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插头及其电连接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034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插头及其电连接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插头及其电连接器总成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具有防呆以及提高电流传输的电连接O背景技术[0002]目前信息媒体储存空间的需求不断上升,通过电子卡连接装置作为数据链路交换的平台,使电子卡内的数据与电子产品交流,来达到数据的存取以及电子产品功能的扩充支持。[0003]然而,由于通用序列总线信号(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的规格已被各种应用设计厂商所支持,不论是数字相机、打印机或是电子卡连接读取装置均可通过该通用串行端口的连接,使信息和数字化数据得以在各种储存媒体之间进行存取、交换,同时也让使用者轻易连接各种周边装置。[0004]但是传统的通用串行端口仅能提供小电流的供应,在应用面上限制了通用串行端口的市场,因此,需要在现有的硬件规范下提出高电流的电连接器设备,如此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实用新型内容[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包含绝缘座体、传输端子组及第一端子;其中,绝缘座体包含舌片,舌片包含第一剖槽;传输端子组设置于绝缘座体,传输端子组包含多个接触端,位于舌片并提供传输通用序列总线信号;第一端子设置于绝缘座体, 第一端子包含第一连接端,位于舌片的第一剖槽,第一连接端提供传输电源。[0006]优选地,还包含一外壳,包覆该绝缘座体,该外壳包含一插接槽,位于该舌片。[0007]优选地,该第一剖槽位于该舌片的一侧,该舌片更包含一第二剖槽,位于该舌片的另一侧。[0008]优选地,更包含一第二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座体,该第二端子包含一第二连接端, 位于该舌片的该第二剖槽,该第二连接端提供传输电源。[0009]本实用新型亦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插头,包含绝缘基座、信号端子组及第三端子;其中,绝缘基座包含凹槽,凹槽包含第一防呆凸块;信号端子组设置于绝缘基座,信号端子组包含多个对接端,位于凹槽并提供传输通用序列总线信号;第三端子设置于绝缘基座,第三端子包含第三连接端,位于凹槽的第一防呆凸块,第三连接端提供传输电源。[0010]优选地,更包含一壳体,包覆该绝缘基座,该壳体包含一对接槽,位于该凹槽。[0011]优选地,该第一防呆凸块包含一抵档面,位于该第三连接端与该壳体之间,该抵挡面提供第三连接端与该壳体之间作抵挡。[0012]优选地,该第一防呆凸块位于该凹槽的一侧,该凹槽更包含一第二防呆凸块,位于该凹槽的另一侧。[0013]优选地,更包含一第四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座体,该第四端子包含一第四连接端,位于该凹槽的该第二防呆凸块,该第四连接端提供传输电源。[0014]本实用新型亦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总成,包含电连接器插座与电连接器插头,其中电连接器插座包含绝缘座体,包含舌片,包含第一剖槽并设置第一端子;电连接器插头包含绝缘基座,包含凹槽,包含第一防呆凸块并设置第三端子,当第一防呆凸块插入在第一剖槽时,第一连接端会与第三连接端电性接触,以提高电流的传输量。[0015]本实用新型通过舌片包含第一剖槽,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端设置于第一剖槽,以及凹槽包含第一防呆凸块,第三端子的第三连接端设置于第一防呆凸块,电连接器插头具有防呆的作用,当第一防呆凸块插入在第一剖槽时,第一连接端会与第三连接端电性接触, 以提高电流的传输量。[0016]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 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实施例的前视剖面示意图。[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二实施例的前视剖面示意图。[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Ξ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Ξ实施例的前视剖面示意图。[0025]符号说明[0026]100电连接器插座200电连接器插头[0027]300电连接器总成10绝缘座体[0028]11舌片111第一剖槽[0029]112第二剖槽12传输端子组[0030]121接触端13第一端子[0031]131第一连接端14第二端子[0032]141第二连接端15外壳[0033]151插接槽20绝缘基座[0034]21凹槽211第一防呆凸块[0035]211a抵槽面212第二防呆凸块[0036]22信号端子组221对接端[0037]23第三端子231第三连接端[0038]对第四端子241第四连接端[0039]25壳体251对接槽具体实施方式
[0040]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图1为立体示意图,图2 为分解示意图,图3为前视剖面示意图。[0041]第一实施例的附图揭露一种电连接器插座100,电连接器插座100包含绝缘座体 10、传输端子组12及第一端子13。[0042]绝缘座体10包含舌片11,舌片11较佳地包含第一剖槽111,特别是在舌片11上切割而形成缺角,藉此缺角让第一防呆凸块211置入(如图8所示),然而舌片11并非以此为限,舌片11更包含第二剖槽112,第一剖槽111位于舌片11的一侧,第二剖槽112位于舌片11的另一侧。[0043]传输端子组12设置于绝缘座体10,传输端子组12包含多个接触端121,位于舌片 11并传输通用序列总线信号(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在此实施例的多个接触端 121为传输USB信号作一说明,但依实际使用时,传输端子组12亦可适用微型通用序列总线信号(Micro USB)或其它信号的传输,多个接触端121位于舌片11的表面呈露出状态。[0044]第一端子13设置于绝缘座体10,第一端子13包含第一连接端131,位于舌片11 的第一剖槽111,第一连接端131提供传输电源。[0045]在此,传输端子组12与第一端子13较佳地为分离式组装方式与绝缘座体10组合,但不以此为限,实际使用上亦可以埋入射出成型方式与绝缘座体10组合。传输端子组 12的多个接触端121与第一端子13的第一连接端131可以是弧凸状的弹片或者是平面状的平板。[0046]本实施例电连接器插座100更包含第二端子14,设置于绝缘座体10,第二端子14 包含第二连接端141,位于舌片11的第二剖槽112,第二连接端14提供传输电源,通过第一端子13与第二端子14来提高电流的传输量,传输量较佳地可至3安培。[0047]另外,电连接器插座100更包含外壳15,外壳15在此实施例为弯折成中空状的金属包覆体包覆于绝缘座体10,外壳15包含插接槽151并位于舌片11周围。