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776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路基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基板,更特别而言,涉及一种安装电子元器件的电路基板。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一般的电路基板,已知有层叠陶瓷层而形成的电路基板。图10是示出在印刷布线基板600上安装有现有的电路基板500的情况的图。另外,在电路基板500上安装有电子元器件700。电路基板500如图10所示,由主体501和外部电极502、503构成。主体501通过层叠陶瓷层而构成,为硬质基板。外部电极502、503分别设置在主体501的上表面和下表另外,印刷布线基板600例如为搭载于移动电话等电子装置的母板,如图10所示, 包括主体601和外部电极602。主体601是由树脂等制成的硬质基板。外部电极602设置在主体601的上表面。另外,电子元器件700例如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主体701和外部电极702。主体701为半导体基板。外部电极702设置在主体701的下表面。电路基板500如图10所示,安装在印刷布线基板600上。具体而言,电路基板500 通过将外部电极502和外部电极602利用焊料进行连接从而进行安装。电子元器件700如图10所示,安装在电路基板500上。具体而言,电子元器件700 通过将外部电极503和外部电极702利用焊料进行连接从而进行安装。如上所述的电路基板500、印刷布线基板600和电子元器件700搭载于移动电话等电子装置。现有的电路基板500存在可能会从印刷布线基板600脱离的问题。更详细而言, 存在如下情况因搭载有电路基板500和印刷布线基板600的电子装置掉落时的冲击,而会在印刷布线基板600中产生挠曲。即使在印刷布线基板600中产生挠曲,由于电路基板500 为硬质基板,因此其也无法随着印刷布线基板600的挠曲而发生较大变形。因此,会对连接外部电极502和外部电极602的焊料施加负载。其结果是,焊料破损,存在电路基板500从印刷布线基板600脱离的情况。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举出了通过层叠由可挠性材料制成的片材,从而来制作电路基板500的方法。作为层叠这种由可挠性材料制成的片材而形成的电路基板,例如, 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基板。此外,对于印刷基板800的结构,引用图10。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基板800如图10所示,包括主体801和外部电极(焊盘)802、803。主体801通过层叠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的片材而构成。外部电极802、803分别设置在主体80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印刷基板800与电路基板500同样地经由下表面的外部电极802安装于印刷布线基板600。另外,电子元器件700与电路基板500同样地经由上表面的外部电极803安装于印刷基板800。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基板800中,电子元器件700可能会脱离。更详细而言,印刷基板800由于由可挠性材料所制成的片材构成,因此可挠曲。因此,即使印刷布线基板600挠曲,印刷基板800也可随着印刷布线基板600的挠曲而挠曲。由此,可抑制连接外部电极602和外部电极802的焊料破损、印刷基板800从印刷布线基板600脱离。印刷基板800由于在整个表面都具有可挠性,因此会在整个表面发生挠曲。另一方面,电子元器件700由于由半导体基板构成,因此无法发生较大挠曲。因而,会对外部电极702、803以及连接这两者的焊料施加负载。其结果是,焊料会破损,外部电极702、703会从主体701、801剥离。S卩,电子元器件700与印刷基板800之间的连接会脱离。此外,图10中,印刷基板800通过外部电极802安装于印刷布线基板600。但是, 即使在印刷基板800通过粘合剂等安装在壳体上的情况下,也会发生电子元器件700与印刷基板800之间的连接脱离的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6-934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子元器件从电路基板脱离的电路基板。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的特征在于,包括层叠体,该层叠体通过层叠由可挠性材料制成的多个绝缘体层而构成;第一外部电极,该第一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层叠体的上表面,且安装电子元器件;以及多个内部导体,该多个内部导体是从层叠方向俯视时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重叠的多个内部导体,且在与该第一外部电极重叠的区域中,未通过过孔导体彼此连接。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电子元器件从电路基板脱离。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路基板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电路基板的A-A上的截面结构图。