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699672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提出有使用了被称为有机EUElectro Luminescent 电致发光)元件或发光聚合物元件等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以后称为“OLED”)元件等的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在面板的一面和另一面同时显示不同图像的两面发光型的发光装置。
图16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发光装置的像素电路的构成的图。如图16所示, 该像素电路具备相互串联连接的第1驱动晶体管122和第1发光元件12a、位于第1驱动晶体管122的栅极源极之间的第1保持电容CT、设置于第1驱动晶体管122的栅极和第1数据线102T之间的第1选择晶体管120、相互串联连接的第2驱动晶体管123以及第2发光元件12b、位于第2驱动晶体管123的栅极源极之间的第2保持电容CB、和设置于第2驱动晶体管123的栅极和第2数据线102B之间的第2选择晶体管121。第1发光元件12a的出射光从面板的一面射出,第2发光元件12b的出射光从面板的另一面射出,由此来实现两面发光。
第1选择晶体管120的栅极与第1扫描线IOlT连接。在选择第1扫描线IOlT时, 第1选择晶体管120成为导通状态,第1数据线102T与第1驱动晶体管122的栅极导通。 此时,由于向第1数据线102T输出与第1发光元件12a的指定灰度等级对应的数据电位 Da,所以该数据电位Da被提供给第1驱动晶体管122的栅极。由此,与数据电位Da相对应的驱动电流流过第1发光元件12a,第1发光元件12a以与该驱动电流相对应的亮度发光。
另外,第2选择晶体管121的栅极与第2扫描线IOlB连接。在选择第2扫描线 IOlB时,第2选择晶体管121成为导通状态,第2数据线102B和第2驱动晶体管123的栅极导通。此时,由于向第2数据线102B输出与第2发光元件12b的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数据电位Db,所以该数据电位Db被提供给第2驱动晶体管123的栅极。由此,与数据电位 Db相对应的驱动电流流过第2发光元件12b,第2发光元件12b以与该驱动电流相对应的亮度发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U80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由于每个像素需要2条数据线(102T、102B),所以很难减小每个像素的面积。所以,存在有不利于实现图像的高精细化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细化的两面发光型的发光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数据线和被配置在基板上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具备分别与第1供电线(例如图2的高位侧电源线16)对应地被配置的第1电路和第2电路;第1电路包含第1发光元件、被连接在第1发光元件和第 1供电线之间的第1驱动晶体管和被设置在第1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数据线之间的第1开关元件,第1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基板的一面侧(例如第1基板31侧)射出;第2电路包含第2发光元件、被连接在第2发光元件和第1供电线之间的第2驱动晶体管和被设置在第2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数据线之间的第2开关元件,第2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基板的另一面侧(例如第2基板32侧)射出。
在本发明中,用于生成显示在基板一面侧上的图像的第1电路和用于生成显示在基板另一面侧上的图像的第2电路共用一根数据线,因此与分别设置第1电路所对应的数据线和第2电路所对应的数据线的方式(按每个像素设置2根数据线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小每个像素的面积。由此,具有实现图像的高精细化的优点。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式,还具备用于驱动像素电路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在第1 期间内,将第ι开关元件设定成导通状态,将第2开关元件设定成截止状态,并且向数据线输出与第1发光元件的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第1数据电位;驱动电路在第1期间之后的第2期间内,将第1开关元件设定成截止状态,将第2开关元件设定成导通状态,并且向数据线输出与第2发光元件的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第2数据电位。在该方式中,在第1期间内,输出到数据线的第1数据电位通过导通状态的第1开关元件被供给到第1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由此,与第1数据电位相对应的驱动电流流过第1发光元件,第1发光元件以与该驱动电流相对应的亮度发光。另外,在第2期间内,输出到数据线的第2数据电位通过导通状态的第2开关元件被供给到第2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由此,与第2数据电位相对应的驱动电流流过第2发光元件,第2发光元件以与该驱动电流相对应的亮度发光。即,根据该方式,能够可靠地进行基板一面侧的显示和另一面侧的显示,并且能够提供可以实现高精细化的发光装置。
