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491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生产铅酸蓄电池厂家在生产电池极群时,都采用负极板比正极板多1片的方式,即负极板-隔板-正极板-隔板-负极板-隔板-正极板...负极板, 且各片负极板的厚度相同,侧边的两片负极板一面紧贴隔板与正极板相对,另一面紧贴电池槽壁。极群中间的负极板的两边都有正极板存在,是两片正极板共用的,而两边的负极板仅有一面供正极板所用,另一面则没有被利用,由于极板是采用铅制造的,这就造成了铅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用铅量少,节约资源。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槽、设在电池槽上的引出极柱,所述电池槽内设有与引出极柱对应的正极板、负极板,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设有隔板,所述电池槽内的两侧侧壁上均贴有一块贴壁负极板,所述贴壁负极板的厚度为负极板厚度的75% 80%。作为优选,所述贴壁负极板的厚度为负极板厚度的75%。作为优选,所述贴壁负极板的厚度为负极板厚度的80%。作为优选,所述贴壁负极板的厚度为负极板厚度的8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在不影响电池性能的情况下,通过减少贴壁负极板的厚度减少用铅量,节约资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槽1、设在电池槽1上的引出极柱2,所述电池槽1内设有与引出极柱2对应的正极板3、负极板4,所述正极板3与负极板4之间设有隔板5,所述电池槽1内的两侧侧壁上均贴有一块贴壁负极板6,所述贴壁负极板6的厚度为负极板4厚度的75%。贴壁负极板的厚度减少,用铅量少,节约资源,但不影响电池的性能。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贴壁负极板6的厚度为负极板4厚度的 80%。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贴壁负极板6的厚度为负极板4厚度的 85%。
权利要求1.一种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槽(1)、设在电池槽(1)上的引出极柱O),所述电池槽 ⑴内设有与引出极柱⑵对应的正极板(3)、负极板G),所述正极板(3)与负极板⑷之间设有隔板(5),所述电池槽(1)内的两侧侧壁上均贴有一块贴壁负极板(6),其特征在于 所述贴壁负极板(6)的厚度为负极板(4)厚度的75% 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壁负极板(6)的厚度为负极板⑷厚度的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壁负极板(6)的厚度为负极板⑷厚度的8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槽、设在电池槽上的引出极柱,所述电池槽内设有与引出极柱对应的正极板、负极板,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设有隔板,所述电池槽内的两侧侧壁上均贴有一块贴壁负极板,所述贴壁负极板的厚度为负极板厚度的75%~80%。用铅量少,节约资源。
文档编号H01M10/16GK201956437SQ20102067852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4日
发明者包有富, 李治德, 胡国柱, 陈学良, 陈 胜 申请人:江苏永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