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414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视觉指示效果 的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证书第M285100(申请案号94211887)号专利揭露一种具有反射片的现 有电连接器,其中反射片设置于塑料制本体两侧近前端下侧所设置的发光二极管上方处, 反射片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第二反射面,于反射片内侧设置组装片与本体两侧的组装孔 相互组装,各发光二极管分别设置位于塑料制本体两侧前端的凹槽下侧,于凹槽的上侧前 端设置透明的导光片,以此,可使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经由第一、第二反射面的适当反射 后,再经由导光片射出,可达到组装方便与光源反射效率高的目的。然而,上述电连接器的反射片需要额外制造,且需要额外的组装构造及工序。因此,本创作人有感上述间题,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插座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折光片且折光片与金属壳体为一体成 型的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 含一基部及由该基部的两侧一体延伸的两臂部,该基部延伸形成一舌板;多个端子,其设置 于该舌板;以及一金属壳体,其组装于该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与该金属壳体的组合在前端 形成有一插口 ;其中该绝缘本体的至少一臂部设有一导光槽道,该导光槽道具有成一转角 互相连通的入光槽道及出光槽道,该入光槽道具有一入口,该出光槽道具有一朝向该插口 的方向的出口,在该入光槽道及该出光槽道连接的转角处设有从该金属壳体一体弯折延伸 的折光片,该折光片具有一面向该入光槽道及该出光槽道方向的折射面。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路板,其安装有一发光源;以及一 插座连接器,其安装于该电路板,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含一基部及由该基 部的两侧一体延伸的两臂部,该基部延伸形成一舌板;多个端子,其设置于该舌板;及一金 属壳体,其组装于该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与该金属壳体的组合在前端形成有一插口 ;其中 该绝缘本体的至少一臂部设有一导光槽道,该导光槽道具有成一转角互相连通的入光槽道 及出光槽道,该入光槽道具有一入口面对该电路板的发光源,该出光槽道具有一朝向该插 口的方向的出口,在该入光槽道及该出光槽道的转角处设有从该金属壳体一体弯折延伸的 折光片,该折光片具有一面向该入光槽道及该出光槽道方向的折射面,以使来自该入光槽 道的该发光源的光线经由该折射面折射到该出光槽道的出口。其中,该导光槽道的转角为90度。其中,该金属壳体包含一顶壁、一底壁、及连接于该顶壁与该底壁两侧的两侧壁,该顶壁设有一缺槽,该折光片自该缺槽的内缘弯折延伸形成,该绝缘本体的臂部在对应该 折光片的位置设有一穿槽,该折光片通过该穿槽而延伸于该转角处。其中,该舌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所述多个端子包含一第一端 子组及一第二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安装于该第一板面,该第一端子组为符合通用串行总 线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安装于该第二板面,该第二端子组为符合外部串 行先进附加技术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其中,该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折光片与金属壳体一体成型,因此 折光片不需要额外独立制造,也不需要额外的组装构造及工序,相较于现有构造,能减少组 装工序及降低制造成本。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 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组合图。[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0018]图5是沿图4的A-A线的剖视图。[0019]图6是沿图4的B-B线的剖视图。[002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立体组合图。[0021]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剖视图。[0022]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23]1 ;插座连接器[0024]101插口[0025]10绝缘本体[0026]11基部[0027]12臂部[0028]121穿槽[0029]13舌板[0030]131第一板面[0031]132第二板面[0032]14导光槽道[0033]141入光槽道[0034]142出光槽道[0035]143入口[0036]144出口[0037]20第一端子组[0038]21第一端子[0039]211第一接触部[0040]212延伸部[0041]213第一焊接部[0042]30第二端子组[0043]31Λ-Λ- ~·丄山 弟一 而子[0044]311第二接触部[0045]312第二焊接部[0046]40金属壳体[0047]41顶壁[0048]411缺槽[0049]42底壁[0050]43侧壁[0051]431固定脚[0052]44折光片[0053]441折射面[0054]50第一定位块[0055]60第二定位块[0056]7电路板[0057]71安装开口[0058]72插孔[0059]73插孔[0060]74固定孔[0061]8发光源[0062]L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0、一第一端 子组20、一第二端子组30、一金属壳体40、一第一定位块50及一第二定位块60。