另外,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发光装置的其他方式,其特征在于,具备分别在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扫描线、与多个第1扫描线一一对应地设置的多个第2扫描线、分别在与第 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数据线、对应多个第1扫描线以及第2扫描线与多个数据线的交叉点而配置的多个像素电路、和用于驱动各像素电路的驱动电路;各像素电路被配置在基板上,具备分别对应第1供电线而配置的第1电路和第2电路;第1电路包含第 1发光元件、被连接在第1发光元件和第1供电线之间的第1驱动晶体管、和被配置在第1 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数据线之间并在第1扫描线被选择时使两者导通的第1开关元件,第 1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基板的一面侧射出;第2电路包含第2发光元件、被连接在第2发光元件和第1供电线之间的第2驱动晶体管、和被配置在第2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数据线之间并在第2扫描线被选择时使两者导通的第2开关元件,第2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基板的另一面侧射出;驱动电路按每个选择期间,依次选择各第1扫描线,同时从与各第1扫描线的选择方向相反的方向依次选择各第2扫描线,并向各数据线输出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电位。
在该方式中,驱动电路通过将各个第1扫描线的选择方向和各个第2扫描线的选择方向设为反方向,能够使从基板的一面侧观察在该一面侧上显示的图像时的状态、和从基板的另一面侧观察在该另一面侧上显示的图像时的状态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根据该方式,能够防止基板的一面侧上显示的图像和另一面侧上显示的图像反转。
本发明涉及的发光装置被利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的典型例是利用了发光装置作为显示装置的设备。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电子设备,例示了个人计算机和携带电话。
本发明还确定了驱动发光装置的方法。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发光装置具备数据线和被配置在基板上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具备分别对应第1供电线而配置的第1电路和第2电路,第1电路包含第1发光元件、被连接于第1发光元件和第1供电线之间的第1驱动晶体管、和被设置在第1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数据线之间的第1开关元件, 第1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基板的一面侧射出,第2电路包含第2发光元件、被连接在第2发光元件和第1供电线之间的第2驱动晶体管、和被设置在第2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数据线之间的第2开关元件,第2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基板的另一面侧射出,该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在第1期间内,将第1开关元件设定成导通状态,将第2开关元件设定成截止状态,并且向数据线输出与第1发光元件的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第1数据电位;在第1期间之后的第2期间内,将第1开关元件设定成截止状态,将第2开关元件设定成导通状态,并且向数据线输出与第2发光元件的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第2数据电位。通过以上的驱动方法也能够得到与本发明涉及的发光装置同样的效果。
另外,作为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方法的其他的方式,能够设为如下的方式。S卩,发光装置具备分别在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扫描线、与多个第1扫描线一一对应地设置的多个第2扫描线、分别在与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数据线、和对应多个第1扫描线以及第2扫描线与多个数据线的交叉点而配置的多个像素电路,各像素电路被配置在基板上,具备分别对应第1供电线而配置的第1电路和第2电路,第1电路包含第1发光元件、被连接在第1发光元件和第1供电线之间的第1驱动晶体管、和被配置在第1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数据线之间并在第1扫描线被选择时使两者导通的第1开关元件,第1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基板的一面侧射出,第2电路包含第2发光元件、被连接在第2发光元件和第 1供电线之间的第2驱动晶体管、和被配置在第2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数据线之间并在第2 扫描线被选择时使两者导通的第2开关元件,第2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基板的另一面侧射出,该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按在每个选择期间内,依次选择各第1扫描线,同时从与各第1 扫描线的选择方向相反的方向依次选择各第2扫描线,并向各数据线输出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电位。通过以上的驱动方法也能够得到与本发明涉及的发光装置同样的效果。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的框图。