图4是从层叠方向透视图1的电路基板时的图。图5是包括图1的电路基板的模块的结构图。图6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示出在印刷布线基板上安装有现有的电路基板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基板进行说明。(电路基板的结构)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的结构进行说明。图 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基板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路基板 1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电路基板10的A-A上的截面结构图。图4是从层叠方向透视图1的电路基板10时的图。图1至图4中,在制作电路基板10时,将层叠绝缘体层的方向定义为层叠方向。而且,将该层叠方向设为ζ轴方向,将沿着电路基板10的长边的方向设为χ轴方向,将沿着电路基板10的短边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另外,电路基板10中, 将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表面称为上表面,将ζ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表面称为下表面,将其他表面称为侧面。电路基板1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层叠体11、外部电极12(1 12d)、 14 (14a 14f)、内部导体 18 (18a 18d)、20 (20a 20f)、22 (22a、22b)和过孔导体 bl bll。层叠体11如图2所示,通过层叠由可挠性材料(例如,液晶聚合物等热塑性树脂)制成的长方形的绝缘体层16a 1 而构成。由此,层叠体11形成长方体状。以下,绝缘体层16的表面是指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主面,绝缘体层16的背面是指ζ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主面。外部电极12是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制成的层,如图1所示,设置在层叠体11 的上表面。更详细而言,外部电极12设置在绝缘体层16a的表面的中央(对角线的交点) 附近,该绝缘体层16a设置在ζ轴方向的最靠正方向侧。外部电极12a、12b被设置成使得沿y轴方向排列。外部电极12c、12d被设置成使得在比外部电极12a、12b更靠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沿y轴方向排列。另外,外部电极12被分成两个组(组G1、G2)。具体而言,外部电极12a、12b属于组G1。外部电极12c、12d属于组G2。外部电极12被用于与安装在层叠体11的上表面的电子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内部导体18是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制成的布线层,如图2所示,内置在层叠体11中。具体而言,内部导体18设置在绝缘体层16b的表面。内部导体18a 18d从Z 轴方向俯视时,分别与外部电极1 12d重叠。此外,图2中,对于内部导体18,仅示出了与外部电极12重叠的部分附近,而省略了除此以外的部分。内部导体20是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制成的电容器导体或接地导体等具有大面积的膜状导体,内置在层叠体11中。内部导体20设置于多个绝缘体层16。具体而言,内部导体20a、20b被设置成使得在绝缘体层16c的表面沿χ轴方向排列。内部导体20c、20d 在绝缘体层16d的表面沿χ轴方向设置。内部导体20e、20f在绝缘体层16e的表面沿χ轴方向设置。而且,内部导体20a、20C、20e如图4所示,从ζ轴方向俯视时,以彼此一致的状态重叠,并且与属于组Gl的外部电极12a、12b重叠。由此,外部电极12a、12b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与多个内部导体20重叠。另外,内部导体20a、20C、20e从ζ轴方向俯视时,在与外部电极12a、12b重叠的区域中,未通过过孔导体彼此连接。另外,内部导体20b、20d、20f从ζ轴方向俯视时,以彼此一致的状态重叠,并且与属于组G2的外部电极12c、12d重叠。由此,外部电极12c、12d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与多个内部导体20重叠。另外,内部导体20b、20d、20f从ζ轴方向俯视时,在与外部电极12c、12d 重叠的区域中,未通过过孔导体彼此连接。内部导体22是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制成的布线层,如图2所示,内置在层叠体11中。具体而言,内部导体22a、22b分别设置在绝缘体层16f、16g的表面。此外,图2 中,对于内部导体22,仅示出了端部附近,而省略了除此以外的部分。外部电极14是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制成的层,如图1所示,设置在层叠体11的下表面。即,外部电极14设置在绝缘体层16h的背面,该绝缘体层1 设置在ζ轴方向的最靠负方向侧。