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640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尤指一种具有提升热传效率及成本降低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集成电路的体积亦逐渐缩小,而为了使集成电路能处理更多的数据,相同体积下的集成电路,已经可以容纳比以往多上数倍以上的电子组件,当集成电路内的电子组件数量越来越多时,令这些电子组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也越来越大, 以常见的中央处理器(CPU)为例,在高满载的工作量时,中央处理器会产生相当高的热量, 所以若未能实时将前述热量导引出去,容易造成异常或电子组件损坏(如烧毁),因此,集成电路的散热模块早已成为重要的课题。现有散热模块一般是采用传导方式散发前述中央处理器产生的热量,如参阅图1 所示为现有散热模块包括一个基座10、一个热管12及一个散热鳍片组1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由铜材质所构成,且具有一个第一端面101及相反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102, 所述第一端面101与第二端面的间设有一个穿孔103,用以供所述热管12的一端穿设固定, 所述第二端面102贴设于对应的一个发热组件16 (如中央处理器、南北桥芯片)上,主要是用以吸附发热组件16所产生的热量并传递到所述穿孔103内的热管12上。前述热管12具有一个吸热部121及一个散热部123,所述吸热部121 (即前述热管12的一端)容置在所述穿孔103内,并透过锡焊或紧配方式使吸热部121与基座10结合成一体,所述散热部123与前述散热鳍片组14对接;所以当发热组件16产生热量时,所述基座10的第二端面102会将接收到的热量传导到所述穿孔103内的吸热部121上,便在由吸热部121将基座10上的热量传导至散热部123其上连接的散热鳍片组14向外散热, 以达到散热效果。上述现有散热模块虽可对发热组件16达到散热的目的,但其散果却不明显,详细说明如下因为现有的散热模块对发热组件16散热时,必须透过所述基座10传递热量,故使发热组件16的热量是由基座10间接传递至所述热管12其上的散热鳍片组14,以导致热传途径较长且其于过程会产生热阻现象,所以使得造成整体热传效率不佳,相对的整体散热效果亦不佳。另外,现有的散热模块在制造上必须使用大量的锡材料来让热管12固定在基座 10上,或是在紧配加工过程造成热管损毁破裂,都会因此而造成制造工时增加及成本提高。 再者,有些技术人员为了降低整体成本的作法是将上述铜材质的基座改设计成为铝材质的基座,并透过电镀的方式对所述铝材质的基座镀上一层金属材质,然后再通过锡焊方式将热管固定在所述铝材质的基座上;然而,现有利用改变基座材质来降低些许成本,但却发生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前述铝材质的基座的吸热效果大不如所述铜材质的基座的吸热效果,故使整体散热效果降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具有下列缺点[0008]1、热传效率不佳;2、制造工时增加及成本提高;3、散热效果不佳。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常用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急需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透过至少一个热管与至少一个固定件结合一体的设计,能有效达到减少热阻,以提升热传效率及降低成本的效果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提供一种具有降低成本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提供一种在制造上可有效缩短工时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设有复数从所述固定件的两相对外侧延伸的夹持部,且所述每一夹持部具有一个容置开口 ; 及至少一个热管具有一个吸热部及一个散热部,所述吸热部贴设于相对所述固定件的一个端面上,且其还具有复数结合段,所述结合段容设在对应的前述容置开口内,令所述夹持部夹设对应的结合段,以与所述热管结合成一体;所以透过热管的吸热部直接吸附热量以将其传导至散热部,使得有效减少热阻以提升热传效率,进而又可达到节省成本的效果。

图1为现有技术的实施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图3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D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E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图第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的实施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图7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图7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热管...2第--延伸臂 ··331[0032]吸热部...21第--自由端...332[0033]第一吸热面...211第二二延伸臂...334[0034]第二吸热面...212第二自由端 . · 335[0035]第三吸热面...213容置开口 ...34[0036]第四吸热面...214穿孔 ...35[0037]结合段...217固定凸肋 ...36[0038]散热部...23凹槽 ...37[0039]固定件...3支撑部 ...38[0040]第一端面...31伸长部 ...39[0041]第二端面...32发热组件 ...5[0042]夹持部...33散热鳍片组 ...6[0043]基体...33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装置组合结构,请参阅图2、3A、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热管2及至少一个固定件3,所述热管 2具有一个吸热部21及一个从所述吸热部21向外延伸的散热部23,所述吸热部21贴设于所述固定件3的一个端面上,且其设有一个第一吸热面211、一个第二吸热面212、一个第三吸热面213及一个第四吸热面214,所述第二吸热面212相反所述第四吸热面214,所述第一吸热面211相反所述第三吸热面213,且其贴设于相对的一发热组件5 (如中央处理器、南北桥芯片或其他发热源)上,用以直接吸附所述发热组件5所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到散热部23上,透过所述散热部23其上穿设至少一个散热鳍片组6将前述热量与外面空气做热交换散热,以有效减少热阻以达到提升热传效率的效果。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二、三、四吸热面211、212、213、214共同界定所述吸热部21。另外,前述吸热部21还具有复数结合段217,所述等结合段217位于所述吸热部 21上相对所述固定件3具有的复数夹持部33的位置。而所述固定件3具有一个第一端面 31、一个第二端面32及前述复数夹持部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31相反第二端面 32,且其与相对的吸热部21的第三吸热面213相贴设。参阅图;3B所示,并参阅图3A,复数夹持部33是从所述固定件3的两相对外侧延伸构成,且其具有一个基体330、一个第一延伸臂331、一个第二延伸臂334及一个容置开口 34,所述基体330平切所述第一端面31,且其与相对第三吸热面213相紧贴。前述第一延伸臂331及第二延伸臂334分别从所述基体330的两端向外延伸构成,并共同界定所述容置开口 34,所述容置开口 34用以供容设对应吸热部21的结合段 217,令所述夹持部33夹设对应的结合段217,以固定所述热管2,即前述第一、二延伸臂 331、334弯折贴设在对应的结合段217的第一、二、四吸热面211、212、214上,以使所述固定件3与热管2结合成为一体。另外,前述第一、二延伸臂331、334分别具有一个第一自由端332及一个第二自由端335,所述第一自由端332与相对所述第二自由端335在本实施例中可呈相贴靠;于所述较佳实施所述第一、二延伸臂331、334的形状为如图3A大致呈矩形,但不局限于此,在具体实施时可为图3C大致呈三角形,或大致呈半圆形(图中未示),或其他形状。再者前述固定件3还具有复数穿孔35,所述穿孔35是贯设形成在所述固定件3的两个相对应侧或四隅处,用以供对应的一个锁固件(图中未示;如螺丝件)穿设固定在一个机板(图中未示)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3与热管2结合成一体,并透过热管2的吸热部21直接将吸附热量引导至所述散热部23其上的散热鳍片组6迅速散热的设计,使有效减少热阻以达到提升整体热传效率,进而又达到绝佳散热及降低成本的效果。请参阅图3D所示,表示上述固定件3的另一实施的示意图,图中显示前述固定件 3还具有至少一个对固定凸肋36,所述对固定凸肋36从所述第一端面31上凸伸构成,且其分别对应紧贴靠在所述第二、四吸热面212、214,以有效辅助固定所述吸热部21。再参阅图3E所示为表示上述固定件3的另一实施的示意图,图中显示前述固定件 3设有一个凹槽37,所述凹槽37凹设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面31上,用以容设所述吸热部21, 有效达到辅助固定所述吸热部21。请参阅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较佳实施例大致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的结构及链接关系及其功效相同,主要是本较佳实施将前述第一较佳实施的复数夹持部33形成在固定件3上的型态设计改换成另一型态表示,即所述较佳实施的复数夹持部33同样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的夹持部33同样都具有一个基体330、第一延伸臂 331及一个第二延伸臂33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330垂直所述第一端面31,且其与相对所述第二吸热面212相贴设,所述第一、二延伸臂331、334分别从所述基体330的两端向外延伸构成(即第一、二延伸臂331、334从远离所述基体330沿热管2径向方向延伸形成),并弯折贴设在对应的结合段217的第一、三、四吸热面211、213、214上,以固定所述热管2的吸热部21。另外在具体实施时,前述基体330还可与相对所述第四吸热面214相贴设,令所述第一、二延伸臂331、334弯折贴设在对应的结合段217的第一、二、三吸热面211、212、213 上来固定所述吸热部21。请参阅图6A、6B,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较佳实施例大致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的结构及链接关系及其功效相同,其两者不同处在于前述固定件3还设有复数支撑部38,所述支撑部38是从所述固定件3的四角隅外侧凸伸构成,并于所述较佳实施所述等支撑部38以图6A所示的态样做说明表示,但不局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实际实施时,也可为如图6B所示的态样表示。