图2是像素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像素电路的截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驱动电路所生成的各种信号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1选择期间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2选择期间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8是用于说明对比例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9是对比例中从面板的前面侧观察被显示在面板前面侧的图像时的俯视图。
图10是对比例中从面板的后面侧观察被显示在面板后面侧的图像时的俯视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中从面板的前面侧观察被显示在面板前面侧的图像时的俯视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中从面板的后面侧观察被显示在面板后面侧的图像时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具体方式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具体方式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具体方式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以往的发光装置的像素电路的构成的图。
符号说明 10…元件部、11···第1扫描线、12···第2扫描线、14···数据线、16···高位侧电源线、 18…低位侧电源线、20···驱动电路、22···第1扫描线驱动电路、24···第2扫描线驱动电路、 26…数据线驱动电路、31···第1基板、32···第2基板、100…发光装置、P…像素电路、Tp···第1 电路、Bp···第2电路、E1···第1发光元件、E2···第2发光元件、DrT…第1驱动晶体管、DrB… 第2驱动晶体管、GT…第1开关元件、GB…第2开关元件、Ca、Cb…保持电容、GWT…第1扫描信号、GWB…第2扫描信号、VX…数据电位、H…水平扫描期间、Tl···第1选择期间、T2···第 2选择期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A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100的框图。发光装置100作为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搭载于电子设备上。如图1所示,发光装置100具备由多个像素电路P 排列而成的元件部10、和驱动各像素电路P的驱动电路20。驱动电路20包括第1扫描线驱动电路22、第2扫描线驱动电路M和数据线驱动电路26。驱动电路20例如分散安装在多个集成电路上。但是,驱动电路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与像素电路一起在基板上形成的薄膜晶体管共同构成。
在元件部10中,形成有m条在X方向延伸的第1扫描线11、与各第1扫描线11成对的m条在X方向延伸的第2扫描线12、和η条在与X方向交叉的Y方向上延伸的数据线 14 (m、n是自然数)。多个像素电路P被配置在多个第1扫描线11以及第2扫描线12与多个数据线14交叉的交叉点处,排列成纵m行X横η列的行列状。第1扫描线驱动电路22 向各第1扫描线11输出第1扫描信号GWT [1] GWT [m]。第2扫描线驱动电路M向各第2 扫描线12输出第2扫描信号GWB[1] GWB[m]。数据线驱动电路沈向各数据线14输出与对各像素电路P指定的灰度等级(后面称为“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数据电位VX[1] VX[η] 0关于这些具体内容会在后面进行说明。
图2是像素电路P的电路图。在图2中,仅以位于第i行(i = 1 m)的第j列 (j = 1 η)的1个像素电路P为代表进行了图示。如图1所示,像素电路P包含的第1电路Tp和第2电路Bp,该第1电路Tp和第2电路Bp分别与被供给了高位侧的电源电位VDD 的高位侧供电线16和被供给了低位侧的电源电位VCT(< VDD)的低位侧供电线18对应地配置。另外,在是小型面板的情况下,由于将阴极遍及全部像素,设置在一面,所以有时也不将低位侧供电线18设置在显示区域中。另一方面,在是大型面板的情况下,有时也将低位侧供电线18作为辅助阴极线设置在显示区域中。
如图2所示,第1电路Tp包含第1发光元件E1、第1驱动晶体管DrT、保持电容Ca 和第1开关元件GT。第1发光元件El和第1驱动晶体管DrT被串联配置在连结高位侧供电线16和低位侧供电线18的路径上。第1发光元件El是OLED元件,其在互相对置的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有有机EUElectroluminescense)材料的发光层。
第1驱动晶体管DrT是源极与高位侧电源线16连接并且漏极与第1发光元件El 的阳极连接的P沟道型的晶体管(例如薄膜晶体管)。保持电容Ca介于第1驱动晶体管 DrT的栅极和源极之间。