而且,外部电极Ha 14c沿着层叠体11的下表面的位于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短边设置。另外,外部电极14d 14f沿着层叠体11的下表面的位于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短边设置。由此,如图4所示,外部电极12和外部电极14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不重叠。外部电极14被用于与安装在层叠体11的下表面的印刷布线基板之间的连接。另外,层叠体11如图3所示,内置有线圈(电路元件)L和电容器(电路元件)C。 线圈L由设置在绝缘体层16d 16g的表面的内部导体(图2中省略)和过孔导体(未图示)构成。电容器C由设置在绝缘体16f、16g的表面的内部导体(图2中省略)构成。另外,如图3所示,内部导体20a、20C、20e和内部导体20b、20d、20f设置在层叠体11的比关于ζ轴方向上的中心面更靠上表面侧。过孔导体bl bll被设置成使得将外部电极12、14、内部导体18、20、22和线圈L 及电容器C进行连接,使绝缘体层16在ζ轴方向上贯通。具体而言,过孔导体bl b4分别如图2所示,使绝缘体层16a在ζ轴方向上贯通,并将外部电极12a 12d和内部导体 18a 18b进行连接。过孔导体沾如图2所示,使绝缘体层16f在ζ轴方向上贯通,从ζ轴方向俯视时, 不与外部电极12重叠。另外,过孔导体沾将内部导体2 和内部导体22b进行连接。此外,图2中,虽然仅记载了过孔导体沾以作为连接内部导体22之间的过孔,但除了过孔导体沾以外也可存在其他连接内部导体22之间的过孔导体。但是,连接内部导体22之间的过孔导体不与外部电极12重叠。过孔导体M bll如图2所示,使绝缘体层IMi在ζ轴方向上贯通,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不与外部电极12重叠。过孔导体M bll分别将设置于绝缘体层16f、16g的内部导体22和外部电极1 14f进行连接。通过层叠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绝缘体层16a 16h,从而获得图1所示的电路基板 10。图5是包括电路基板10的模块150的结构图。模块150包括电路基板10、电子元器件50和印刷布线基板100。电子元器件50如图5所示,是安装在电路基板10上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元件。电子元器件50具有主体52和外部电极M (5 Md)。主体52例如是由半导体基板构成的硬质基板。外部电极讨设置在主体52的ζ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主面(下表面)。而且,外部电极5 54d分别通过焊料60与外部电极12a 12d连接。由此,电子元器件50安装在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印刷布线基板100具有主体102和外部电极104 (104a 104f)。主体102例如是由树脂等制成的硬质基板。外部电极104设置在主体102的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主面(上表面)。而且,外部电极10 104f分别通过焊料70那样的接合材料与外部电极 1 14f连接。由此,电路基板10经由下表面安装在印刷布线基板100上。上述那样的模块150搭载于移动电话等电子装置。(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下面,参照

电路基板10的制造方法。首先,准备在一个主面的整个表面形成有铜箔的绝缘体层16。这里,绝缘体层16a 16g中,将形成有铜箔的主面作为表面。另一方面,绝缘体层16h中,将形成有铜箔的主面作为背面。接下来,对绝缘体层16a、16f的形成过孔导体bl 沾的位置(参照图2~),从背面侧照射激光束,形成过孔。另外,对绝缘体层16h的形成过孔导体M bll的位置(参照图2),从表面侧照射激光束,形成过孔。另外,对于绝缘体层16b 16e、16g,也根据需要, 形成过孔。接下来,利用光刻工序,在绝缘体层16a的表面形成图2所示的外部电极12。具体而言,在绝缘体层16a的铜箔上,印刷与图2所示的外部电极12相同形状的抗蚀剂。然后, 通过对铜箔实施蚀刻处理,从而除去未被抗蚀剂覆盖的部分的铜箔。之后,除去抗蚀剂。由此,在绝缘体层16a的表面形成如图2所示的外部电极12。接下来,利用光刻工序,在绝缘体层16b的表面形成图2所示的内部导体18。另外,利用光刻工序,在绝缘体层16c 16e的表面形成图2所示的内部导体20。另外,利用光刻工序,在绝缘体层16f、16g的表面形成图2所示的内部导体22。另外,利用光刻工序, 在绝缘体层16d 16g的表面形成作为图3的线圈L和电容器C的内部导体(图2中未示出)。另外,利用光刻工序,在绝缘体层16h的背面形成图2所示的外部电极14。此外,由于这些光刻工序与形成外部电极12时的光刻工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接下来,对形成于绝缘体层16a、16f、16h的过孔,填充以铜为主要组分的导电性糊料,形成图2所示的过孔导体bl bll。另外,在绝缘体层16b 16e、16g形成了过孔的情况下,也可对该过孔填充导电性糊料。接下来,将绝缘体层16a 16h以该顺序进行堆叠。然后,通过对绝缘体层16a 1 从层叠方向的上下方向施加力,从而对绝缘体层16a 1 进行压接。由此,得到图1 所示的电路基板10。(效果)电路基板10中,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即使印刷布线基板100发生了变形,也能够抑制电路基板10从印刷布线基板100脱离。