[0048]请参照图4、图5以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图4为立体示意图,图5 为分解示意图,图6为前视剖面示意图。此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差别在于,本实施例电连接器插头200具有防呆作用,以此电连接器插头200符合插接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座100。[0049]第二实施例的图式揭露一种电连接器插头200,电连接器插头200包含绝缘基座 20、信号端子组22及第三端子23。[0050]绝缘基座20包含凹槽21,凹槽21较佳地包含第一防呆凸块211,但不以此为限, 凹槽21更包含第二防呆凸块212,第一防呆凸块211位于凹槽21的一侧,第二防呆凸块212 位于凹槽21的另一侧。在此,第一防呆凸块211包含抵檔面211a,位于第三连接端231与壳体25之间,抵挡面211a提供第三连接端231与壳体25之间作抵挡,藉此抵挡面211a避免第三连接端231为弹片连接时,偏摆碰触到壳体25的问题。[0051]信号端子组22设置于绝缘基座20,信号端子组22包含多个对接端221,位于凹槽 21并传输通用序列总线信号(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在此实施例的多个对接端 221为传输USB信号作一说明,但依实际使用时,信号端子组22亦可适用微型通用序列总线信号(Micro USB)或其它信号的传输,多个对接端221位于凹槽21的表面呈露出状态。[0052]第三端子23设置于绝缘基座20,该第三端子23包含第三连接端231,位于凹槽21的第一防呆凸块211,第三连接端231提供传输电源。[0053]在此,信号端子组22与第三端子23较佳地为分离式组装方式与绝缘基座20组合,但不以此为限,实际使用上亦可以埋入射出成型方式与绝缘基座20组合。信号端子组 22的多个对接端221与第三端子23的第三连接端231可以是弧凸状的弹片或者是平面状的平板。[0054]本实施例电连接器插头200更包含第四端子对,设置于绝缘基座20,第四端子M 包含第四连接端M1,位于凹槽21的第二防呆凸块212,第四连接端241提供传输电源,通过第三端子23与第四端子M来提高电流的传输量,传输量较佳地可至3安培。[0055]另外,电连接器插头200更包含壳体25,壳体25在此实施例为弯折成中空状的金属包覆体包覆于绝缘基座20,壳体25包含对接槽221并位于凹槽21周围。[0056]请参照图7以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图7为分解示意图,图8为前视剖面示意图。[0057]第三实施例的图式为揭露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作连接,构成一种电连接器总成300的组合。[0058]当电连接器插头200与电连接器插座100连接时,绝缘座体10的舌片11连接绝缘基座20的凹槽21,绝缘基座20的第一防呆凸块211连接绝缘座体10的第一剖槽111, 传输端子组12的多个接触端121电性连接信号端子组22的多个对接端221,第一端子13 的多个第一连接端131电性连接第三端子23的多个第三连接端231。[0059]本实用新型通过舌片包含第一剖槽,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端设置于第一剖槽,以及凹槽包含第一防呆凸块,第三端子的第三连接端设置于第一防呆凸块,电连接器插头200 具有防呆的作用,当第一防呆凸块插入在第一剖槽时,第一连接端会与第三连接端电性接触,以提高电流的传输量。[0060]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根据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绝缘座体,包含一舌片,该舌片包含一第一剖槽;一传输端子组,设置于该绝缘座体,该传输端子组包含多个接触端,位于该舌片并提供传输通用序列总线信号;及一第一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座体,该第一端子包含一第一连接端,位于该舌片的该第一剖槽,该第一连接端提供传输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外壳,包覆该绝缘座体,该外壳包含一插接槽,位于该舌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剖槽位于该舌片的一侧, 该舌片更包含一第二剖槽,位于该舌片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座体,该第二端子包含一第二连接端,位于该舌片的该第二剖槽,该第二连接端提供传输电源。
5.一种电连接器插头,插接该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插头包含 一绝缘基座,包含一凹槽,该凹槽包含一第一防呆凸块;一信号端子组,设置于该绝缘基座,该信号端子组包含 多个对接端,位于该凹槽并提供传输通用序列总线信号;及一第三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基座,该第三端子包含一第三连接端,位于该凹槽的该第一防呆凸块,该第三连接端提供传输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壳体,包覆该绝缘基座,该壳体包含一对接槽,位于该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防呆凸块包含一抵档面, 位于该第三连接端与该壳体之间,该抵挡面提供第三连接端与该壳体之间作抵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防呆凸块位于该凹槽的一侧,该凹槽更包含一第二防呆凸块,位于该凹槽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四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座体,该第四端子包含一第四连接端,位于该凹槽的该第二防呆凸块,该第四连接端提供传输电源。
10.一种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根据权利要求ι至4任一项的电连接器插座及一个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的电连接器插头,该舌片连接该凹槽,该第一防呆凸块连接该第一剖槽,该些接触端电性连接该些对接端,该些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该些第三连接端。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总成,包含电连接器插座与电连接器插头,其中电连接器插座包含绝缘座体,包含舌片,包含第一剖槽并设置第一端子;电连接器插头包含绝缘基座,包含凹槽,包含第一防呆凸块并设置第三端子,当第一防呆凸块插入在第一剖槽时,第一连接端会与第三连接端电性接触,以提高电流的传输量,在此电连接器插头并具有防呆的作用。
文档编号H01R24/00GK202308425SQ20112042434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唐远彬, 张嘉和, 王敬顺 申请人: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