第1开关元件GT介于第1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和第j列的数据线14之间,用于控制两者的电连接(导通/非导通)。如图2所示,例如作为第1开关元件GT,优选采用 P沟道型的晶体管(例如薄膜晶体管)。属于第i行的η个像素电路P的各自的第1开关元件GT的栅极相对于第i行的第1扫描线11共通地被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第2电路Bp构成为,包含第2发光元件E2、第2驱动晶体管DrB、保持电容Db和第2开关元件GB。第2发光元件E2和第2驱动晶体管DrB被串联地配置在连结高位侧供电线16和低位侧供电线18的路径上。第2发光元件E2是OLED元件。
第2驱动晶体管DrB是源极与高位侧电源线16连接并且漏极与第2发光元件E2 的阳极连接的P沟道型的晶体管(例如薄膜晶体管)。保持电容Cb介于第2驱动晶体管 DrB的栅极和源极之间。
第2开关元件GB介于第2驱动晶体管DrB的栅极和第j列的数据线14之间,用于控制两者的电连接(导通/非导通)。如图2所示,作为第2开关元件GB,优选采用P沟道型的晶体管(例如薄膜晶体管)。属于第i行的η个像素电路P的各自的第2开关元件 GB的栅极相对于第i行的第2扫描线12共通地被连接。
图3是上述的像素电路P的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各像素电路P配置在相互对置的第1基板31和第2基板32之间。第1基板31和第2基板32由玻璃等具有光透过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像素电路P的第1发光元件El的出射光从第 1基板31侧射出,各像素电路P的第2发光元件E2的出射光从第2基板32射出。下面对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另外,在第2基板32上设置有构成像素电路P的元件,在将第1基板 31作为保护基板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包含有机物或者无机物的薄膜的保护膜作为第1 基板31的代替手段。
如图3所示,在第2基板32上,形成有被包含在像素电路P中的各种晶体管。这里,以第1驱动晶体管DrT和第2驱动晶体管DrB为代表进行图示。第1驱动晶体管DrT 包含在第2基板32的表面上由半导体材料形成的半导体层41、夹持着覆盖半导体层41的栅极绝缘层FO并与半导体层41对置的栅极电极42。半导体层41例如是通过对非晶硅进行激光退火而形成的多晶硅的膜体。栅极电极42被第1绝缘层Fl覆盖。第1驱动晶体管 DrT的漏极电极43和源极电极44由铝等低电阻的金属形成在第1绝缘层Fl的面上,并且通过接触孔与半导体层41 (漏极区域以及源极区域)导通。
第2驱动晶体管DrB包含在第2基板32的表面上由半导体材料形成的半导体层 51、夹持着覆盖半导体层51的栅极绝缘层FO并与半导体层51对置的栅极电极52。和第1驱动晶体管DrT —样,栅极电极52被第1绝缘层Fl覆盖。第2驱动晶体管DrB的漏极电极53和源极电极M由铝等低电阻的金属形成在第1绝缘层Fl的面上,并且通过接触孔与半导体层51 (漏极区域以及源极区域)导通。
第1驱动晶体管DrT的漏极电极43以及源极电极44、第2驱动晶体管DrB的漏极电极53以及源极电极M被平坦化层Hl覆盖。在平坦化层Hl的面上,相互分离地形成有构成第1发光元件El的阳极的第1像素电极61和构成第2发光元件E2的阳极的第2像素电极62。第1像素电极61和第1驱动晶体管DrT的漏极电极43通过在平坦化层Hl上形成的接触孔CHl连接。另外,第2像素电极62和第2驱动晶体管DrB的漏极电极53通过在平坦化层Hl上形成的另一接触孔CH2连接。
第1像素电极61和第2像素电极62上形成有有机围堰70 (分割块)。该有机围堰70由绝缘性的透明材料、例如丙烯、聚酰亚胺等形成,用于将第2基板31的表面上的空间按每个像素电路P进行分隔。在被有机围堰70分隔开的第1像素电极61和第2像素电极62上,形成有空穴注入/输送层81和有机EL层82的层叠体(发光功能层)。并且,以覆盖各像素电路P的发光功能层和各有机围堰70的方式形成有对置电极90。即,对置电极 90遍及多个像素电路P被连接,构成各像素电路P的第1发光元件El和第2发光元件E2 的阴极。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有机围堰70和平坦化层Hl之间以及在第1像素电极61和第2像素电极62之间,形成有由S^2等亲液性材料构成的亲液性控制层Ls。另外,如图3 所示,在对置电极90上,形成有透明保护膜91。透明保护膜91是用于使出射光透过并且防止来自外部的水分和氧气浸入的元件(气体隔离构件),可以由氧化硅(SiOx)或氮化硅 (SiNx)等构成。在透明保护膜91上形成有粘接层92。粘接层92具有在透明保护膜91上粘接第1基板31的功能。
这里,如图3所示,在第1像素电极61和平坦化层Hl之间,设置有第1遮光膜Bi, 以防止第1发光元件El的出射光到达第2基板32侧。更具体来讲,第1遮光膜Bl以覆盖平坦化层Hl的面上的区域中来自第1发光元件El的出射光能够到达的区域(第1发光元件El的发光区域)的方式被设置。第1遮光膜Bl可以由铝、铬等具有光反射性的材料构成。由此,从第1发光元件El向第2基板32侧发射的光被第1遮光膜Bl反射从而成为朝向第1基板31侧的光,并与从第1发光元件El向第1基板31侧发射的光一起通过对置电极90和第1基板31而向外部射出。也就是说,第1发光元件El的出射光从第1基板31 侧射出。
并且,如图3所示,在对置电极90的面上,设置有第2遮光膜B2,以防止第2发光元件E2的出射光到达第1基板31侧。更具体来讲,第2遮光膜B2以覆盖对置电极90的面上的区域中第2发光元件E2的出射光能够到达的区域(第2发光元件E2的发光区域) 的方式被设置。第2遮光膜B2可以由铝、铬等具有光反射性的材料构成。由此,从第2发光元件E2向第1基板31侧发射的光,被第2遮光膜B2反射而成为朝向第2基板32侧的光,并与从第2发光元件E2向第2基板32侧发射的光一起通过第2像素电极62和第2基板32而向外部射出。也就是说,第2发光元件E2的出射光从第2基板32侧射出。
接着,参照图4来说明第1扫描线驱动电路22所生成的各种信号、第2扫描线驱动电路M所生成的各种信号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26所生成的各种信号。如图4所示,垂
9直扫描期间内的m个水平扫描期间(H[l] H[m])分别被划分为第1选择期间Tl和在第 1选择期间Tl之后的第2选择期间T2。