复数穿孔35是贯设形成在所述支撑部38上,用以供对应的一个锁固件(图中未示;如螺丝件)穿设固定在一机板(图中未示)上。请参阅图7A、7B、7C所示,表示上述固定件3的另一个实施的示意图,图中显示所述基体330相对所述固定件3的外侧之间设有一个伸长部39,所述伸长部39从所述固定件 3的外侧延伸连接至对应的基体330,并与所述第三吸热面213相贴设。在具体实施时,使用者可以事先依照发热组件5 (参阅图4所示)的面积大小、数量多少及空间的需求,设计前述伸长部39延伸长度的大小(或长短),事先声明。因此,由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的设计,有效减少热阻以提升热传效率,且又可达到绝佳散热效果。另外,在制造上仅需透过前述固定件3与热管2结合成一体的设计,使得有效简化制造步骤,以有效缩短工时,进而更可达到节省成本的效果。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习知具有下列的优点1、热传效果佳;2、散热效果佳;3、缩短工时;4、降低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凡利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做的任何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其设有复数夹持部从所述固定件的两相对外侧延伸构成,并且所述每一夹持部具有一个容置开口 ;及至少一个热管,具有一个吸热部及一个散热部,所述吸热部贴设于所述固定件的一个端面上,且其具有复数结合段容设在对应的容置开口内,令所述夹持部夹设对应的结合段, 以与所述热管结合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具有一个第一端面及一个相反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设有一个第一吸热面、一个第二吸热面、一个第三吸热面及一个第四吸热面,所述第二吸热面相反所述第四吸热面,所述第三吸热面相反所述第一吸热面,且其贴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具有一个基体、一个第一延伸臂及一个第二延伸臂,所述基体平切所述第一端面,且与所述第三吸热面相贴设,所述第一、二延伸臂分别从所述基体的两端向外延伸构成,并弯折贴设在对应的结合段的第一、二、四吸热面上,以固定所述热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相对所述固定件的外侧间设有一个伸长部,所述伸长部从所述固定件的外侧延伸连接至对应的基体,并与所述第三吸热面相贴设。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具有一个基体、一个第一延伸臂及一个第二延伸臂,所述基体垂直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二延伸臂分别从所述基体的两端向外延伸构成,并弯折贴设在对应的结合段的第一、三、四吸热面上,以固定所述热管。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延伸臂分别具有一个第一自由端及一个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与相对所述第二自由端相贴靠。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及第二自由端的形状为大致呈半圆形、三角形、矩形及其他形状其中任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设有复数穿孔, 所述穿孔贯设形成在所述固定件的两相对应侧或四隅处,用以供对应的一个锁固件穿设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设有复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从所述固定件的四角隅外侧凸伸构成,复数穿孔贯设形成在所述支撑部上, 用以供对应的一个锁固件穿设固定。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具有至少一个对固定凸肋,所述对固定凸肋从所述第一端面上凸伸构成,且其分别对应紧贴靠在所述第二、四吸热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热面贴设于相对的一个发热组件上,用以直接吸附所述发热组件的热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穿设至少一个散热鳍片组。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有一个凹槽, 所述凹槽是凹设在所述第一端面上,用以容设所述吸热部。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及至少一个热管,所述热管具有一个散热部,及一个贴设于所述固定件的一个端面上的吸热部,所述固定件设有复数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是由所述固定件的两个相对外侧延伸构成,且具有一个容置开口容设对应吸热部具有的复数结合段,以使所述夹持部夹设对应的结合段,并且与所述热管结合成一体;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能有效提升热传导效率及达到节省成本的效果。
文档编号H01L23/427GK202058724SQ20112009688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日
发明者巫俊铭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