更详细而言,存在如下情况因搭载有图10所示的现有电路基板500和印刷布线基板600的电子装置掉落时的冲击,而会在印刷布线基板600中产生挠曲。即使在印刷布线基板600中产生挠曲,由于电路基板500为硬质基板, 因此其也不会随着印刷布线基板600的挠曲而发生较大变形。因此,会对连接外部电极502 和外部电极602的焊料施加负载。其结果是,焊料破损,电路基板500有时会从印刷布线基板600脱离。因此,电路基板10中,层叠体11通过层叠由可挠性材料制成的绝缘体层16而构成。因而,电路基板10与电路基板500相比可容易发生挠曲。因而,即使因搭载有图5所示的模块150的电子装置掉落,而导致印刷布线基板100发生挠曲使得外部电极104的间隔发生变化,由于电路基板10发生变形,从而外部电极14的间隔也发生变化。其结果是, 可抑制对连接外部电极14和外部电极104的焊料施加负载,可抑制电路基板10从印刷布线基板100脱离。而且,电路基板10中,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能够抑制电子元器件50从电路基板 10脱离。更详细而言,由于图10所示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基板800在整个表面都具有可挠性,因此会在整个表面都发生挠曲。由此,外部电极803的间隔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电子元器件700由于由半导体基板构成,因此无法发生较大挠曲。因而,会对外部电极702,803以及连接这两者的焊料施加负载。其结果是,焊料会破损,外部电极702、703会从主体701、801剥离。S卩,电子元器件700与印刷基板800之间的连接会脱离。因此,电路基板10中,从ζ轴方向俯视时,通过使内部导体18、20、22中的一个以上的内部导体20与外部电极12重叠,从而抑制电子元器件50从电路基板10脱离。更详细而言,若印刷布线基板100呈凸状挠曲,则如图5所示,会对外部电极104沿箭头B的方向施加应力。外部电极104经由焊料70与外部电极14连接。而且,层叠体11具有可挠性。 因而,外部电极14随着外部电极104的位移,沿箭头B的方向受到应力。其结果是,在绝缘体层16a 16h中,在χ轴方向上产生拉伸应力α 。这里,内部导体20例如利用铜等金属箔来制作,绝缘体层16由液晶聚合物等热塑性树脂制作。由于绝缘体层16和内部导体20仅仅是压接,因此在绝缘体层16和内部导体 20之间不存在化学键等。因而,绝缘体层16和内部导体20可彼此错位。因此,在绝缘体层16e 16h中产生拉伸应力的情况下,在绝缘体层16d和内部导体20e、20f之间会发生错位。同样地,在绝缘体层16c和内部导体20c、20d之间会发生错位。同样地,在绝缘体层 16b和内部导体20a、20b之间会发生错位。如上所述,若在绝缘体层16和内部导体20之间发生错位,则不会从ζ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绝缘体层16向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绝缘体层16传递力。由此,绝缘体层16d、 16c、16b中产生的拉伸应力α 2 α 4变得比绝缘体层16e 16h中产生的拉伸应力α 1 小。更详细而言,随着从拉伸应力α 1往拉伸应力α 4,大小逐渐变小。因而,绝缘体层16a 16h中产生的χ轴方向的伸展随着从ζ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往正方向侧而逐渐变小。因而, 设置在绝缘体层16a的表面的外部电极12a、12b几乎不发生位移。其结果是,电路基板10 中,能够抑制电子元器件50从电路基板10脱离。此外,即使在如绝缘体层16d和内部导体 20e、绝缘体层16c和内部导体20c那样,内部导体的一个主面侧和绝缘体层的一个主面侧例如因锚固效果而牢固地接合的情况下,若存在多层内部导体,则也可在内部导体的另一个主面侧发生错位,从而使应力α缓和。特别地,在电路基板10中,多个内部导体20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与外部电极12重叠。因此,绝缘体层16中产生的拉伸应力被进一步有效地缓和。其结果是,可进一步有效地抑制电子元器件50从电路基板10脱离。而且,电路基板10中,在对印刷布线基板100从ζ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朝正方向侧施加冲击时,可抑制该冲击传递到外部电极12。更详细而言,由于过孔导体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因此比绝缘体层16硬。因此,若连接内部导体18、20、22的过孔导体和外部电极12从 ζ轴方向俯视时重叠,则冲击会经由过孔导体向外部电极12传递。因此,电路基板10中,连接内部导体22之间的过孔导体沾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不与外部电极12重叠,内部导体20之间从ζ轴方向俯视时,在与外部电极12重叠的区域中, 彼此不连接。即,外部电极12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不与过孔导体bl b4以外的过孔导体重叠。因此,在向印刷布线基板100施加冲击时,冲击不会经由过孔导体向外部电极12传递。其结果是,在对印刷布线基板100从ζ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朝正方向侧施加冲击时,可抑制该冲击传递到外部电极12。而且,电路基板10中,根据以下所说明的理由,在对印刷布线基板100从ζ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朝正方向侧施加冲击时,也可抑制该冲击传递到外部电极12。更详细而言,来自印刷布线基板100的冲击经由外部电极104、焊料70和外部电极14传递至层叠体11。因此,外部电极12和外部电极14优选为尽可能远离设置。因此,电路基板10中,外部电极12 被设置成使得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不与外部电极14重叠。由此,在对印刷布线基板100从ζ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朝正方向侧施加冲击时,可抑制该冲击传递到外部电极12。另外,为了进一步获得上述效果,内部导体越接近外部电极12越好。(变形例)下面,参照