第1扫描线驱动电路22通过在各第1选择期间Tl内将第1扫描信号GWT[1] GffT [m]依次设定成有效电平(低电平)来依次选择各第1扫描线。第1扫描信号GWT [i] 向低电平的转移意味着第i行的第1扫描线11的选择。当第1扫描信号GWT[i]向低电平迁移时,则属于第i行的η个像素电路P的各自的第1开关元件GT—起地变化成导通状态。
第2扫描线驱动电路M通过在各第2选择期间Τ2内将第2扫描信号GWB[1] GffB [m]依次设定成有效电平(低电平)来依次选择各第2扫描线。第2扫描信号GWB [i] 向低电平的转移意味着第i行的第2扫描线12的选择。当第2扫描信号GWB[i]向低电平迁移时,则属于第i行的η个像素电路P的各自的第2开关元件GB —起地变化成导通状态。
数据线驱动电路沈在各水平扫描期间H内生成与第1扫描线驱动电路22和第2 扫描线驱动电路M所选择的1行(η个)的像素电路P相对应的数据电位VX[1] VX[n], 并输出到各数据线14。如图4所示,在第i行被选择的水平扫描期间H[i]内的第1选择期间Tl中被输出到第j列的数据线14的数据电位VX[j]的值被设定为,与位于第i行的第 j列的像素电路P的第1发光元件El的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值DT[i,j]。另外,在水平扫描期间H[i]内的第2选择期间T2中被输出到第j列的数据线14的数据电位VX[j]的值被设定为,与位于第i行的第j列的像素电路P的第2发光元件E2的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值DB [i,j]。
接着,着眼于第i行的第j列的像素电路P来说明发光装置100的具体的动作(驱动方法)。如图4所示,当垂直扫描期间内的第i个水平扫描期间H[i]的第1选择期间Tl 开始时,第1扫描线驱动电路22将输出到第i行的第1扫描线11的第1扫描信号GWT[i] 设定成低电平(有效电平)。另一方面,第2扫描线驱动电路M将输出到第i行的第2扫描线12的第2扫描信号GWB[i]设定成高电平(非有效电平)。因此,如图5所示,第1开关元件GT成为导通状态而第2开关元件GB成为截止状态。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26将输出到第j列的数据线14的数据电位VX[j]的值设定成与第1发光元件 El的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电位DT [i,j]。
此时,第1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通过导通状态的第1开关元件GT与第j列的数据线14导通,因此第1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的电位VGl被设定成电位DT[i,j]。由此, 在第1驱动晶体管DrT中生成与该电位DT[i,j]相对应的驱动电流Idl,该生成的驱动电流Idl流过第1发光元件E1。第1发光元件El以与驱动电流Idl相对应的亮度发光。
然后,当第1选择期间Tl结束而第2选择期间T2开始时,如图4所示,第1扫描线驱动电路22将第1扫描信号GWT[i]设定成非有效电平(高电平)。另一方面,第2扫描线驱动电路M将第2扫描信号GWT[i]设定成有效电平(低电平)。因此,如图6所示, 第1开关元件GT成为截止状态而第2开关元件GB成为导通状态。这里,即使第1开关元件GT成为截止状态,由于第1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的电位VGl通过保持电容Ca维持在第1选择期间Tl的终点处的电位DT [i,j],所以在第1发光元件El中也持续地流过上述的驱动电流Idl。S卩,第1发光元件El在到下次垂直扫描期间内的第i个水平扫描期间H[i] 的第1期间Tl开始之前的期间中以与上述的驱动电流Idl相对应的亮度持续地发光。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在水平扫描期间H[i]的第2选择期间T2中,数据线驱动电路26将输出到第j列的数据线14的数据电位VX [j]的值设定成与第2发光元件E2 的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电位DB[i,j]。此时,第2驱动晶体管DrB的栅极通过导通状态的第2开关元件GB与第j列的数据线14导通,因此第2驱动晶体管DrB的栅极的电位VG2 被设定成电位DB[i,j]。由此,在第2驱动晶体管DrB中生成与该电位DB[i,j]相对应的驱动电流Id2,该生成的驱动电流Id2流过第2发光元件E2。第2发光元件E2以与驱动电流Id2相对应的亮度发光。
如图4所示,当水平扫描期间H[i]的第2选择期间T2结束时,第2扫描线驱动电路M将第2扫描信号GWB[i]设定成非有效电平(高电平)。因此,第2开关元件GB成为截止状态。即使第2开关元件GB成为截止状态,由于第2驱动晶体管DrB的栅极的电位 VG2通过保持电容Cb维持在第2选择期间T2的结束时刻的电位DB[i,j],所以第2发光元件E2中也持续地流过上述的驱动电流Id2。即,第2发光元件E2在下次垂直扫描期间内的第i个水平扫描期间H[i]的第2期间T2开始之前的期间中以与上述的驱动电流Id2相对应的亮度持续地发光。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各像素电路P中,由于用于生成显示在第1基板31侧的图像的第1电路Tp和用于生成显示在第2基板32侧的图像的第2电路Bp共用了 1根数据线14,所以与分别设置对应于第1电路Tp的数据线和对应于第2电路Bp的数据线的方式(也就是说,按每个像素设置2根数据线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小每个像素的面积。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每个像素设置2根数据线的方式相比,具有能够实现图像的高精细化的优点。
