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式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023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节式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尤其涉及一种多节式锂离子电池。
技术背景锂离子电池和一般锂电池同为绿色环保电池,但两者最大不同点是锂离子电池完全没有过热或爆炸等安全性顾虑,再加上电池循环寿命约是锂电池的4飞倍,高于锂电池8 10倍高放电功率(可瞬间产生大电流),加上同样能量密度下整体重量,约较锂电池減少3(T50%。因此受到军事、汽车、电池等等与电能相关领域的重视,锂电池厂纷纷投入这种新型动カ锂电池的生产,目标市场就是电动自行车与电动公交车。但是,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只是单纯的ー个盒体,由于制造公差等原因的存在,多节锂离子电池防止后会因为外界的外力而出现位移或是转动,导致接触不良,影响实际使用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ー种多节式锂离子电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多节式锂离子电池,包括有电池壳体,其中所述的电池壳体内排列有锂离子电池构成的电池组,所述的电池组外围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的紧固件上连接有衔接组件。进ー步地,上述的多节式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的紧固件为定位护板,所述定位护板的ー侧为平面,另ー侧为圆弧面,所述的平面与电池组相接触。更进一歩地,上述的多节式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的紧固件为三角板,所述三角板的底边面与电池组相接触。更进一歩地,上述的多节式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的衔接组件为绑带。再进ー步地,上述的多节式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的电池壳体内设置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通过紧固件与衔接组件的相互配合,能够内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最佳的限位,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外界的力而出现不必要的位移。并且,可以有效预防锂离子电池出现膨胀,提升了其使用的稳定程度。同时,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值得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图I是多节式锂离子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定位护板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的多节式锂离子电池,包括有电池壳体1,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电池壳体I内排列有锂离子电池2构成的电池组。具体来说,在电池组外围设置有紧固件。同吋,为了提高对电池组的紧固作用,本实用新型还在紧固件上连接有衔接组件。就本实用新型ー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考虑到衔接组件能够有效依附在紧固件上,采用的紧固件为定位护板3,所述定位护板3的ー侧为平面,另ー侧为 圆弧。由此,使得平面与电池组相接触,同时让圆弧提升衔接组件的接触面积,更好的定位锂离子电池2构成的电池组。当然,考虑到不同类别的电池组固定需要,紧固件也可以为三角板,让三角板的底边面与电池组相接触。这样,依托于三角板的尖角部位,同样可以提高接组件的接触面积。进ー步来看,为了配合紧固件对电池组进行定位,采用的衔接组件为绑带4。这样,在实际生产制造中可以采用金属条作为绑带4,将其焊接在紧固件上。再者,考虑到整体強度的提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电池壳体I内设置有加强筋。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通过紧固件与衔接组件的相互配合,能够内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最佳的限位,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外界的力而出现不必要的位移。并且,可以有效预防锂离子电池出现膨胀,提升了其使用的稳定程度。同吋,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值得推广。
权利要求1.多节式锂离子电池,包括有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壳体内排列有锂离子电池构成的电池组,所述的电池组外围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的紧固件上连接有衔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节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为定位护板,所述定位护板的一侧为平面,另一侧为圆弧面,所述的平面与电池组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节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为三角板,所述三角板的底边面与电池组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节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接组件为绑带。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节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壳体内设置有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节式锂离子电池,包括有电池壳体,其特点是电池壳体内排列有锂离子电池构成的电池组,在电池组外围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上连接有衔接组件。这样,通过紧固件与衔接组件的相互配合,能够内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最佳的限位,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外界的力而出现不必要的位移。并且,可以有效预防锂离子电池出现膨胀,提升了其使用的稳定程度。同时,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值得推广。
文档编号H01M2/10GK202758941SQ201220006140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9日
发明者吴晓东 申请人:苏州纳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