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路基板10a。图6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路基板IOa的分解立体图。电路基板IOa在包括内部导体(辅助导体)24(2 Mc)这一点上,与电路基板 10不同。更详细而言,内部导体2 在设置有内部导体20a、20b的绝缘体层16c的表面上, 沿着内部导体20a、20b排列的方向(即,χ轴方向)设置。同样地,内部导体24b在设置有内部导体20c、20d的绝缘体层16d的表面上,沿着内部导体20c、20d排列的方向(即,χ轴方向)设置。同样地,内部导体2 在设置有内部导体20e、20f的绝缘体层16e的表面上, 沿着内部导体20e、20f排列的方向(即,χ轴方向)设置。通过设置如上述那样的内部导体M,从而绝缘体层16变得难以沿内部导体20排列的方向(X轴方向)延展。其结果是,即使印刷布线基板100发生变形,设置在绝缘体层 16a的表面的外部电极12a、12b也几乎不发生位移。其结果是,电路基板IOa中,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电子元器件50从电路基板IOa脱离。下面,参照

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路基板10b。图7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路基板IOb的分解立体图。电路基板IOb在包括外部导体沈 ^d)这一点上,与电路基板10不同。更详细而言,外部导体26a 26d分别与外部电极12a 12d连接。而且,过孔导体bl b4 分别与外部导体26a 26d连接。由此,外部电极1 12d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不与过孔导体bl b4重叠。其结果是,在对印刷布线基板100从ζ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朝正方向侧施加冲击时,可更有效地抑制该冲击传递到外部电极12。下面,参照

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电路基板10c。图8是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电路基板IOc的分解立体图。电路基板IOc在设置有内部导体28a 28c以取代内部导体20a 20f这一点上, 与电路基板10不同。更详细而言,内部导体28a设置在绝缘体层16c的表面,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与外部电极12a 12d重叠。同样地,内部导体28b设置在绝缘体层16d的表面, 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与外部电极12a 12d重叠。内部导体28c设置在绝缘体层16e的表面,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与外部电极1 12d重叠。在具有如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电路基板 IOc中,也和电路基板10相同,能够抑制电子元器件50从电路基板IOc脱离。下面,参照

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电路基板10d。图9是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电路基板IOd的分解立体图。图9中,示出绝缘体层16a 16e。关于电路基板IOd的绝缘体层16f 16h,由于和图2所示的电路基板10的绝缘体层16f 16h相同,因此省略说明。电路基板IOd在设置有内部导体30a 30f和过孔导体bl2 bl7以取代内部导体20a 20f这一点上,与电路基板10不同。更详细而言,内部导体30a、30b设置在绝缘体层16c的表面,构成7/8匝的线圈导体。而且,内部导体30a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与外部电极12a、12b重叠。内部导体30b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与外部电极12c、12d重叠。内部导体 30c、30d设置在绝缘体层16d的表面,构成7/8匝的线圈导体。而且,内部导体30c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与外部电极12a、12b重叠。内部导体30d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与外部电极12c、 12d重叠。内部导体30e、30f设置在绝缘体层16e的表面,构成7/8匝的线圈导体。