〈B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要分别显示在第1基板31侧(后面称为“面板的前面侧”)和第2基板32侧(后面称为“面板的后面侧”)的图像是相同的,驱动电路20在每个水平扫描期间H内,依次选择各第1扫描线11,并且从与各第1扫描线11的选择方向相反的方向依次选择各第2扫描线12,将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电位输出到各数据线14。下面对具体内容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的具体动作的时序图。如图7所示, 第1扫描线驱动电路22通过在垂直扫描期间内的m个水平扫描期间(H[l] H[m])中分别将第1扫描信号GWT[1] GWT[m]依次设定成有效电平(低电平)来依次选择各第1扫描线11。更具体来讲,第1扫描线驱动电路22按照第1行一第2行一…一第m行的顺序来选择各第1扫描线11。即,在第1个水平扫描期间H[l]内,输出到第1行的第1扫描线11 的第1扫描信号GWT[1]被设定成低电平,在第2个水平扫描期间H[2]内,输出到第2行的第1扫描线11的第1扫描信号GWT[2]被设定成低电平,在第m个水平扫描期间H[m]内, 输出到第m行的第1扫描线11的第1扫描信号GWT[m]被设定成低电平。
另外,如图7所示,第2扫描线驱动电路M在垂直扫描期间内的m个水平扫描期间(H[l] H[m])的各个期间内分别从与第1扫描线11的选择方向相反的方向依次选择各第2扫描线12。更具体来讲,第2扫描线驱动电路M按照第m行一第(m-1)行一…一第 1行的顺序来选择各第2扫描线12。即,在第1个水平扫描期间H[l]内,输出到第m行的第2扫描线12的第2扫描信号GWB[m]被设定成低电平,在第2个水平扫描期间H[2]内, 输出到第(m-Ι)行的第2扫描线12的第2扫描信号GWB[m-l]被设定成低电平,在第m个水平扫描期间H[m]内,输出到第1行的第2扫描线12的第2扫描信号GWB[1]被设定成低电平。
并且,数据线驱动电路沈在各水平扫描期间H内生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电位VX并输出到各数据线14。这里,将在第i个水平扫描期间H[i]中输出到第j列的数据线14的数据电位VX[j]的值表记为D[i,j]。如图7所示,例如在垂直扫描期间内的第1个水平扫描期间H[l]中输出到第j列的数据线14的数据电位VX[j]的值成为D[l,j],在第 2个水平扫描期间H[2]中输出到第j列的数据线14的数据电位VX[j]的值成为D[2,j]。
现在,假设如下的情况(称为“对比例”),即按每个水平扫描期间,依次选择各第1 扫描线11,同时从与各第1扫描线11的选择方向相同的方向依次选择各第2扫描线12,并将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电位输出到各数据线14。图8是表示对比例的具体动作的时序图。在对比例中,在垂直扫描期间内的第i个水平扫描期间H[i]中,同时选择第i行的第 1扫描线11和第i行的第2扫描线12。如图8所示,例如在第1个水平扫描期间H[l]中, 输出到第1行的第1扫描线11的第1扫描信号GWT[1]和输出到第1行的第2扫描线12 的第2扫描信号GWB[1]被同时设定成低电平,在第2个水平扫描期间H[2]中,输出到第2 行的第1扫描线11的第1扫描信号GWT[2]和输出到第2行的第2扫描线12的第2扫描信号GWB[2]被同时设定成低电平。
图9是在对比例中从面板的前面侧观察被显示在面板前面侧的图像D时的俯视图。图10是在对比例中从面板的后面侧观察被显示在面板后面侧的图像D时的俯视图。如上所述,在对比例中,由于各第1扫描线11的选择方向和各第2扫描线12的选择方向是相同的方向,所以如图9和图10所示,显示在面板前面侧的图像D和显示在面板后面侧的图像D左右反转(在图像D是文字的情况下是镜像文字),不太令人满意。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按每个水平扫描期间H,依次选择各第1扫描线 11,同时从与各第1扫描线11的选择方向相反的方向依次选择各第2扫描线12,并将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电位VX输出到各数据线14,因此从面板的前面侧观察被显示在面板前面侧的图像D时的状态和从面板的后面侧观察被显示在面板后面侧的图像D时的状态能够保持一致。图11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面板的前面侧观察被显示在面板前面侧的图像D 时的俯视图。图12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面板的后面侧观察被显示在面板后面侧的图像D 时的俯视图。从图11和图12可以理解,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显示在面板前面侧的图像和显示在面板后面侧的图像D左右反转的情况。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面板的前面侧和背面显示相同的图像,所以数据线驱动电路26不需要分别输出显示在面板前面侧的图像的数据和显示在面板后面侧的图像的数据。因此,也具有能够减少数据线驱动电路26 的消耗功率的优点。
〈C: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进行下面的变形。另外,也可以将下面所示的变形例中2个以上的变形例进行组合。
(1)变形例 1 各像素电路P中包含的各种晶体管的导电型是任意的。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 各像素电路P中所包含的各种晶体管全部由P沟道型的晶体管构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各像素电路P中所包含的各种晶体管也可以全部是N沟道型。另外,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各像素电路P中包含的各种晶体管中的一部分由P沟道型构成,剩下的由N沟道型构成。