其中该绝缘本体10具有一基部11及由该基部11的两侧一体延伸形成的两臂部 12。该基部11朝前延伸形成一舌板13,且该舌板13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板面131及一第二 板面132。该第一端子组20与第二端子组30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31,其 以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且用以传输不同信号规范。其中,各第一端子21具有一朝前 方向延伸的第一接触部211,且第一端子21的尾部包含一连接于该第一接触部211且朝后 方向延伸的延伸部212、及一自该延伸部212末端朝下延伸的第一焊接部213。各第二端子 31具有一朝前方向延伸的第二接触部311且第二端子31尾部具有一第二焊接部312。第一端子组20设置于舌板13的第一板面131,第二端子组30设置于舌板13的第 二板面132 (请配合参阅图4及图5),从而使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31设置于该舌板13。 所述第一焊接部213、第二焊接部312伸出绝缘本体10外,所述第一接触部211、第二接触部311分别对应显露于舌板13的第一板面131、第二板面1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组20为符合USB 2. 0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而第二端 子组30为符合eSATA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但并不以此为限。当然,在变化的实施上,第 一端子组20也可以直接置换成符合USB 3.0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而得以传输USB 3.0信号。前述所称的eSATA是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External Serial AdvancedTechnology Attachment)的■禾尔,USB ΙΜ 串 (Universal Serial Bus) 的简称,相关的连接器规范及标准可参考相对应的协会组织所发布的规范。该金属壳体40以金属材料制成且套组在绝缘本体10外,该金属壳体40与绝缘本 体10的组合在前端形成一插口 101。该金属壳体40包含一顶壁41、一底壁42及连接于该 顶壁41与该底壁42两侧的两侧壁43。所述两侧壁43分别设有朝下延伸的固定脚431。该第一定位块50及第二定位块60组装于绝缘本体10后部,分别用以定位第一端 子21、第二端子31 (请配合参阅图5),该第一定位块50定位所述多个第一端子21后端的 延伸部212,而第二定位块60定位第一端子组21的第一焊接部213和第二端子组30的第 二焊接部312,以达成定位及防止它们相互碰触的功效。此外,请参阅图2、图4、图6、图7及图8,该绝缘本体10的其中一臂部12设有一导 光槽道14,该导光槽道14具有成一转角互相连通的入光槽道141及出光槽道142。该导光 槽道14在本实施例中为L形,即其转角为90度。该入光槽道141具有一入口 143,该出光 槽道142具有一朝向该插口 101的方向的出口 144。在该入光槽道141及该出光槽道142 连接的转角处设有从该金属壳体40 —体弯折延伸的折光片44,该折光片44具有一面向该 入光槽道141及该出光槽道142方向的折射面44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该金属壳体40的顶壁41后端设有一缺槽411,该折光片44自 该缺槽411的内缘弯折延伸形成。该绝缘本体10的臂部12在对应该折光片44的位置设 有一穿槽121,该折光片44通过该穿槽121而延伸于该导光槽道14的转角处。请参阅图1、图6、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安装在一电路板7上, 则形成一连接器组合。电路板7的上表面安装有一发光源8。该电路板7具有一安装开口 71、多个插孔72、73及多个固定孔74。其中该发光源8为发光二极管,但不限定。该插座连接器1安装于该电路板7时,该插座连接器1下沉组装于该安装开口 71, 而形成一种沉板式的设计。各第一端子21的第一焊接部213和第二端子31的第二焊接部 312对应插置于所述多个插孔72、73,使得该插座连接器1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7预设的电 路。该金属壳体40的各固定脚431分别对应地插置固定在该电路板7的固定孔74中,或 进一步焊接,以使该插座连接器1固定于该电路板7上。此时该插座连接器1的入光槽道141的入口 143面对该电路板7的发光源8。以 此,把来自入光槽道141的发光源8的光线L经由该折光片44的折射面441折射到该出光 槽道142的出口 144,以达成视觉上的指示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也可在另一臂部12加设另一导光槽道(图未示), 并在金属壳体40 —体弯折延伸出对应的另一折光片(图未示),以对应地将电路板7安装 的另一发光源的光线折射而具有视觉上的双重指示效果。另外,当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1插接一对应的插头连接器(图未示)时,可经由电路板7的控制电路运行该发光源8 (例如发光二极管),令该发光源8的状态为发光、熄 灭、闪烁或是改变发光的颜色,而且发光源8的状态改变是能够依据电路的检测及设定而 得以随需求进行变更。