而且, 内部导体30e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与外部电极12a、12b重叠。内部导体30f从ζ轴方向俯视时,与外部电极12c、12d重叠。过孔导体bl2、bl3分别使绝缘体层16c在ζ轴方向上贯通,并将内部导体30a、30b 的端部和内部导体30c、30d的端部进行连接。同样地,过孔导体bl4、bl5分别使绝缘体层 16d在ζ轴方向上贯通,并将内部导体30c、30d的端部和内部导体30e、30f的端部进行连接。过孔导体bl6、bl7分别使绝缘体层16e在ζ轴方向上贯通,并与内部导体30e、30f的端部连接。由此,内部导体30a、30C、30e和过孔导体bl2、bl4、bl6构成线圈Li。另外,内部导体30b、30d、30f和过孔导体bl3、bl5、bl7构成线圈L2。如上所述,通过使用作为线圈导体的内部导体30以取代作为电容器导体或接地导体的内部导体20,从而与电路基板10相同,能够抑制电子元器件50从电路基板IOb脱离。此外,虽然将内部导体30设为线圈导体,但也可为例如不构成线圈的单纯的布线导体。此外,电路基板10、10a IOd中,虽然外部电极14设置在层叠体11的下表面,但也可例如设置在侧面。此外,电路基板10、10a IOd中,并不一定要设置外部电极14。具体而言,存在电路基板10、10a IOd并非安装在印刷布线基板100上,而与壳体等粘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电路基板10、10a IOd中无需外部电极14。工业上的实用性本发明对于电路基板是有用的,特别是在能够抑制电子元器件从电路基板脱离这一点上较为优异。标号说明C 电容器G1、G2 组L、L1、L2 线圈bl bl7 过孔导体10、IOa IOd 电路基板11 层叠体1 12d、Ha 14f 外部电极16a 16h 绝缘体层18a 18d、20a 20f、22a、22b、24a 24cJ8a ^c、30a 30f 内部导体^a ^d 外部导体
10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体,该层叠体通过层叠由可挠性材料制成的多个绝缘体层而构成; 第一外部电极,该第一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层叠体的上表面,且安装电子元器件;以及多个内部导体,该多个内部导体是从层叠方向俯视时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重叠的多个内部导体,且在与该第一外部电极重叠的区域中,未通过过孔导体彼此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部导体设置在所述层叠体的比关于层叠方向上的中心面更靠所述上表面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外部电极,该第二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层叠体的下表面或侧面, 所述电路基板还包括过孔导体,该过孔导体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连接,且从层叠方向俯视时,不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被用于与安装在所述上表面的所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二外部电极被用于与安装在所述下表面的布线基板之间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从层叠方向俯视时,不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重叠。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部电极设置有多个,并且被分成第一组和第二组,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一外部电极从层叠方向俯视时,与所述多个内部导体中的第一内部导体重叠,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一外部电极从层叠方向俯视时,与第二内部导体重叠,该第二内部导体是所述多个内部导体中的第二内部导体,且与所述第一内部导体设置在相同的所述绝缘体层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导体,该辅助导体在设置有所述第一内部导体和所述第二内部导体的所述绝缘体层上,沿着该第一内部导体和该第二内部导体排列的方向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部导体和所述第二内部导体设置于多个所述绝缘体层, 所述辅助导体设置于多个绝缘体层的各个层,该多个绝缘体层设置有所述第一内部导体和所述第二内部导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子元器件从电路基板脱离的电路基板。层叠体(11)通过层叠由可挠性材料制成的多个绝缘体层(16)而构成。外部电极(12)设置在层叠体(11)的上表面。在该外部电极(12)上安装电子元器件。多个内部导体(20)从z轴方向俯视时,是与外部电极(12)重叠的多个内部导体(20),在与外部电极(12)重叠的区域中,未通过过孔导体彼此连接。
文档编号H01L23/12GK102369600SQ201080015818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日
发明者加藤登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