(2)变形例 2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20(数据线驱动电路沈)也可以选择性地使面板前面侧(第1基板31侧)和面板后面侧(第2基板32侧)中的任意一侧发光。例如在各第1选择期间Tl中,数据线驱动电路沈通过生成与最低灰度等级(例如“黑”)相对应的数据电位VX并输出到各数据线14,能够将面板前面侧(第1基板31侧)设定成非显示状态(只显示黑的状态)。同样,在各第2选择期间T2中,数据线驱动电路沈通过生成与最低电平相对应的数据电位VX并输出到各数据线14,也能够将面板的后面侧(第2基板 32侧)设定成非显示状态。
(3)变形例 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中,各第1扫描线11的选择方向是从第1行的第1扫描线11 向第m行的第1扫描线11的方向,而各第2扫描线12的选择方向是从第m行的第2扫描线12向第1行的第2扫描线12的方向,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各第1扫描线11 的选择方向是从第m行的第1扫描线11向第1行的第1扫描线11的方向,而各第2扫描线12的选择方向是从第1行的第2扫描线12向第m行的第2扫描线12的方向。主要在于,只要是在水平扫描期间H内,依次选择各第1扫描线11,并且从与各第1扫描线11的选择方向相反的方向依次选择各第2扫描线12即可。
(4)变形例 4 发光元件E (El和E》可以是OLED元件,也可以是无机发光二极管或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主要在于,只要是对应供给的电能(电场的施加或电流的供给)进行发光的所有的元件都可以用作本发明的发光元件。
<D:应用例〉 接着,对利用了本发明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采用了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100作为显示装置的便携个人计算机的构成的立体图。个人计算机2000具备作为显示装置的发光装置100和主体部2010。在主体部2010中设置有电源开关2001和键盘2002。由于该发光装置100使用OLED元件作为发光元件,所以能够显示视野角度较宽、易看的画面。
图14中表示了采用了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100作为显示装置的携带电话的构成。携带电话3000具备多个操作按钮3001、滚动按钮3002、和发光装置100。 通过操作滚动按钮3002来使发光装置100上显示的画面滚动。
图15中表示了采用了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100作为显示装置的携带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个人数字助理)的构成。信息携带终端4000具备多个操作按钮4001、电源开关4002、和发光装置100。当操作电源开关4002 时,通讯录和计划表之类的各种信息被显示在发光装置10上。
另外,作为应用了本发明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电子设备,除了图13至图15所示的以夕卜,还可以列举出数码相机、电视、摄像机、车辆导航装置、呼叫器、电子记事本、电子纸、计算器、文字处理器、工作站、可视电话、POS终端、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视频播放器、具备有触摸屏的设备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数据线和被配置在基板上的像素电路,上述像素电路具备对应于第1供电线而分别配置的第1电路和第2电路, 上述第1电路包含第1发光元件、被连接于上述第1发光元件和上述第1供电线之间的驱动晶体管和被设置在上述第1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上述数据线之间的第1开关元件, 上述第1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上述基板的一面侧射出,上述第2电路包含第2发光元件、被连接于上述第2发光元件和上述第1供电线之间的第2驱动晶体管和被设置在上述第2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上述数据线之间的第2开关元件,上述第2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上述基板的另一面侧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用于驱动上述像素电路的驱动电路,上述驱动电路在第1期间,将上述第1开关元件设定成导通状态,将上述第2开关元件设定成截止状态,并向上述数据线输出与上述第1发光元件的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第1 数据电位;上述驱动电路在上述第1期间之后的第2期间,将上述第1开关元件设定成截止状态, 将上述第2开关元件设定成导通状态,并向上述数据线输出与上述第2发光元件的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第2数据电位。
