要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可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连接器模块,绝缘本体包括第一侧壁,连接器模块设有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设有与第一侧壁相邻设置的第一弹臂,该第一弹臂设有向远离第一侧壁方向凹陷的凹进部,所述堆叠式电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第一侧壁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第一弹臂相邻设置的连接部,第一对接连接器插入连接器模块时朝向连接部抵推第一弹臂,所述连接部位置与凹进部相对应以增大连接部与第一弹臂的距离,防止第一弹臂在第一对接连接器的抵推下与连接部电性接触,使堆叠式电连接器的性能比较稳定。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1774091SQ201020246419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3日
发明者宣万立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