上述插座连接器1为一种直角型插座连接器,且具有eSATA/USB的复合端子构造。 在变化的实施上,上述导光槽道14与折光片44的构造设计同样可应用于与电路板7呈倾 斜设置的斜角型插座连接器(图未示),此时该导光槽道14的转角为大于90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折光片与金属壳体一体成型,因此折光片不需要额外独立制 造,也不需要额外的组装构造及工序,相较于现有构造,能减少组装工序及降低制造成本。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 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含一基部及由该基部的两侧一体延伸的两臂部,该基部延伸形成一舌板;多个端子,其设置于该舌板;以及一金属壳体,其组装于该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与该金属壳体的组合在前端形成有一插口;其中该绝缘本体的至少一臂部设有一导光槽道,该导光槽道具有成一转角互相连通的入光槽道及出光槽道,该入光槽道具有一入口,该出光槽道具有一朝向该插口的方向的出口,在该入光槽道及该出光槽道连接的转角处设有从该金属壳体一体弯折延伸的折光片,该折光片具有一面向该入光槽道及该出光槽道方向的折射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槽道的转角为90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包含一顶壁、一底壁 及连接于该顶壁与该底壁两侧的两侧壁,该顶壁设有一缺槽,该折光片自该缺槽的内缘弯 折延伸形成,该绝缘本体的臂部在对应该折光片的位置设有一穿槽,该折光片通过该穿槽 而延伸于该转角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舌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板面及一 第二板面,所述多个端子包含一第一端子组及一第二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设置于该第一 板面,该第一端子组为符合通用串行总线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设置于该 第二板面,该第二端子组为符合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
5.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路板,其安装有一发光源;以及一插座连接器,其安装于该电路板,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含一基部及由该基部的两侧一体延伸的两臂部,该基部延伸形成一舌板;多个端子,其设置于该舌板;及一金属壳体,其组装于该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与该金属壳体的组合在前端形成有一 插口 ;其中该绝缘本体的至少一臂部设有一导光槽道,该导光槽道具有成一转角互相连通的 入光槽道及出光槽道,该入光槽道具有一入口面对该电路板的发光源,该出光槽道具有一 朝向该插口的方向的出口,在该入光槽道及该出光槽道的转角处设有从该金属壳体一体弯 折延伸的折光片,该折光片具有一面向该入光槽道及该出光槽道方向的折射面,以使来自 该入光槽道的该发光源的光线经由该折射面折射到该出光槽道的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槽道的转角为90度。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包含一顶壁、一底壁、 及连接于该顶壁与该底壁两侧的两侧壁,该顶壁设有一缺槽,该折光片自该缺槽的内缘弯 折延伸形成,该绝缘本体的臂部在对应该折光片的位置设有一穿槽,该折光片通过该穿槽 而延伸于该转角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舌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所述多个端子包含一第一端子组及一第二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安装于该第一 板面,该第一端子组为符合通用串行总线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安装于该 第二板面,该第二端子组为符合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专利摘要一种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端子及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包含基部及由基部两侧一体延伸的两臂部,基部延伸一舌板,端子设置于舌板。金属壳体组装于绝缘本体且两者的组合在前端形成有插口。至少一臂部设有导光槽道,导光槽道具有成一转角互相连通的入光槽道及出光槽道。入光槽道具有一入口,出光槽道具有一朝向该插口的方向的出口。在入光槽道及出光槽道连接的转角处设有从金属壳体一体弯折延伸的折光片,折光片具有一面向入光槽道及出光槽道方向的折射面;以此,不需独立制造折光片,以减少组装工序及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H01R13/66GK201725955SQ201020295388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1日
发明者何宜泽, 曾珽章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