3.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第1扫描线,其分别在第1方向上延伸;多个第2扫描线,其与上述多个第1扫描线一一对应地设置; 多个数据线,其分别在与上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上延伸; 多个像素电路,其对应于上述多个第1扫描线以及第2扫描线与上述多个数据线的交叉点而配置;和驱动电路,其用于驱动上述各像素电路,上述各像素电路被配置在基板上,且具备分别对应于第1供电线而配置的第1电路和第2电路,上述第1电路包含第1发光元件、被连接于上述第1发光元件和上述第1供电线之间的第1驱动晶体管和被设置在上述第1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数据线之间并在上述第1扫描线被选择时使两者导通的第1开关元件,上述第1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上述基板的一面侧射出,上述第2电路包含第2发光元件、被连接于上述第2发光元件和上述第1供电线之间的第2驱动晶体管和被设置在上述第2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上述数据线之间并在上述第2 扫描线被选择时使两者导通的第2开关元件,上述第2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上述基板的另一面侧射出;上述驱动电路按每个选择期间,依次选择上述各第1扫描线,并且从与上述各第1扫描线的选择方向相反的方向依次选择上述各第2扫描线,并向上述各数据线输出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电位。
4.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5.一种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如下的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该发光装置具备数据线和被配置在基板上的像素电路,上述像素电路具备对应于第1供电线而分别配置的第1电路和第2电路,上述第1电路包含第1发光元件、被连接于上述第1发光元件和上述第1供电线之间的第1驱动晶体管和被设置在上述第1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数据线之间的第1开关元件,上述第1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上述基板的一面侧射出,上述第2电路包含第2发光元件、被连接于上述第2发光元件和上述第1供电线之间的第2驱动晶体管和被设置在上述第2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上述数据线之间的第2开关元件,上述第2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上述基板的另一面侧射出,根据上述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在第1期间,将上述第1开关元件设定成导通状态,将上述第2开关元件设定成截止状态,并向上述数据线输出与上述第1发光元件的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第1数据电位;在上述第1期间之后的第2期间,将上述第1开关元件设定成截止状态,将上述第2开关元件设定成导通状态,并向上述数据线输出与上述第2发光元件的指定灰度等级相对应的第2数据电位。
6. 一种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如下的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该发光装置具备多个第1扫描线,其分别在第1方向上延伸;多个第2扫描线,其与上述多个第1扫描线一一对应地设置;多个数据线,其分别在与上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上延伸;和多个像素电路, 其对应于上述多个第1扫描线以及第2扫描线与上述多个数据线的交叉点而配置,上述各像素电路被配置在基板上,且具备分别对应于第1供电线而配置的第1电路和第2电路,上述第1电路包含第1发光元件、被连接于上述第1发光元件和上述第1供电线之间的第1 驱动晶体管和被配设置在上述第1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数据线之间并在上述第1扫描线被选择时使两者导通的第1开关元件,上述第1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上述基板的一面侧射出, 上述第2电路包含第2发光元件、被连接于上述第2发光元件和上述第1供电线之间的第 2驱动晶体管和被设置在上述第2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上述数据线之间并在上述第2扫描线被选择时使两者导通的第2开关元件,上述第2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从上述基板的另一面侧射出,根据该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按每个选择期,依次选择上述各第1扫描线,并且从与上述各第1扫描线的选择方向相反的方向依次选择上述各第2扫描线,并向上述各数据线输出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电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发光装置(100)具备被配置在相对置的第1基板(31)和第2基板(32)之间的像素电路(P)和数据线(14)。像素电路(P)具备第1电路(Tp)和第2电路(Bp)。第1电路(Tp)包含被相互串联连接的第1发光元件(E1)以及第1驱动晶体管(DrT)和被配置在第1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和数据线之间的第1开关元件(GT),第1发光元件(E1)的出射光从第1基板(31)侧射出。第2电路(Bp)包含被相互串联连接的第2发光元件(E2)以及第2驱动晶体管(DrB)和被配置在第2驱动晶体管(DrB)的栅极和数据线(14)之间的第1开关元件(GB),第2发光元件(E2)的出射光从第2基板(32)侧射出。
文档编号H01L27/32GK102194407SQ20111006091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1日
发明者太田人嗣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